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及其在滨海新区的建设实践
来源:数码世界杂志 更新时间:2014-02-21

    1什么是智慧城市
    1.1起源
    城市化过程是一个社会问题不断涌现的过程。进入2000年后,全球城市面临着日益突出的人口膨胀、公共卫生、安全隐患、环境污染和交通拥挤等问题。各国政府、技术专家与工程界都在致力于改革,积极地处理各类问题[1]。解决城市问题需要智慧,“智慧城市”是解决城市问题的一条可行道路,它也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在推进产业和城市信息化进程中的前沿理念和探索实践,其大规模的应用将成为全球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
    2008年11月美国纽约召开的外国关系理事会上,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的新概念,而且将“智慧城市”作为智慧地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底,IBM提出“智慧城市在中国突破”并相继与中国多省市签署“智慧城市”共建协议,为智慧城市提供了智慧的电力、医疗、交通、供应链、银行业等一系列智慧解决方案。2009年,IBM总结出全球230位市民最关注的六大子系统:交通、医疗、水资源管理、能源与公共事业、公共服务与教育和公共安全,人们对“智慧城市”寄予了高度期望[2]。
    1.2定义
    “智慧城市”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各研究机构和企业纷纷开展研究,比较有影响力的包括IBM、维基百科、中国社科院、台湾资策会、浙大—国脉、上海浦东智慧城市研究院[1]。
    IBM在《智慧的城市在中国》白皮书中,把智慧城市定义为“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在众多研究者的论述中,笔者比较认同张永民提出的定义,即智慧城市是充分利用信息化相关技术,通过监测、分析、整合以及智慧响应的方式,综合各职能部门,整合优化现有资源,提供更好的服务、绿色的环境、和谐的社会,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企业及大众建立一个优良的工作、生活和休闲的环境。形象地说,智慧城市= 智慧+互联+协同[2]。
    2智慧城市的涵义
    中国社科院研究认为,智慧城市有三层内涵:一是经济上健康合理可持续。智慧城市首先应该具有智慧的经济结构和产业体系,高效增长的城市经济体系。而且这种经济应该是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二是生活上和谐安全更舒适。智慧城市是充满活力、积极向上富有朝气的具有未来事业的居住地,因此智慧城市是以人为本的城市,其核心是运用创新科技手段服务于广大城市居民,使生活舒适便捷,具有良好公关和安全的城市。三是管理上科技职能信息化。城市管理包括政府管理与居民自我生活管理,智慧城市最明显的表现即是广泛运用信息化手段,随时随地感知、捕获、传递和处理信息并付诸实践,创造新的价值。目前,各界在研究中通常界定智慧城市的重点领域包括智慧基础设施、智慧人文以及智慧服务,比以上内涵所涉及的面要窄一些。
    智慧与智能在众多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但智慧城市不是简单的将城市各领域的功能操作智能化。在中国,智能建筑己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也有称智慧建筑的。智能与智慧是否等同?还是智慧>智能?随着智慧城市的发展,两者的差异逐渐显现。程大章建议在城市与建筑领域按以下的方式取其狭义的含义较为实用。智能是人类和其它动物大脑所具有的功能总称,包括认知、推理、学习、交流、自我意识等。大量的机器与系统是以人工智能去模仿生物智能。智慧是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包含创造智慧、发现智慧和执行智慧。如果将智能与智慧的定义运用于建筑和城市,那么加入人类特有能力的智慧城市层次要比智能城市高。
    数字城市、无线城市、智慧城市都以信息化为基础,都是城市区域信息化的一部分。数字城市强调城市特别是地理系统教字化,无线城市强调城区无线接入,而智慧城市强调在信息采集、数字化和连接无线化、泛在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智慧化。因此,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和无线城市概念的延伸和进一步发展[4](见图1)。
    目前,国内外智慧城市的建设都处于初级阶段,建设模式各不相同。根据实践,为实现安全、高效和可持续的智慧城市,其建设也需要约束,必须在机制、体制、法律、文化、市民与管理者素养等方面进行全面推进。因为完全从城市管理者的视角来运作,把建设高速通信网络、建立强大的计算系统、覆盖全市的信息感知系统、实现高效全面的数据交换与共享作为智慧城市的理想目标,容易因人类一部分的功能取代而出现误区,就像科幻片中城市人成为透明的物件,当缺乏完善而严厉的法律保障时,会失去实体接触中个人隐私的天然保护,造成社会不安,所谓的“智慧城市”也会成为人类文明进程的阻碍。
    3智慧滨海建设实践
    3.1建设计划
    天津滨海新区政府第45次常务会议提出滨海新区要围绕加快推进“十大战役”和“十大改革”,以改革开放和先行先试为动力,加快“智慧滨海”的建设步伐。通过推进政务、民生、城市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信息化,打造滨海新区智能服务的“神经中枢”,与在建的行政服务中心、文化中心、综治信访服务中心、人口服务管理中心等全区性服务机构形成无缝对接,打造电子政务高效便民、城市管理精细智能、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新型信息产业聚集发展的格局。2012年中,滨海新区《智慧滨海建设中期实施方案》正式出台并全面启动建设,构建“4211”智慧城市体系。2013年底初步形成以“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滨海”架构体系。
    相配套的,滨海新区政府设立信息化专项资金,支持滨海新区机关、事业单位、区内企业实施信息化,推进“智慧滨海”建设。每年将拿出不少于4000万元建设智慧工程,全区18个单位的19个项目获得专项资金支持,使百姓和企业感受到信息沟通的方便与快捷。    3.2建设内容
    全面启动“智慧政府、智慧城管、智慧经济、智慧民生”四项智慧工程,共布局31个建设方面。到2013年实现电子政务高效便民、城市管理精细智能、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新型信息产业聚集发展的格局[5]。通过实施四项智慧工程,构建信息基础设施高地、新兴信息产业高地,使信息化与“十大战役”配套发展。各功能区可根据自身定位和产业特点,结合智慧滨海总体部署,在信息化顶层设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探索先行试点示范[6]。
    大力推进“城市光网”、“无线新区”、“三网融合”,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在新一轮发展中合理布局、配建。以实现“百兆到户、干兆进楼、T级(百万兆)出口”能力为目标,对新建校区、楼宇、园区等直接部署光纤宽带网络;对已建设施完成光进铜退改造;对南港经济区、临港经济区、滨海旅游区、中心商务区等区域及农村地区,实施骨干光纤网络建设;扩大城市出口带宽,提升骨干网络传输、交换能力和互联互通水平;推动下一代互联网、广电网等技术的应用。到2013年光纤干线超过67.8万芯公里,出口带宽接近1.86T,光纤入户覆盖61万户、实际接入28万户,广电网络双向改造35万户,实施ADSL家庭用户免费升级为光纤用户计划和4M光纤家庭用户普及计划。无线基站超过6100座,WLAN、WIFI无线覆盖2000个区域,无线上网1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超过500万户,其中3G、4G用户超过52万户、10万户。
    同时,加快电信宽带网络、移动通信网络设施建设和升级,全面完成广播电视网络的数字化、双向化改造。发展交互式数字电视、实时回放业务、IPTV、手机电视集成控播等,继续扩大“三网融合”业务试点区域。
    3.3建设建议
    全面推进。2010年,IBM将建设智慧城市的重点集中在六大领域:公共安全、电力、医疗卫生、水资源管理,交通和服务型政府。宁波建设智慧城市重点构建十大智慧应用体系,内容更为全面。可以发现,起步阶段的“智慧滨海”在现有智慧城市构架上有待加强的部分有智慧物流体系、智慧制造体系、智慧贸易体系、智慧源应用体系和法律保障体系。
    重点强化。在全面推进的过程中,加快智慧建筑、智慧小区建设是点状建设的重点,也是智慧人文的重要体现。从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看出,现有构架较薄弱的方面主要有城市智慧产业中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占GDP比重,基础领域中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数量、安全防灾体系建设,城市智慧服务中政府行政效能的为民服务能力等,这些应该成为下一步建设的重点。此外,信息化的特点使指标体系目标值以年计,因此,在后续“智慧滨海”的建设方案中,指标值的设定宜更加长远和详细,以1-2年为一个阶段,以使工作更加有序的快速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