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2013年初,中新天津生态城和津南新城区成功入选首批国家智慧城区试点名单。天津市正按照智慧城市规划,围绕智慧产业、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智慧电网、智慧医疗、智慧安居、智慧楼宇等领域开展试点示范,逐步在全市推广应用,带动智慧天津建设。智慧天津正大步向我们走来。
北京、天津,半个小时的车程,从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是如此地近,感受不同的风景,领略别样的风情,慢慢品味两座古城,细细咂摸,各有各的韵味。
雨后的早晨我们到达天津,开始了这次“同城”之旅。是的,随意地溜达,随意地看,没有目的,只是为了感受这座城市。在北京,人多、车多,人会莫名的烦躁起来,而在天津,却没有这种感觉,心很安静,听几段快板小品,尝尝炸糕、麻花,都是无限的惬意。
天津,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很有“名”,它见证了百年历史的巨变,高高矗立的建筑也在无声地诉说着过往。一切都过去了,又都没有过去。
踏上回京的列车已是晚上,望着这座灯火通明的城市,它在演进中慢慢成长,竟有些不舍。
回眸历史上的天津
天津兴起于金元时期的漕运,那时候天津还叫直沽,是一个依河傍海的水旱码头。明朝时,永乐皇帝朱棣迁都北京,在南运河、北运河、海河交汇的地方设立天津卫以保卫漕运枢纽直沽。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正式筑城,是中国古代唯一有确切建城时间记录的城市。
1860年天津成为通商口岸以后,西方多国在此设立租界,天津也成为中国开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基地。由天津开始的军事近代化,以及铁路、电报、电话、邮政、采矿、近代教育、司法等方面建设,均开中国之先河,创造了近代中国100个第一。
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
自清末民初起,天津就成为了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近现代工商、金融业兴盛繁荣,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前二十余年间,天津市没有一项国家重点投资项目,逐渐失去在中国经济的领军位置。
2006年3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将天津完整定位为“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生态城市”,并将“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十一五规划和国家战略,设立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9年11月10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天津市调整滨海新区行政区划。
滨海新区是天津市下辖的副省级区、国家级新区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地区,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总面积2270平方公里,人口248万人,定位为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宜居生态型新城区,被誉为“中国经济的第三增长极”。
目前,滨海新区正在进行总投资超过1.5万亿元的“十大战役”工程建设。2012年,滨海新区生产总值达到7205.17亿元,人均GDP达到近30万元人民币,约合5万美元。引领天津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代,增速连续多年位于全国领先位置,形成中国唯一“双城双港”的城市形态。
天津市信息化“十一五”发展回顾
“十一五”时期,天津城市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电子政务、经济信息化、信息产业、社会信息化等领域都得到了长足发展,信息化“强政、兴业、惠民”任务全面落实,主要发展目标基本实现,全市信息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整体水平处于全国前列。
信息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提升
“十一五”时期,天津市全面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信息网络改造升级,初步建成高速率、大容量的宽带城域网,成为北方地区重要的信息通信枢纽之一,全市信息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截至2010年底,全市光纤铺设长度达到222万芯公里,城市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415G,完成“光纤入户”128万户,建设无线基站1.4万座,无线网络覆盖全市,核心区域3G网络实现全面覆盖。广播电视网络完成数字化整体转换,城市双向覆盖率达到90%,基本形成光纤与无线相结合、覆盖全市的高性能宽带通信网络和双向化数字广播电视网络。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2.7%,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88.7部/百人,位居全国前列。此外,天津市还建成蓝泰数据中心、天津联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一批数据中心,我国首个千万亿次超级计算中心在滨海新区投入运营。
电子政务建设位居全国前列
电子政务建设扎实推进,总体水平处于全国前列,在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改善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天津市建成并开通覆盖全市385个副局级以上单位的市电子政务专网,国家电子政务网络中央级传输骨干网天津结点率先建成开通。进一步整合完善了以天津政务网为枢纽的政务网站群,政府门户网站手机版建成开通。政府在线办事和公共服务向纵深开展,“网上办公大厅”服务事项进一步整合提升,网上申报办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已占市级行政事项总数的57.5%,政府在线办事能力排名全国前五。建成全市统一的空间地理信息平台和企业基础信息交换系统,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初见成效。数字化城市管理、应急指挥、行政审批、口岸通关、土地利用、城乡规划等一批重要信息化应用系统取得新成果,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记实监督等系统的应用促进了工作方式创新,大大提高了监督效能。
经济领域信息化成效显著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步伐明显加快,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优势支柱产业信息化应用更加深入,全市96%的重点企业将信息化建设作为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60%实现了办公自动化,55%建立了企业网站。电子商务得到广泛应用,已成为现代商品、服务交易的重要手段。天津市电子口岸与物流信息平台投入应用,开通了14个城市的无水港申报管理信息系统,构建了“陆港”便捷通关业务模式,区域商贸辐射功能进一步增强;“天津国际电子商务应用平台”正式开通,外贸企业利用信息化手段开拓国际市场进入实质性推广阶段。金融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累计发行银行卡5709万张,城市卡在公交车、地铁、轻轨等公共交通领域广泛应用。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完成农业部“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模式应用试点工作,信息技术在设施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等领域发挥了重大作用,成为中国农业信息化10个领先地区之一。
信息产业继续保持支柱地位
电子信息产业平稳较快发展,2010年全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产值2118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12.7%;软件产业实现业务收入271.3亿元,占电子信息产业的比重从“十五”末的5%上升到11%。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移动通信、新型元器件、数字视听等优势领域进一步巩固,高性能计算机、集成电路、嵌入式电子、软件等潜力领域不断壮大,物联网、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光电子等新兴领域正在形成新的优势。重点产品在全国的地位进一步加强,手机产量居全国第三位,电子元件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高性能计算机技术水平国际领先。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方向发展,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社会领域信息化深入推进
信息化在科技、教育、文化、医疗、社区、农村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服务城乡居民、助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建成以天津科技网为核心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科技文献数据库总量达到771个。建成覆盖全市的天津教育科研宽带网和三级基础教育资源体系,提前完成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深入推进,全市建成15个数字文化资源库。率先开通广域医药卫生应用网络,建成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实现各项社会保险网上申报和缴费,医保联网基本覆盖全市,实现实时结算。社区信息化务实推进,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覆盖绝大多数行政村。
信息化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十一五”期间,天津市在贯彻国家有关法规政策的基础上,信息化立法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了信息化地方性法规《天津市信息化促进条例》,信息化发展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建立了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和联动机制,还出台了《天津市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关于加强政府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完成了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定级,组织开展了全市政务系统信息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工作。深入推动电子认证在纳税、社保等领域的应用,数字证书用户达到10万户。
“十二五”发展目标
根据“十二五”规划,天津市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入应用,构建完善智能化基础设施,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发展,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促进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中的重要带动作用,支撑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到2015年,基本构建起以“智能、融合、惠民、安全”为目标的“智慧天津”总体框架,信息化整体水平达到国内领先、世界先进,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
第一,城市信息基础设施能级提升。加快宽带网络建设和功能升级,普及光纤入户,全面完成广播电视网络的数字化、双向化改造,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城市出口带宽达到2T以上,光纤入户覆盖率达到90%以上,无线宽带城区覆盖率达到100%,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第二,信息化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服务业、农业等领域深入应用,重点行业骨干企业信息技术综合集成应用水平显著提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取得实质性突破,两化融合指数达到65以上;掌握一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信息化关键核心技术,带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发展,物联网产业规模超过20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到7000亿元。
第三,城市运行和管理高度智能化。新一代电子政务体系加快构建,政府各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水平显著提升,电子政务网络覆盖率达到100%,总体水平达到国内领先;以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全面推进数字化、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建成一批智慧城市示范试点项目,形成智能化城市运行管理体系。
第四,城市信息化服务实现普惠化。医疗卫生、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服务覆盖城乡居民,社区综合服务信息平台覆盖全市,普及完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形成覆盖城乡的数字化社会服务体系。
第五,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强化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提升和完善信息安全管理和技术综合防范水平,形成较为完善的信息安全监控与保护体系,有效保障“智慧天津”建设。
记者手记:
据天津市经信委主任李朝兴介绍,近年来,天津市积极探索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智能交通体系和水、电、气、热等城市基础设施领域,为市民衣食住行提供更为便利、快捷、高效的服务。公共安全方面,传感、通信、GPS等信息技术已在桥梁负载、楼宇电梯、客运交通、旅游景区安全监控等领域应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RFID、通信、条码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初步形成食品加工、物流和销售环节信息安全追溯系统。节能减排方面,传感、无线通信等信息技术应用于石化、纺织、冶金等传统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全面提升企业自动化控制水平。
2013年初,中新天津生态城和津南新城区成功入选首批国家智慧城区试点名单。天津市正按照智慧城市规划,围绕智慧产业、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智慧电网、智慧医疗、智慧安居、智慧楼宇等领域开展试点示范,逐步在全市推广应用,带动智慧天津建设。智慧天津正大步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