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青年报 更新时间:2014-03-16
“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创新方兴未艾。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监管部门完善管理制度、采取风险防控措施是完全必要的。但这些举措的出台,应是为了切实保护公众合法权益,而不是维护传统银行业的既得利益。”
央行日前下发了关于暂停支付宝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等业务意见的函,支付宝、腾讯的虚拟信用卡产品和条码(二维码)支付等面对面支付服务被暂停。同时被央行暂停的还有虚拟信用卡业务,主要涉及中信银行(4.89, -0.44, -8.26%)与阿里巴巴和腾讯的相关合作。
智能手机的普及,让二维码购物从想象走进现实。用手机对着商品刷一下就能买单,二维码快速购物正在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然而,正当二维码应用在技术、终端等方面取得突破,手机二维码市场即将迎来更为火热发展的时候,央行却暂停了相关公司的二维码支付业务。当然,“暂停”毕竟不是禁止,而且央行有关负责人还表示,此举意在规范相关业务发展和保护消费者权益,而并非针对某家企业。
从目前情况看,央行暂停二维码支付及虚拟信用卡,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有媒体报道,“央行是看到媒体报道,才知道支付宝、腾讯发了虚拟信用卡产品”。也就是说,相关公司在推出虚拟信用卡和二维码支付业务之前,没有向央行进行报备。而这些创新业务确实直接关系到客户的信息安全与资金安全。如果事件发展的逻辑顺序真是如此,那么接下来发生的应该就是:相关公司履行报备义务,提交补充一些资料;央行对此进行研究,搞明白新技术、新流程和新的识别技术,判断其中的风险,并作出公正裁决。
但是,有舆论认为,央行此次对二维码支付等互联网金融创新业务的“叫停”并非偶然。一些舆论甚至怀疑,监管部门对相关创新业务还会有进一步的限制举措。近日有媒体披露,央行已向多家机构下发《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手机支付业务发展指导意见》草案,进行征求意见。这是央行第三次征求意见,其中规定的个人支付账户转账金额和消费金额的额度,相比前两次落差巨大。央行的口子越收越窄,目前红极一时的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工具的支付、消费功能或受打压。
自2013年6月余额宝诞生以后,迅速崛起的互联网金融的安全性已引起监管层的重视。此次央行暂停二维码支付和虚拟信用卡,给火热的互联网金融泼点冷水、降降温,具有确保风险可控的积极作用。但央行已出台或即将出台的对互联网金融创新的监管政策中,传统银行和银联的“扰动”阴影也令人担忧。在传统的支付业务模式中,发卡行、收单行及银联按照一定比例分成。而在互联网金融线上支付模式中,刷卡手续费惠及发卡行和主要是第三方支付企业的收单行,银联被完全架空。被暂停的二维码支付方式,是对银联利益的进一步损害,因为这种支付方式将把更多的传统线下支付业务拉进互联网金融的地盘。此次虚拟信用卡业务的暂停,也让传统银行长吁一口气。信用卡是银行的主要收入之一,虚拟信用卡业务如果得到推广,必将抢得大量银行客户、资金和利润,银行的实物信用卡业务将面临巨大竞争压力。
近年来,在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历程中,央行和银联对第三方支付曾多次出手监管,但相关企业并没有因此萎缩,反而愈加茁壮。由此可见,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大势所趋下,完成相关监管程序后,二维码支付和虚拟信用卡恢复的可能性很大。
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创新方兴未艾。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监管部门完善管理制度、采取风险防控措施是完全必要的。但这些举措的出台,应是为了切实保护公众合法权益,而不是维护传统银行业的既得利益。去年以来,以余额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的增值服务,动摇了我国银行业的活期存款低利率现状,保护了储户的权益。在长期金融管制的背景下,我国银行业存在服务水平低、收费高及乱收费等问题。传统银行通过一张银行卡可向客户收取几十种费用,提供的却是差服务甚至是零服务。发挥互联网金融无限的创新动力,倒逼传统金融机构自我改革,降低收费、提高服务水平,现在正是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