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面临产能过剩 缺乏标准化制约发展
来源:工控中国 更新时间:2013-12-26

  

  2011年云计算被列为我国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政府、运营商、IDC服务供应商、互联网公司各方齐心合力推动中国大踏步进入互联网云时代。今年12月18日,亚马逊云AWS牵手网宿科技落地中国,与此同时,以阿里、腾讯为首的国产云纷纷打响促销反击,一场外资云、国产云共存的云大战拉开序幕。云计算市场前景宽阔,已成为业界公认的新增长点。
  
  云计算优势固然明显,但其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实现云计算应用面临的诸多问题不可避免。
  
  概念炒作引发投资过热
  
  自2006年起,云计算虽然已从概念走向应用,但目前概念炒作依旧过热,程度远大于实际意义。大多云服务提供商服务内容缺乏技术创新,并未形成稳定商用模式。
  
  而随着物联网、智慧城市的不断发展,建设云计算投资铺天盖地。然而数据中心在国内一直处于产能过剩状态,在传统数据中心消化不足,在对云计算认知和采用程度并不高的前提下,大举兴建云基础设施扩大产能,只会酝酿云计算产业中期产能过剩的风险。
  
  云计算标准化工作未统一
  
  目前业界对云计算的标准化工作从架构到服务都尚未统一,真正实现为时尚早,且困难重重,其整个过程仍是行业组织主导,企业则缺乏参与。
  
  云计算的标准化主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角度,前面说过云计算现有技术是从网格计算、并行计算、效用计算、存储技术、虚拟化、负载均衡等这些传统的计算机技术演化发展而来,目前这些传统技术的标准化尚未完全统一,在互联网大平台上如何实现各种技术之间的厂商互通和多方共融是一个挑战。二是云计算的服务形式,从IaaS、PaaS和SaaS三者各自领域出发,按照“急用先行,成熟先上”的原则,依次发展硬件、平台、软件层面模式标准,强化各方互通性。
  
  工控观点:目前云的应用在行业领域仅是暂露头角,未来我们对云有着更多期待,特别是与物联网、大数据结合之后的云产业将为传统制造、能源、医疗、金融、电子政务、科教、电信乃至个人消费领域提供更多机会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