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三农,互联网要下一盘“大棋”
来源:新农村商报 更新时间:2014-02-13
当前,在互联网进军三农的进程中,市场力量正在和政府主导的农村信息化工程携手发力,后者解决的主要是公益性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和农村电子政务建设问题。互联网与三农结合的未来,将是怎样的格局?可以肯定的是,在改造传统三农,助力农业现代化、农村信息化、农民职业化等方面,互联网将大有可为,这一盘“大棋”才刚刚落子布局。
助力现代化农业共保“舌尖上的安全”
“农村信息闭塞,产品不对路,流通成本高,社会化服务程度低等问题,是困扰农产品营销的突出问题。”湖北省襄阳市农委副主任龚锡强告诉半月谈记者,在互联网时代,应充分发挥其优势,引领农产品探索现代营销新模式。农产品通过网上营销,既能够减少流通成本,又可以最大限度地扩大覆盖面,还可以广泛收集市场信息,调整产业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
一些眼光敏锐的人们早已上路,从种植环节的源头开始,梳理农业的互联网营销之路。“褚橙”被称为“2013年分量最重的礼品”。种植者褚时健于2002年和老伴马静芬来到云南玉溪哀牢山,历时10年耕作种出“云南冰糖橙”,人称“褚橙”。
褚时健说:“现在农业之所以搞不好,主要是因为很多人想投入少、赚钱快,这肯定做不了好产品。农业一定是要高投入高产出。”据了解,“褚橙”能够畅销主要是有良好的品质,同时也是借助互联网这一现代营销平台,迅速提升了它在市场上的影响力。
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现代农业,借助互联网思维重塑农业发展。联想集团2012年投资逾10亿元成立农业控股企业“联想佳沃”,在2013年推出了蓝莓和金艳猕猴桃,借助互联网营销,在市场上风行一时。联想集团创始人、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认为,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推出农村土地确权流转的改革措施,现代农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对互联网营销更为拿手的是各大电商巨头。借助2013年精彩纷呈的O2O大潮(线上线下产业结合),一些电商巨头纷纷将目光投向农业,希望借互联网改造传统农业的契机,抢占下一片经济发展的“蓝海”。2014年,以生鲜农产品电商为突破口,一轮相关网站、物流投资热潮正在兴起。
从技术环节讲,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逐渐降低,智能手机价格、宽带资费的不断下降,将使农民加快走近互联网的步伐,4G、大数据的应用更使三农触网如虎添翼。
湖北省科技厅副厅长张震龙表示,中央提出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互联网在这方面能够发挥作用。“我们正在试点开展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利用该系统,当我们去买蔬菜的时候,很容易就可以看到原产地、有没有污染等信息,并可通过网络查询。信息化可以给我们的食品安全提供坚实的保障。”
建设“数字化农村”以大数据方式解决群众诉求
相对于农村电子商务,互联网对三农能够发挥作用的另一个舞台也不容忽视,那就是以农村电子政务为代表的农村信息化管理。对此,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
近年来,以农村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国家在农村陆续开展了一系列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围绕“宽带中国”战略,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进程。目前,通信村村通工程正处于实施的第三阶段,即在“十二五”期间,推动电信普遍服务从“行政村通”延展到“自然村通”,普遍服务内容逐步从语音业务扩展到互联网业务,基本实现村村通宽带。
基础设施完善之后,各地纷纷探索农村电子政务建设。有的依托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开展农业信息服务和村务管理,有的开通农村廉政网对涉农惠民事项进行网上公开,还有的地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将互联网引入农村社区管理……建设“数字化农村”的趋势开始出现。
在山东省沂水县,当地探索运用网络技术对农村社区进行网格化管理。根据网格规划,沂水县每个村根据户数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有30户左右,由一名联系干部负责,群众的一般诉求,联系干部可以解决的就地解决;联系干部解决不了的,通过网络上报给村级网格、工作片网格、镇网格,实在解决不了的,上报县联系群众工作办公室。
沂水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吴恩坤表示,低保、邻里纠纷、宅基地、计划生育、就业甚至婚姻问题……一个个群众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可以通过数字化系统得到有效解决。“数字化实现优化配置的不仅仅是政府的公共资源,而且促进了干群之间社会关系和社会资本的共享。”“相对于城市,农村人口居住分散,单靠传统办法管理难度比较大,利用互联网实行网格化管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龚锡强说。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说,电子政务的推进对于农村管理有很大帮助,但是它的推进难就难在村委会、乡镇一级政府能否真正把农民希望透明的农村三资公开。一些村庄自实行电子政务后,公开的内容上级领导、群众都能看到,而且不能随意改动,杜绝了暗箱操作等问题。
培养“智慧化农民”进一步壮大农民网商群体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构建职业农民队伍”、“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撬动农业生产方式的深刻转变。龚锡强告诉记者,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是我国未来农业经营主体。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只有在互联网的辅助之下,才能够发展壮大,因此应着眼于未来发展,大力培养懂互联网的“智慧化农民”。“尽管互联网应用于三农是大势所趋,但不能过高估计农民的消费能力,也不能过高估计农民使用互联网技术的能力。”山西省农业厅信息中心主任王海啸认为,当前,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另一方面也要依托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开办专门的培训班,加强对农民特别是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电脑、网络技术的培训,解决农村电子商务等业务发展所需的人才困境问题。
同时,应鼓励具有电子商务知识的返乡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大学生村官等素质较高的群体成为农民网商,促使农民网商群体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