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包电子政务发展必然趋势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13-11-22

 电子政务外包现在已经成为一个热点话题,近年来中国电子政务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在国内各级政府部门建设网站总数达到10000个,电子政务正从以基础建设、系统建设为主进入到以应用为主的阶段,对加强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运行、维护、管理的需求十分迫切。出于关注于核心业务以及成本、技术、人员等因素的考虑,电子政务外包已经成为发展的趋势。
信息技术外包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盛行,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世界500强的企业大部分都开展了IT外包。电子政务外包是信息技术外包的一种方式,特指政府部门的信息技术外包服务,是指政府在政务信息化过程中,将电子政务项目建设、日常运行维护以及相关服务等工作,部分或全部委托给专业的IT外包服务提供商完成的一种管理运行模式。
外包的核心就是“做自己最擅长的,其余的交给别人做”,也就是要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上。政府部门的核心业务是政务,政府不可能也不必要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电子政务系统的开发、建设和维护,这就要求引入外包机制发展电子政务。通过外包,把政府从具体的技术工作中解脱出来,使其能够集中精力做好IT项目的规划和管理工作,同时由专业的外包公司提供服务,可以充分利用其在技术、融资、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为政府提供优质的系统建设和运维服务。这样政府不仅能够提高电子政务建设和运行维护的质量,还可以节约资金,精简人员,提高服务效率与效能。

国内外电子政务外包概况
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电子政务建设和运维中都采用了外包的方式,例如美国政府IT机构从商业用户的外包服务得到启发,大量进行IT外包。联邦机构、各州政府和市政府都在雇用专业IT公司承担他们IT服务工作,如驾照管理应用系统、桌面系统、LAN管理和WAN管理等。美国联邦政府积极为电子政务外包服务创造相应的法规环境,2002年布什总统签署的电子政府法案积极鼓励业务外包;美国联邦政府为电子政务外包提供了强大的财政预算支持,从2002年开始,连续五年以年均18%的增长率增加电子政务外包的财政预算;同时还鼓励政府部门与那些经过市场检验的、成熟的IT企业签订外包合同。加拿大政府普遍采取外包方式,加拿大率先建立了CIO(首席信息官)项目管理负责制,由CIO负责对包括电子政务的重大信息化应用工程,在招标的基础上,按市场机制外包给企业来建设、运营,并由政府负责支付运营维护费用。我国的香港地区在发展电子政务过程中,在系统建设及运行维护等方面一直采用外包模式。
我国在电子政务的外包上也作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比如北京市全市200多个电子政务系统中,大部分项目都是通过委托或招标方式外包完成的。而在电子政务运维外包上,国家税务总局的技术支持服务外包和北京市地税局的运维外包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电子政务外包按照外包项目的类型可以划分为电子政务建设外包和电子政务的运维外包。电子政务建设外包项目属于项目型工作,通常具有以下特征:工作起源于一项独一无二的、非常规的需求;工作可以在一个事先确定的时期内完成,具有明显的起止日期。而电子政务运维外包项目属于流程型工作,这类工作与项目型工作不同,具有偏向于运行的、连续的特征。流程型工作往往没有明确的起点和终点,需要更多的灵活性。流程型工作的最佳合同期并不总是明确的。
按照政府和外包服务商建立的外包关系,电子政务外包可以划分为市场关系型、中间关系型和伙伴关系型。市场关系型外包,需求的不确定程度很低,双方可以签订较为完备的合同,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可以在众多有能力完成任务的外包商中自由选择,合同期相对较短,而且合同期满后,能够在成本很低或不用成本、很少不便或没有不便的情况下,换用另一个外包商完成今后的同类任务。伙伴关系型外包关系,任务持续的时间较长,相关需求会随着不可预见的环境变化而变化,双方都需要进行专属于外包关系的资产专属性投资,如果合同破灭,这些投资就会成为沉没资本。在伙伴型外包关系中,政府与同一个外包商反复订立合同,并且建立了长期的互利关系。而介之于市场型外包关系和伙伴型外包关系之间的这些关系被称为“中间”关系。

三个方面原因促使电子政务外包
成本的因素。外包商由于提供专业化的服务通常都具有规模经济的优势,所以他们可以以更低的成本提供更好的服务。由外包商承担服务的提供,成本更易预测、更好控制。
技术的因素。大部分的政府部门都缺乏电子政务建设和运维所需要的技术,而且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政府部门也难以追踪掌握最新的技术。而采取外包的方式可以使政府部门不需要做出额外的投资就可以使用到他们所需要的技术。
人员的因素。政府部门缺乏相应的电子政务建设和运维的人才,而且与其他的信息技术公司相比政府部门也很难吸引到一流的技术人才。利用外包借用外部的人才就可以解决政府部门信息技术人才缺乏的问题。
电子政务外包可以为政府带来如下几个方面的好处:获得先进的技术;满足对高级技术人员的需求;选择适用技术的灵活性;灵活的现金流管理;成本的节约;优化的资源配置等。
电子政务外包本身又具有一定的独特性:电子政务项目的规模都比较大;电子政务项目是技术-应用-管理的结合,流程变动概率较大,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电子政务项目要求服务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电子政务项目要求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等。所以,电子政务外包也会带来很大的风险,包括:失去对服务质量控制的风险;失去管理灵活性的风险;预算不确定性的风险;服务不合格的风险;安全性的风险等。
所以在电子政务的外包中一定要对外包的风险进行严格的控制,包括进行严格的外包决策,选择合适的外包商,通过完善的合同条款、合理的合同期限、选择适当的外包关系限制外包商的投机行为以及严格管理外包关系等。

电子政务外包的三个连续过程
在电子政务外包过程中,包括三个连续的过程。

首先是外包的决策过程。需要考虑是否外包,外包什么?
对于是否外包,外包什么?需要考虑五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外包的目的是什么,外包可以带来什么益处。外包的目的必须明确,必须进行审慎的外包决策,进行详细的可行性分析。第二,外包的项目是否涉及核心业务、是否涉及机密安全。如果外包项目涉及核心业务,涉及机密安全,那么就要审慎进行外包,要将核心数据保留在内部。第三,是否有适当的外包服务提供商,外包就是为了利用外包服务商的优势,如果没有合适的外包服务商,外包也就无从谈起,不能为了外包而外包。第四,政府部门是否能够进行有效的外包管理,是否能够控制外包的风险。外包的成功运行,关键在于外包的管理,政府是否具备外包管理的经验和管理外包的技能,是外包成功的基础。同时,由于外包中蕴藏着大量的风险,政府必须具有控制外包风险的能力,否则外包也是非常危险的。第五,外包商的服务不合格或外包合同到期后,如何处理。政府是否具有收回外包的能力,是否可以方便的更换外包服务商。如果续约,在什么条件下续约,怎么续约。
其次是外包商的选择过程。考虑选择外包商的标准是什么,是选择一个外包商还是选择多个外包商?选择外包商的依据是什么?
对于外包商的选择,要考虑五个问题,第一,外包服务提供商是否具有良好的声誉,是否掌握电子政务的流程、技术和知识;第二,是否有相关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和运维的经验,是否做过类似的项目;第三,是否可以签订一个具有灵活性的合同,服务提供商是否愿意修改他的标准实践来适应政府的业务和财务需要?政府是否有权修改合同?第四,核心人力资源是否可以得到保证,政府是否有权从一组候选者中选择认为合适的人员?外包提供商是否能保证特定的人员作为合同的一部分?第五,服务提供商和政府的文化氛围能够融合,是否可以和政府进行良好的沟通?
最后是外包商的管理过程。考虑是签订一个长期的外包协议还是签订一个短期的外包协议?外包过程中的风险如何防范?如何对外包商进行监控?如何对外包商进行评价和适当的激励?
外包商的管理过程,是外包能否成功的关键,电子政务外包决不是外包所有的电子政务管理,不要将所有的电子政务职责都外包给外包商,应保留一小部分的电子政务外包的管理者,由他们负责:管理与外包商不断发展的外包关系;监督和审定外包商的技术决策;培养外包经验并协助制订将来的外包决策;洽谈和履行以后的外包合同;制定电子政务战略;使电子政务的整体战略与随时间演变的政府目标保持一致。北京地税局运维中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他们就是专门从事运维外包管理的专门机构。
对于电子政务建设外包,比较适合建立市场型外包关系,签订较为完备的合同;而对于电子政务运维外包,由于其中蕴藏的大量的不确定因素,尤其我国现在处于转型期,政府的职能在不断的完善调整,所以很难签订一份涵盖所有不确定因素的合同,政务需要和外包服务提供商建立长期的伙伴型外包关系,签订5到10年的外包合同,这样才能保证外包商的资产专用性投资,使外包商和政府共享收益、共担风险。
对于外包服务商的评价,需要订立明确的服务水平协议,对外包服务商提供服务的内容、标准、价格做出详细的约定,以此作为评价外包服务商的标准。外包服务商的收益要与服务水平挂钩,要依据服务水平制定详细的奖惩机制。外包合同要尽可能完善,因为合同是外包的基础,是解决外包过程中争议的基准。如果发生争议后,合同中没有相应的约定,势必会破坏双方的外包关系。但是外包合同又要保持一定的灵活性,以应对业务和技术变化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因为合同中不可能涵盖所有的不确定性,合同中必须制定相应的应对争议和不确定性的机制。
电子政务外包中对外包商的控制是价格控制、权力控制和信任控制的结合。管理机制中存在三种不同的控制机制:价格控制、权力控制和信任控制。每一种控制机制对应着一个特定的、纯粹的管理模式:市场依赖于价格控制;科层制依赖于权力控制;党团、氏族和网络依赖于信任控制。电子政务的外包是这三种控制机制的混合,只不过在不同的外包关系中,这三种控制机制各有侧重。例如,合同价格的奖惩机制就是一种价格控制,外包服务水平的报告制度、政府对变更的审批制度就是权利控制,而政府对外包服务商的评价、赋予外包商未来合同的优先签订权就是信任控制。

电子政务外包面临的主要问题
电子政务外包在我国已经成为一种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电子政务外包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
政府组织机制的问题:现阶段我国政府部门还缺乏有效的IT治理机制、没有建立起CIO制度,这就使得在电子政务外包中存在决策失位、责任缺位的问题。
法律的问题:现阶段我国的法律还不健全,有关外包的法律约定还十分缺乏。
政策的问题:电子政务外包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受到政策的制约。例如,现行财政管理要求“购买实物”,资金核算中不能列支服务费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子政务运维外包的开展。
标准的问题:对于电子政务的标准还十分缺乏,还缺乏统一的规范和行业标准,各个组织实施的都是一些零散没有经过整理的规则或者章程,这给具体实施带来很大的困难,也严重制约了电子政务外包的发展。
诚信的问题:全社会的信用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组织之间的相互信任关系现阶段还难以建立,特别是对于长期的电子政务外包伙伴关系在国内的实践还非常困难和缺乏。
观念的问题:国内的很多政府还没有树立起外包的观念,对电子政务外包还存在着抵触。
电子政务外包服务市场不成熟的问题:现阶段国内的外包服务市场还不成熟,很多外包服务商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还达不到要求。
电子政务外包管理能力不足和管理人才缺乏的问题:现阶段政府管理外包的能力还十分的缺乏,例如很多电子政务外包的合同还很不完备,对外包服务商的服务水平还缺乏明确的考评标准,还没有建立外包服务提供商的资质标准等。另外,电子政务外包对于政府的外包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包的管理人才不仅需要技术技能还需要谈判技能、沟通技能、商业技能以及财务技能等,政府中这些人才也十分缺乏。
结束语
虽然电子政务外包在中国才刚刚起步,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电子政务外包必然成为一种发展的趋势,如何提高电子政务投资的效率,建设有效益的电子政务已经成为各级政府部门的共识。近期商务部出台的大力发展服务外包的“千百十”工程,必然会推动我国电子政务外包的进一步发展。但是,电子政务外包是一个技术、管理加应用的复杂系统,其中蕴藏着大量的风险,政府部门需要完善外包的法律法规环境、积极扶持外包服务的供给市场、大力培养外包人才,同时政府部门要实施完善的IT治理机制和政府CIO制度,制定严格的电子政务外包管理规范,强化电子政务外包的管理。相信电子政务外包一定会成为我国建设有效益的政府信息化、高效的服务型政府的一种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