汕头“侨”“特”结合打造特区升级版
来源:南方日报 更新时间:2013-11-08

 
汕头特区因侨而立,侨乡优势是其最大特色。早在1995年,江泽民同志视察汕头时就曾题词:“发挥侨乡优势,办好经济特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今年在汕头调研时也强调,汕头要把加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充分发挥历史文化、侨乡侨资、经济特区、沿海区位、民营经济发达等优势,把潜在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加快打造粤东经济增长极、沿海经济增长极。汕头市委书记陈茂辉表示,按照胡春华书记的要求,汕头将把发挥侨乡优势作为振兴汕头的重要举措来抓,把“侨”字和“特”字更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尽快赶超全国全省发展水平的新动力,在打造汕头经济特区升级版上实现突破。
发挥“侨缘”优势建设特区中特区
汕头市龙湖区出海口,一片宽阔平整的填海基地已经呈现在人们眼前。
“这里将投资300多亿元,打造东海岸新城。”汕头市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东海岸新城是汕头正全力推进的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的一部分。打好“侨”牌,是汕头面对历史与现实的明智抉择。
“汕头是典型的侨乡,有着侨乡经济和华侨文化的基础。”汕头市发改局局长郑晓奇说,据不完全统计,潮汕本地、国内其它地区和海外的潮汕人,分别有1500万左右,因此有“三个潮汕”的说法。改革开放以来,汕头市共接受潮籍海外侨胞各类捐赠折人民币逾70亿元,直接吸收的77亿美元外资中,近90%是侨资。而潮汕籍侨胞80%集中在东南亚地区,在当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当年,并不占据地缘优势的汕头,之所以能跻身首批经济特区,凭借的正是华侨的“人缘”优势。进入本世纪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汕头已被另外三个特区抛在后头。在广东的21个地级市中,该市的经济总量只排在中等位置。能否把握省委、省政府支持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的重大契机,重新擦亮特区的牌子,是摆在汕头市委市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
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分别打造特区中的特区这一做法,给了汕头启发。为何不发挥汕头侨乡在血缘、地缘、商缘、文缘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以“全球潮人之都”集聚海内外“三个潮汕”的资本、人才,打造一个支持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关心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发展平台?何不创办一个既有利于探索新形势下国家华侨和统战工作新模式,创造新经验,提升国家对外开放合作水平,又有利于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
由此,以“侨”为内涵,打造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的想法在汕头应运而生。
汕头在海湾新区内创办国家级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的大胆尝试,很快得到广东省委、省政府和国家发改委、国务院侨办等部门领导的首肯。2013年6月3日,广东省省长朱小丹赴国家发改委汇报协调工作,把汕头特区创办华侨经济合作试验区作为汇报的重大事项之一。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在听取朱小丹汇报后指出:“汕头和广东省的想法是不错的,符合汕头的实际,如果汕头发展起来了,可以改善珠三角与粤东的联系和面貌,改善与海西的联系。要对创办华侨经济文化合作区做好深入研究论证,要做好整套的政策和配套……”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也对汕头的做法明确表示赞成:“深化汕头经济特区的改革开放需要有一些新举措,提出构建特区发展新平台的思路和方向是对的。”
争取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了汕头新时期擦亮特区牌子的重中之重,成为了汕头起飞的新引擎!
金融创新将成为试验区努力方向
在汕头市的构想中,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位于汕头湾的入海口,即汕头海湾新区的核心区,包括东海岸新城、珠港新城、濠江滨海新城南滨片区等三个功能组团,总面积36平方公里。
而在这36平方公里的试验区中,将要打造“面向国际、服务华侨、拉动全市的重大战略平台,致力建成华侨华人文化深度融合的先行区、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引领区和华侨资产区域中心。”
在产业方面,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将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包括金融、电子商务、物流、会展、教育、文化创意、健康休闲等产业。在主打“侨”的基础上,提升国际产业合作的水平。其中金融业将成为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的一个重点突破口。
“通过争取特殊的优惠政策,把海外的华侨资本和企业吸引过来,形成华侨资本集聚区,构建全球华侨资产管理中心。”郑晓奇说,海外潮汕籍侨胞在金融资源领域优势明显,由潮商控股或持股的金融机构,遍布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和澳门,而汕头本地各类金融机构数量、存贷款规模均接近粤东其他三市总和。能否通过境外资产境内托管的形式,在华侨资产境内托管方面,做一些突破?同时,通过金融创新,为这些进来的华侨资金、资产提供保值增值的服务。这些想法都在汕头市委市政府的考虑当中。
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汕头正在华侨经济与文化发展、华侨华人资产管理、对台合作、金融创新、用地用海等领域,积极争取国家给予先行先试的政策支持。包括开办类似华侨大学的办学机构、举办华侨论坛;在医疗、养老养生、保险等领域对华人华侨开放等。
汕头华侨试验区的建设,得到了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今年年中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支持汕头建设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开展华侨产业投融资试验。试验区的相关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推进中。根据计划,今年内试验区将完成产业发展、区域建设用海、基础设施建设等3个专项规划,并争取年内列入国家区域工作计划。
陈茂辉表示,接下来汕头要争取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使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一旦得到国家的支持,这个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就将和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一样,成为汕头加快发展的新平台,汕头这个特区也就更‘特’了!”陈茂辉很有信心地说。
以全方位改革塑造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除了举全市之力推进华侨试验区这一新平台建设外,即将在汕头举行的第五届粤东侨博会,也是汕头今年促进华侨经济发展,加快汕头振兴的关键一环。
这是粤东侨博会第二次在汕头市举办,汕头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汕头会把侨博会作为贯彻落实全省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抓手,广泛发动海内外侨商、有实力的企业家、知名人士和侨领以及海外潮人团体踊跃参加本次活动,并把经贸工作作为本届侨博会的重中之重,认真组织筛选一批投资建设项目,届时在侨博会期间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举行一批签约、奠基、开工、投产剪彩仪式。
目前,汕头全市共申报第五届侨博会签约、开工(奠基)、竣工(投产)三类项目383项,总投资2143亿元。其中,签约项目54项,总投资1247亿元,签约项目中超10亿元以上项目25项,超100亿元以上项目4项;开工(奠基)项目182项,总投资750亿元;竣工(投产)项目147项,总投资146亿元。侨博会期间,汕头还将举办国际潮籍博士联合会成立揭牌仪式和国际潮籍博士论坛和科技成果对接活动,充分发挥海外华侨学者的聪明智慧,为汕头发展献计出力。
打好“侨”牌、发展华侨经济,不仅需要新平台、新载体,也需要能长久发挥作用的新机制。汕头目前正以建设华侨试验区和举办侨博会为契机,引领带动全市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营造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推进商事制度创新,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建立健全信用监督管理和失信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试点工作。推动融资机制创新,创新招商引资和投融资方式。在行政体制改革方面,大力简政放权,创新行政审批方式,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加快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综合信息系统建设。调整中心城区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企业税收属地征管体制,解决企业属地统计、属地纳税等管理问题。在统筹城乡改革方面,积极推进行政管理、城乡规划、土地管理、公共财政、金融服务、社会管理和户籍制度等方面的综合配套改革,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社会管理模式创新方面,加快民政工作改革创新综合观察点建设,整合基层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资源,创新城乡社区服务管理模式。建立完善城市网格化、数字化管理体制,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加快培育和规范管理社会组织,逐步向有资质条件的社会组织转移相关社会管理、服务职能。
“汕头是粤东西北各市中唯一的经济特区,拥有特区先行先试和地方立法权等优势。”陈茂辉说,“我们要用好优势,大胆改革创新,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再造特区新优势。”
乡贤反哺助推汕头发展
汕头具有得天独厚的潮商资源。目前汕头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有340多万人,遍布世界各地,涌现了一大批在海内外有广泛影响的商界巨子和社会精英。同时,众多海内外乡贤皆情系桑梓、热心公益。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后,汕头累计直接吸收的80亿美元外资中,80%以上是侨资,在侨资的引进和带动下,一批世界500强企业、跨国企业集团落户汕头,带来了世界各地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为特区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也使汕头的产品通过发达的潮商网络,销往世界各地。
为打好“侨牌”,更好地利用潮资潮力推动汕头发展、再创特区新优势,去年以来,汕头深入挖掘潮商资源,广泛发动海内外乡贤,创造性地实施乡贤“反哺工程”,吸引更多潮商反哺家乡建设。汕头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多次带队赴广州、深圳等地走访,向乡贤推介汕头投资发展环境及重点投资项目,吸引更多乡贤参与、支持家乡建设。“反哺工程”实施伊始,各区县迅速行动全力打造“反哺”平台。从去年11月底至目前,潮阳区“反哺工程”累计募集到公益项目资金20.5亿元,涵盖道路、教育、文化、卫生、饮水等304个民生项目。截至今年8月份,潮南公益基金会累计募集公益项目资金9.024亿元,其中涵盖基础设施项目147宗。
目前,汕头全市上下掀起了一股潮商回乡投资的新热潮,一批批重点项目相继启动:汕头在产业转移园中划出11.5平方公里作为“潮人创业园”,汕头市政府与深圳汕头商会签订共同开发战略合作协议;潮阳区与深圳潮商会投资集团合作投资厦深铁路潮阳站(谷饶站)站前广场配套项目建设,投资超过50亿元……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
将于2014年在国内招生
李嘉诚基金会捐资1.3亿美元帮助创办的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TGIT)将落户汕头,这一消息备受各界瞩目。日前,笔者采访了刚从以色列赶回国内的汕头大学执行校长顾佩华。据透露,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将于2014年通过高考的途径在中国内地招生,报考学生首要过语言关。届时,以色列理工学院与汕头大学将合建工业创新中心,让广东工业直接和以色列的创新科技对接。目前已确定各有一家抗癌药物生产企业和抗生素生产企业将入驻。
据了解,TGIT第一年将开办土木与环境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的学士课程,并联合汕大推行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生命科技研究,以改善中国医疗系统服务和临床诊症等迫在眉睫的社会和民生问题。到2020年,新学院还会加入其他包括机械、物料、化学和飞机工程等学科。2014年开始招生的中外合作项目只针对内地学生。TGIT将走“精品教学”路线,以英语教学,并在全球大学的科研人员中招聘教职员,力争通过10年建设,使在校生达到1500名。
■观点
汕头市市长郑人豪:
努力打造“中国华侨门户”
汕头正全力打造特区改革创新的新平台,推动城市扩容提质。我们将抓住特区范围扩大至全市域的契机,把“侨”字和“特”字更紧密结合起来,积极谋划建设面积480平方公里的汕头海湾新区,打造特区改革创新的新平台。在海湾新区核心区规划建设36平方公里的华侨经济文化试验区,努力打造“中国华侨门户”。
我们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正着力破解发展“硬制约”。集中资源和力量,积极动员侨资侨力,发动乡贤“反哺”,打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全力推进港口、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建设,打造互联成网的立体交通网络,推动形成粤东1小时经济生活圈,与珠三角、厦漳泉2小时经济生活圈,更好地发挥汕头作为赣东南、闽西南乃至更广大内陆地区的重要商品集散地和货物进出口岸的作用。目前,汕头境内在建及近期将开工的高速公路共5条,总长度186.7公里,其中汕头至揭阳高速公路明年全线建成通车,汕头至湛江、潮州至惠州高速公路汕头段已开工建设,揭阳至惠来高速公路汕头段计划11月开工,潮汕环线高速公路已纳入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将于2015年开工;厦深铁路汕头段近期将建成通车,厦深铁路进汕头联络线即将动工建设;开工建设广澳深水港防波堤,加快建设两个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及航道建设。
目前,汕头全面实施“四大产业计划”,着力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围绕粤东区域经济一体化,坚持产业错位发展、互补发展,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现代服务业提速计划、传统优势产业提升计划、蓝色海洋综合开发计划,加快锆、民用卫星、大数据、通用航空、电子商务等产业发展,加快建设一批商业综合体和物流新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引领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同时,汕头正加快打造阳光法治服务政府,着力破解发展“软约束”。把打造阳光法治服务政府作为优化发展环境的突破口,充分发挥特区立法权优势,探索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营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在全国地级市率先出台《汕头市行政程序规定》,在全省率先建设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综合信息系统——汕头政府在线,以电子政务为抓手,进一步规范政府部门行政行为,简化审批程序,优化审批流程,提高行政效能。(袁丁 李扬 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