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胜县网格化服务管理试点工作初见成效
来源:四川新闻网 更新时间:2013-12-10

 广安12月10日讯(任洪贤 杜文 记者田祖囯)今年9月以来,武胜县紧紧围绕“服务零距离、管理网格化”的主题和“社情民意全掌握、群防群治全参与、便民服务全覆盖”的目标,坚持“四抓四重四增强”的工作举措,以家庭为单元、社区为基础、信息为支撑、管理为核心、服务为根本,积极探索构建“管理信息化、服务组团化”的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新模式,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年11月,全省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培训会在我县成功召开。

  抓基层基础重落实,增强保障力。一是配强工作力量,确保有人办事。县委、县政府高规格成立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试点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试点乡镇、县级相关部门也成立相应组织机构。按照“一格一员”要求,采取先培训后考聘、边上岗边培训的方式,从符合公益性岗位上岗条件的人员中公开考聘130名网格服务管理员。全县上下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牵头、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二是加大资金投入,确保有钱办事。按照“花小钱、办大事”原则,前期投入资金70万元,用于系统平台建设、手持终端机购买和办公设备采购。强化阵地建设,按照“三齐全”和“三统一”的标准,高规格打造社区网格服务管理办公场所。三是严格管理考评,确保有劲干事。按照“规范收入、同岗同酬、突出激励、提高效率”的原则,财政每年预算50万元,探索建立“334”网格服务管理员考核机制,采取乡镇考查、社区考核和群众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网格服务管理员履职情况进行全方位监督考核奖惩,有效调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抓联动整合重覆盖,增强推动力。一是建立三级平台,实现全域覆盖。建立县社区网格服务管理监管中心、乡镇社区网格服务管理中心和社区网格服务管理站“三级平台”,推进各级服务管理平台有效对接、互联共通。按照“属地管理、任务相当、界定清晰、方便服务”的原则,将城区10个社区合理划分为116个网格,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域覆盖。有效整合司法、人社、卫生、住建、民政、计生等22个职能部门力量,完善人口信息、房屋信息、重点场所等“12个信息系统”功能,全面开通城区10个社区电子政务外网,实现基础信息网上录入、办事服务网上管理、工作过程网上监督、责任目标网上考评。二是整合三种资源,实现全面对接。推进信息共享,建立“网格服务管理员+部门”双向动态采集机制,统筹社区干部、楼栋长、“1+N”干部、志愿者、业主代表、物业管理等多方力量,深入网格对实有房屋、实有人口、重点人群等服务管理对象进行集中采集,并进行关联比对,集成综合信息,进入互联共享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强化力量整合,规范政府部门延伸到社区的公共服务事项,推动部门职能向网格转移、干部力量向网格集中、服务资源向网格倾斜、工作重心向网格下沉,着力构建为民服务之网、平安建设之网。实现功能集聚,按照“先进性、实用性、节俭性”原则,优化整合公安视频监控、民情受理反馈平台和社区网格服务管理资源,建立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各类要素资源集聚融合。三是构建四大体系,实现全程服务。按照“分级管理、属地为主”的原则,着力构建权责明晰、各司其职的县、乡镇、社区、网格“四级”服务体系。以县政务服务中心为龙头,开展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和信息资讯;以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为纽带,开展综合服务、管理、社区服务指导;以社区便民服务站为基础,开展医保社保、民政救助、文教、计生等公共服务;以网格服务管理站为依托,为群众提供形式多样、快捷高效的零距离服务。

  抓机制创新重规范,增强执行力。一是建立问题协同解决机制。常规性工作网格服务管理员处理,并及时录入系统;需要上级协调处理的工作,网格服务管理员现场受理后通过手持终端机以短信、彩信、电话等方式上报服务管理站协调处理,确保“小事不出格”;服务管理站不能解决的,上报服务管理中心协调相关职能部门解决,确保“大事不出乡镇”;服务管理中心无法解决的上报县监管中心,分流指派县级职能部门办理,实行跟踪问责和限时办结;重大事件实行越级上报,快速化解。二是建立信息研判处理机制。推动县监管中心与县民情受理反馈平台对接,增设“6666880”(帮帮你)市民服务热线,24小时专人值班值守,与全县所有乡镇、县级部门应急值班电话和主要负责人联系方式无缝对接,确保信息指令第一时间到达,实现快速运转、快速反应、快速处置。三是建立畅通民意表达机制。将群众最关心的政策法规和办事程序制成工作手册,方便网格服务管理员及时准确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为群众解疑答惑。推行一日双巡、错时服务、预约服务三项制度,针对群众最直接、最关心的问题,切实做到民情信息第一时间收集、民生事项第一时间办理、群众诉求第一时间回应、矛盾纠纷第一时间调处、安全隐患第一时间消除。四是建立考核考评追究机制。探索建立网格服务管理电子监察系统,对服务事项预设完成时限,从服务指令下达开始,管理系统记录每个执行环节的工作“痕迹”,顺利办结亮绿灯,临期未办结亮黄灯,逾期未办亮红灯,造成严重后果启动责任倒查程序,确保工作部署与跟踪督办同步跟进。

  抓分类指导重民意,增强服务力。一是围绕群众所需,开展便捷式服务。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原则,积极探索社区为职能部门代理事务、网格服务管理员为群众代办事宜的“双代服务”,构建起社区网格“一刻钟服务圈”。目前,社区为职能部门代理事务151项,网格服务管理员为群众代办事宜145件。二是围绕群众所盼,开展精细化服务。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工作重点,有效整合部门、社区资源,深入了解群众对城市建设、环境整治、医疗服务、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切实解决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热点难点问题,做到民有所想、我有所谋,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结合“1+N”干部联系群众活动,深入网格了解民情信息,开展精细化服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三是围绕群众所愿,开展针对性服务。坚持把化解矛盾作为网格服务管理的基本任务,网格服务管理员深入网格走街串巷、进家入户,前移矛盾纠纷收集排查调处关口,及时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共化解矛盾纠纷100余起,95%的问题就近解决在网格,网格服务管理员被群众亲切称为“和谐天使、管家格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