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赛迪网 更新时间:2014-03-02
互联网这个概念其实在中国来讲这个行业已经有20年了,1994年到2014年,它勾勒出来一个历程我们可以把它和国际的历程一起做对比,最早的一起是门户,雅虎,中国的新浪、搜狐、网易,之后又出来一批互联网公司很厉害搜索,谷狗,国内的百度。之后又出现一批社交,微信、推特,这一轮一轮背后过程我们看到的是这帮企业的市值飞速增长,泡沫的时候低于1美元退市这样的公司现在都是千亿美元的市值,现在腾讯又创新高了605万,基本上已经达到市值1400亿美元了,全球应该是第三大的互联网公司,facebook100亿美元收购了whatsapp,大家觉得这疯了吗,背后逻辑是什么,互联网它的核心特点我觉得是信息,网络有一个扩张的本能,互联网要连接一切,连接一切这样一个极限的过程之中我们发现信息的产生,信息的处理,信息的流动出现了成本的积聚下降,效率的极大提升,这就是整个互联网的一条主线,它的脉络或者它的本质,互联网在去连接的时候先是连接的,我们看到信息是门户时代的信息,分类信息,雅虎也好。
之后信息太多了,这种分类的信息太多了,我们去获得的时候很困难,觉得我想要的东西寻找起来很麻烦,搜索你想要什么东西,只要搜出来了,你想到关键词就能搜到。到了现在这个时代也许很多信息没有想到的时候,就会推送过来了,包括社交信息兴趣信息等等,那么这个流程我们可以看到每一次互联网的演进它背后逻辑都是满足了这样一个目的,所以到现在为止基于手机的通讯的流量入口成为了所有全球的互联网公司追逐新的入口。互联网公司既然是如此对流量的疯狂,那么他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呢,流量就是互联网的真金白银,有了流量有了商业模式,有了这些商业模式是非常非常大的。所以所有的互联网巨头公司都有两个超强的能力,一个能力是流量的获取能力。另一个能力是流量的变现能力。这两种能力的结合就会形成很大的互联网公司,而互联网的流量如果再去看我们用另一个词就是“用户”你和用户的连接,对用户的掌握,这个掌握不仅是触达,还要看频次,触达只是DAU,当你每天用户的访问次数是多少,这个其实就是和它的联系,他形成了流量,流量去哪儿了,巨头公司的钱就会跟到哪儿,也许他还没有任何的盈利模式,所以互联网的思维方法整个演进的逻辑是这么走的,所以我们看为什么再去看互联网的各种并购,各种跨界和各种的一些比较让人兴奋的些事情,它背后全是这样的逻辑,那么现在是不是又在传(英文),是日本的公司,其实控股公司是韩国的(英文),它又是狂涨,说是金正义要收他,马云要收他,我想跟大家分享的第一个观点是什么是互联网,互联网的商业逻辑和商业模式是什么?
那么这样的模式让我们考虑到了当互联网和传统行业进行交融的时候,就会出现很有意思一些特点,比如说我们在三年前,大家讨论的可能还不是互联网金融,讨论的是互联网的零售电商,因为大批的零售企业开始面临互联网的冲击,两三年前的时候发现必须要进行反击或者必须要进行创新,否则有可能市场要被流失掉了,我们看到美国所有电商,当时大家都会拿出两张表,一张是美国电商就前二十或者前十指有一家是纯互联网公司,亚马逊,其他全部都是饮食零售企业,所以电商不可怕,反看中国前十除了苏宁一家全是互联网公司,而这个格局似乎还有加剧的趋势,大家开始反思了,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大家会横向对比,美国的电商大家发现原来是零售行业本身发展的已经很好了,充分竞争了,市场他没有太多的价差,服务也是比较均匀,他是社区化,包括旁边的一些便利店,或者旁边大型的家庭商超也好已经完全覆盖了,亚马逊多了一个视角。中国也开始反思,我们从百货公司到商超到便利店所有的模式,同时电商也出来了,而中国地大,而商业整个零售发展不充分,二三线城市享受不到一线城市特别好的服务,价差非常大,只要有价差,只要有这样的价格,互联网都可以把他抹平,这个时候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可以用这样的模式统一的价格统一的服务迅速收购这个市场,而中国的社区又是大型城市超密集的地方。所以中国走出了一条不同的路,同理当我们从电商这个视角又转到了银行的时候,我们发现中国银行也有利差对于消费者而言,那么互联网公司抓住了最大的痛处,就是消费者或者我们的用户他需要通过比较低成本的高的方式让他资金可以保值增值,流量只要一开,对接相关的产品完成,就会瞬间的形成新的一种商业模式,前提是流量,国家政策十二五里边强调利率要市场化,怎么办还有两年,做还是不做,做怎么做?允许部分的市场,拿两个尚方宝剑开始做了,整个市场就开始了。如果我们再去想金融这个领域,后面还有领域,所有的老百姓觉得在服务方面受到压抑的地方,互联网都可以进去,教育资源,因为出了YY教育,模式是免费,新东方的股价狂跌,YY是什么样的用户级别,仅次于QQ,那它的流量当在这样的商业模式满足了社会这样一个需求的时候,瞬间又爆发了。还有医疗,我们都知道医疗在中国患者对医疗这种分配不均匀这种需求是天然存在的,而且是一个很大价值的差距,用什么样的方式互联网资源在政策允许情况下把流量找过去,商业模式,互联网产业模式,赚钱他肯定不是从原有的里面去赚没有的钱,他通过是自己已有互联网的盈利模式,把流量聚拢过来之后,形成新的模式,互联网的盈利模式现在来看是什么,广告盈利模式之一,也是最古老的,也是最令大家最为熟悉的模式,互联网的广告各种各样,对吧,可以品牌展示类广告,搜索定价类广告,还有交易类,成果类的广告,各种各样模式都会有,还有用户直接付费,这种模式也是有的,无论是用户付费也好,还是其他的付费,还有我们电商里面有佣金等等等等的盈利模式都有。所以如果按照这个思路去走,大家会勾勒出一个互联网本身和互联网和实体行业进行交融的一条路线,就是这样不断不断地进行走。
再跟大家去聊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整个趋势下的话,我们可以介绍一些其他背景,再去聊聊互联网金融大家理解的会更加透彻一点,现在的时代已经到互联网其实已经是互联网又一次进行自我颠覆和变革的时代了,为什么这么讲,因为在2013年之前的互联网,2012年的互联网基本上就是PC互联网为主,但2013年这一年互联网本身经历了一个大的变化,流量的变化,这个变化是互联网的网民结构发生了变化,互联网网民的流量基础发生了变化,总的结构中国已经突破6亿网民了,其次这个结构里面PC网民比例占比在下滑,而移动网民他已经达到了中国整体网民的80%,而艾瑞统计的PC互联网的流动和移动互联网的流量2013年有很大的变化,PC互联网的流量下滑到了同比3%到4%,而移动互联网里面的应用同比上涨到90%以上。
所以从这样的结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公司都已经要传统的互联网公司被颠覆了,短短的几家公司都面临这样的历程,最早是百度,百度2012年可以看到由于移动流量变现问题,导致股价跌去一半,之后是腾讯还是不错,给挽回了,如果没有微信,现在腾讯的市值不会超过500亿美元,有可能会下跌,微信光这个产品的估值投资界给他是500亿美元,光微信这个产品,现在又变成了阿里,因为大家发现微信他的流量到什么程度,大概算了一下微信的在手机上的启动次数占整个职能手机里面的20%,就这一款,再加上手机QQ有15%差不多,就是腾讯光他自己的两款应用就已经把移动互联网的流量集中了,所以这样情况下,他赚的肯定多了,而且我们知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手机统计过,人摸手机的次数一天能达到多少,250次,几分钟要摸一次手机,你算一算,除了睡觉的时候,剩下16小时你算,每几分钟摸一次。把这个智能手机激活按一下100次到200次,激活之后我们现在在看什么,他会有各种各样的提示,要点进去,没有微信之前是短信,现在你去看看是什么,大家再去想想就知道恐怖了,这个是比PC互联网去接触信息应该是出现了增长的现象,PC我们一天碰几次,PC上的应用搜索,普世性,每天要搜7、8次,10来次,而且在手机上要互动几十次。这样阿里流量方面,比如说要(英文)入股了,facebook之所以要收whatsapp,是因为whatsapp不透露任何隐私的,你要付费,无论是个人资料,聊天记录什么的,一律不追踪。这个是互联网模式本身在颠覆,同时我们发现他和传统进行交流的时候,对传统带来商业模式上的冲击和服务模式和产品思维上的冲击就不言而喻,人基本上都已经被连在一起了,互联网要连接一切,连的是什么,人和人之间要联系,人和物之间要联系,物和物之间要联系,这一切其实从极致来讲未来是要全部连在一起的,所以大家看(英文)的演讲,你会发现这个理念已经逐渐被大家所接受了。
所有物体的东西终究是被信息化,所以我们可以发现越来越多传统的领域和行业,其实说互联网,也可以说它数字化,信息化,那么在互联网这个领域里面从点上过渡到金融也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如果没有中国电商的发展,互联网金融不可能在中国现在能够如此快速的爆发,因为其实中国电商的发展支付宝应该是占据了核心的地位,没有支付宝中国的C2C根本起不来,没有C2C,B2C起不来,大数据订单,小额订单,也形成不了,余额宝,没有支付宝数以几亿级的客户他怎么能够形成新的互联网金融的商业模式,所以这个时候我们是需要连续去看互联网对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再对互联网金融。
由此而言生出来的电子商务催生了整个周边的金融相关的相关的行业,包括保险,以及渠道,数据金融等等模式。这些模式现在只是看的现状,但我觉得互联网真正要是推动金融的这种发展,有的激进的说是颠覆,也有不激进的其实是融合的,互相借鉴的,一个是头部市场,一个尾部市场,相得益彰,还有最关键的理念,互联网它之所以对传统行业,对我们金融行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和冲击,还来自于互联网它对技术,它对数据,它对流量,它对用户不同的认知和想法。这么去讲,现在有一个国外被推崇的几个模式,互联网金融,基于我们传统来讲的话就是,我跟很多银行的朋友去聊天,比如说我们银行分控是核心竞争力,因为我们懂分控,懂规则,有一套的规则去帮助在评价贷款是否会去放。但是我们真正再去处理的时候,只能处理的是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很难很难去高效的去完成和覆盖,那么在这里边我们之前大家耳熟能详的是阿里的小微,国外现在是谁呢?国外是FICO,是(英文),是谷狗的前CEO出来创建的公司,他用大数据的方式机器学习的方式,帮助用户帮助银行,或者帮助贷款方去向这些中小企业和可能自信不足的个人进行放贷,他评析的围度是什么,他有7万个变量,他可以随时进行信息的搜索,7万个变量要经过计算形成一些原数据,通过这些原变量再进行不同的评分系统,最后得出信用值,然后去评判这个可不可以放,而他所有的数据全是有线上的也有线下的,进行时时的计算整合,甚至我们觉得很离奇的数据在他眼里面都是支持他最后结果的变量,比如说你的姓名,贷款信息姓名的时候,大写字母还是小写字母,如果大写字母会影响你征信的指标,这个人是否经常搬家,网上进行相关的一些信息输入的时候停留的时间是多少等等等等。这个模式对于我们来讲,他等于用大数据的方式在金融方面又是做了可以以比较低的成本,比较高的效率,去完成分控的局面,而目前很多银行做小额贷款分控,他思路用的也是一致的,上网先去搜一搜看看这个企业有没有风险新闻,有的话停一停,没有的话就放。
那么互联网发展,金融发展它几个细分的模式在PPT里面,现在来看可以分成现在这样几类。五类互联网金融的模式,第三方支持,P2P网络融资,虚拟货币,还有渠道业务,还有周边点类。这五类是在各个领域里面都会出现互联网金融的交叉和创新,P2P是目前争议最大的,前两天日本MT(英文)出现了问题,这几类里边分别给大家快速过一下,关于各个领域的现状和发展的趋势。
网络支付其实相对来讲是最成熟的一个领域,但是这里面出现了非常结构性的变化,去年一年里边网络支付移动支付成为互联网支付里面最亮的一个分领域,移动支付突然是从去2012年的1500亿的支付量到2013年的1万2000亿的支付量,在这里边最起到核心推动力的是来自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支付宝主要是余额宝,这样资金的进出基本上是在手机上进行的,这样直接带动了移动支付,而移动交易场景在整个互联网支付我们可以发现,它最核心的由以前是网络购物到航空客票,再往后走电信充值,游戏什么之类的。在2013年移动支付成为第三大应用场景,瞬间出现的事情,而对于中国网络支付行业出现了跳跃式的发展,以前一想移动支付NFC,从去年发展大家发现移动互联网支付才能真正的模式,现在北京的都知道打车基本上有支付宝微信的都可以滴滴打车了,也就一秒钟两秒钟就完成支付了,还需要再去升级POS机吗?不需要了,这就是互联网带来新的模式。
由于时间关系,后面可能讲的不是特别细,抛砖引玉,P2P贷款这个模式,现在做的还都是比较传统,真正是能够以互联网方式做起来的,由于中国的信用征信体系还不完善,所以它没有起到真正的互联网的大数据,或者以互联网产品和这种技术为核心的这种颠覆,更多的其实是以线下的资源或者线下的模式为基础,线上做一个平台,这个其实我觉得它互联网的模式或者特点是不够的,所以有很多他的分控并没有做到,你想如果中国有很好的征信数据表的话,有(英文)的一个支持的话,就是另一种模式了,他也不仅仅是阿里的小额贷款公司可以去做,可以用更多的相关产业链进入来,要求有专门的征信第三方的产品出来,还有征信机制,这个在中国应该是一个空白。但是想想在座各位都是有数据的,我们的数据怎么样在借鉴互联网的算法,理论上来讲在中国(英文)(英文)是谷狗的前CEO出来做的,让所有的网页信息让大家进行抓取,所以他有这种思维,我如何把线上线下的搞成(英文)原数据,所以这是互联网的思维,那么传统的比如说我们做金融的,做保险的,做基金,我们怎么样能够很好的利用互联网的思维,我们也有信息数据,我们是不是能够挖掘去做,有可能我们这方面信息可能做得更好,因为很多最核心的信息他也许50%以上是我们掌握的,和我们是最相关的,因为大量的是线下信息。
所以整体来讲商业银行在去面对整个互联网金融发展这样一个格局趋势下,要做到几点,我们要明确的判断出来是有挑战的,因为互联网公司像我刚才讲的,他的优势是什么,他的优势是用户在我手,那么我只要找到一个时机点,政策环境放开了,市场需求足够大就可以了,而目前相对来讲他们机制更灵活,非常非常快,这个局面可以越来越体现在不仅是金融,还有其他行业。所以在这里我们需要快速的去认清这个形势,我们有自己的用户,我们的用户怎么能够成为互联网意义上的用户,而不是传统商业模式上的用户,这一点很重要,前几天西班牙的通信大会,中国移动的李月(音)就说过,我要拥抱互联网,我们现在的用户不是互联网用户,支付宝的用户是互联网用户,他会跟你天天建立联系,重要的用户几十次联系,而且信息都在你这里,他的行为都在你这里,你根据他可以直接来做,而我们传统行业里面是没有这个资源的,传统的品牌制造企业的用户大家认为是消费者,不是用户,我东西生产出来了,卖出去了,OK了,谁买了不重要,他以后怎么着对我来说没必要,我也不用去了解它,现在完全转了,小米手机既卖产品,更重视用户,整个小米的销售团队,或者整个小米手机的团队1200人是客服,这是什么意思,没有自己的生产部门,全都是外包,富士康外包,小米粉丝的存在感并没有雷军天天说我站在风口上就能被吹下来,他是真正的靠1000多人日以继夜的24小时的维护他的粉丝,微信,BBS社区去进行讨论一些问题。但是传统行业里面很多品牌制造企业是很难短期内往这个方向去转。
数据资产这是真正的黄金,运营商,电信运营商包括我们金融的企业,这些数据,这些资产怎么变现,怎么用互联网的方式变现是巨大的课题。对于互联网公司而言他们天生的基因里面就有这个用户数据的概念,而我们很多实体行业里面,我前段时间接触过食品零售的企业很知名,告诉我,不好意思,我们每年的订单一到年底就得消除,我们不保存,我一听傻了,这要是互联网公司不可能这样,订单数据,用户数据那都是战略级的这种资料,互联网思维基本上现在已经被大家说得太多了,我就不多说了,它并不是一句话能够说得很清楚,它其实在商业模式上,产品模式上,企业运营模式上,管理模式上,体制模式上都能够渗透出互联网公司和传统企业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到时候可以仔细的去进行对比。然后对比差异,对比哪些是我们的优势去进行做。
机遇的话目前来看,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家强调的是数据的这种协同,大数据的协同,云服务的模式,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哪些资源和模式可以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情况下为我们所用,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思路。利用互联网的产品,互联网的思维,我们在产品方面,在市场方面,在管理方面,数据层面都可以做一些创新尝试,我们如果不用互联网的模式,那等于是自己,在竞争层面肯定是会有些问题,一定要利用互联网,站在我们角度来讲是这样一个思维,互联网我去聊的时候,大家觉得互联网他们很会玩营销,很会玩市场,很会做这种噱头,他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色彩和特点,它为什么会这么去做,前段时间央视评论员说余额宝怎么怎么着,你看余额宝回馈是怎么回馈的,用那样的语言来去对外进行一个公布,完全是站在90后的这种思想和这种语言来去,他知道他的用户是谁,他们的群体是什么,他们的想法,他们的情绪,他们有什么样的喜好,这一出主流媒体的一些想法瞬间就开始站不住了,大家会说这是我的服务,这是我的产品,底下的评论就是这样的,所以你要去看互联网现在来讲不能单单说互联网思维,其实我们要落地,要仔细的去看,在各个层面,产品、市场、管理、文化各个层面上去考虑,这样我们说才有了互联网基因,这个基因并不是缥缈的,它是实实在在的东西。
最后是说,千万不要对趋势方面判断出现问题,趋势判断目前来讲互联网已经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了,我们不要把目标都放在PC和产品上面,那样是方向做错了,会带来很大的压力,两三年前做电商我们目标全部看的是PC互联网网购和产品形式,现在发现京东、阿里都颠覆了这种情况,你还以PC做标杆就会有问题,这个时候理论上讲,战略再定的远一点,你应该把战略放在移动互联网网购的模式上来才是正确的。因为用户去哪儿了,用户去到移动终端上去了,只有跟他紧密结合,我们才能获得的流量,拿到更多的流量,更多的用户跟他们建立起联系,形成更好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