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年IT大势十大预测
来源:IT时报 更新时间:2014-02-10
T江湖从来不会平静,城头变幻大王旗,你方唱罢我登场。
  回看2013年,失意者不少,PC行业经历了史无前例的销量大幅下滑,“传统一哥”诺基亚手机委身于微软,老牌势力黑莓一落千丈。同样是在2013年,得意者也很多,BAT(百度、阿里、腾讯)张开了巨大的翅膀,遮天蔽日,通过疯狂的收购瓜分移动互联网资源。小米、乐视等屌丝者逆袭,一时风生水起,让传统企业心神不宁。
  展望马年的IT互联网通信业,必是激变之年。2013年已经埋下了一批“种子”,将会对马年的市场格局带来巨大变化,比如4G的发牌、虚拟运营商的面世、线上势力对O2O的布局等等。这些“伏笔”将会令2014年的市场格局产生比2013年更大的震荡。
  ——跑马圈地
  互联网巨头从线上打到线下
  原意清朝初期,八旗子弟入关后骑马以圈定土地归属的现象。后指企业通过扩展、并购等手段快速占领市场。
  马年新解
  2013年,是BAT互联网巨头通过投资并购来瓜分移动互联网资源、初步建立起鼎立格局的一年。2014年,BAT巨头的竞争可能转移到线下,掀起对线下资源争夺、消费者入口的激烈较量,从而建立自己的O2O生态系统。
  走势分析
  2013年,互联网巨头发展O2O的脚步已经在悄然加快,到了2014年,O2O的竞争势必浮出水面,进入更为激烈的实战阶段。
  O2O模式的商业逻辑是实现线上到线下的流量迁移,让流量激发出更多传统商业价值。从这一点来说,腾讯和阿里深谙其道,从2013年年底,微信开始悄然布局线下生态圈,已与海底捞、嘀嘀打车、七天连锁酒店等达成了合作协议。微信的逻辑是,将6亿用户数逐步转变成为线下各零售渠道的客流,形成线上社交、线下消费的O2O模式。眼下,打造互动生态圈的节奏是腾讯发展O2O模式的根本。
  相比腾讯,缺少有竞争力的移动端流量入口是阿里的软肋,以至于阿里在2013年下半年阵脚有些凌乱,来往、微博、手机淘宝几大入口一起推,让看客都来不及换频道。事实上,阿里最大的优势在于多年营造的电子商务生态圈,加上后台完善的支撑系统,是阿里发展线下资源最大的优势。2014年初,马云就霸气地宣布将与100家核心商家合作再战O2O,阿里或已经从凌乱的脚步中找回了节奏。
  当巨头忙着争夺线下资源布局时,其他大腕,诸如京东、苏宁也加入战局。年初,京东宣布计划组建O2O专项团队,目标是在1400个配送站和超过1.5万的配送人员的基础上,提供“1小时本地生活圈”,促进线上客流新增长;而苏宁年前打造的O2O购物节,目的也是打通苏宁门店与网店的客流,在巩固现有客流的基础上,发展新客户。
  ——励兵秣马
  电信移动同台对弈抢4G市场
  原意指磨好刀枪,喂饱战马,准备战斗。
  马年新解
  2013年末虽然发放了4G TD-LTE牌照,国内的4G通信时代由此开始,但是2014年才是国内4G业务启动的真正元年。运营商已经在摩拳擦掌,进一步投入巨资来建设网络,补贴终端,尤其掀起抢夺用户的大战。
  走势分析
  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出于各自的需要在今年将会全力冲刺。
  先来看看中国移动,前些天中国移动总经理李跃表示,2014年中国移动决定在全国开通50万个4G基站,相当于全球4G基站总数的60%以上。中国移动在2013年的TD-LTE基站建设量是20万个,投资在417亿元左右。今年中国移动的网络建设投资自然会大幅增加,仅在基站、网络建设上的投资就要超过千亿。同时,中国移动还在4G终端补贴上下足血本,这方面投资进一步放大。
  中国电信对4G的态度也是异常积极。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此前透露,2013年4G投资达到100亿,2014年4G建网费用将达457亿元。
  两家运营商对2014年4G业务的发展都已经提出明确目标。2014年上半年,运营商之间的4G竞争应该不会太激烈,主要是中国移动在唱独角戏,不过中国电信也会在重点城市推出4G数据卡业务来吸引部分用户。而到下半年,如果FDD牌照发放,竞争会全面扩大化,比拼手机终端、网络质量、套餐资费,运营商的4G争夺战会激烈异常。
  接下来的看点在于中国联通在4G上会如何发力。虽然采取渐进方式符合联通当前的状况,但是借鉴Verizon和LG U+的经验,尤其是后者,虽然是韩国三家主流运营商中最小的一家,但通过4G快速部署,已在4G市场上占据了近30%的份额,ARPU值也大幅提高。中国联通是否会成为反例呢?
  ——持戈试马
  国民竞合日渐繁盛
  原意比喻做好准备,跃跃欲试。
  马年新解
  混合所有制,无疑是2014年炙手可热的语词。自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之后,在国有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的通信行业,国民竞合也已持戈试马,跃跃欲试。
  走势分析
  2014年,在三大运营商集团层面实现混合所有制的可能性不大。但是,随着虚拟运营商陆续面世,运营商很可能在向虚拟运营商开展移动转售业务之外,也会在资本层面有所合作。海外已有类似经验,像维珍移动,之前是向运营商Sprint买流量,后来Sprint直接入股维珍移动,成了维珍的最大股东。
  不仅是与虚拟运营商,运营商和OTT商之间也有资本合作的可能。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李易的观点是,目前运营商与OTT厂商还是以业务合作为主,没有涉及到资本层面的合作,但之后运营商应该会参股OTT厂商。
  事实上,已有来自不同渠道的消息传出,某运营商旗下的视讯基地正在与奇虎360洽谈成立一家合资公司,经营流量分发业务。这样“货真价实”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此前已有个案,这就是中国电信和网易成立合资公司,并且推出了易信。有理由认为,在运营商转型需求的强力推动下,这样的合资企业将日见繁盛。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杨培芳认为,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合资成立的混合所有制企业,现在由运营商控股,是为了国资的安全,未来未必需要国有控股,民资占的股份可以提高。这是个趋势,当然有个过渡的过程。即便是电信基础业务,杨培芳认为,也应由国家控股慢慢走向混合股权。“这也有个过程。未来应该由社会来代表公共所有,而不是政府,国有部分只能越来越少。”
  ——万马奔腾
  虚拟运营商高举高打
  原意成千上万匹马在奔跑腾跃。比喻事业像万马一样快速发展。
  马年新解
  去年,移动转售业务牌照发放,爱施德、天音控股、连连科技等11家企业拿到首批牌照,这些渠道商、SP商从以往给运营商打长工的角色,现在则转变成合作伙伴的角色。棋子落定后,转售企业与运营商在政企客户、套餐资费、市场人才的激烈竞争,也才刚刚开始。
  走势分析
  去年底刚刚持证上岗,虚拟运营商们便迫不及待地挖起了电信运营商的墙角,用百万年薪聘请传统运营商的市场、运维、营销等各个条线的人才。截至目前,中国联通市场部总经理周友盟、副总经理江大君,电子渠道部副总经理林剑峰等相继离职,加盟虚拟运营商。联通高管频频跳槽,北京移动的核心骨干也接连加盟虚拟运营商,其于2008年入职的硕士员工有80%已经离职。
  在争夺人才的同时,虚拟运营商们已经对传统的政企客户和公客市场悄悄下手。目前170号段资源已经全部发放完毕,各家转售企业拿到手的号段少则十几万,多则百万。主打特色增值内容服务成了虚拟运营商的共同选择,在结合自身固有的行业客户后,对套餐上挖空心思进行重新组合设计,转售企业意欲通过内容服务来实现逆袭。将来双方最有可能短兵相接的市场,一定会是在政企客户市场,这块绑定增值业务后的肥肉最具吸引力。
  但虚拟运营商的入场,并非意味着资费全面下降在短期时间内会实现。这次放出的数百万号段,也仅仅是运营商跟虚拟运营商的初步试探合作,毕竟最核心的号段资源、套餐资费定价都握在运营商手里,它也不会容忍一个打破原有市场价格体系的破坏者出现,抢夺自己原有的公客市场份额,在短时间内市场格局并不会带来显著改观。
  ——得马失马
  三星站在了十字路口
  原意谓世事多变,得失无常。
  马年新解
  在2013年的最后一个季度,三星电子的净利润下滑18%,这是过去9个季度以来首次利润下降。对于数年来顺风顺水的三星来说,这只是个停顿点,之后还能继续往上爬?还是这已经是顶点了?
  走势分析
  无论从收入、利润、市场份额还是品牌,在手机、平板电脑领域,三星去年都是市场领导者。但最后一个季度的利润大幅下滑,给人不祥的兆头。
  分析一下,原因其实不复杂,老对手苹果去年9月发布了iPhone 5s、iPhone 5c,并且在中国市场同步发售。而中国本土厂商不断推出性价比更高的产品,直接挤压了三星的市场份额。
  看财报就很清楚,三星是一家营销驱动的公司,在市场中的策略是大手笔营销,重点宣传高端机型以获得高利润,同时带动中低端机型跑出销量来。这样的做法,在利润高的时候无可厚非,但在利润下滑之际,再持续这样做,危险就显现出来了。在这样的转折期间,三星的营销策略会不会就此改变?
  在新的市场机会上,三星也下了重注,除了已经露面、但反响一般的智能手表之外,三星在2014年还将发布多款可携带产品,寄希望在可穿戴市场中抢占先机。但是这不会给三星带来立竿见影的效益。
  另一方面,三星也联合多家厂商开发Tizen手机系统,希望藉此摆脱对Android的依赖,继而像苹果一样打通智能设备产业上下游,攫取更大的利润。但智能手机发展到今天,平台成熟度、应用数量等更为重要,而这恰恰是三星和Tizen的短板。如果把Tizen的覆盖外延到数码产品、家电、车载系统,或许三星还有机会。
  ——马不停蹄
  互联网与金融融合加速度
  原意马不停止跑动。比喻一刻也不停留,一直前进。
  马年新解
  余额宝、理财通的出现,告诉了人们:原来金融和互联网可以这么玩!在马年,互联网与金融界大佬们主导下的新一轮竞争格局会进一步升温。不过,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时,监管规范措施也应跟上到位,否则可能会马失前蹄。
  走势分析
  记者的外婆今年70多岁,每个月发养老金时,她都会准时揣上存折,到银行柜台取钱。等到钱攒得差不多时,再一并存个定期。当她听说钱可以存在网上且利息远高于银行利率,吃惊地说道:“万一这‘网’没有了,那可怎么办?岂不是把钱白白送给对方?”
  其实,这也反映出众人的普遍心态,互联网金融虽然兴盛,但是安全性问题仍让人担忧。
  阿里、腾讯、百度等知名互联网企业竞相推出理财产品,收益率高得让人没办法不心动,但是也有一丝不安。金融有其自身规律和法则,一窝蜂地采用互联网营销方式来推广金融产品,这种局面能维持多久?
  新一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还将马不停蹄,但一定要谨防“马失前蹄”。因此行业规范、监管措施要实施,让互联网金融快速走上健康的轨道。
  另外需要关注的问题是安全性和客户服务,尽管人们渐渐习惯于网上消费、网上支付,但是网络理财是更深层的概念,意味着用户要将大量的资金存放到一个远端的网络中,所谓的安全性大多是基于对网站的信任。对此,除了需要相关互联网金融产品提供者不断完善运营模式,加强安全性之外;更需要填补法律在该领域的盲点,提供第二重保障。
  ——止戈散马
  彩电厂商和互联网公司暂时休战
  原意停用兵戈,放还战马,意指结束战争。
  马年新解
  2013年,乐视、小米强势跨界,犹如鲶鱼搅动彩电市场,让传统厂商心神不安,双方之间的敌意浓厚。在2014年,双方之间的恨意很可能会消退,维持平静局面,虽然可能是暂时的。
  走势分析
  2013年,彩电行业被乐视、小米等这些从未涉足彩电的互联网公司搞得充满火药味。在媒体的渲染下,互联网企业就是颠覆者,和传统企业站在了对立面。
  但从实际销售数据来看,“颠覆者”言之尚早。去年国内彩电市场内销零售总量为4781万台,而乐视超级电视总销量在30万台左右,小米电视销量也很少。彩电市场仍是传统企业的天下,所以不像当初那样恐慌。
  对彩电行业的运作模式尚不熟悉,品牌知名度仍属小众,物流、售后服务仍待完善,这些都是互联网企业的短板,导致它们在2013年并未展示出足够的颠覆力量。
  展望马年,传统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各自的关注点有很明显的不同,这使它们之间发生直接冲突的概率大为降低。传统企业在追求4K、OLED等新显示技术的产品,这是他们一贯的思路,从CRT到LCD、LED、3D等等,一路就是这样走过来的。但是互联网企业的心思并不在这方面,互联网公司是想围绕电视屏打造出自己的生态圈,从硬件、内容、系统延伸到品牌、营销。
  秉承了不同思路,而且一方未对另一方造成强有力的冲击,所以预判在2014年传统企业和互联网企业会相安无事。
  但是,随着互联网力量的逐渐壮大,未来终会有一战。虽然目前传统彩电厂商也在积极寻求“互联网基因”,但是因为巨大惯性的推动,以硬件为主导的思维很难转变,一场彩电市场大洗牌在所难免。
  ——鲜衣怒马
  穿戴式设备改变人们生活
  原意美服壮马。谓服饰豪奢。
  马年新解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穿戴式设备都是对手机功能的模仿和嫁接,但在未来可穿戴式设备一定会出现革命性产品,而且会优先出现在医疗、健康等领域。
  走势分析
  过去一年中,智能穿戴式设备市场出现了前所唯有的浪潮。以GoogleGlass为代表的国外极客科技,改变着人们固有的生活方式和使用习惯。业界巨头三星、索尼、苹果也纷纷嗅到了这丝变革的气息,纷纷推出自家旗下的智能手表等,国内的果壳、智器也跟进发售智能手表设备,一场业界的变革似乎已经来临。但在这波浪潮中,可穿戴设备在最基础的消费和应用层面,迟迟未能打开市场。
  目前各家推出的智能手表,其功能无非是在2寸不到的小屏幕上看天气、接电话、发短信等,理念最先进的厂家也就是只加入了GPS定位、健康计步器等。在某种意义上,它们只是手机屏幕的一个延续,并没有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真正的颠覆跟改变,也就是说这些设备都是在创造需求,而不是抓住痛点解决用户实际的问题。
  只有GoogleGlass是给人们一种“原来眼镜还能这么玩”的颠覆感。就在许多厂家还在用做手机的概念做智能穿戴设备时,Google已经将智能眼镜的概念进一步升级,尝试在医疗、健康方面试水。而且业内并非只有Google这么做,在去年亚洲移动通信博览会上,日本的NTT、韩国的LG U+等运营商,早已推出了智能血糖仪、智能脚环等一系列的医疗健康类智能设备,并且在日韩行业市场已经取得初步成功。明显可以看出的是,未来可穿戴式设备一定会出现革命性产品,而且会优先出现在医疗、健康等领域,在各种垂直、细分的行业市场将会率先破冰。(李栋)
  ——策马扬鞭
  云服务成家庭标配设施
  原意举起马鞭驱赶马快速前行。引申义是做好充分准备,快速投入到新的工作之中。
  马年新解
  个人消费级云服务已经慢慢变成人们生活中触手可及的东西,而且各种智能设备也滚滚而来,2014年,可能会成为消费级云厂商和智能设备厂商的雄起之年。
  走势分析
  如果说10年前云概念刚刚出现的时候,人们还觉得云遥不可及,现在随着新一轮互联网创新浪潮的到来,面向普通用户的个人云服务越来越多,icloud、google drive、skydrive等消费级层面云服务快速发展,逐渐渗透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工作生活层面。
  无论是用户体验还是硬件条件,个人云服务已经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并且展示出了美不胜收的前景。云存储应用已经进入PC、Pad、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等移动+智能的领域,甚至连数码相机都有了云存储服务,一旦相片拍完马上可将图片存入云存储空间,人们更加需要在不同地点、不同状态下获取信息,而且会对云服务产生很强的依赖性。
  因此,2014年伊始,各大云服务提供商就动作频频,比如谷歌将投资Compute Engine和存储服务,国内的百度、腾讯、360等巨头也已经纷纷推出各种云服务,并且2014年将加快脚步。
  2014年不再是能不能用云的问题,而变成了是否能在有需求的时候就有云等着去用,和应该如何把云的能力最大化。未来,云将成为如互联网宽带一样个人或家庭的网络标配设施。
  同时,“智能”也将成为2014年的主角。在不久前举行的CES展上,智能家居成为展览的亮点之一。随着技术的进步,智能家居的软硬件成本呈下降趋势,这使得企业的收益有所提升。现在谷歌在智能家居上就已展开行动,智能家居公司NestLabs,就是它进入新市场的重要跳板。
  ——马瘦毛长
  PC陷入泥沼难走出
  原意比喻人境遇穷困,就会显得精神不振的样子。
  马年新解
  PC市场销量遭遇近10年来的最大下滑,从目前的市场态势看反弹无望。
  走势分析
  当初iPad诞生的时候,几乎没有一家PC厂商能够预见到,以它为代表的平板电脑会给PC带来如此大的威胁。价格上更有竞争力,而且携带方便,娱乐、办公两不误,PC能做的大多数事情,平板电脑都能胜任,再加上云存储功能的逐步流行,就剩下计算性能(大型游戏和图片动画制作等工作)这一块,PC还可以在平板电脑面前拿出炫耀。市场研究公司Canalys的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PC和平板的出货量会在所有电脑中各占50%,大约各占2.85亿台,至2017年这个数字估计会达3.96亿。
  除了与平板电脑“作战”之外,智能手机从另外一个侧面又向PC包抄了过来。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已遥遥领先PC。有预测2017年智能手机出货量有望达到17亿,高出同期PC出货量的5倍还多。在相当长的时间范围内,智能手机都将会是全球出货量最大的智能产品。无数的创新、新的硬件设备如传感器等的引入、新应用的首选平台,都会围绕着智能手机进行。而越来越大的智能手机更像是平板电脑的加强版。
  电脑厂商目前的解决办法——推出各自自有品牌的平板电脑,或者是混合PC和平板电脑的厂商,这种在产品形态和用途方面多样化改变,力求跟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作法,看来是目前唯一能够选择的道路。如果Intel、AMD和电脑厂商拿不出什么厉害的大招,PC的颓势将在2014年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