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一体化”要效率
——湖北省黄冈市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纪实
走进湖北省黄冈市财政局宽敞明亮的信息中心机房,只见一组组黑色机柜里,设备指示灯不停闪烁,多彩荧光此起彼伏。一个大屏幕上,随着操作员轻击键盘,黄冈市财政综合管理系统的页面不断切换,财政门户、部门预算、预算执行、行政办公、非税收入,财政总账……记者仿佛被引到了一个奇妙的财政管理的信息“大观园”。
黄冈市历时两年多搭建起来的财政一体化综合信息系统,现在已基本实现了业务的一体化和管理的一体化,得到了省市领导和专家的一致认可,先后被省财政厅列为湖北省财政核心业务系统和财政部应用平台推广应用试点。
推倒重来去“繁杂”破难题
“因为财政业务复杂,所以以前的业务系统都各自为战,局里最多时有十几套软件。”黄冈市财政局财政信息中心主任熊少军介绍,由于各个系统的业务要素定义自成体系,数据含义、属性不统一,编码规则不一致,结果是各系统间数据无法交换与共享,在很大程度上割裂了财政总体业务的连续性。
熊少军坦言,当时领导要一个数据都很难,预算给一份,国库给一份,相关的业务科室再给一份,数与数都不一样。
前任财政局长宋兰萍意识到,所有的财政数据应该全部共享,而不应是一个个信息孤岛。无论从现实需求考虑,还是超前谋划,财政管理系统一体化应该是发展方向。
于是,宋兰萍带领每个核心科室的科长到深圳、宁波等地参观学习。一个‘放弃原有系统,推到重来做一体化管理系统’的决策就这样明确下来。
2009年黄冈市财政局开始启动财政管理一体化系统研制,由业务部门提需求,信息中心通盘考虑,采用用友一体化软件。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熊少军说,“变繁为简,实现财政信息系统一体化,其实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为此,黄冈市财政局经历了研制过程中的“三部曲”。
先是形成了黄冈市财政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根据财政部一体化建设原则,建立符合黄冈市实际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依托财政专网,高度集中处理财政信息,功能覆盖行政管理、业务管理、决策支持、外部信息等,做到功能齐全、协调高效、信息共享、监控严密、安全稳定。最终实现“以预算为源头,以预算执行控制为重点,以核算和监督为依托,以决算和分析为反馈回路”的精细化的闭环管理体系,真正做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科学规范的财政管理。
再是编制本级财政数据规范标准。黄冈市在财政部、财政厅业务基础数据规范要求的基础上,自主创新统筹设计,理顺财政业务关系和业务流程,制定了适合黄冈市财政业务数据标准维护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办法。实现了财政基础库的建立,真正做到了各业务系统基础数据的统一管理。
最后是采用科学合理的实施步骤。按照从易到难的策略,分三期完成,目前正处在第二期。黄冈市将整个系统建设的内容概括为一个数据中心、一套应用系统、两个平台、两套体系。第一期先是核心业务运用为主,从工作的最紧迫需求出发,从财政的收支、横联进行一体化整合,完成了财政门户、部门预算、预算执行、非税收入、行政办公、财政总账及预算单位账务等,第二期的政府采购系统已经全部完成开发,并作了测试,只等上线。
“实践证明,去繁化简的过程,尽管艰难,而且付出很多,但结果和效果均达到预期。”熊少军欣慰地总结道。
固基强体 重投入谋未来
从推倒重来到大统一、大平台,黄冈财政信息化建设走出的每一步,都是领导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的结果。
熊少军介绍,2012年,现任财政局长吴晓文上任后就找信息中心座谈,谈了三点:一不要操心钱的问题,二不要担心机构问题,三是提出长远规划:让行政办公系统自动化和业务系统真正一体。
为实施财政信息一体化,黄冈市从2009年就成立了以局长挂帅的金财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落实了日常经费,为推进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在金财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领导和组织下,黄冈市大力健全信息化机构队伍,大手笔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全市相继成立信息中心11家。市级财政广域网采用2M光纤纵向连接到10个县市区,132个乡镇,网络覆盖率为100%;城域网4M光纤专线横向连接到218家部门单位和6家银行;局域网采用双网物理隔离,内网信息点共计310个。可以说,全面构建了全市的财政信息“高速公路”。近5年来,全市财政标准化机房共计建成12个,总面积886平方。全市服务器100余台、网络设备186台、安全设备33台、存储设备13台,累计投资1000多万元。为让广大财政干部尽快适应现代财政管理的需要,黄冈市财政局总计举办各类操作、应用培训30多期,培训2000余人次。
去年,黄冈市财政投入100多万元做了同城灾备系统,数据储存可以达到秒级,基本上不会丢失数据。“从这个角度来看,一体化系统安全性比分散系统要高很多。”分管信息化工作的市财政局总会计师陈志国说。
一体化建设,虽然前期投入比较大,但后期的费用和维护费降低了很多。熊少军说,以前每一套系统一个数据库,现在一体化共用一个数据库,光这一项就可节约资金两三百万。
随着改革的纵深,业务部门不断挖掘新的需求,信息中心不断地加以实现,现在该市财政管理越来越规范、科学、精细,业务一体化,从预算源头,到支付决算,已形成一套环路;管理一体化,由过去的分散变为集中,统一流程管理、统一权限管理、统一监控。
融会贯通 重规范提质效
随着财政信息一体化系统一期工程的顺利上线,黄冈市财政管理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吴晓文告诉记者,“黄冈财政管理已经从以前的分散式管理向一体化集中式管理转变,财政管理的主要内容从‘过程管理’向‘结果管理’方式转变,全面提升了管理效率,全方位提高了服务水平,打造了服务型财政的崭新形象。”
据熊少军介绍,该系统通过制定统一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规程,财政业务实现了标准化。通过工作流程管理将岗位定义成流程中的角色,并将角色与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对应,进行各自的串联和衔接,实现各环节处理信息的自动传递,同时在资金活动的每个环节设置监控点,既保证了各项业务流转过程的正确性、合理性和时效性,又有效降低了财政资金管理上的风险。
记者在大屏幕上看到,任何人在系统上作了任何操作,都留有痕迹,时间细化到秒。点击流程流转状态图,记者看到未完成的用黄色标注,完成的用蓝色标注,进一步点开,就能看到是哪个部门哪个人负责这项工作,责任更加明确了。
在黄冈市财政局国库科科长秦越华看来,“让机器管人”是一体化系统带来的管理革新。信息化大平台提高了国库管理的效率,动态监控又把国库业务量的每个节点设置了规程,有利于干部安全和资金安全。
一体化系统带来的高效率,直接操作的人最有发言权。
黄冈市财政局国库科总预算会计许国志,是财政局里使用财政综合业务系统最多的人之一,对此他深有感触:以前,预算执行系统和集中支付系统是脱节的,预算执行系统录入的指标送审到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至少要等二三十分钟,特别是年底,活儿又多,等得着急。现在好了,在同一个系统中进行,可以同步。
许国志的工作经常要查询各种数据,他说,以前数据没有大集中,各个软件之间又不能互访,有时为找一个数据要花费很多时间,现在的系统集中查询功能,查找数据就很方便快捷了。
非税局局长朱华刚告诉记者,以前光做1个月的凭证就得有厚厚的十几本,三个会计都忙不过来,现在,只要来自系统的数据,凭证自动生成,只需一个会计跟银行对账就可以了。
一体化系统更加方便了预算单位。熊少军说,预算单位原来一台电脑上要安装五六套财政软件,本身使用起来就很不方便,有些软件还有不兼容的情况。一体化就不存在这种问题了,一个入口、一个密码、一个办公桌面,就可以办理所有的财政业务。
秦越华说,原来办理一笔资金,预算单位至少要跑五六趟,现在足不出户,只要进入一体化系统,就能看到办到哪个环节了。
一个系统的成功不仅需要考虑本单位的事情,而且还需要考虑财政系统上下级之间、财政与相关其他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去年,黄冈市一体化系统已经跟财政部大平台接起来了。
今年,黄冈市财政一体化系统还将增加一个新成员——领导决策支持系统。熊少军对此有些兴奋,“信息化的目的除了整合信息系统,还有信息资源的整合,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套系统一上的话,数据都是实时的,财政的收和支,领导一清二楚。”
探索的脚步来不及歇息,黄冈市财政信息化建设已经奔向下一个目标。吴晓文满怀信心地向记者表示:“下一阶段,我们将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完善安全保障体系,将黄冈市财政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电子财政、数字财政、科学财政。”
记者 贺利娟 通讯员 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