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不是简单的信息化
来源:深圳特区报 更新时间:2013-11-18

 记者 曾洁

“2013中国智慧城市发展高峰论坛”作为高交会的创新活动之一,昨天在会展中心举办。记者获悉,2013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容量将达到108亿美元,较2012年的增幅达18.5%,建设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本次论坛以“凝聚创新智慧,推动城市进步”为主题,旨在推动智慧城市发展,探讨相应产业政策,让智慧城市借着概念落地生根。在论坛上,政府、企业、科研,以及金融界之间相互对接,共同探索智慧城市的建设方法。深圳市副市长张文出席。

智慧城市的重点在“城市”

对于怎么样的城市才是理想中的智慧城市,现场嘉宾各抒己见。

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杜平认为,智慧城市是一个在数字化城市基础上扩展出来的一个城市化的高级形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推动它的应用,主要表现为:确立生产清洁、生活富足、生活文明三者有机统一的总体目标;利用现在新的信息化的成果来建设城市;政府用智慧的办法给市场更好的活力,给企业更好的动力。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智慧城市中心的总工万碧玉介绍,住建部推进的智慧城市“就是智慧地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他表示,现在很多城市有“幸福城市”、“美丽城市”的建设方向,但不管是什么样的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多年后留下来的是城市,而不是智慧。最终的落脚点是城市,所以建设部在整个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当中主动挑起了重担。

“认识逐渐趋同、方案老生常谈、模式语焉不详。”神州数码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李继刚用这句话表达了他对“智慧城市”的感受。

李继刚说,三年前讲智慧城市的时候,大家还在讲技术,讲智慧。现在大家认识一致了,都开始从城市讲起,更多把城市研究清楚,而不是天天研究技术层面的东西。

李继刚表示,“方案老生常谈”则是讲方案时,大家讲来讲去都是“智慧交通”、“智慧城管”、“平安城市”等,没有新的理念。他指出,现在搞智慧城市最重要的既不是技术,也不是应用,关键还是模式,包括管理模式、商业模式。李继刚认为,目前“模式语焉不详”,这是最有挑战性的问题,也是未来推动智慧城市发展的核心。

“智慧城市”是不间断的过程

如何让智慧城市从空中楼阁转为落地生根,是现场嘉宾们共同关注的焦点,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出,智慧城市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建设工作任重道远。

“智慧城市不是将城市信息化那么简单。”中国安防首席战略官兼高级副总裁曹国辉认为,智慧城市的“智慧”,是信息化加上工业化,加低碳,加生态再加上人性化。虽然我国的城镇化水平达到52%,但是人的城镇化才39%,这就意味着有3亿多的人没有得到住房、医疗、教育等保障,智慧化道路不短,还要关心未来的可持续、低风险、可传承性等问题。

“智慧城市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中兴通讯副总裁徐明认为,智慧城市是一个动态的发展概念。因此智慧城市一定是差异化的,世界上这么多城市,它们的差异非常大,智慧城市和城市的定位密切相关,不同的城市应该有其不同的智慧城市诉求。

华为市场解决与方案部总裁张顺茂在演讲中表示,持续不断进行创新才能逐渐靠近智慧城市这个目标。张顺茂介绍,华为去年有50亿美金,大概相当于300多亿人民币用在研发上进行创新。因为包括大数据分析、云计算,智能的终端等发展都很快速,过去的业界巨头有起有落瞬息万变。新技术在兴起,必须通过不断地创新,而且是结合实际需求的创新,才能够为智慧城市打造一流的信息高速公路。

“智慧城市”既有形也无形

智慧城市除了要进行城市环境、产业等方面建设外,业内专家还提出要加强无形的建设。

中兴通讯副总裁徐明就表示,智慧城市需要一个无形基础,即形成城市文化的沉淀的积累。他认为,在这基础之上有两个核心,其一是体验,就是让城市的人和企业能够感受到智慧城市所带来的好处。所以如何将先进的技术,如大数据、物联网等应用到体验中,让居民感受到这是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方向。除此之外,把城市的管理者、运营者、居民和城市自身看作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要像生命体一样,才能够创造智慧,能够成长。

也有嘉宾提出,智慧城市的核心是人,归根到底是服务于人的,是城市的居民有更好的幸福感。李继刚就表示,美国波士顿爆炸案很快破案,是动用了很多民众力量;去年北京7·21大雨,当时没有出租车,有人组织爱心车队,自愿到机场帮助疏散乘客,这体现了动用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管理的非常正向的例子。智慧城市建设为人提升幸福感,一定要改变政府自己单干的想法,让公众参与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