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我国信息化建设的着力点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访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张新红


  专访本报记者 范思立


  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在“十五”期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张新红认为,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找准信息化建设的着力点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四个支点


  张新红称,“助力目标,缓和矛盾,化解风险,补齐短板”是今后信息化建设的着力点。


  助力目标是指通过信息化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十一五”信息化建设将重点围绕完成“六个必须”的任务来进行,即: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所谓缓和矛盾,是指信息化建设要有助于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张新红说,“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发展不平衡、增长方式粗放、经济结构不够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资源环境约束加强、“三农”问题严峻、就业压力大、体制机制亟待突破等方面。


  化解风险就是指信息化建设要努力化解可能遭遇的各种风险。张新红说,目前来看,我国信息化的风险主要有四个:其一,失去迎头赶上信息技术革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机遇,这是中国信息化建设最大也最可怕的风险;其二,钱花了不少,事干了不少,作用发挥不了,形成巨额浪费,是中国信息化建设最现实的风险;其三,信息化上去了,民族产业却强不起来,高端技术受制于人,安全隐患随时爆发,这是中国信息化建设最客观的风险;其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企业之间、不同教育水平的人群之间数字鸿沟不断加大,是中国信息化建设最不易化解的风险。


  补齐短板是指抓好信息化建设的薄弱环节,切实提升信息化能力和功效。张新红说,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取得了电信网与电视网规模全球第一、互联网用户规模全球第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规模全球第三的好成绩,信息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应用也有长足的进步。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诸多薄弱环节,如信息意识与知识准备不足、人才短缺、信息产业大而不强、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成效亟须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滞后、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欠缺、信息安全隐患普遍存在、数字鸿沟有扩大趋势等等。从经济学上的木桶原理看,这些薄弱环节也就是信息化建设的短板,“十一五”期间必须努力在强化薄弱环节、加强短板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十一五”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任务


  张新红认为,上述四大支点里,助力目标、缓和矛盾强调的是需求导向,化解风险、补齐短板强调的是自身完善。按照这样的思路,“十一五”期间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任务应在以下几方面引起关注:


  第一,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中的应用,对于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提升全民信息素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关注的重点应包括农村通信基础设施的普及,继续推进广播电视和电话“村村通”工程,开展以提高农民素质和中小学数字教学为主要内容的远程教育,以及完善涉农综合信息服务体系等。


  第二,加快信息技术在经济领域中的推广应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与增长方式转变。这方面的重点应包括广泛应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尤其是中小企业信息化,逐步完善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内外部环境,大力发展交通运输、现代物流、金融等服务领域的信息化建设等。


  第三,以提高公共服务为重点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强化电子政务建设绩效管理,不断提高网络经济条件下的治国理政能力。在这方面,统一的政府网络平台、核心业务系统、跨部门业务协同、依法信息公开、一体化在线服务、功能完备的政府门户网站体系等应成为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


  第四,下大力气抓好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断丰富网上中文信息内容,形成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这方面的重点应包括: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建设,加快传统信息内容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促进文化、出版、广播影视、网络游戏等领域数字内容产业的成长。


  第五,强化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领域的应用。重点应包括以下诸方面:建立统一的就业和社会保障系统建设,加强就业信息服务,对弱势群体进行指导与培训。完善教育网络基础设施,大力发展远程教育,鼓励深入开发电子学习资源,实现优势教学资源的共享。完善公共卫生信息服务体系,加强疫情监控。加强危机管理系统和应急反应体系建设,提高对突发事件和公共危机预警与处理的能力。


  第六,继续推进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普及应用,不断提升信息化支撑能力。这方面,普及宽带应用应该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在降低使用成本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电信网、互联网、广电网三网融合应取得实质性成效。加强下一代互联网研究、试验和应用示范。推进普遍服务,市场主体多元化,创新商业模式,推广多形式、多终端、低成本的实用信息技术,推动农村和边远地区宽带信息网络的覆盖和使用。


  第七,大力提升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逐步实现从信息产业大国向信息产业强国的转变。在关键、核心信息技术方面要实现重点突破,从政策上鼓励发展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创新和拓展电信宽带业务,加快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推进有实力的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第八,不断完善信息化基础环境。这方面的重点应包括:进一步理顺信息化管理体制,加强信息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不断完善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与信息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