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物联网应用系统项目组织管理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基于协同论的物联网应用系统项目组织协同对策。通过设置动态联盟,开展协同项目研发,实现动态管理,以增强项目的协同度。详细阐述项目实施中的技术管理和运营管理中的若干问题,以期指导物联网应用系统项目管理和建设,提高项目管理的工作效率和水平。
物联网定义为通过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自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发布年度报告以来,具备战略眼光的国家都启动了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的国家战略性计划,如美国的“Smartearth”、欧盟的“物联网行动计划”、日本的“U-Japan战略”、韩国的“IT839战略”。我国自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兴起了物联网的研究热潮,物联网产业已成为我国重大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国内有关物联网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总体处于起步阶段,但也出现了一些小规模应用示范。由于物联网本身是新生事物,物联网的新特点致使项目研发人员和管理人员不能照搬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系统的开发模式。
一、物联网应用系统项目的特点及组织架构
(一)物联网应用系统项目特点
物联网应用系统项目除具备一般项目的特点外。还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为:(1)项目开发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复杂性意味着层次性、多样性、交互性、多元性、差异性和矛盾性,物联网应用系统项目的复杂性还来自于系统规模的庞大性;(2)项目涉及众多高速发展的高新技术;(3)项目具有高度的智能化;(4)系统一般具有实时性。物联网应用系统项目的这些特点增加了项目管理的难度。
本文基于物联网技术和作者在物联网应用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的经验,探讨物联网应用系统项目的组织、管理与实施。
(二)项目组织架构
物联网应用系统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参与单位众多,且不同项目实施阶段参与方不同,组织模式和运作方式也不同。综合现有信息系统项目组织结构.采用如图1所示的项目组织结构,强调不同部门、阶段的协同,图1中的虚线表示双方的沟通、交流、合作、协同等。
图1 物联网应用系统项目组织结构
对于物联网应用系统项目的具体实施,采用技术开发单位和生产组织单位共建、共管的机制。设置项目总经理岗位一个,主要负责项目的协调及实施,同时分管财务部和商务都。设置项目副总经理岗位两个,一名项目副总经理主要分管硬件部、采购部和系统集成部的工作;另一名项目副总经理分管软件部和测试部的工作。为保证项目的成功运行,各部门成立项目技术管理小组,该小组由熟悉该领域的人员负责。如硬件部由资深高级硬件工程师负责;软件部由系统分析员负责,由多位熟悉至少一个专业的高级程序员、程序员组成。这种项目型组织结构,有利于项目总经理充分调用项目内资源,项目团队精神得以充分发挥,保证项目进度,能够对客户需求和高层的意图做出更快的响应。各部门之间由项目总经理定期召开项目协调会,保证设备、信息、知识、经验、资源在各部门之间共享。各部门人员可由地理上分散的研发单位的人员共同组成。
二、基于协同论的物联网应用系统项目组织
(一)协同论
协同论(synergefics)也称“协同学”,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多学科研究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系统科学的重要分支理论协同论以揭示自组织过程的一般规律为其研究内容,即研究系统中要素之间怎样进行相互配合与合作才能形成系统层次上的空间、时间或功能上的新结构。物联网应用系统作为一个大系统,其中关于协同的特征也必然符合协同论的一般规律。
(二)基于协同论的物联网应用系统项目组织的必要性
物联网应用系统项目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含量高、投资规模大、组织层面复杂,相对于一般的信息系统项目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传统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方法与思维方式已经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的要求。将协同管理应用于物联网应用系统项目管理中,能协同项目中不同的参与方,使项目中分散的参与方成为协调发展的有机体,有利于提高整个项目的效率,加快项目进度。运用协同论对物联网应用系统项目组织管理方面的问题深入分析,构建适合于物联网应用系统项目的组织协同管理模式,对于提高项目组织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项目组织协同分析
物联网应用系统项目的各研发单位可以分布在不同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为共同完成项目而联合在一起,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沟通和交流,协同工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最终使项目顺利完成。物联网应用系统项目中的协同包括如下内容。
1.异地协同
项目根据需要可分成若干子项目,由各异地研发单位分工负责一个或多个子项目。在整个过程中,为达到项目预期目标,异地各研发单位必须及时进行有效沟通与协作。
2.部门内协同
各部门可以根据需要分为若干个分部门,由项目经理负责部门的具体工作。同一部门的各分部门之间需协同工作。从管理的角度看,项目经理要接受项目总经理或副总经理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又要指导、监督其领导下的分部门,对其负责的部分进行部署与安排。
3.部门间协同
由于项目任务量非常大,涉及面又广,对质量要求非常严格,所以项目各部门之间需要协同,如硬件部和软件部、硬件部和采购部等都需要协同。
4.项目组织与外部单位协同
有些项目组织以外的单位对项目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帮助、支持作用,这就需要项目组织与外部单位协同,以获得外部单位的授权、许可或帮助。协同的方法主要是报告、请示、汇报、沟通、说明等。与外部单位的协同主要包括与政府相关部门(如科技部门、环保部门、建设部门等)、社会服务单位、社会团体等的协同,其中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关系协同是重点。
(四)项目组织协同对策
物联网应用系统项目协同关系复杂,需要项目参与各方之间具有良好的交流、沟通机制,才能提高项目协同度。因此可在项目成员之间建立一个高效的动态联盟,以增强项目参与各方之问交流、沟通的有效性,以提高项目管理效率。项目总经理是动态联盟的总盟主,对应用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划分并建立一级联盟项目,协调整体联盟项目的运行,负责与外部单位的协同。项目副总经理为副总盟主,部门经理或项目经理为二级盟主,建立该部门的顶层联盟项目,协调、管理该部门联盟项目的运行。同时,作为子项目,该项目需连接到一级联盟项目中,由其统一协调和管理。各部门由上至下进行任务分解,每个盟员(部门或项目成员)把盟主下达的每项任务都作为小项目来管理。
采用阶段管理与职能管理相结合的“混合”管理模式,在物联网应用系统项目开发的各个阶段,进行阶段内部协同管理、阶段间协同管理。同时,每个部门也采用职能管理,即从传统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角度,将联盟项目管理分为进度、成本、资源、控制等多方面的管理,与传统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区别在于:每个部门的管理还存在联盟管理、部门内部管理、项目内部管理等不同层次的管理方式,其中联盟管理包括与盟主项目其他部门的协商、对盟员项目的监管、协调、与其他相关盟员的协商等。
三、物联网应用系统技术架构
物联网是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从技术架构来看,物联网可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应用服务层、专业管理与决策层等4层。其中感知层是实现物联网全面感知的基础核心层。网络层由互联网、云计算平台、移动通信网络(2G/3G/4G)无线通信网和近距离无线通信网等组成,负责传递、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应用服务层是物联网和用户的接口,应用服务层提供了丰富的基于物联网的应用,是物联网发展的根本目标。物联网应用系统经由移动通信网络、互联网,将感知层传送来的信息作为输入,利用云计算技术进行数据融合和处理,得到真实、可靠的数据供专业管理与决策层分析和使用,并通过网络将信息以文字、图表、语言、视频等多种方式发送至用户的手机、PDA、PC、等终端设备中。专业管理与决策层主要提供决策支持、信息服务等。
四、物联网应用系统项目实施中的技术管理
(一)RFID选择
根据具体的应用选择相应的硬件设备,如物流、医药等行业的物联网应用系统项目,可选择RFID标签及RFID读卡器。建议选择高频、超高频或微波射频识别系统并尽量选用国内生产厂商。若物联网应用系统的操作距离要求3米以上。则要选择超高频或微波射频识别系统。环境、智能家居等行业可选择支持ZigBee、Wi-Fi等技术的传感器节点。
(二)移动通信网络选择
目前,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均开展了3G业务,选择移动通信平台时要尽量选择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并考虑到今后技术的扩展。我国的第四代(4C)移动通信技术与标准为TD-LTE,中国移动在广东、浙江省的大城市采用由现有TD-SCDMA平滑升级的办法建设TD-LTE,经过四年多的产业化、国际化推动,我国主导的TD-LTE含有多项中国自己的专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不仅成为4G国际标准,而且得到了国际制造、运营等产业和市场的广泛支持。因此物联网应用系统项目建议选择中国移动的移动通信网络。
(三)应用服务层软件
目前流行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 7,应用服务层软件要做到向下、向上兼容,即在Windows XP、7、8操作系统上均能运行,也要能在iOS、Android、WindowsPhone等主流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上运行,以适应日益普及的智能手机和平板手机的时代。软件版本升级要方便,要支持在线升级或离线升级。
(四)数据库选择
在数据库选择方面,主要考虑ORACLE或DB2等大型关系型数据库。ORACLE、DB2均可作为物联网应用系统使用的数据库,具体的物联网应用系统选择何种数据库主要考虑开发者对两者的熟悉程度、价格、所采购的硬件设备等综合考虑。
(五)安全管理
做好物联网应用系统的安全管理,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在技术层面,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降低安全风险。如在设备终端采用防火墙、防毒软件等措施,在传输信息时采用加解密、攻击防御等安全措施。实施对整个应用系统的有效监管,确保系统各层的安全可靠。
2.在制度层面,在项目立项、研发过程中要做好信息安全规划工作,制定好信息安全策略,做好相关人员的信息安全教育,制定与之配套的安全管理制度,尤其是涉及到保密数据、隐私、安全等核心时,落实安全责任。
3.在管理层面,政府相关部门在注重促进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同时,也要围绕维护公共安全这一目标,加强对市场、企业、相关系统的监管,防止物联网或相关技术被不良企图者左右。对相关研发机构,应当明确相应的社会责任和安全责任,对物联网应用企业,应将其纳入特殊行业管理范畴,加大管理力度。
五、物联网应用系统运营管理
物联网应用系统投入运行后,还需要进行运营管理,才能保证稳定、可靠的运行。其运营管理除和传统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运营管理类似的配置管理、计费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等之外,还增加了新的管理内容。如物联网中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数量可能非常多,而且节点生效和失效频繁,节点新增或失效往往会改变物联网的拓扑结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诸多新问题,使得对于物联网应用系统的运营管理,需要在原有五大管理域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如对于具有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物联网应用系统,必须增加传感器节点的生存、电源管理、信息传输、拓扑变化等管理,这些需要在软件开发中增加相应的管理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