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认为未来中国的电商大概有三家,以天猫为代表的集市模式,以京东为代表的自营电商,以及以唯品会为代表的折扣服装类。格局还没最后定,经过进一步地整合,未来5-10年它们就会是三个具体的名字,电商三分天下,唯品会有其一。”
3月6日,唯品会(NYSE:VIPS)首席财务官(CFO)杨东皓出席上海媒体沟通会,指点电商行业格局。
杨东皓的信心并非没有来由。3月4日,已处在历史高位的唯品会股价突然狂飙,当日最高一度触及182美元,涨幅高达42.5%,最终收报169.21美元,涨幅达32.44%。据此,唯品会市值已接近100亿美元,超过网易,是新浪2倍、搜狐3倍,排名仅次于腾讯、百度和奇虎360,一跃成为了中国市值第四大的互联网上市公司。而两年前的2012年3月23日,唯品会登陆纽交所,开盘即跌破6.5美元的发行价。
“投资人为什么这么看好我们,因为他们也在看未来是怎样,如果未来真是做到这样的(三分天下)格局,那么今天唯品会100亿美元的市值是相当便宜的。”杨东皓说。
百亿市值的“由来”
财报利好推动此次唯品会股价疯涨。北京时间3月4日,唯品会公布截至201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其2013年第四季度净营收6.510亿美元,同比(较上年同期)增长117.3%;净利润为2540万美元,同比增长300%。唯品会实现了连续五个季度的持续盈利。
杨东皓以“应运而生”四字概括机缘——“强劲的需求、大量库存的商品、线下折扣零售极度不完善,给了唯品会一次历史性的市场机遇,也就是为什么唯品会在短短5年多的时间里迅速做大的原因”。
他解释道,唯品会最早定位于奢侈品特卖网站,但受困于此类品牌对价格定位极度敏感等原因,发展一直不顺。后来公司开始尝试售卖一些国内的二三线品牌服装的库存,销售出现了爆发式增长。“改方向经营中档品牌和一些轻奢商品,谁想到最大的潜力和最大的份额,恰恰就在于我们所处的市场。中国广大的消费者主要买的还是这些大众品牌。”有别于美国的连锁折扣商店和奥特莱斯等,杨东皓认为,中国的折扣零售行业极度不发达,一线城市消费者可选择的余地非常多,在北上广深等城市可能隔不了多远就有一家百货商场,但在小一点的三四线城市,一个人口规模在50万~100万的县城,可能只有一两家百货商场、上百个品牌。“但网上的唯品会有近8000个品牌,而且价格又特别便宜。所以唯品会的模式在消费者选择性不多的地区更受欢迎。”
唯品会逾70%销量来自非一线城市,主要货源渠道是靠与二三线品牌商合作,通过低价拿到过季货源以及尾货,以限时抢购的模式进行快速分销。
“我们认为未来中国的电商大概有三类。”杨东皓分析称,第一类又称商业地产模式,淘宝天猫已是巨无霸;第二类京东是自营电商的代表,该领域尚有苏宁、亚马逊等竞争者,京东主打3C和百货,标准化程度极高,依靠跑量即规模效应赚钱;第三类是主营折扣服装的唯品会,代表一类个性化非常强的电商,拼的不是规模而是运营,对服务要求较高。
坚持闪购切入美妆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的财务主管,杨东皓自然不会一直陷在股价疯涨的兴奋中,他谨慎预测,2014年一季度公司的销售额约在6.4亿~6.5亿美元之间,基本与刚刚公布的2013年四季度持平,“未来业绩从绝对值上来说还是会增长很快,但增速一定会放缓,至少比过去一两年慢。”
他认为,前述提及的公司增速放缓与可能的中国尾货市场盘整无关,“服装行业的尾货是一个常态的现象,而不是一个暂时的。服装个性化这么强的产品,有大量的SKU(库存量单位),而且从设计到生产到这个零售环节的周期非常长,经常要12个月甚至18个月。这样一个行业只会产生一个结果——就是没有一个人能够在生产的时候,准确地预测一个品牌服装的每一个SKU到底能卖多少件。那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尾货。”
杨东皓称,在欧美等成熟市场,大型服装品牌每年约有20%的销售是为清理尾货,中国的情况亦然,即便过去几年由于国内服装品牌的非理性发展造成尾货突出,个别品牌可能高达40%的尾货销售率,但即便市场周期恢复正常也难免20%的规律,“中国服装市场大概一年3300亿美元的销售额,20%有差不多4000亿元人民币,唯品会在2013年才做了100多亿元,占整个尾货市场的比例是非常小的。所以一点都不担心(尾货收窄的问题)。”
杨东皓强调,未来公司仍将专注于闪购领域,并坚持服装、鞋包为主要经营品类。与此同时,2014年,唯品会将通过其刚刚收购的乐蜂网等,切入美妆领域。他称,近期内唯品会不会再有新的投资并购,当务之急是做好与乐蜂网的整合协同。
杨东皓称,唯品会在服装、箱包上绝对不会做自有品牌,但是在美妆上将与东方风行合作,深化自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