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时期电子政务面临的挑战与发展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14-03-27

【摘要】当前,我国的电子政务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但社会转型时期也给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在今后的电子政务建设中,要突出建设的集约化、应用平台化,努力提高电子政务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以推动社会公共管理水平和行政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关键词】电子政务 服务型政府 结构变革

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速度的加快以及各级政府对电子政务的重视程度日趋提高,电子政务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自推行电子政务以来,全国政府部门建立的政府网站数量已突破1万个,与3年前相比,数量增加了近3倍,围绕“金”字工程实施的应用型电子政务系统也从3家上升到12家。如今,电子政务在改善公共服务水平、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加强社会监管效率、增强宏观调控力度等领域作用日益重要,极大地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电子政务已经成为建设服务型政府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其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政府所面临的形势也不断变化,这也给电子政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电子政务面临的社会挑战与发展趋势

电子政务面临新的社会挑战。“十二五”期间,中国面临的社会环境出现了新的变化,为了应对这种变化,中国政府也在更加主动地改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积极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突出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加强服务能力建设,提高政府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水平。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针对社会信息化和智能化快速普及和发展的事实,当前的中国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必须积极面对和快速响应、持续努力地利用网络科技强化和提升政府的服务和公共管理能力。
随着社会大众公共参与意识的提高,以及互联网应用在社会的广泛普及和深入,信息的发布、传递和回馈在形成新渠道的同时,也改变了原有的信息形成、传递和反馈机制,形成了新的传递机制和形式。这种新的机制和形式使得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监督更加及时、深入和广泛。作为政府实施管理职能的电子政务,就必须积极响应这种变化,主动建设和拓展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渠道和形式,高效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与此同时,“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等观点也日益成为社会的共识,行政权力透明化是当前中国政府对这种共识的最好回应,依法行政、透明管理成为公众对政府行政管理的迫切要求,电子政务建设在对提高政府服务效率上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电子政务面临的社会发展趋势。第一,以物联网技术、三网融合为标志的智慧型城市建设将成为信息化建设的新领域。物联网是今后中国政府重点培育和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预见,物联网将会推动整个社会形成新的社会交往方式,提高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感知的能力。电子政务要想在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对物联网技术的运用将不可或缺。三网融合的快速发展,居民家庭中的云电视及其他媒体终端将成为智能网络使用终端。这些家庭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和使用,对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的方向提出了指引,同时,这些设备的普及和使用,也为电子政务运营效率提升创造了物质和社会意识环境。第二,以后台支持系统集中化、前台服务移动化为特征的网络技术使用成为信息化发展的重要趋势。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信息化的发展日益趋向复杂化、海量化,云计算、云服务开始成为一种主流模式,信息化后台支持系统集中成为一种趋势和结果。同时,WIFI的快速普及使得信息通过智能手机传递和交流成为社交的主导方式,手持移动终端成为网络使用的主要载体。电子政务的规划和建设对于这一变化必须加以重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政府行政管理效率和管理能力。

影响电子政务发展的三大问题

电子政务平衡发展问题。电子政务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涉及的领域和部门较为广泛,在推进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处理好机关信息化与基层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的关系。要在继续提高和完善机关信息化的同时,更加要注重信息基层化和社会化。二是要处理好监管信息化和服务信息化二者的关系,特别是要注重服务信息化建设。三是要处理好技术创新和政务创新的关系。必须时刻注意服务创新这一中心,将技术创新及时快速地融入政务创新中,让技术创新更好地服务于政务创新,实现政务效率的提升。四是要处理好建设和应用的关系。我们应该牢牢把握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为建设而建设、忽视应用将偏离建设的方向,因此电子政务建设要更加强调将应用的效率是否能够得到提升作为作为准则。五是处理好集中与分散的关系。在处理集中和分散关系上,我们应该强调电子政务的核心系统要强化集中,在应用设计和推进上要更多地考虑分散,让更多的政务公职人员参与到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中来,更好和更快地发挥电子政务在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问题。中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初期,在规划和建设中对于跨部门、不同层级、不同区域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存在着欠缺;同时,对于一体化的普及还远没有达到与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的期望。受到早期规划理念和建设模式的限制,信息共享建设和业务协同的技术支持都存在着许多亟待改进之处。在这些不足的约束下,电子政务不能够持续快速提升行政管理能力和服务效率。这一困境也成为今后一段时期电子政务亟需突破的领域,同时也是当今网络时代一体化政府和一站式政府服务目标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
发展模式问题。首先表现为缺乏顶层设计。在推动电子政务进程方面,各地涌现出不同的发展模式,诸如地方的海南模式、湖南模式,以及部门的金农工程、金关工程、金税工程等。但从整体上观察,这些模式还是浅层次的,覆盖领域还不够全面。一些电子政务建设部门在建设的过程中由于仅仅以各自部门的利益为建设的出发点,没有能够站在超越部门的高度,因此电子政务建设往往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封闭性,形成了部门电子政务之间的割裂和业务的分割,这一局面直接导致一站式、开放式行政服务目标难以顺利实现。所以,巩固集约化模式,深化统筹整合,依然是今后一段时期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任务和目标。
其次,还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在电子政务发展上存在不平衡发展,突出表现在:一是地区间的不平衡。首先是资金投入的不平衡。对于经济较好的地区资金投入较多,而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其次是存在技术条件的差异性。由于区域间教育程度和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欠发达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信息化普及程度还比较弱,所以在这些地区电子政务的实施基础相对较弱。二是部门间的不平衡。少数部门的业务工作与电子政务的融合达到了相对较高的阶段,而更多的部门还在电子政务初级阶段徘徊不前。
最后,还存在重建设、轻运营、忽视维护的情形。有些部门和地方在作电子政务规划时,在项目建设上奋勇争先,但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出现畏难情绪,工作上止步不前,导致部分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管理水平低下。与此相对应的是,当系统建成后,对于系统的实施和保障则缺乏相应的制度,尤其是在关系系统稳定、安全、持续运行上缺乏足够的重视,这种建设运营维护的不成比例投入给电子政务的持续发展带来极大的隐患。

推动电子政务建设的政策性建议

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是国家“十二五”时期的重要任务。2012年,《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发布,再次提出电子政务建设要突出建设的集约化、应用平台化,服务整体化、提高电子政务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集约化、高效率”的建设模式是新阶段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有效路径,也是解决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发展所面临问题的根本手段,为突破各业务运营单元(各级、各部门)业务分割和信息独立,提高信息资源的跨单元协同创造了来之不易的机会和条件。
首先,要建设和完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推进技术资源整合。建设智慧型公共服务平台,在现有电子政务平台的基础上,建设和完善统一的智慧型政府电子政务服务平台,统一建设公共基础技术支持体系,为各个政府部门和各个行政服务领域的具体应用系统提供集中的技术支持,实现技术资源的集约化和电子政务部门协同发展,以集约化、低成本、高水平推动智慧型服务型政府建设。
其次,要建成网上办事服务平台。一方面,要建成各级政府统一的网上办事服务平台,形成涉及各部门和公共服务机构的、全面的政务服务事项目录和详实准确的办事指南;建成网上办事服务系统,实现社会公众行政办事的网上直办和网上联办以及网上便民服务与省市区镇社区五级便民服务体系建设的融合,进一步提高政府网上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水平。另一方面,要整合完善政务网络平台,完善统一的电子政务内网,整合各部门涉密网络,形成统一的涉密传输管理平台,严格按照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的要求,确保内网应用安全。最终实现电子政务网络的统建统管,进一步控制运营成本,确保电子政务安全、高效、稳定。与此同时,通过整合各运营单元(部门、各级政府)的服务资源和平台形成统一、全面的公共服务集成,并最终完成电子网站的一体化。
最后,要建设移动电子政务服务平台。要依据快速响应、快速处置、服务精准的要求,充分考虑智能终端移动化,在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时,形成人人共享、充分互动的移动电子政务平台和服务体系。
(作者单位:分别为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