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从今年9月开始,由河南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河南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组织的“信息化环省行”大型采访活动,先后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和相关行业的信息化建设进行一次全景式的扫描,系统地报道了河南信息化的生动实践。
新经济方兴未艾,信息化潮涌中原。从今天起,作为“信息化环省行”系列报道的姊妹篇,《信息化论坛》专栏从实践和理论结合的角度,邀请各省辖市市长、有关部门领导和知名专家,结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及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等方面的内容,对我省信息化建设进行系统而深入的思考,深度解析信息化模式,纵论行业信息化,全面推动信息化应用,提升信息化水平。
本期首先邀请河南省信息产业厅厅长、河南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苏福功纵论如何全面推进河南信息化事业。
党的十六大提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信息化是覆盖国民经济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也是我省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和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实现中原崛起的必由之路。
为此,省委七届十次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明确要求:“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这就要求我们从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我省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加快推进我省信息化进程,为中原崛起做出更大的贡献。
“十五”期间,我省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我们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加大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力度,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重点推进农业信息化,全面启动电子政务建设,把我省信息化建设不断推向更高的水平。
信息化稳步推进,带来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通过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建立企业示范基地和示范工程,加快了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步伐,提高了制造设备、装备、生产和管理水平;农业领域的信息技术应用以国家级和省级试点市、县为典型,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已初具规模;电子政务稳步推进,全省电子政务骨干网和省直城域网已建成并投入使用,金盾、金质、金保等网络已经在省电子政务网上正式传输,全省18个市初步实现网上收发公文,各部门基础信息开发利用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济源市被确定为国家“电子政务信息安全试点市”。
信息网络快速发展,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电信网络不断扩大,通信能力显著增强,到2005年8月底,全省业务量累计完成336.6亿元,居全国第5位;固定电话用户1746.7万户,居全国第5位;移动电话用户1655.2万户,居全国第6位;互联网用户累计达到251.4万户,居全国第14位。
信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全省信息产品制造业销售收入5年平均增速36.09%,翻了2.12番,工业增加值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了1.65番;全省经过认定的软件企业和软件产品分别达到202家和566个,从业人员1.5万人,软件销售收入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了4.12番。
“十五”期间,我省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在全国仍处于中等水平,还存在不小差距。“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根据省委实现中原崛起的战略要求,“十一五”期间我省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
加快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提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信息化水平。积极采用信息技术改造装备、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变和企业整体创新能力的提高,提高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加快农业信息化,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教育信息化、医疗信息化建设,推动城市信息化、资源和环境数据管理信息化、文化产业信息化,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完善信息化环境。
加快基础网络设施建设,不断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需求。这是我省新时期电信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我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加大增值业务的开发力度,做好向下一代网络的演进工作,充分做好软交换、ENUM等下一代网络技术的研究工作;积极稳妥地推动第三代移动通信,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更具吸引力的业务应用;提高传输网络资源利用水平,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加快广播电视数字化建设,做好模数电视转换的衔接。
狠抓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以8个百亿项目工程、10个30亿项目工程、11个信息化专项工程为抓手,大力实施园区带动战略,集中力量抓好3个国家级信息产业园区和郑州国家级信息安全产品研发基地。同时,进一步创造良好环境,争取有更多的高技术企业落户中原。 (作者:河南省信息产业厅厅长苏福功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