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拥抱大数据 开放是把双刃剑
来源:中国电子报 更新时间:2014-02-27

 2月27日消息,近日北京市政府网站和北京市经信委网站均公开发表了《北京市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已于2月8日由北京市政府颁布实施。这是继上海市之后,全国第二个直辖市公开发布促进信息消费配套政策。
在政策文件中记者发现,北京市不仅将继续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更重要的是将大力统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于今年启动制定全市大数据发展战略规划,并强调要创造数据资产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目前上海、重庆、广东等区域政府已启动大数据战略,一些省份制定的信息消费、智慧城市相关战略也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与产业发展作为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一些区域政府已看到其战略意义,并将大数据纳入社会治理当中。
政府是推动者也是实践者
以基础数据库为支撑,构建智慧空间成为很多区域政府建设智慧城市、促进信息消费的重点工作。
“大数据是智慧城市的基础,没有大数据城市谈何智慧?”赛迪顾问总裁李树翀在近日举办的“2014中国IT市场年会”上表示。在他看来,政府应用大数据能在庞杂的数据中分析总结出一些规律,提供可靠的城市管理决策参考。“大数据不仅仅是一种信息技术,更是一种理念,并颠覆了传统的服务模型,大数据能够让原来服务的标准化或规范化变得更个性化,从而刺激消费。”李树翀这样表达了大数据和信息消费、智慧城市间的关系。
2014年春运期间百度公司研发的关于人口迁徙的大数据可视化应用得到了广泛关注,北京市经信委副主任姜贵平告诉记者,该应用为政府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和资源的合理调配等提供了可靠依据,为利用大数据进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找到了新的实践方向。
在大数据领域,政府不仅是推动者更是实践者,以人口、空间地理、自然资源等基础数据库为支撑,构建智慧空间成为很多区域政府建设智慧城市、促进信息消费的重点工作。例如,北京出台的《实施意见》就明确表示,2014年将制定大数据战略规划,鼓励和引导更多公共机构、企业参与北京市政府数据资源网等社会化公共信息资源平台的建设和运营,创造数据资产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并加快人口、空间地理、宏观经济、法人等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和完善,推动基础数据库在全市应用。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谢月娣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宁波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将以基于政务云数据服务架构的大数据布局为切入点,逐步增强以数据整合与共享催生管理和服务创新的能力。
用友高级副总裁郑雨林向记者透露,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和医院已与用友合作,在医疗卫生和财政公共服务方面应用大数据。“我们主要是提供技术、分析工具,开发模型,帮助政府和医院做基于病例、健康档案的大数据分析应用。另外,我们也在跟各级财政部门一起推动财政领域的大数据应用。”郑雨林表示。
政府数据开放大势所趋
政府数据向社会开放和利用已经成为政府在互联网时代构建新型管理和服务模式的基础性支撑。
大数据技术和业务的兴起,引发了社会对数据开放的强烈需求,掌握重要数据资源的政府成为开放信息资源的带头人,部分国家已将政府数据开放纳入了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我国一些地方政府也意识到政府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和利用已经成为政府在互联网时代构建新型管理和服务模式的基础性支撑,是实现政府治理透明化、社会管理扁平化、公共服务多元化的创新型手段。
“在智慧城市建设上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政府要开放部分数据,这些数据就是政府掌握的公共信息社会数据,比如学区房信息等。”浪潮高级副总裁王柏华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搭建智慧城市的公共服务平台必须要整合政府传统组织内部的数据,还要整合政府跨部门之间的数据,这些能给政府提供很多创新的运营业务,同时整合的数据还要适度对外开放,这些使政府服务水平和能力有较大的提升,带来更多的价值。”在他看来,政府数据要适度地开放,其中公共资源数据务必要开放,这些数据不仅为智慧城市发展带来价值,也能为第三方的服务产业带来更多的价值。
近日,上海市经信委也召开专题会,研究本市政府数据向社会开放工作。下一步,上海将从加大数据开放力度、深化政府信息资源梳理、强化信息化支撑手段和健全数据开放工作机制等入手,深化政府数据向社会开放工作。目前上海已在地理位置、道路交通、公共服务、经济统计、资格资质、行政管理等领域开发了212项数据产品、30项数据应用。
会用大数据但不能乱用大数据
政府在构建安全的信息消费环境的同时,必须要应用新技术保障数据交易的安全。
纵观所有促进信息消费的文件,构建安全可信的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在大数据时代,政府数据更是涉及信息安全,有的数据还上升到国家安全。“政府要会用大数据,但不能乱用大数据,乱用大数据会损害个人隐私,因为数据里含有大量的个人隐私。”王柏华说。
北京推出的《实施意见》就明确表明要高水平构建健康可信的信息消费环境。姜贵平告诉记者,北京政府在安全的信息消费环境建设上,主要是制定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的标准;加强自主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的推广应用;强化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提升本市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推广新型信任技术,支持第三方机构组织开展可信网站、可信应用、可信电商的评估和认定;开展信息消费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示范等。
政府不仅是大数据推动者也是实践者,因此在构建安全的信息消费环境的同时,也必须要应用新技术保障数据交易的安全。Informatica公司大中国区首席产品顾问但彬在接受《中国电子报》采访时就表示,目前数据脱敏技术在保障大数据应用安全方面值得关注。据介绍,该技术通过在保存数据原始特征的同时改变其数值,从而保护敏感数据免于未经授权的访问,同时又可以进行相关的数据处理,避免敏感数据泄露的风险。
据介绍,数据脱敏可分为两种:一是动态数据脱敏,可随时对敏感字段进行脱敏,数据使用者可以共享和移动数据,同时确保只有认证用户才能查看真实值,并在数据分析和研究中使用这些数据而不违反数据隐私法规。二是静态数据脱敏,例如,当政府机构打算把数据从一个生产数据库拷贝到另一个非生产数据库时,就要提前对这些数据进行脱敏,也就是所谓的静态数据脱敏。
“数据脱敏技术需求旺盛。任何涉及大量客户个人敏感信息的行业都对数据脱敏服务有着天然的需求,其中包括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等,他们在运营中都存在数据使用风险。”但彬说。
各国通过法律和政策积极推动政府信息资源开放
•八国集团(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及俄罗斯)2013年签署《开放数据宪章》
•欧盟2013年6月颁布对2003年《公共部门信息再利用》指令的修订指令
•美国2013年2月颁布《增加联邦资助的科研超过访问的政策》,2013年5月,奥巴马总统签署《政府信息公开和机器可读行政命令》
•日本2013年6月颁布《日本再兴战略》,提出开放数据
•澳大利亚政府信息管理办公室(AGIMO)2013年8月发布《公共服务大数据战略》,以六条“大数据原则”为支撑,旨在推动公共行业利用大数据分析进行服务改革,制定更好的公共政策,保护公民隐私,使澳大利亚在该领域跻身全球领先水平
延伸阅读
2016年北京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超万亿元
北京中关村管委会近日出台了《加快培育大数据产业集群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指出,在今后3年,中关村将从加快培育中关村大数据产业集群;提升大数据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推动大数据行业应用,促进生产效率提升;实施大数据解决方案,推动商业模式创新;构建人才、技术、资本、数据、平台配置完善的大数据产业生态系统;完善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环境等六大主要方面推动大数据技术和应用创新。
中关村管委会产业处处长张宇蕾表示,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中关村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一区多园协同发展的需求,以大数据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为重点,研发和引进一批关键技术,推动实施各行业大数据解决方案,聚集全球大数据创新资源,打造全球大数据创新中心。
到2016年,中关村要形成大数据完整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培育500家大数据企业和一批领军企业,具备大数据应用能力的企业数量超过5000家,建成10个以上行业大数据应用平台,实现对国内外大数据创新资源的聚集整合,带动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对一区多园协同发展的作用明显。 (文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