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更新时间:2013-12-10
近年来,按照水利部、水利厅的部署和要求,借助国家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的契机,河灌总局积极争取灌区信息化建设,并在实践工作中注重自主研发、自主创新、适用实效。“十五”、“十一五”期间,河套灌区被水利部两次确定为全国大型灌区信息化试点灌区。2006年至2012年,河套灌区信息化累计完成建设资金3462万元,形成一定规模,开始发挥效益。
一是通讯网络畅通便利。水利系统专用通讯网络已经覆盖全灌区,14个二级单位及71个灌排管理所站、400余处管理段点全部接入水利专网。通信系统覆盖套区东西250公里、南北60公里。在巴彦淖尔市乃至内蒙古西部,除当地通信企业外,数据传输应用业务种类最多、使用人数最大、运行成本最低的行业应用当属河灌总局信息化工程。2012年建设完成全灌区8处高清视频会议系统,是巴彦淖尔地区首批建设的HD高清电视电话会议系统。
二是基础建设初具规模。灌区已建成总干渠、13条干渠、5条分干渠水位闸位采集系统以及全灌区墒情采集系统。2012年自筹资金建设完成了河灌总局水量调度中心,再次整合水务集团供排水工程自动化系统、防凌防汛监控系统、水电站生产调度系统等原有独立运行系统,历史上首次实现全灌区联合、实时、精确监测与调度,极大地降低了基层职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是应用系统投入使用。目前电子政务及办公自动化、水费计收、水量调度、工程管理、财务管理等主体业务软件系统已经开发完成,并投入使用,灌区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经过逐年建设,信息化技术已成为河套灌区重要的生产力,并逐步形成水利行业新的思维方式、新的运作模式、新的管理手段,发挥了信息技术对灌区生产、管理的促进作用。特别是灌区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提出了“资源置换”、“利用公网”、“自主创新”等思路和做法,使河套灌区信息化工程实事求是地解决了灌区实际问题,又节省大量建设和运行费用,还获得了大量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为全国灌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通讯员 徐宏伟 张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