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网络恐怖主义留可乘之机
来源:环球时报 更新时间:2013-12-25

 

  近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要求加强对恐怖组织或恐怖分子利用互联网实施恐怖行为的打击力度。

  1997年,美国加州情报与安全研究所提出“网络恐怖主义”一词,认为它是“网络与恐怖主义相结合的产物。”随着全球网络化程度的提升,人类社会生活生产越来越依靠网络运行和网络控制。网络恐怖主义也成为人类社会的共同威胁。

  网络恐怖主义有几个特点:一是实施网络恐怖的武器是程序代码,更易扩散,成本也更低;二是实施网络恐怖的途径是全球通连的网络,行动更隐蔽,完全可超越地理位置的限制;三是实施网络恐怖的后果是毁瘫社会赖以运行的信息和控制机制,影响更严重而广泛。美国前国防部长帕内塔曾警告说,“网络攻击可破坏载客火车运行、污染供水或关闭全美大部分的电力供应,造成大量实体破坏与人命伤亡,使日常运作陷入瘫痪。”

  因此,网络恐怖主义并非是仅仅利用互联网招募人员,传播暴力恐怖思想和技术,筹集恐怖活动资金,策划恐怖袭击活动,也包括利用网络攻击实现恐怖活动,而后者的危害程度将远远超越前者。

  美国前国家情报总监迈克·麦克奈尔认为,“恐怖组织迟早会掌握复杂的网络技术,就像核扩散一样,只是它要容易落实得多。”然而,让人担忧的是,美国作为世界恐怖组织的最大袭击目标,竟然打开了网络攻击的“潘多拉之盒”,给网络恐怖主义留下了可乘之机。

  美国拥有世界最大、最先进的网络武器库,更易扩散至恐怖分子之手。据媒体报道,美国已拥有2000多种武器级病毒。众所周知,网络武器扩散猛于“核扩散”,即使是网络强国也明白并无万全之策,很难控制自己手中的网络攻击武器不扩散。因此,这相当于美国为网络恐怖主义制造好了网络“超级武器”。

  美国为一己之私而滥用网络武器,对恐怖分子具有强烈的示范效应。2010年,美国利用“震网”病毒瘫痪了伊朗1000多台离心机,开启了利用工业控制系统摧毁实体空间的大门。美国高官多次描述网络攻击造成的恐怖后果,也有可能“引导”恐怖分子激烈心动。

  美国监控世界的行为给网络恐怖主义留下了便利之门。斯诺登披露的“棱镜门”显示,美国在利用网络技术和资源优势,为自己留下便利通道监控世界的同时,也为网络恐怖主义预留了攻击通道。

  美国在世界反恐领域采取的“双重标准”,助长了网络恐怖分子的侥幸心理。这种情况在世界反恐过程中已经产生负面效应,这种标准一旦蔓延到网络空间,后果将更加严重。

  最后,要强调的是,面对网络恐怖袭击,无论是美国,还是世界其他各国,绝不可能像当年核武器轰炸广岛、长崎一样独善其身。对这一点,包括美国人民和政府在内的世界各国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作者是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网络空间战略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