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钞票处理业务信息化管理的思考
来源:金融时报 更新时间:2014-01-20

 
自20世纪末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将信息技术全面应用于业务领域,从而引起管理理论与实务的根本性改变,已经建立起相对成熟的网络系统,使信息技术不仅广泛应用于会计联行业务、外汇管理业务、货币金银业务等方面,而且通过全国性数据集中系统的建设,为提高业务管理的效率和效益,深化管理效果都带来积极的影响。

钞票处理业务是中国人民银行货币金银业务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业务和管理内容之一。实现钞票处理业务的高效率、低风险、规范化运行,除了加强内部管理、完善系统控制等相关管理手段外,信息化手段对实现钞票处理信息的采集和管理至关重要。

那么,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关键要素有哪些?

搭建统一的数据平台。利用网络将全国钞票处理设备有机地联系起来,通过对钞票处理设备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和分析,准确地获得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钞票处理业务运行和设备使用的有效控制、分析和管理。信息化数据平台系统的搭建应由人民银行牵头,并从人民银行系统内部开始。当金融机构或第三方社会钞票处理机构的钞票处理业务形成一定规模时,人民银行可以逐步将其有关钞票处理业务信息纳入统一的数据平台系统,满足人民银行掌握钞票处理业务整体业务运行实际和监督管理的需要。

信息采集和处理的原则。一是实时性。系统从钞票处理设备在线自动采集数据,构建实时、动态的设备运行信息平台,组成以地区、机构、设备、时间、业务类型、运行指标等为内容的多维数据库,各维选项可以通过运行监测窗口实现平面展示,确保管理部门在第一时间内获得钞票处理信息,并对数据信息资源进行快速汇总、统计和分析,及时掌握业务和设备状况,制订和完善相应的管理措施,及时调整管理手段和工具。二是真实性。系统数据采集时,应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数据的人工干预,真实、准确、完整地采集信息。任何进入系统的手工和自动信息数据的修正都需要被记录和进行授权限制,可以实现业务运行风险的控制。三是保密性。系统应对数据安全通盘设计,针对设备数据采集、传输和系统数据库进行加密,对数据库访问进行了严格的分级授权机制。

对管理指标的智能化跟踪。系统应具有加强钞票处理业务管理和控制力度的功能设计,通过对业务数据、重要管理事件、监管指标的远程非现场监控,实现异常信息的自动预警,协助管理人员提高非现场监管的效率,提高管理的针对性和快速反应能力。

实用性强的信息查询、分析和预测功能。系统应具备多维灵活的报表、信息查询、统计、分析和预测功能,具备通过平面图表和数据立方体实现业务数据和设备运行信息的综合分析功能。系统可以定制查询指标、参数和条件,实时生成各种管理维度下的业务需求,满足用户查询需要。

系统的安全性和延伸性。数据平台连接全国所有钞票处理设备,承载所有钞票处理业务流程信息,系统应进行数据实时备份,并加强对数据备份的管理和监督。系统平台应实现高效延伸,可以实现不同机构、不同型号、不同种类钞票处理设备的接入,接口的推广使用要有前瞻性,在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满足外接系统的友好接入,有效地支持和保障快速发展的钞票处理设备和业务的需要。


流程重建和效率评估。钞票处理业务信息化将极大地减少旧有业务冗余环节和工作量,实现数据共享和充分利用,这些取决于管理者对现有业务流程的重新梳理,在信息自动反馈控制管理理念下,科学合理地重新构建。系统如何设置信息反馈点去控制业务流程?原始数据如何一次录入,流转使用?如何整合业务簿、册的电子化登记,彻底取消手工登记?以上这些情况,在系统前期规划中都应得到提前预见和解决,同时在系统建设的时候,考虑系统投入与效率之间的平衡关系。

综上所述,钞票处理业务信息化建设虽然是一项内部管理行为,但也是政府管理行为,今后也将延伸到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服务机构。对于人民银行来说,切实做好钞票处理业务信息化建设,对钞票处理业务信息进行全方位的、动态的控制,对于提高钞票处理业务管理效率,丰富管理监督手段,实施有效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