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联合腾讯微博共同发布《2013年腾讯政务微博和政务微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10月30日,经过腾讯微博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已达到16万个,其中党政机构92130个,党政官员67938个(据12月5日人民网)。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政府部门开通微博已呈方兴未艾之势。应该说,越来越多的公民跃然网上,政府联系群众的方式也赶潮,首先就表现出了与时俱进的良好姿态;更何况,互动方式的更新在相当程度上更加亲民、便民——政务微博和微信不仅可以通过网络快速发送文字、图片,更可以发送语音和视频,有利于政民间全方位的沟通和互动。
然而,在为多个官方机构积极开通政务微博而欣慰的同时,笔者更想说的是:政务微博要有数量,更要有质量。数量方面,由于政务微博问政的力度和广度是传统方式难以媲美的,没有开通的有必要适时跟上,已经开通的则贵在坚持。质量方面,简单说来就是要切实为民服务——政务微博既然用于公共服务,就应冲着切实解决问题的方向发展、完善,真正发挥出微博的积极作用。否则,开通再多的政务微博,对民众而言,最终不过是官方自娱自乐。
事实上,2009年以来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政务微博,如今不少都已沦为“僵尸”。清华大学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研究所社会化媒体实验室的一份报告显示:“当前政务微博中80%患上了‘痴呆症’,既‘盲’又‘聋’,自言自语。”不光是政务微博,其他政务公开形式也存在这个问题:官员博客、一把手电话、政府热线、市长信箱之类何尝不是跟风而上,而后或博客不更新,或电话成空号,或网页点不开。
正因如此,不管通过何种形式问政,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必须是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谋福利。不注重实效的网络问政只能成为面子工程,也易使群众产生挫败感——如果政务微博仍持一副“网友是网友,我是我”的态度,或高调上线低调收场,或搞成类似一些政府网站一样,只知道单纯发些文件精神或政务消息,这样的政务微博,迟早会因伤害民众积极性而丧失威信,被网民所抛弃。
说到底,开通政务微博只是政府部门开展网络问政的一个步骤。这一步,要想获得百姓认可,一方面要夯实相对传统的问政方式,毕竟官方博客、政务网站、电话热线等相对传统的问政方式相对政务微博仍存在不少优势,政务微博尚难承担网络问政的所有重任,不能只赶时髦,不顾实效;另一方面,政务微博开通后还必须充分尊重网络传播规律,实现网上办公和网下办公的通力协作。政务微博不能自娱自乐成“浮云”,唯有如此,政务微博才能在“群众路线”上走得更远。(邓子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