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帅:看寿司之神的视频挺震撼的,没有作品级的态度做再多事也意义不大,有作品级的态度把一件事越做越好已经足够了,哪怕有他十分之一的习惯性的认真和专注也会不一样。
Allen:12小时,内容繁多。最深刻的:二郎寿司以及善友教授本人对工作、事业的态度-即作品心态。让我进一步联想到:其实工作也像是场篮球比赛,很多人都像是在比赛“中间”比赛,大多按部而马虎,而如果是在比赛的最后一秒且还落后一分,那么每个人都会拼尽全力孤注一掷地做最漂亮的一投。而要达到这种境界需要对事业的热爱,强烈的自我要求,环境的鞭策。
葛爱晶:对于昨天的演讲:三种感动,寿司之神对自己喜爱事业执着的感动,小米百位粉丝视频,与自己忠实用户之间爱的感动,善友教授12小时用生命在演讲,对作品要求精益求精的感动,我承认,我掉眼泪了;两个感悟,昨天的演讲对于创业者们是方向,是方法论,对于我们这群追随创业者的员工们来讲,就是将自己喜欢的,能做好的事情做到极致,不停重复的做,不断思考和进步;一种冲击,未来即将发生的“降维”敦促着每个人寻找自己的差异化,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不努力,注定会被淘汰,所以,找对项目,跟对人,做最好的自己!12小时,终身难忘!
刘铎:昨天让我感触最大的是做一个好产品要做到的四个点:
1.产品体验上一点极致,超出预期;
2.情感上,至少有一个能让用户怦然心动的点;
3.尽早让用户参与产品开发过程,和用户互动,获得反馈;
4.培养粉丝,粉丝不用多,但一定要有脑残粉;用心对待粉丝,粉丝是对于一个产品来说最大的财富。
侯冰冰:1:不要让不喜欢你的人喜欢你,让喜欢你的人更喜欢你就行了<见证了做的少比多更重要,少才能极致经典>;
2:视频是最有效的传播方式,<我们正在做,太好了>;
3:颠覆创新,要么方便,要么便宜<要么免费更好>;
4:把自己逼疯,把别人逼死<哇,惨绝人寰啊>;
5:利用情感附加值带来利润<我们需要一个产品型社区,增加脑残粉>。
刘佳:用心在这个时代做好一件作品
周日听了李善友教授一场马拉松式的大课,好久没有听这么长时间的课了,仿佛是回到了大学时代,发现体力明显跟不上了。
课程的大标题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颠覆式创新”,副标题是“从小米模式看互联网思维”。善友教授从定位创新,营销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组织创新(组织创新因为时间缘故没有在本次课堂上讲)五个角度,旁征博引,展开的讲述了颠覆式创新的五维框架图。最后升华点题在互联网思维上,对互联网思维给出了他的定义和理解。他分解了重重的现象,最后栩栩的道出了本质。
何为互联网思维?就是在互联网时代如何生存的思维,绝不仅仅是技术和工具。
对互联网理解的三种层次:
层次一:数字化
互联网是工具,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层次二: 互联网化
利用互联网改变运营流程,电子商务,网络营销
层次三:互联网思维
用互联网改造传统行业,商业模式和价值观创新
那么互联网时代的生存是什么样的呢?三个零的模型,毛利率为0,人与人之间的冗合度为0(即每个人都是一个特别的工种),产品生命周期为0(产品刚发布就被过期)
互联网思维具体就是:
1,产品本身不能带来利润
2,情感需求高于功能需求
3,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分工的环境下如何生存的能力
听到教授最后的总结,我突然有种Eureka(我发现了)的感觉。不过高兴之余是五味杂陈的感觉,原来4年前雷军创办小米时候已经找到了的,几年前赫畅创办黄太吉时候找到的,我直到今天才在教授的帮助下理清了头绪,哦,原来如此。
今天不发感慨,讲几个故事吧。
第一个是善友教授去问雷军为什么这几年进步这么大的时候雷军的5句箴言:
1,人欲即天理,更现实的人生观
2,顺势而为,不要做逆天的事情
3,颠覆创新,用真正的互联网精神重新思考
4,广结善缘,中国是人情社会
5,专注,少即是多
第二个是雷军自己讲顺势而为的故事,
“早在2007年,我就看到了移动互联网的未来,开始投资移动互联网产业,我参与投资的UCWEB就是当时很有代表性的一个产品。
当时,我坚定了两个判断:
1,移动互联网将是未来10年的行业趋势;
2,终端设备是移动互联网的决定性因素
这最后促成了我创办小米,研发小米手机。”
雷军说要做“Something big”,要“寻找能把肥猪吹上天的大风口”,然后用他劳模的行动给大家做出了一个榜样。凡夫为果,菩萨为因。有了顺势而为,颠覆创新这样的因,其他的纷至沓来。
用互联网精神重新思考定位,所以小米品牌要定位高端手机中性价比最好的;所以产品上的定位要做最好的Android定制ROM。
用互联网精神重新思考营销,所以定位发烧友人群;所以发动社群战略;所以发动社交媒体,内容营销;就是要做到零营销费,或者更准确的说是,把以前大家习惯撒到外面去的广告营销的费用,拿来建设自己的新媒体营销团队,自己的用户社群。
用互联网精神重新思考库存和渠道,为什么不可以和淘宝女装品牌“天使之城”那样,先有订单再生产,为什么不能用自建电商来做自己的渠道,省去庞大的渠道利润分成和各种麻烦。
用互联网精神重新思考产品,所以有了专注,极致,口碑,快的雷军7字绝。所以有了产品体验的一点极致,情感体验的怦然心动,社群运营的粉丝,用户参与的群众路线。
用互联网精神重新思考商业模式,所以有了粉丝经济,单品,成本价销售,价值链延伸,软硬件结合。
用互联网精神重新思考组织,所以有了去管理化,去中心化,扁平化,小型化,去KPI,去流程,去会议,去绩效等。其他的一切纷至沓来。
第三个故事是寿司之神的故事,
强烈推荐朋友们搜索“寿司之神”,找来对他的采访视频看一看。85岁,全世界最年长的米其林三星主厨,倾注一生的心力,去追求,去做最完美的属于自己的作品。
小米是雷军在这个时代的作品。这堂14小时的马拉松课,中欧创业营,何尝不是李善友倾力打造的作品呢?通过中欧创业营这个起点,发展出去这个“颠覆式创新研习社”,用互联网思维来颠覆式创新商学院。当你真的用心的去做属于自己的作品的时候,也许你也能和他们一样。
禇橙,吃的不是橙,是永不放弃
陈欧,卖的不是抹脸油,是做自己
黄太吉,吃的不是煎饼,是中国梦
Roseonly,卖的不是花,是承诺
马佳佳,卖的不是大保健用品,是中国女性的性解放
今天的你,想要用心倾力做好的作品是什么呢?
张凤艳:十二个小时,一分一秒,感触颇多。关于产品,李叫兽很多观点非常精彩!而我只想说说最感动自己的两段视频,叫兽说了,我们已经进入到一个情感体验重于功能体验的时代,我非常赞同!“寿司之神”对事业的那种一如既往的执著和热爱,他把产品当作品、把产品当艺术的精神,还有收到用户反馈后二郎那种深深的满足感让我一次次动容。而小米的“梦想赞助商”,“我们的时代”,那种速度感,那激情,还有梦想,让我心潮澎湃!青春甚好,有什么理由负了这时光,要么被生活燃烧,要么用激情燃烧梦想,你选择什么,你就能成就什么!所以,加油吧!为了我们的时代,还有我们的梦想!
祁文杰:移动互联网时代颠覆式创新--我印象最为深刻的3点:1、一切产业皆是媒体,自媒体、自传播的时代已经到来,内容驱动销售,有可能一个优秀的营销总监抵得上100个销售。2、互联网广告品牌:CEO魅力,产品体验,粉丝社交等。现在已不是公司和媒体的合作,而是产品和粉丝的合作。3、专注:“寿司之神”不断重复,用自己的一生去完成的事情的85岁老人。
吕鑫:已听善友教授的“颠覆式创新”数次,总有惊喜与感悟。以下几点与大家分享:1、我们生活在一个不确定的时代,而所有的不确定都归结于我们对未来的想象力。所以,限制我们的永远只有我们自己。2、颠覆的方式千奇百怪,但归根结底是产品体验的由烦入简和商业模式的由奢入简。所以,一切的颠覆都一定要基于用户的体验与感受,而用户永远是小白。3、社群经济日益明显,目标用户可以是一群人甚至是一小撮人,将客户融入产品。客户融入的越多,他所付出的就越多,用户粘度就越高,当然他的期望值也就越高。所以结合起来,就是我们应该永远以小白用户为出发点,用更具想象力的方式抓牢用户,深挖用户,最终形成情感习惯。
吴滔滔:周末有幸在公司的安排下,参加了中欧商学院李善友教授的课程,详尽地阐述了小米模式,很震撼小米的不同于任何一家硬件公司用互联网思维创造了几乎像明星一样有众多粉丝追逐的产品。讲了很多内容,接近14个小时,到后来腿都伸不直了,我一边听一边想,成功是不可复制的,小米模式再成功,我想也大概再也复制不出一个小米了。
我相信成功是没有固定模式的,但是究竟怎样的产品才能在这个时代独树一帜,雷军的七字决总结得太精辟了,专注,极致,快,口碑。可不就是这样,只有专注才能不断产生灵感,马虎想当然就只能停留在表面,没有追求极致的精神,就永远只是平庸的产品,没有好的产品和良好的用户体验,就没有口碑,一个人用得不舒服,就再也不会用了,也不会帮你宣传,太慢,在这个生命周期为零的互联网时代,错过了这个时代,就再也没有机会了。说起来是一个多么简单的道理,做起来又是何其的难。
每一个产品都是有机会的,要成功就要有一个可以做到七字决精神的团队,如果每一个人真的用心做好本职工作,结果一定是惊人的,我想人人猎头已经走在这条路上了~~~
林初洲:友商以为小米是做手机的,雷军说小米更像亚马迅,魅族华为等友商调整方向推品牌又降价,小米一次降价打击后,友商没有跟,其实友商不明白他们不是跟小米竞争,他们落后于时代输给了时代,三维世界毁灭二维世界跟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格力说,格力有很多优势,有工厂有研发科技,小米赌不过格力雷军要输十亿,雷军说,小米是一家文化公司、品牌公司,小米卖起了米兔卖起了遥控车,小米加步枪果真能干得过大炮嘛?他们不明白,自媒体文化的力量是巨大的。et聚场,放了100个梦想赞助商第二次看依旧不争气的眼角湿润,寿司之神职人作品精神触动神经,心的力量。手机出品前,小米的20万mui粉丝是长征路上的兴国人。
易平:回顾善友教授的课程,有冲击,有感动,有共鸣,有收获。我的主要感受也和大家昨天的分享差不多,所以今天想Think Different.不知道是不是到了后面体力跟不上的缘故,感觉最后部分关于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时代的观点,我听起来感觉有点玄乎没听懂,也有些不同的观点。所以这次我就当时鸡蛋里挑骨头,钻一钻善友教授的牛角尖吧:
善友教授对互联网思维的结论是:1.产品本身不能带来利润,2.情感需求高于功能需求,3.每个人都是独立分工的环境下如何生存的能力。我为什么之前用了“玄乎”一词是因为善友教授在一个我没听太明白的“递弱代尝”的理论基础上,做了比较深入的推断,才得出了以上关于互联网时代特征和互联网思维的结果。平时书读的少,真不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理论。我只是喜欢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假设如果这个理论是错了或者用错了,那后面的结论会如何?
很多人都在讲互联网思维,我觉得应该是有别于工业时代思维的,具有互联网特色的一些思维。从善友交互的结论来看,也许并不能从工业时代思维中区分出来。
1.产品本身不能带来利润
善友教授拿小米,作为例子,以成本价销售,但是他也提到小米把自己当做“品牌公司,文化公司”。可不可以理解为现在的文化公司就是这么干的呢?这种思维能不能有别于工业时代,代表互联网时代的思维呢?以成本较销售,在工业时代的打印机+墨盒不也是这种思维吗?如果扯一点的话,芭比娃娃算吗?巨便宜的旅游团算吗?所以我不是很认同这是互联网思维的特点
2.情感需求高于功能需求
同样,我还是喜欢工业时代有没有过类似的做法,我想娱乐公司的明星和芭比娃娃,客户热衷于某个的品牌都有这样的特点,所以这一点我也不认同
3.每个人都是独立分工的环境下如何生存的能力
这一点,善友教授提到一个“人和人之间的冗合度为0”我还没完全明白这是在什么极端情况下才能发生的事情,所以我不敢妄加评论。暂且保持中立的观点。
说了一些不认同的观点,那我又是如何看待“互联网思维”呢?这让我想起了,从互联网这个词刚出来的时候大家对它的一个期望“自由,开放”,即所谓的互联网精神。认真思考一下觉得互联网有别于工业时代的特点就是让每一个单个的个体有了“自由,开放”的释放个性的平台。所以我个人认为在这样一种精神支撑下的“以个人为中心”是互联网思维。这也是善友教授的ppt里面的词语。我认为有别于工业时代的最大区别就在与个人站在的最中心的位置,所有的产品和服务都以个人体验为主来开发。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到了“Beybey企业老板,Hello产品英雄”的时代。这也就是为什么谈战略不如谈产品体验的时代。因为现在是“个人”说了算的时代,个人的体验就是产品带来的体验。没有太多时间来找更多的论据,我查到了过去看过的一些文字,来证实这一观点:
摘录1:现在,技术创新终于事关个人了。这或许会让你觉得奇怪,因为几十年来我们一直在谈论个人计算机,知道不久前,计算机革命或数字革命都主要集中于企业生产力和效率的提高。消费者(注:个人)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其实并不跟他们以及他们的需求相关。个人不要而且从来没想要计算机,他们想达到的具体的目的,做完事情,娱乐保护自己的利益,有个工作,养家等。有些事情他们特别需要,因此愿意忍受非常糟糕的解决方案。
摘录2:在高科技浪潮中,平台被少数几个玩家所控制,寡头垄断。这个平台能让其他公司为客户创造价值。久而久之,平台上的竞争导致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价格下降。这就是“剩余价值”,这对客户和社会有利,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准,因为更多的人能获取这个价值。
郝显刚:1、匠心精神。很早以前就看到过寿司之神的视频,一直很受感动并向其学习,用毕生的精力去做好一件事,永远没有颠峰,也永远在超越自我。
2、“你什么错都没有,就是错在太老了。”看到马化腾这句话时,再想“移动互联网时代,你以为你的对手是友商,其实你真正的对手是时代”这句话,这个老不是年龄的老,而是学习的心态之老,要永远保持着一颗积极学习、与时俱进的心,去探求、洞悉未来主流用户的习惯。
3、好的产品自己会说话。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同仁堂这副对联传递出的精神、乔布斯对产品完美至上的精神,值得我们倾尽全力去追求。同时随着时代的交替变更,产品性能属性的变迁也将进化到“美”、“温度”。
4、颠覆式创新五大维度:产品创新、定位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组织创新、营销创新。
张冬玉:一,能力挑战,情感挑战
做好技术架构、做好整个平台,完整性是不够的,更重要的还有对人性的关注、和用户的互动,去感受、去思考,只有在思想上情感上猎取,这个行业、你的用户才真正属于你。
这个也能完全的复制到管理上,制度只是一个框架躯体,人心可以感染转变和深刻的,任何对重要信息的防御措施和教导,不如从情感上去管理好,继而,人会因为或情感或感恩而有责任感、自制力、上进心等等。
二,移动互联网时代,你以为你的对手是友商,其实你真正的对手是时代
掌握时代的趋势,关注行业内的最新动态,快速复制前沿的创新点。这个应该是rrlt的优势,只是执行力上有点力不从心。现在的问题在于点与点、面与面、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脱离,或者专业的人干着非专业的事,忙碌中不善总结和改进,以至于事件的冗长。
三,如何给自己定位,推广自己,发展自己
1.当别人不知道你是谁,请告诉别人你的对手是谁,让别人知道你的合作伙伴是谁。
我们最普及应用于与合作企业进行高度挑选,当然此时只是一个发生点。从招聘需求到招到人,也只是个开始!如何运用这些知名度的企业更深入的合作,如何建立口碑,如何二度宣传?从第三方、从收益者口中讲出,远比自己夸夸其谈的威力强。
2.小米的最大亮点是miui,软件早硬件一年。将优点放大到极致。
我们最大的亮点是什么?传播快、个性化--B端用户人才通缉令?游戏化--赏金?一个入口招到人--这个入口就是rrlt,而不是51job等?
3.有没有社群是做电商的关键点,有没有脑残粉是推广进程中的中流砥柱。
如何建立我们的社群:根据每个招聘活动?根据后台用户分类重点培养?创新新的活动发动?
如何培养我们的脑残粉?这个一定要下功夫,付出100分的情感,直到用户被感动、被共鸣、被超出预期而尖叫。到底是培养对rrlt产品的爱不释手?还是培养对王雨豪个人魅力而迷惑?硬生生的东西是不会掀起用户的感情涟漪。
4.定位越窄得到的越多
rrlt.com 悬赏招聘平台
人才通缉令 移动招聘神器
人人猎头app 专业猎头移动工具
手机简历 伴随你的职业生涯
我承认如果我是一名C,只有手机简历的介绍让我有归属感;如果我是H或B,从字面看我认为rrlt和51job差不多性质、没什么特别,只是标榜了招聘的地方和规模,结果没有会让我去冲动、去一探究竟,可用可不用:悬赏招聘、移动招聘等这些词已经很普及,用户也每天耳染目睹被教育得很清晰,不是新鲜玩意。定位越窄得到的越多,这个我们没有运用好,需要深思,需要说小。
5.企业自媒体化:当自己没有费用投媒体,那就把自己变成媒体,社会化营销
怎么做?这个时代没有批评是不存在的。不是怕批评,而是怕没有批评,不要花费时间去做让不喜欢你的人喜欢你,而是让喜欢你的人更喜欢你。
其中,视频最有效:卖萌,无节操(恶搞自己愉悦网友)、死嗑自己愉悦大家、谁把自己当回事就越不会被当回事,现在不会因为优点而喜欢而会因为缺点而钟爱。
怎么做事件营销?与谁联手?与谁树敌?所有的目标是将关注和不关注的人都来关注,制造事件,创造感情和观点,优化平台。
6.给你的用户炫耀感:炫耀机会比钱重要
在概念中存在的东西,都是虚无缥缈的。我制定的教育鼓励孩子的经验:第一次用计分制换奖品,将规则定好每个项目各自占分数,然后每天进行统计,并计算总分。这次试验是失败的,原因就是规则复杂、孩子没有完全参与所有细节,存在也是虚无的。第二次用爱心标签计数换奖品,做小,只针对某一项,只要表现好、努力上进、有爱心有礼貌,过程中还有意外的收获爱心标签,惊喜不断,爱心统一贴在专属的记载本,兑奖后会有象征荣耀的兑奖章……这些爱心贴换奖品(玩具),比直接送玩具更能让孩子珍惜,也比任何东西都珍贵,游戏式的规则还带来快速心算的意外收获。
如何将游戏性规则加进产品流程,如何让用户感受荣耀,如何创造给用户比钱还重要的炫耀机会,也是我们缺失的。
四,移动互联网的现象
*无广告时代来到咯,二次解释能力属于用户,产品的重要性加大了
*互联网的能力:渠道费化零
*产品是否让用户尖叫、是否用户愿意把产品推荐给别人
*不要成为时代的边缘化人群
*小米的销售是参与感
*罗胖子:粉丝模式,信任商业
*产品和销售融合:用户降维化,转化成销售过程中的任何角色,这就是社群运营人员
*给到粉丝存在感,归属感:这会得到超出预期的收获。一切以粉丝为中心,其他一切纷至沓来。
*社群价值大于产品价值
*成本价销售:就是为了产品和服务做到极致,毛利率为零,进入小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