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县级政务公开试点经验:中基层希望这阵风快刮
县级政务公开的“试点经验”
县级政府能否切实做好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的整体水平
县级政府在中国政权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重要执行者。
在实际工作中,直接涉及人民群众具体利益的行政行为,大多数由县市级政府作出,直接面向群众的政务服务大多数由县级政府提供。而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
为此,2012年1月4日,国家预防腐败局、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发布了《关于公布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加强县级政府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试点单位的通知》,要求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100个县级政府开展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加强县级政府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的试点工作。
在这项改革期间,国家行政学院、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组织成立了“我国县级政务公开试点情况改革跟踪研究”课题组,对部分有代表性的县市区进行典型性调研,总结出一批依托电子政务平台推进基层政务公开的创新经验。
浙江永康市:消除城乡数字鸿沟
永康市位于浙江中部,有活跃的民营经济和较强的经济实力,上世纪90年代就建立了一些“两公开一监督”等基本制度,政务公开工作制度、机构、人才基础条件较好。
本次改革试点,永康市委和市政府积极推进基层政府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建立市、镇(街道、区)到村(社区)三级政务服务体系,编制权力运行流程图,明确办理的岗位、权限、程序和时限等措施;加强了政务公开平台、政务服务系统和电子监察应用系统的建设,实现了电子政务平台的集成并联建设。
在这个过程中,永康市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个创新特色:探索数字电视政务服务手段。
永康市根据有关政务公开纵向到村的要求,结合有线数字电视用户人口覆盖率达98%的实际,提出并积极实施建设数字电视政务频道的构想,组织力量,把广播电视局作为本次政务公开试点改革的主要责任单位,把数字电视政务频道建设作为实施政务公开“入户”工程的主要抓手,以实现“信息直接从电子政务平台抓取及时更新”为目标,编制了实施数字电视信息化平台系统方案和项目实施计划。
数字电视政务服务手段的应用,以“每户一个机顶盒”的投入,解决了边远农村的接收终端问题,不仅节约了硬件投入和人力运营成本,并且更大限度地畅通政务公开渠道,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老人不会操作电脑的技术壁垒问题,消除了城乡之间以及代际之间的信息鸿沟,为边远的农村群众提供了更加方便、优质、有效而适宜的信息传播途径。
湖南长沙县:
推进公众参与和行政决策公开
湖南长沙县作为中部发展地区,在中部崛起的政策推动下成为经济投资的一方热土。经济发展的强力驱动,使政务公开及政务服务工作比较受到政府重视和社会关注。
长沙县委县政府在试点改革中,除了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完善政务服务之外,还特别注意公众参与及决策监督机制,致力于让权力在阳光下运作,致力于在网上建立起政府与公众之间相互交流的桥梁。
一是通过县长信箱、咨询投诉、网上调查、在线访谈和星沙论坛等手段,吸收群众对政府信息公开情况进行参与。
二是致力于推进财政信息公开,要求各种专项切块资金的使用必须通过网络、报纸等媒体公示,无异议后才能拨付,以此提高财政资金的效益和透明度。
三是在全县范围内聘请了一批能替群众代言的政风行风监督员,通过走访和召开面对面座谈会的方式,广泛听取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每月从办事对象中抽取一定对象的办事群众进行跟踪回访,调查办事对象对政务服务窗口服务工作的满意情况。
四是建立行政决策机制和流程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以及政府集体决策的政府决策模式,推动了政府决策的民主化进程。政府的职能部门作出决策前,要通过开座谈会、前期调研等方式听取老百姓的意见,为此还创新了座谈会、公告评论制度、开放式听取意见、听证会等公众参与的具体方法和制度。
长沙县通过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及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致力于开放型政府体系的建设,推动形成政府与公众沟通良好的局面,从而扩大了公众参与政府治理的力度和深度。
河北晋州市:
以票控费,推进网上税费公开
河北省晋州市是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管辖下的一个县级市。他们在政务公开试点改革中组建了集信息发布与咨询、审批与收费、管理与协调、投诉与监督为一体的政务服务中心,实现了行政审批电子化、行政收费一网化和监察监督的电子化。其中最有自己特色的是,因地制宜地结合了当地的税费改革及行政审批收费方面的改革,在行政审批和收费领域进行的创新,“以票控费,网上税费公开”,促进了当地财政的显著增长。
为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晋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在清理非税收收入范围的基础上,先后制定并下发了《晋州市政务服务中心窗口收费票据及资金管理制度》、《关于规范全市非税收收入收缴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强力推进非税收入管理,将全市1330项非税收入项目全部纳入中心收缴,采取“以票控费,以审批监控收费”的模式,对各项收费项目的标准、依据逐一清理、录入互联网审批系统,所有收费数额由电脑程序自动生成,缴费人必须按规定缴纳各项费用。
这样做的效果是,一方面限制了部门的自由裁量权,避免了人情因素的干扰和“乱收滥罚”现象的发生,保证了应收尽收、足额征收;另一方面,晋州市还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企业纳税缴费公开,同行业、同地域、同规模企业可以自行相互比对,乱摊派、乱罚款的明显减少,全市财税收入出现了连年增长。
云南安宁市:
搞好政务公开基础设施建设
云南省安宁市地处昆明西郊,是昆明一个地区性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西部大开发政策为安宁市这些年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机遇和动力,也为安宁市的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进入改革试点以来,安宁市在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方面主要采取的特色工作有:
一是加大投资,加强了政务服务中心的硬件建设。建成的安宁市政务服务中心总面积达1600平方米,设有70个开放工作台和30间办公室,专门投资建设了6条光纤专用线路,并配套银行、商务中心、会务设施以及电子显示屏、触摸屏、电子监察系统。
二是优化管理,理顺工作机制。把解决“体外循环”问题作为提升政务服务中心工作水平的重点,迅速建立健全了“两集中、两到位、四进中心”的管理运行模式,实现了中心业务由“接待型窗口”向“服务型窗口”的转变,确保做到了全部行政审批项目的部门、全部行政审批项目及涉民服务事项以及全部的行政审批专用公章进驻中心办理审批服务,每个窗口单位都设立首席代表、全权履行相关审批职权,行政审批服务全部在中心完成。
三是着力构建市、街道(镇)、村(社区)三级联动的为民服务体系,实现了信息共享、上下联动、相互支撑的政务服务新模式,全市97个村(社区)为民服务站全都实现标准化建设。
四是政务下乡,打造流动政务服务大厅。利用每月局长接待日,组织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单位领导“送服务下基层、入企业”。一方面深入基层指导镇(街道)开展为民服务体系建设;另一方面深入企业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建设现场入户走访,及时了解项目建设单位在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及时到位的帮助,全力打造流动政务服务大厅。
广西龙州:
因地制宜,集市日集中办公
广西龙州县位于广西西南部,与越南接壤,壮族人口占总人口95%,是典型少数民族聚居区、国家级贫困县,同时也是边境开放、管理具有复杂因素的边关商贸区。工业经济基础较弱,人口分布也相对分散,绝大多数都是农民,现代意识和科技意识相对较弱。
针对这个局面,龙州县委县政府主要是结合本地的需求,积极争取各种有利的条件,致力于“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加强县级政府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的试点改革。
一是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夯实基础。投入150多万元装修改造办事大厅,进一步改善办公环境;投入10万元建立电子监察室,实现对全县“一服务两公开”工作的实时监控;投入30万元配齐电脑、打印机等办公用品,保障工作正常运转;整合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办、社会事务服务中心等“三办两中心”和农村远程教育、乡镇党校等资源,投入50多万元将整合后的场地改造成乡镇政务服务中心,解决了乡镇政务服务中心办公场所不足的难题。经过试点改革一年的推进,基本建成了体系齐全、功能齐备、能够有效运转的电子政务平台和政务服务体系。
二是调整部门职能,集中行政审批事项,进驻县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积极跟自治区对接,逐步实现审批业务的网上办理,目前全县12个乡镇和51个县直部门都在使用电子政务平台进行业务受理。
三是在各乡镇基层管理层面,针对一些边远乡镇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推出集市日集中办公,以更大效率地集中服务当地居民;创新村镇联办服务模式,尽量扩大电子政务服务覆盖面。 (文/胡仙芝 作者单位:国家行政学院)
县级政务公开的瓶颈
11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播发并提出,完善党务、政务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推进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
此前,2012年1月4日,国家预防腐败局、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发布《关于公布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加强县级政府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试点单位的通知》,要求在全国选择100个县(市、区)开展政务公开试点工作,建立和完善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并充分利用该平台全面、准确地发布政府信息。
各试点地方差异较大
课题组组长之一、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二处副处长王君琦对本刊记者说,“各试点县(市、区)在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建设、投入以及维护质量、社会反响等方面差别较大。”
“从调研情况来看,绝大多数试点单位的政务服务中心都编制、公布了该地方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有的试点地方还针对每类事项的不同特点,明确了每类事项包含的具体内容。”王君琦说,“但实际上,各地行政审批事项改革的数量、内容和进度都不一样。”
尽管课题组调研的试点地方全部建立了电子政务平台,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平台在信息资源整合、平台运行的规范化以及平台功能的充分发挥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存在“灌水”现象
对政务公开的认识,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地方一把手和行政首长一般都很重视。但具体到中层和基层工作人员,则有些被动,有的则表示工作压力大,甚至希望这阵风快点‘刮过去’,认为还会恢复到以前四平八稳的状态中。对于普通老百姓,则很多对此表现淡漠。”课题组成员、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何深思教授说。
课题组成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方宁反映,在收集资料中发现,有些地方政府网站信息平台上,“无公开信息”的标题经常夹杂在各委办局的公开信息条目中;还有的公开信息主体不明确,导致阅读非常困难,区分不了信息的具体来源。更有甚者,在“行政首长信箱”中,点开页面上的互动信息,总共只有寥寥几条,来信者分别是张三、李四……而其中一位署名看似真实署名的信件,其回复时间却是发函时间的一年零三个月之后。
多头管理难题
多位课题组专家表示,随着试点工作的深入,也不同程度出现了多头管理、重复建设、人才储备缺乏等一系列问题。
课题组成员、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郎佩娟教授举例说,“一些试点区有‘七站一专栏’,即区政府门户网站、区政府信息公开网、市政府门户网区子站、政务信息查询专线、重要事项公示网、重点工作通报网、重大决策听证网和工程领域建设专栏,造成信息资源广泛分散,对信息资源整合形成极大阻力。”
在课题组专家看来,重复建设不但消耗大量人力物力,也大大分散了政府信息资源。“许多网站的信息无法实现整合,原因是这些网站有的是由国务院部门统一建立的,有的是由省统一建立的,区县一级的政府和政府部门很难协调,很难有效整合来自不同系统网站的政府信息。”郎佩娟说。
“一刀切”模式
在课题组组长之一、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仙芝看来,关键是要改变“一刀切”的大一统模式,避免“一步到位”、“政绩工程”的片面认识。只有吃透中央精神、摸准地方发展脉搏、对准地方百姓需求,做好体现本地特色、适合本地实际的“改革策略”,才能把本地的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和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服务水平提高到一个新台阶。
“目前绝大多数试点县市,都已经建立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制度和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制度,但在具体实践中,有关做法还未形成确定的制度和办法。”在何深思看来,还需要继续完善相关的制度,比如建立政府信息公开责任追究制度、政府信息公开监督考核制度、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政府信息发布协调机制、政府信息公开社会评议制度、政府重大决策听证制度等。
“这些制度的完善将很大程度上把政府信息公开规范化、制度化,为构建弹性的政府、回应性政府打下良好的基础。”何深思说。
针对目前政务公开在实践中常会遭遇领导重视、外部高调,但内部却往往会有消极抵抗的“两头热中间冷”情况,王君琦建议,“要从加强压力和动力入手,强化监督机制和评估机制的建设。”(记者李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