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数据应用服务趋势分析
来源:智能交通网 更新时间:2014-03-02

  第二届中国智能交通年度盛典1月10日在北京·国家行政学院港澳楼举行。由中国智能交通协会指导、国家智能交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办、智能交通网承办的2014年中国智能交通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会于下午召开。交通规划部门、交通运输部门、交管部门负责人及科研机构专家、业内知名专家与企业领袖等参加了此次会议。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顾承华的演讲主题是 “上海交通大数据应用服务趋势分析”。

  上海在上世纪80年代已经开展智能交通工作,引进了系统,在交通信息采集方面,道路在2006年上海交通信息成立以后,通过相应的上海市道路交通汽车采集工程,以及信息平台等等来做一些基础工作。
  对道路交通,上海通过线圈,视频,信号控制系统,及PS数据等等这些技术手段,来分别对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一些定性的数据进行采集。这些采集完的数据也建立上海市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对这些来自于各个条线,实时采集一些数据进行汇聚处理,使这个平台成为上海交通信息汇聚和管理的中心,共享和交换的中心,以及提供发布的主渠道。这是我们这个平台目前汇聚的主要数据,主要的类型是一些道路的车流量,车速,GPS这些数据,这些数据来自于各个行业。

 

  同时我们也依据这些数据开展面向公众的交通信息服务,有各种各样的手段,通过网站,通过微博,通过车载导航提供一些数据和可变信息情报,我们最近也是开发一种终端,BP的软件,包括道路交通的状况,以及我们正在开展一些虚拟情报,大家都知道在道路上建一块情报我们现在通过手机,手机自动定位,到了一定路口,它自动弹出前方路口一些情况,发布前方路口一些交通业务的信息,同时我们把这个信息提供给电视台,我们对这些数据面向政府也做了一些分析。我们上海也开展道路交通状态指数的研究和发布工作,我们和北京有些不同,我们把这个指数分为0到100这个指数,它的数值越大说明交通越拥堵,我们快速分成42个区域,把地面道路分成六十几个区域,这样通过综宏观量化的指标客观分析评价这个城市的状态。这个刚才郭主任讲了很多。
  同时我们做了一些基于手机信令的一些路况判别,主要用在高速公路,检测一下区域客流密度和它的规律。
  同时我们利用上海交通卡,对上海一些客流做了一些分析,比如说我们对它的一个用卡比例,我们看一看,知道上海交通卡的运用比例,在高峰时候已经达到90%以上,同时我们对于轨道交通出行距离做了一些分析,通过分析我们看出,通过我们数据分析,上海轨道交通平均每次大概在13.5公里左右,对我们轨道交通它的分担,它的客流出行特征,以及轨道交通一个规划和地面公交关系这些都是相通的。同时我们上海对大数据,从政策层面上政府扶持力度上也是比较大,在去年的时候我们上海科委大数据研究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在这个三年行动计划当中,它明确提出了,我们上海坚持六个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与智能交通这个平台之列,后来2012年也资助了我们交通信息中心,开  展了交通大数据这样一个研究,所以我们定了初步一些想法。
什么是大数据,实际上技术发展促进了数据的扩展,同时数据扩展又要求有更先进的技术来处理,形成一个这样一个循环,形成了一个大数据。所以大数据是社会,经济,历史发展的一个必然,属于技术进步,反复要求有相应技术来处理,来挖掘这些数据,也就是我们今天的大数据。那么对大数据来说前一段时间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我们没有明确的一个定义。
  通过具体一个提供挖掘,找出它的潜在价值,计算的价值在里面,通过分析,通过一定技术形成一个新的价值,这个就是在香山会议上,我们那些数据科学家提出一个新的定义,在这个会上数据科学家也提出了,倡导国家建立一个数据科学这样一个新的考虑,它把大数据归在数据科学一个分支,它认为大数据是数据科学的一个部分,整个数据科学要研究,要应对整个国家数据的特点,数据种类,数据动态等等,同时把数据作为提供科学研究的一个基础,在这个会上提出了大数据是现在一个新型战略性的资源。大家知道战略型资源这个词很追,我们石油等等,假如我们今后把数据作为一个战略资源,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的话,那么它的数据重要性就更加突出,通过这个数据对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进行一个半个。
  大数据到底有哪些价值:专家认为可能是一个数据服务方式的一个变革,应用关联价值挖掘,数据深度描述,社交平台的情绪预测、政府的危机管理等等,大数据可以发挥巨大的价值。所以与会的科学家提出我们国家在我们国家层面制定出大数据的规划,数据规划,建立国家重要一些数据中心,把这个大数据作为国家战略提上来。现在这个倡议正在得到国家领导酝酿当中,我们期望它是深远的国家战略对待这个数据的问题。
  数据的挖掘分析没有背景,没有感情,只能是通过大量数据分析,这些数据存在质量问题的时候,或者数据样本不够的时候,肯定就是不足。全靠机器的挖掘,挖掘不到,在乡村你上的人数少的话得不到这个地区的信息点,这样肯定有偏差。
  大数据能绕过现在“隐私权”吗?现在被监控,被监视,整个人的行踪,整个人的爱好,在网上买一个东西都会引来关注的,这个也是一个问题。
  同时大数据会不会扭曲人性吗?真正到了大数据先进的时候,我的爱好,随着我个人的行踪,当你走到大街上出现在一个橱窗的时候,可能橱窗设计会因你个人爱好会改变,你喜欢苹果品牌的电脑,你走到这个橱窗面前,它可能马上展示苹果的,你喜欢三星的,它就给你介绍三星的,正是把人的信息透明,公开,透彻,了解透彻以后,甚至人感到惊讶,但是人性,人的尊严,或者人的隐私会有变化。这样也提示我们大数据肯定是社会发展方向,但是它不能替代所有,就像我们智能交通,仅仅是缓解交通拥堵的一个手段,你不要期望它能够改变一切。
  研究认为,有工作互动提供信息,可能也是交通数据的未来,来源于一些微信、微博、语音报案等等这些图像。大数据对我们交通有些什么启示呢,第一大数据对我们交通领域是开拓数据视野,通过研究我们认为第一大数据对我们交通领域是一个开拓视野,让我们跳出交通看交通,从交通本身以外再去认识交通,从相关的,气象,环境、土地数据能够关联起来,这些数据视野的视野,包括公众提供的数据全都纳入我们这个范围,不仅仅限于政府,布置一些线圈,GPS采集这些数据,这些数据怎么样获得,当然有很大难点,但是它是提供了一个开阔思路,是我们交通分析视野开阔。
  另外在交通领域研究大数据可能是我们现有数据资源,进一步综合利用是给我们一个启发,我们交通信息平台现在也有一些视频数据,包括一些事故数据,但是我觉得这些数据在上海来说,可能挖掘风险应对不够。比如说我们深圳建立一个交通的一个电视台,播报一个交通信息,可能就是充分运用视频信息,通过加工,分析,供我们出行者来参考。这些视频信息怎么样利用,我们通过大数据技术进一步来拓展。
  交通大数据应用服务趋势
  第一趋势:数据资源交互渗透。
  当交通行业现在已经意识到它的土地经济,人口、气象,资源对交通分析很重要的话,我想方设法要把这些数据汇聚,肯定其他行业肯定也是找相关的行业,金融也会找交通行业的数据,每个行业都是把其他行业作为一个关联行业数据,都会形成各行业对数据资源的交互渗透,这样渗透可能更有利于数据资源交换,融合,共享,提升数据价值。
  第二个趋势:交通数据挖掘分析更经济、高效及可视化。
  在我们工作当中,和企业交流当中我们也感觉到,HADOOP技术对于基层数据资源存储,有它的优越性,但是它对无形风险的话,所以我们现在研究基于这样的系统,同时我们还要有关系型这样一个系统,基于HADOOP系统与关系型数的交互与优化技术。
  第三趋势:分析研判更综合、信息服务更个性。
  道路交通运行状况关联分析研究;关联多种跨行业数据的影响因素分析:气象信息、土地利用、人口、经济、小汽车保有量;视频、音频数据的综合利用分析;基于交通运行监控和公众互动提供交通事故事件、道路运行状况视频、图片等等。
  第四个趋势:服务模式更合理。
政企合作服务。通过与企业合作,建设交通大数据中心和应用服务平台,整合更广泛的交通信息资源,提高数据分析效率和挖掘深度,拓宽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的范围、方式和服务辐射面。因此我们认为数据服务上,政府的这些数据资源未来能够和企业进行交融,进行合作,进行共享,产生一个新的模式,这个对推动未来交通信息服务起一个很好的作用。也就是说大数据也可以促进未来服务模式更合理。
  上海交通数据中心,甚至把政府积累结合起来,形成一个面向长三角,这样一个跨地域信息来服务一些规模化的企业,使我们这个数据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上海数据是以调政府为主的,但是这些数据跟行政交通管理结合起来,区的交通信息和市交通平台交互,也探索。同时我们对数据加工模式也是做一些探索,可能未来数据,我不是提供给你数据,现在企业要数据,不是提供原始数据,到我这里进行加工,我把加工结果给你,可能未来就是这样一种趋势,数据模式的更新,大数据在这个领域它的服务模式,可能推进它的服务模式改进,我不仅给你提供数据,未来这个数据的牵引,搬移也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这个领域,各个行业都建数据中心,都要把数据中心建到我们这里来,一旦建立以后,这个数据汇聚了以后,以后搬移那是很困难的,几乎不可能的,搬几个月,通讯传输也是困难的。所以未来我们认为数据服务模式,通过大数据研究更加合理。(来源: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顾承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