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一”工程助推“智慧滨海”建设
来源:人民网 更新时间:2013-12-24

 


在天津,提到滨海新区无人不知晓,它位于天津的东部沿海地区,包括塘沽、汉沽、大港三个行政区和正在建设的八个产业功能区及中新天津生态城,已经成为我国最具潜力、最有活力的现代化经济新区。滨海新区如同一颗冉冉升起的巨星,将会在天津这片沃土上闪耀出璀璨的光芒。

“十二五”时期是信息化与经济、社会等实现深度融合的关键时期,也是滨海新区当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打好开发开放攻坚战的关键时期。滨海新区提出建设以“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滨海”,推进“智慧政府、智慧城管、智慧经济、智慧民生”四项智慧工程,实现“优政、兴业、惠民”,以信息化手段促进新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

“三个一”工程建设与应用情况

(一)电子政务专网

滨海新区电子政务专网,是“智慧滨海”的信息网络基础,包括超算中心、大港、汉沽和高新区东区4个核心节点,塘沽、开发区等19个汇聚节点,覆盖全区党政机关、各功能区、管委会,统一承载新区各种政务网络,实现政务、办公、视频会议及卫生、教育、安监等政务专网的网络功能,支撑新区未来开展各类电子政务应用。

新区电子政务专网按照国家电子政务网络标准进行建设,由基于传输网的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组成。传输骨干网采用先进的OTN技术(光传送网,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是以波分复用技术为基础、在光层组织网络的传送网,是下一代的骨干传送网),构筑80G带宽速率的核心环网以及覆盖滨海新区的5个10G速率MSTP汇聚环网。核心网带宽可平滑升级至80×40G的传输容量,汇聚环网也可升级为40G传输容量,可以满足目前及今后长期时间内的新区各类政务应用的网络需求。

滨海新区电子政务专网数据网建设主要是建设新区统一的政务外网。新区政务外网从整体结构上可以分为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三个层次,其中核心层和汇聚层构成电子政务网络的骨干网,是各项业务的支撑平台。新区政务外网将采用MPLS VPN技术,支撑电子政务外网的综合应用和非涉密的各政府部门的业务专网。

新区电子政务专网建设采用了企业投资、建设、运营,政府租赁、使用、管理的模式。采用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整合和利用现有各种网络资源,充分利用专业化的技术队伍,极大地减少政府投资,并有力地促进新区信息化企业的发展。

经过2012年的建设,新区电子政务专网于2013年1月底前实现试运行,并首先支撑安监专网和环容专网。后期,卫生专网、教育专网、统计专网、视频监控网络等业务专网也将陆续基于新区电子政务专网进行建设。

新区政务专网还设计了完善的网络安全保障方案和机制;制定详细的运维保障制度,明确运维队伍,建立运维中心,制定接入规范,与新区电子政务云中心实现对接,为“智慧滨海”建设提供坚实的网络基础,促进“优政、兴业、惠民”,为加快实现新区功能定位和发展战略要求服务。

(二)电子政务云中心

滨海新区电子政务云中心,利用先进的云计算技术,实现信息基础设施的按需部署、弹性扩展和集约化利用,为新区各类电子政务应用提供统一的机房环境和各类硬件基础设施,促进新区电子政务的统一规划、集中管理、保障安全、资源共享、节约投资。

结合新区实际,新区电子政务云中心采用政府支持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由新区经信委统一规划和管理,支持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建设运营。采用这种建设模式,即充分利用了超算中心机房环境、硬件设施和技术力量,极大地节约建设资金,缩短建设周期,又促进了超算中心发展,扩大“超算云”的应用。同时,超算中心作为新区的事业单位,便于管理协调,保障政务数据安全。

新区云中心采取“总体架构、逐步建设”的方式。首期建设以滨海新区安监局、环容局等部门需求为基础,只提供IAAS服务,为新区各部门提供统一的机房环境,统一的信息网络、服务器和存储等硬件基础设施。

新区电子政务云中心首期建设规模为150到400台虚拟服务器、20T的存储、40T的本地备份。并提供便捷的云管理平台、万兆高速交换网络及联通、电信双100M互联网带宽接入,可满足安监局和环容局的硬件设施需求,并留有一定的扩展空间。

新区电子政务云中心于2013年1月通过验收,目前已部署了“数字城市管理系统”、“地理信息共享平台” 信息公开共享专栏、安全生产门户网站等多个部门的9个应用系统,卫生、药监等部门的应用系统也将陆续部署,初步预计可节约各部门建设费用2000万元。

(三)基础信息库公共共享平台

新区基础信息库公共共享平台首先建设了应用最广泛的公用地理信息系统共享服务系统,承载基础地图数据,承载各有关单位相关基础数据,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运维机制和服务体系,支撑各有关单位与地理信息相关应用系统建设,实现一套基础地图,支撑多业务应用。后期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人口、法人和经济等基础信息库。

滨海新区公用地理信息共享服务系统将按照“共建共享”的建设模式和“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建设思路,分两期建设完成。系统一期工程实现地理信息共享服务系统在新区电子政务专网上的运行和应用;系统二期工程实现在内网和公众网上的运行和应用。系统一期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系统建设方案设计、地理信息框架数据库建设、软件平台建设和示范应用建设。2013年1月,系统一期建设完成并在新区电子政务云中心部署上线。

滨海新区公用地理信息共享服务系统的主要数据包括矢量电子地图数据(覆盖全新区范围)、2011年和2012年影像电子地图数据(覆盖全新区范围)、三维模型数据(核心城区)和政务专题数据。其中共享基础地理专题数据17大类,共185个专题图层;委办局政务专题数据约50个图层。

公用地理信息共享服务系统建设主要目标是为新区政务应用和民众提供地理信息服务,目前已完成安监、环容等部门的示范应用,为其的应用系统提供地理信息数据,后期将陆续为教育局、卫生局、应急办等部门提供服务,为新区“智慧滨海”建设奠定基础。

“三个一”工程创造的积极效应

一是新区“三个一”建设实现了网络互通、数据共享和业务协作,减少了信息孤岛,促进信息融合。同时,通过建立和应用一套标准一致、完善可靠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强信息化应用安全。

二是通过“三个一”建设,新区极大地减少了重复建设,节约了建设和运维资金及人员费用,经济效益非常明显。通过使用新区电子政务专网,新区“数字化治超系统”仅四个监控中心的网络链路即可每年节约102万元的租赁费用。卫生局、安监局、环容局、规国局业务系统在云中心部署已节约硬件设备资金2000万元。环容局、规国局、教育局、治超办等部门业务系统免费使用新区统一的GIS平台系统及地图数据,可减少各部门GIS平台建设费用20万元到80元。随着“三个一”建设的推进,其经济效益将进一步显现出来。

三是节省了各部门网络和数据中心硬件维护管理人员,缓解了滨海新区信息化机构编制少和技术力量不足问题。

四是可以实现应用的快速部署、测试,缩短应用建设周期。

五是经信委会同专网、云中心、GIS专业人员,参与对各应用建设方案的审议,提高了方案和建设质量。

六是通过对上(天津市)、对下(各功能区)、横向(各部门)各类基础信息化资源整合与利用,密切了工作关系,凝聚成信息化工作整体合力。

七是探索了多种建设模式相结合推进整体建设,专网由公司投资建设运营、各功能区共同参与建设;云中心由事业单位投资、政府支持方式建设;地理信息共享服务系统由规国局承担,经信委、规国局共同投入,各部门共同建设政务专题数据的方式建设。

下一步工作安排

新区将进一步继续推进“三个一”建设,完善运维管理和资费制度,建立“三个一”联动机制,扩大电子政务专网覆盖范围,鼓励各部门应用向政务云中心集中,基于地理信息共享服务系统建设人口库、法人库、宏观经济库的公共平台,加强宣传,做好服务,最大程度的满足新区各部门信息应用系统建设的需求,助推“智慧滨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