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为适应越秀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广州市越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总体要求,制订本规划,指导“十二五”期间越秀区的电子政务建设工作。
一、发展形势
(一)“十一五”时期回顾
“十一五”期间,越秀区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大胆探索、积极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率先探索实践“条块结合”电子政务建设模式,其中社区信息化建设不仅领先于广州市各区(县),在全国范围内也有较大影响力和知名度;2008年开始启动“越秀号”信息服务直通车建设,基本形成以“一网、一站、一库、一平台”为核心的区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初步构建起信息共享、协同办公的“一站式”电子政务空间体系,在解决居民群众和企业办事难、办事烦、投诉难、解决问题难等问题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全区电子政务工作先后得到国家、省、市各级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获得了不少殊荣:2006年,被中国信息协会评为“政府信息化管理创新奖” ;2007年,被广州市信息办评为“广州市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推广应用先进单位” ;2007年和2009年,在广州市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中被评为优秀。2009年,全国区县网站绩效评估的443个区县中位列第16位;2009年,IT服务外包项目荣获了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年会的优秀项目奖;2010年,IDC机房在IT运维方面通过了ISO20000服务标准体系的认证,成为国内首个政府机构通过该项认证的单位。电子政务整体水平处于全国区县级政府前列。
1、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率先在全市各区实施网络畅通工程建设,全区电子政务网络已率先实现市、区、街、社区居委会四级全光纤覆盖。解决了基层计算机配置率低的问题,区属各部门、街道及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已实现人均配机1:1。大力开展电子政务培训,“十一五”期间,共为全区不同应用、不同层次的人员举办网络基础、OA、网站、“越秀号”信息服务直通车系统、社区系统等超过 800期、1.2万人次培训。
2、政务信息资源建设日趋丰富
区内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程度高,大多数上规模的单位均建有业务信息资源数据库。我区已建立以人口基础数据、人口综合信息和人口业务数据三部分、12类82个数据项的全区193万人口(含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数据库,5.5万的法人数据库以及4.7万的房屋数据库为基础的区电子政务数据中心,仅人口数据每天的更新量就超过4500条。区电子政务数据中心能提供劳动、民政、残联、工商、信访和质监等35个部门,229个数据主题,4000多万条数据,同时建立了数据发布机制,发布了《越秀区政府数据中心数据资源目录》,供全区部门和街道查询并定期提取相关数据支持业务工作,共有10个部门从区数据中心得到了70个数据主题,为部门开展业务提供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3、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成效显著
截至2010年,区属各单位在用的电子政务业务应用系统有150个,其中100个系统为国家、省、市上级业务部门下发,50个系统由本区自行开发,全区所有行政审批及部分公共服务事项实现电子监察,服务效能不断提高,系统的应用效果显著:
(1)全面推广办公自动化系统(OA),办公效率进一步提升。实现了从区领导到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都能用OA处理日常公文。截至2010年12月,全区共有94个单位,5509个用户应用OA,共处理电子公文293万份,处理电子公文次数2658万次,人均月处理量100次。同时,实行文档一体化管理,实现了档案管理软件系统与OA相结合,完成了公文从起草、审核、签发、收发、传阅、存档全流程的电子化。截止2010年12月,区档案数据库已录入档案文件级目录超过70万条。
(2)全面完善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特色服务进一步强化。利用“越秀信息网”为社会提供各种政务服务。区门户网站上的各类信息量已超过7.2万条,提供580项政府服务的办事指南及表格下载,网站的年访问量达286万人次。2009年12月,启用全新的“网上服务大厅”,整合了区内15个业务部门的25个场景式服务,其中12个是特色场景,13个是通用场景。25个场景式服务共包含了546个业务分支,提供了164项表格下载、76项表格填写样例。大厅同时提供了“在线办理”服务,市民和企业可通过网上服务大厅在线办理37类(市民21,企业16)共453项(市民205,企业248)业务,其中100项业务是本区自行开发。重视政民互动栏目建设,为社会提供人性化服务,信息网上“越秀信箱”2006年以来共受理、处理各类群众反映或投诉问题达8000多件。网上计生教学共为50000人次提供了新婚及育龄人员提供了网上计生教育。
(3)全面应用广州市社区管理软件,部门受理量进一步提升。全区22个街道267个社区居委会全面实现电子户册管理,建立了老年人健康档案等 9个社区工作台帐,提供了91项为民服务事项。每条街道通过社区综合业务受理系统的月均受理量为153宗,通过社区管理软件月均更新数据3800次。全区社区信息化已实现了5个100%,即社区网络建设率、人口基础数据库建设率、业务数据共享率、社区系统推广应用率、工作人员信息化使用率均达到100%。
(4)率先开发应用区综合救助系统和劳动保障综合服务系统,公共服务资源进一步整合。区综合救助系统整合了民政、残联等8个部门26项救助业务,形成了“一口上下”具有越秀特色的社会救助体系,该系统从投入使用至今共录入了2.35万人(户)的救助资料,其中1.5万人(户)的救助是通过网上审批;区劳动保障综合服务系统整合了劳动就业服务,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劳动保障监察、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和社会保险查询等功能,为全区6万多名登记的失业人员,12万多名社会化管理的退休人员,以及辖内企业等提供劳动保障服务。
(5)除上述系统外,“十一五”期间本区还实施了其他重点系统,取得很好的应用成效:一是实施了“数字城管”工程,在全区范围内建设了100个用于城市管理的视频监控点,建成了城市管理网上办案系统;二是开发了饮食业油烟净化设施在线监控系统,对385间企业的油烟净化设施实行实时监控;三是实施了“天网地网”工程,建成了3.01万个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点,形成派出所与街道的联动;四是实施维护社会稳定与综合治理信息化工作,开发应用了区社情民意信息系统、区维稳综治系统;五是引入地理信息系统(即GIS)技术,将该技术与环境保护、城区建设、旧城改造、河涌整治等工作结合起来;六是开发了联合预审信息发布平台,实现区工商分局、区环保局、区卫生局等部门的审批信息共享,并将进一步扩展到区经贸局、区公安分局、区文广新局、区质监局、区药监局、区体育局等相关前置审批部门,优化审批流程,实现联合预审。
4、电子政务模式日益成熟
继续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条块结合”的电子政务模式,基本明确各方职责分工:区电子政务办公室负责建设“块”的网络平台、数据中心等电子政务公共基础设施,为全区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提供支撑;各业务部门负责建设“条”的业务应用系统,提高业务管理的工作效率;“条”和“块”通过区电子政务办公室制定的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接口规范实现有机结合。
综上所述,“十一五”期间越秀区电子政务建设成效显著,为“十二五”期间进一步的深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当前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越秀区电子政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
(1)政务信息资源利用水平不高
自然人、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的数据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确保数据完整、准确、及时、可用。跨部门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仍然存在重重障碍,政务信息资源的应用仅停留在较低层次的数据应用。
(2)系统建设应用成效参差不齐
区属各单位在用的150个电子政务业务应用系统大多数还是独立建设和运行的,系统之间缺乏有效的协同和整合,其中100个由国家、省、市上级业务部门下发的系统整合极为困难。各个系统的应用成效参差不齐,有些应用效果较好,有些则差强人意。
(3)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电子政务标准规范体系和管理体制尚不健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开发和利用的标准规范和规章制度有待健全,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管理和运维保障机制有待完善,电子政务相关的数据标准、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
(4)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有待加强
信息安全是电子政务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之一。随着越秀区电子政务的广泛和深入发展,面临的信息安全威胁也日益严重。正确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保证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核查性,是当前电子政务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发展机遇与挑战
1、发展机遇
“十一五”期间出台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广东省企业信用信息公开条例》、《广东省企业信用信息收集和公开管理规定》、《广东省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关于加强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应用建设“数字广东”的意见》等一批重要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电子政务发展环境显著改善。2009年,为贯彻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信息广州”建设的意见》(穗字〔2009〕5号),加快推行电子政务,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强化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全省宜居城乡“首善之区”的地位,广州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全市电子政务建设的通知》(穗府办〔2009〕49号),提出“以服务市民和企业为宗旨,以提高政府整体效能为主线,坚持需求导向、统筹规划、改革先行、突出应用、重点突破的原则”,我市电子政务建设正逐步进入一个加速发展的时期,这为越秀区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发展,越秀区电子政务建设已经具备坚实的发展基础。2010年6月,越秀区成为广州市信息化综合示范区试点。上述各方面的良好条件,为越秀区进一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政府整体效能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机遇。
2、面临挑战
电子政务建设正在进入一个从与应用结合转变为深度融合,从需求导向转变为效果导向,向深化应用、突出实效方面发展的新时期。广州市其他区(县级市)对电子政务建设日益重视,凭借后发优势,在一些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不少经验。越秀区要继续保持原有的领先优势,必须在政务改革和资源整合方面持续深入研究和大胆探索实践,这对电子政务建设涉及的各方都是一个大的挑战。
二、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为目的,以业务驱动、效果导向为原则,以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全面实施“创新、融合、示范”战略,增强“集约化”的技术支撑,建立一体化的电子工作平台,为城市管理新模式提供技术支撑,构建“便捷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努力将我区建设成为全国城区电子政务典范。
(二)发展战略
“十二五”期间越秀区电子政务建设重点实施“创新、融合、示范”三大战略。
1、创新战略
实施创新战略,先行先试。一是服务理念创新,以人为本,以市民企业为中心,提供综合服务、主动服务、人性化服务;二是工作模式创新,建立网上受理、就近受理的业务模式,建立巡检上报、协同联动的管理模式,建立协作、高效的办公模式;三是发展模式创新,由业务应用决定系统建设的模式,转变为在新技术、新环境下,由系统建设来促进政府行政服务方式创新的模式;四是社会管理创新,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推动社会管理服务重心真正前移到社区,创新社会管理的信息采集机制、协同工作机制、综合治理机制和便民服务机制。
2、融合战略
实施融合战略,从“电子和政务结合”向“电子和政务融合”转变。通过加强电子政务的顶层设计,一方面使业务流程基于信息化环境不断得到优化,另一方面使业务系统在使用中不断进行完善。要坚决摒弃工程或技术导向,推动信息化与政务工作的深度融合,从根本上扭转“电子”和“政务”两张皮的局面。
3、示范战略
实施示范战略,发挥本区作为广州市信息化综合示范区试点的示范效应。以区综合救助系统、劳动保障综合服务系统、联合预审信息发布平台等一批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区属应用为示范,带动全区电子政务向集约化、规范化发展。继续发挥越秀区电子政务建设的领先优势,在服务理念、工作模式、发展模式创新方面起到示范作用,在推进“电子”和“政务”融合方面作出示范效应。通过实施示范战略,发挥对全市各区(县级市)电子政务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先行示范作用。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越秀区电子政务的发展目标是:网上服务、就近服务成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主要形式,市民企业对政府服务满意度大为提升;信息共享、协同办公成为机关工作人员的常态化操作,政府行政成本降低,行政效能大为提升;协调联动、协作监管成为城市管理的有效运作方式,齐抓共管的综合管理水平大为提升。到2015年,电子政务建设在全国保持领先水平,争取建成全国城区电子政务建设典范。
具体目标是:
——公共服务目标。全区100%的服务事项可实现网上查询并接受电子监察,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率达到95%;“越秀号”信息服务直通车服务站覆盖全区22条街道及窗口部门,并向条件成熟的社区居委会延伸。
——社会管理目标。社会管理创新取得明显突破,健全区委领导、区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建立具有越秀特色的社会管理机制。
——信息共享目标。完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全区 70%的基础数据(包括自然人、法人、房屋、公共设施等)进入区电子政务数据中心并实现共享,跨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普遍开展。
——协同办公目标。全区机关工作人员以“越秀号”信息服务直通车平台为统一的工作平台,本区自建业务应用系统均接入该平台,实现单点登录和基础数据共享;在具备条件的前提下,非本区自建的业务应用系统也接入该平台,实现单点登录。
——信息安全目标。安全防范意识进一步提高,信息安全防御能力有明显提高,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机制、信息安全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三、主要任务
越秀区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如下:
图表 1 越秀区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根据越秀区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和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越秀区电子政务建设主要任务包括:
(一)构建“便捷化”的公共服务体系
按照越秀区建设“公共服务中心”的发展定位和要求,抓住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机遇,以市民和企业为中心,以政府对市民和企业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为主线,以区政府门户网站和“越秀号”网上服务大厅为载体,重点梳理和优化重组户籍登记、婚姻登记、计划生育、教育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住房交通、出入境等面向市民的各项服务流程和工商注册、税务申报、质量检查、安全监督、环境保护等面向企业的各项服务流程,简化办事程序,以区政府门户网站、“越秀号”网上服务大厅和“越秀号”服务站为载体,为市民和企业提供“一站式”的就近服务和全天候、高效率24小时便捷化网上服务,加快建立和完善电子政府公共服务体系,使市民和企业办事前可以全面准确了解相关程序、办理时可以尽可能少跑甚至不跑、办理后可以及时了解进展状态和评价结果,实现市民和企业办事便捷化,让公共服务变得像水电一样方便使用,切实解决市民和企业办事难、办事烦问题。
(二)支撑“精细化”的综合管理体系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以创新社会管理为突破口,以建立社会管理对象(包括自然人、法人、土地和相关事件)动态电子档案为基础,以日常巡检、问题发现、集中调度、专业处置等管理环节为主线,以建立和完善综合管理机制为重点,加快构建社会综合管理体系。通过跨部门协同和市、区、街、居四级联动,推行网格化和网络化管理,实现城区管理从分散、被动、粗放向协同、主动、精细转变,有效破解信访维稳、流动人口管理、食品安全、综合执法、安全生产等社会管理领域“突击迎检式、都管都不管”难题,使政府更好履行社会管理职能,促进“宜居宜商”、“平安和谐”城区的建设。
(三)完善“一体化”的协同办公体系
以政府内部运作涉及的公文办理、会议召开、业务处理为主线,建设和集成各部门的办公自动化、视频会议、电子印章、数字证书等相应的内部办公和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建立一体化的电子工作台,全区工作人员均使用统一的工作平台办理公文和处理业务,实现各部门办公系统的网上流转,不断优化政府内部运行机制,提高协同办公水平,降低内部运作成本。
(四)增强“集约化”的技术支撑体系
以越秀区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为基础,以满足构建“便捷化”公共服务体系、“精细化”综合管理体系、“一体化”协同办公体系的技术支撑要求为目标,统筹规划,充分考虑政府云计算和利用虚拟化、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集约化建设全区统一的公共支撑平台,避免重复建设,有效的支撑公共服务、城市管理、协同办公的开展。
四、重点工程
(一)“越秀号”信息服务直通车工程
“越秀号”信息服务直通车是“十二五”期间越秀区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工程,其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一网”:建设网上“越秀号”信息服务直通车。完善“越秀号”网上服务大厅,逐步实现办事指南、表格下载、网上申请、网上咨询、结果反馈等五项服务的全流程网上办理,为市民和企业提供“以人为本”、“以市民企业为中心”的“一站式”人性化、个性化网上服务体验。利用通用电子表单、“越秀信息通”等工具和电子证照、身份认证等技术,逐步实现各类服务事项的办理从现场办理向网上办理转变。同时,完善在线咨询、建议投诉和服务评价,推行网络问政,促进政民互动。
——“一站”:建设“越秀号”信息服务直通车服务站。在全区22条街道及窗口业务部门建设统一形象的“越秀号”信息服务直通车服务站,并向条件成熟的社区居委会延伸,使用统一的服务受理系统,按照统一的服务规范向市民和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使市民企业能够在就近的服务站进行业务申请和领取结果。同时在服务站设立自助服务区,让市民和企业就近享受“一网”服务。
——“一库”:建设越秀区电子政务数据中心。完善区自然人、法人单位、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确保信息完整、准确、及时、可用,有效支撑“三旧”改造。探索建设区电子证照信息库,建设区服务网点地图,提供统一、规范的证照核查服务和网点定位服务。完善区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和目录体系,建设政务信息资源搜索引擎,方便定位和访问信息资源,有效支撑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逐步消除信息孤岛。
——“一平台”:建设“越秀号”信息服务直通车平台。完善全区统一的“越秀号”信息服务直通车平台,为网上服务、就近服务、协同办公提供平台支撑。建设电子工作台,提供人性化、个性化的工作桌面。全区工作人员均使用电子工作台办理公文和处理业务,实现“四个一”:面对一个界面,使用一个密码,录入一次信息,应用一套数据。完善“政务在线”,完善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OA系统,进一步推进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实现随时随地公文报批、事务处理、信息搜索、联络沟通等多种功能,方便领导、工作人员外出时工作。
(二)城市综合管理工程
建设区公共事务管理系统,搭建部门、街道与市城市管理数字信息共享平台,基本实现管理和执法信息共享,结合城管中队下放街道的优势,将城市管理各类资源在街道层面实现有机整合,支撑城市精细化、网格化管理。街道、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在日常巡检摸查时,利用手机、手提电脑等便捷设备,通过无线网络,将发现的问题反映到日常城市管理指挥中心,由中心进行分派处理,并对问题进行跟踪管理。
(三)标准规范编制工程
根据越秀区自身的特点,加快研究建立越秀区电子政务标准规范体系。以国家、省市和行业标准为基础,结合本区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研究制定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共享、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建设和管理、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管理、电子政务业务应用系统运行维护、信息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标准规范和规章制度,保证电子政务建设规范有序的开展。
(四)信息安全保障工程
加强安全技术保障,完善病毒防护、入侵检测、安全认证、数据加密、容灾备份等系统。建立以身份认证、授权管理、责任认定为主要内容的全区统一的信任体系。形成全区统一的政务数字证书认证体系,实现对全区公务员的统一身份认证。建设完善信息安全监控与防御体系,加强对政务网络与信息系统的检测和管理。完善区容灾备份中心,进一步完善数据备份制度和数据恢复策略,完善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实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按照分级、分层、分域保护的原则,加强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和等级保护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统筹推进全区的电子政务建设
完善区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综合决策和总体统筹机制,加强对全区电子政务的组织领导及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成立区电子政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区电子政务统筹、规划、建设和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与区电子政务办公室合署办公,负责编制和实施区电子政务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拟订区电子政务工作制度和相关管理办法,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同时统筹、审核和指导区电子政务项目建设与应用,组织实施全区性重大电子政务项目的建设、运行管理和推广应用工作。
(二)完善机制,确保电子政务持续有序地发展
建立和完善电子政务项目规划、立项、审批、建设、监理、测评、验收、运维、管理和服务机制,重点完善电子政务项目资金统筹制度。完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建立信息共享的长效机制,明确各部门年度工作目标。各部门利用业务系统的规划建设、升级改造或推广应用等时机,主动与上级业务部门和区属相关部门沟通,通过数据中心实现数据共享,突破信息孤岛,促进业务协同。加强电子政务建设绩效评估考核,将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实现程度纳入考评范围,将电子政务应用成效与项目建设资金审批挂钩。完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政府网站管理、政务网络管理、政府信息公开等机制。
(三)持续投入,保障电子政务建设和运维资金
设立区电子政务专项资金,制定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年度计划,确保每年持续投入,保障电子政务项目的建设和运维。合理分配电子政务公共基础设施和业务应用系统的建设资金,提高资金利用率。积极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建设运维机制,鼓励有能力的企业投入参与具备条件的电子政务的建设与运维,探索企业对合适的政务信息资源进行增殖开发和运营的新模式,使电子政务建设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四)加强宣传,加大电子政务成果推广和应用
加强电子政务培训,提高全区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意识和信息化能力。充分利用多种方式、多种手段,加强宣传推广力度,强化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提升社会各界的认知度和参与度,提高电子政务的影响力。加强电子政务成果推广,引导公众积极使用电子化服务,对街道组织开展的电子政务知识培训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