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全球化激发转型升级正能量
来源:中国电力报 更新时间:2014-04-04

    ——访全国人大代表、亨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崔根良

 记者 杨娜

记者: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实施“宽带中国”战略。您如何理解中国信息化进程及对亨通集团转型升级的推动?

崔根良:目前,我国信息化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未来信息化将无处不在。

未来产品生产、人们生活及工作都将走向智能化、信息化,信息化将给人与人通信、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数据通信、控制与使用提供无限便利,所谓宽带中国、物联网、智能电网、新三网融合等等,都在朝着信息化方向推进。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实施宽带中国战略,推进城市百兆光纤工程、宽带乡村工程,“三网融合”,信息化建设并不局限在各领域的信息网络,正如报告所讲的,还体现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推进各行各业的信息化,智能电网也是信息化应用推广的结果。可以说,信息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无限商机及巨大发展空间。

作为企业,我们只有把握大势、抢抓机遇,顺应信息化发展潮流,在发展中促转型,在转型中发展,才能激发巨大的转型升级正能量,推动企业迈入新的发展天地。亨通主要服务于电力与通信行业,与信息化关联紧密。

几年来,我们围绕宽带中国、三网融合、物联网、智能电网、新能源、海洋开发等国家战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点突出向高端技术、高端市场、高端产品转型发展。

我们自主研发了超高压缆、海底光电复合缆、海洋通信缆、光纤光棒、高强度抗弯光纤、特种光纤、数字通信线缆、铁路信号缆、轨道交通专用缆、高铁接触导线、风能电缆、光伏电缆、航空复合缆、舰船电缆、矿用电缆、汽车线束、装备线缆等全方位全系列专用缆及特种线缆,已广泛应用到通信主干网、电力骨干网及重大工程和高科技领域(全光网、移动通信、高铁系统、航空航天、军工装备等)。

在我们一个企业,就能实现陆缆与海缆的融合,电力与通信的融合,产业链中低端与高端的融合,为大型工程、项目和系统建设提供配套的系统解决方案,提增了企业转型升级的空间。亨通转型升级经验已入选中央统战部编印的 《大转型》——全国民营企业优秀案例一书。

多年来,亨通在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在光纤光棒、智能电网、海底通信、超高压传输等领域拥有最核心的研发技术及自主知识产权,成为全球相关产业链制高点,推动着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2013年,亨通被授予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级两化深化融合示范企业。

亨通先后承担国家、省部级新产品及攻关项目150多项。仅2013年一年,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订达61项,获国家授权专利374项。围绕智能电网研制开发的相关产品标准被行业所引用,并成为江苏省智能电网产业联盟发起单位之一。

在超高压、海底电力通信系统全系列产品,填补了中国在500千伏超高压电缆和海缆接头技术方面自主研发的空白。在神舟九号、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两次交会对接任务中,亨通提供的一流通信保障,受到了嘉奖。

随着相关领域对民资开放,亨通发展将真正实现从产品供应商向优秀的系统集成服务商转变,要依托自身完整的产品产业链及广泛的市场资源,将触角从产品制造向产业服务延伸,依托小区、城市片区的光纤到户、光纤到大楼,打通“最后一公里”,为人们提供从通信网络设计、制造、施工及系统运维等一揽子配套服务。

记者: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了“鼓励通信、铁路、电站等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让中国装备享誉全球”的发展方向。亨通在下一步国际化的进程中有哪些规划?

崔根良:中国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走出去是必然的。不走出去就会遇到“天花板”,走出去就会海阔天空;不把目光定位于全球,发展就会受限,只有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才能赢得国际化的主动权。

中国民营企业有强大的国家做后盾和海外投资利益的保护,要放心大胆走出去,加快在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理念、商业模式等方面与国际接轨。只有参与全球行业市场竞争,才能真正检验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亨通已经制定并正在实施国际化“555”战略目标,就是50%的产品销往国际市场,50%的资本来自国际市场,50%的人才是国际化人才。在过去的十年里,我们亨通已在国内九个省市建立产业基地,完成了全国产业布局;未来十年,在已有的巴西、印度产业基地和24个海外技术营销服务公司基础上,我们将加快新建海外产业基地,完成全球产业布局,形成从产品到产业到资本到品牌的国际化,创建国际化优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