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的热点、痛点及机会
来源:金融千人会 更新时间:2014-01-06

 一、大数据是不是一个昙花一现的概念炒作?​  ​

  有人说,2013年是大数据元年,其实即将过去的2013年实在是不平凡的一年,不仅仅是大数据元年,还有人认为2013年也是互联网金融元年。2013年里,大数据很热,热得连我这个与金融数据打了十几年的交道的人也很是吃惊。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数据分析一直是一个很小众的事情,我向来很难向我的朋友们解释我所从事的职业。可是,仿佛突然一夜之间所有人都明白了。现在我只要一提我的专业是数据分析,所有人都频频点头。很多事情,一旦到了每一个人都在热议的时候就变得很可疑。即使是在数据分析师的小圈子里,也有很多人质疑大数据是不是又一次炒作,不过又是一个硬件厂商为了卖硬件搞出来的噱头。​  ​

  对此,我的观点有点不一样。在以前的文章里,我曾经提到过,我认为:(1)物联网;(2)云存储,云计算;(3)大数据;(4)4G网络及其它互联网技术构成了信息时代的第三次浪潮。它们是不可分离的四个组成成分,将构成人类社会的神经系统。其中物联网是获取信息的触角;云存储云计算是信息存储的仓库;大数据是进行分析并给出指令的大脑;而4G以及今后的其它互联网技术革新技术则是信息传输的通道。它们紧密结合,相互作用,每一项技术都受到其它技术的影响,每一项技术的发展都将反过来推动整体技术的提高与发展。​  ​

  这四项技术结合而形成的信息时代第三次浪潮,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绝不亚于个人计算机的产生,以及互联网的出现。如果说个人计算机的产生让信息开始个人化,互联网的出现创建了一个虚拟世界,那以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第三次浪潮将帮助人类社会链接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并且逐步形成人类社会的神经系统建立自学习能力。​  ​

  由此可见,从这个层面来看,大数据绝对不是一个昙花一现的概念,它将在今后的很多年中一直伴随我们。正如互联网产生的初期出现过.com泡沫一样,大数据在发展的初期也免不了发烧。正如Garnter公司2013年技术成熟度曲线所揭示的一样,大数据技术正处在过热期的顶端,所以的确热得有点过了头。大家不难发现,很多人都在讨论大数据,但是明白大数据是什么,同时真正利用并产生了切切实实效果的企业并不多。在过热期之后便是低谷区。​  ​

  我相信,大数据的概念在今后的一两年中还将继续热下去,然而在未来,我们也必将会迎来大数据的低谷期。只有在低谷期内苦练内功,探索出切实可行的商业模式,大数据才有可能迎来复苏期并走向成熟。而任何一项变革性技术革命的发生都是需要时间的培育的。反观互联网发展的历程,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20年多年的发展,发展到了web 2.0。如果说2013年是大数据元年,我想我们如果能在2023年迎来大数据的成熟期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了。​  ​

  二、大数据时代的创业机会在哪里?还有没有机会?​  ​

  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的书中提出,大数据时代下的价值链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数据;(2)技术;(3)思维。从而出现了三种不同的大数据公司。​  ​

  具体来说:第一种是基于数据本身的公司。这些公司拥有大量数据或者至少可以收集到大量数据,却不一定有从数据提取价值或者使用数据催生创新思想的技能。书中给出的美国的典型案例是Twitter,拥有数据却授权别人进行分析挖掘。在中国,B.A.T.作为互联网巨头,都拥有海量数据。当然与Twitter不同,中国的数据拥有者往往都更倾向于自己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而非授权别人进行。​  ​

  第二种是基于技能的公司。他们通常是咨询公司、技术供应商或者分析公司。这样的公司在美国很多。一些公司或者个人掌握了数据分析的特别技能便通过向数据拥有者或者第三方提供数据分析服务,如书中提到的Teradata,以及金融界的FICO,Experian等等应该都属此类。​  ​

  第三种是基于思维的公司。他们也许并不拥有数据或者挖掘的技能,而是通过公司创始人或者员工的创新思维,找出挖掘数据新价值的独特想法。这样的公司美国很多,中国也不少,我想现在美国大热的Snapchat应该也可以算作此类。​  ​

  数据从来就不是普通人能阅读的内容,而在大数据时代,数据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这决定了技能依旧缺乏。而基于技能的公司也是最简单直接的创业模式。在美国,很多数据分析师积累了一定经验或者找到了一些特别的算法甚至只是找到了某个好的模型,便会出来创业。而由于他们在所处领域的独特技能,往往也能取得一定的成绩。正因为这样的情况,在美国英国以及其他欧美国家,都会看到很多专门提供数据分析服务的小公司,他们往往只服务于某一个行业,甚至某几家公司,更专注于对特定领域的深入分析。​  ​

  然而,与欧美不同,中国的数据拥有者对于数据开放往往持有怀疑态度,这就造成了在中国通过技术进行创业的难度更大。提供硬件软件的模式往往可以被接受,但是以提供数据分析服务为切入点的公司往往生存艰难。在这样的环境下,有经验的分析师往往还是会选择成为公司的内部分析人员而非创业。这的情况必然加剧全社会数据分析人才需求的缺口。​  ​

  而公司内部分析人员由于接触的数据有限,处理的数据问题很局限,公司的专注点不一样,除了部分对数据持续投入的高科技企业,也很难持续进行数据挖掘技术的开发和提高。也许今后针对大数据领域人才的初级培训以及持续的在职培训将会是一个新的市场。当然,这对于创业者的技能要求也是很高的。总结一下,对于基于技术创业的机会,直接创建提供数据技术服务的公司生存并不容易,而如果以硬件软件为切入点还是有很多机会的,与此同时,相关的培训也许也是一个新生的市场。​  ​

  针对第三种基于创新思维为基础的公司,仍将有很多的机会。但是在中国市场,这样的创业公司必然会面对如何处理好创新与切实的商业模式的结合,如何在短时间内推广站稳脚跟以应对无处不在的抄袭模仿等等挑战。随着大数据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我们也许会看到第三类大数据创业的爆发。当然,正如当初的.com热潮,最后能真正走向成功并不会太多。​  ​

  特意把第一类以数据为基础的公司放到最后来说,是为了强调它的重要。个人认为,在中国,大数据时代最大的创业机会便在于如何收集数据成为数据的拥有者。前面提到过,在中国,数据的拥有者对于数据的态度并不开发,往往倾向于内部分析而非对外共享,这样的文化也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改变。尤其随着大数据时代的不断发展,企业逐步认识到数据的价值,对于数据的态度只怕更趋保守而非转向开放。在这样的环境下,对于创业者而言,如果能够快速地建立起数据收集的渠道和规模,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获得长远的发展。然而,这当然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目前已经收集的数据大多为部分大公司所垄断,如互联网的BAT等巨头,金融银行,电信等等。大数据时代,由于数据规模巨大,对于数据拥有者的门槛自然也会提高。作为一无所有的创业者,想要在数据采集领域想要闯出一番天地一定不是一件容易事,但也并非毫无机会。​  ​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很多我们以前并不收集或者并不重视的数据也在大量产生。比如最近兴起的穿戴式设备,开始收集原来很难收集的个人健康数据。行车记录仪等新设备则可收集以前从未收集过的行车资料信息。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对于创业者而言,切入一些之前没有收集过或者不被重视的领域可能是避免直接与垄断大公司直接对决的有效战略。而在大数据时代,这样的领域并不罕见。随着技术的发展,类似的机会还会不断涌现,需要的是创业者如何识别机会抓住机会,并建立起有效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