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的建立和优化
来源:江苏经济报 更新时间:2013-11-14

 
  内部审计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从评价机构各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入手,遍布于生产、经营、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等各个领域,查找管理中的漏洞,在识别和防范风险的同时,做出相关的评价。内部审计的定义与特点决定了在现代社会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就是信息化平台的建立与完善。

  一、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的特点

  1、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特点之一:数据大集中

  大数据是最近提出的新词汇,数据大集中就是将分布在各个系统和分支机构的业务数据及其他一些相关的数据实现集中。大集中是依靠科技手段,实现数据的集中和整合,并通过对数据深层次的挖掘,对运行数据、业务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推动机构或行政决策向决策科学化方向迈进,提高行政有限财力与人力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2、大数据处理技术将在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大的数据需要特殊的技术,以有效地处理大量的经过时间内的数据。适用于大数据的技术,包括大规模并行处理(MPP)数据库、数据挖掘电网、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数据库、云计算平台、互联网和可扩展的存储系统。

  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需要合理采用大数据处理技术,将机构涉及的数据进行处理。特别伴随着各种随身设备、物联网、云计算、云存储等技术的发展。移动OA将与移动内部审计技术结合,在移动互联网的核心网络节点是人,不再是网页。

  在内部审计的数据追踪与实时监控在大数据处理的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将易入反掌。

  3、网络审计与远程审计将是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建设中又一特点

  网络审计是基于互联网,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专门的方法,通过人机结合,对被审计单位进行远程审计。网络审计随时性、及时性较强,同时减少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量,极大地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此外,随着会计信息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利用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各业务之间的数据传递和共享成为必然的现实,通过网络远程访问的方法完成有关审计项目必将成为今后审计工作的主要手段之一。

  二、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条件与步骤

  首先,加强决策层的重视,以科技为动力,革新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管理模式。其次,软件与硬件上的保证。软件上包括平台运行软件建设,信息化平台下的审计方法的重新建立与评估。硬件包括:平台建设的数据处理服务器、网络架构、终端配备等。另外,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建设的人才培养。现在内部审计不仅缺人员,而且缺人才,更缺既懂审计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这影响和制约着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发展和后劲。要充分调动现有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挖掘内在潜力,加大学习培训力度,使在职审计人员尽快适应和掌握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审计技术;另一方面积极引进既懂审计业务,又懂计算机业务的复合型人才,解决和改变内部审计队伍人才知识断层,加快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在处理数据大集中方面,规划与分步骤实施是最好的选择。首先,集中决不是单纯信息技术问题,集中必源于业务的改革,必带来业务流程的改变。其最终目的是提高机构整体的运作及管理效率并带来最大利润。其次,集中必带来对应用体系结构的重新评估,可能带来应用的调整甚至结构重组。

  对大数据的处理技术建设步骤:首先,将数据信息与管理和体系运行的人相结合,达到内部审计效率和覆盖提高优化是大数据的最大优势。其次,大数据的关键还在于数据的收集与保存,智能移动终端的数据有效收集是在内部审计平台建设的重要条件,通过移动互联网对数据库的运行提高最有效的资源,数据分析才可能成为现实。

  三、面对新形势下的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展望

  未来审计技术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信息系统审计的发展,信息系统审计是一个获取并评价证据以判断计算机系统是否能够保证资产的安全、数据的完整以及有效率地利用组织的资源并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信息社会的到来使得人们对信息系统的可靠性更加依赖,这种依赖为信息系统审计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代表了审计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