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资源共享 入学申请不再“跑断腿”
来源:南方日报 更新时间:2014-04-24

   4月份,是南山区2014年秋季小学一年级学位网上申请和核验材料的时间,忙坏了不少学生家长,对于政府的服务,这些家长们体会颇深。“不需要复印材料了、不少原件也省了,网上就能搞定学位申请,比预想的要轻松。”这是一位年轻妈妈的声音,这段时间她一直在处理6岁女儿上学的问题。

  今年是南山区群众路线实践活动的开展年,入学申请办理,成为南山教育局群众路线活动的一次检验。服务好不好,众多家长说了算。借助于新开通的入学“E事通”,学位的申请和资料核验实现网络化办理,家长们省去了许多麻烦,政府提高了服务水平。这次小小的试水,是在两三个月的时间内完成的,开启了南山行政服务网上跨部门合作的新路径。


  小小的改变,依托的是“互联网思维”和政府掌握的“大数据”,借助于行政资源的整合,实现办事服务的便捷化。不过这种尝试只是开端,在信息化服务方面,政府还有很多内容要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技术改变的不仅是生活,也改变了政府的行政工作效能,更改变了政府的服务思维。这是条艰难的探索路径。

  突破从教育切入

  小一学位申请

  全流程信息化

  3月份,南山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在网站上挂出了《南山区2014年秋季小学一年级学位申请指南》,开启南山小学今年招生的序幕,也让不少家长开始忙碌起来。细看一下通知,4月7日至4月18日是网上申请学位的阶段,4月19日至21日需到学校验核材料,4月24日,是补验材料时间。

  孩子能否顺利上学,节点时间就在这周。所以,上周末南山区各个学校都集聚了不少等待着核验材料的家长。根据申请指南,在核验阶段,家长只需携带入学申请材料原件,不需要复印件。入学材料齐全的,家长们将收到《南山区2014年小一学位申请验核材料回执》,材料不齐全的,会退回材料,并标注原因,等待家长补齐资料。

  新生入学网络化办理,是南山区开通“E事通”政务服务的一个表现。如果把整个入学流程进行梳理,学生家长需要提供的材料就有很多种,比如身份证、户口簿、房产证明、购房合同、租赁合同、计生证明、社保卡、营业执照等,儿童如果是非深户的(含港澳台),还要提供居住证、高层次人才证明、留学人员资格证等。

  “根据各种情况对应的申请资料统计,全过程共计有30项,比如仅住房证明一项就包括很多种类别,是入伙的还是未入伙的,是集资房还是自建房等,不同情况需要提供相应的材料证明。”南山区科技局负责“E事通”技术支持的刘石明副局长介绍,计生情况、户籍情况也都类似,涉及到不同的部门。

  “E事通”这个名字还是区一把手李小甘书记确定的,旨在强调所有政务服务事项均可以实现网络化、信息化。

  在南山实验学校鼎太部的核验现场,家住南山街道的市民吴明正在为自己6岁的女儿办理入学申请,在来学校的路上,他特意携带了各种证件,就怕临时忘了,造成不必要的往返,每个原件还都备了复印件,便于临时应急使用。此前办理入户等手续,让吴明体会到“跑断腿”的辛酸。当他拿出装材料的厚厚文件夹,按照学校要求出具相关证件,工作人员扫描后,后台核对无误,不到两分钟就完成任务,并发给了他一个回执。“孩子的学校搞定了,心里轻松多了,不需要提供复印件,部分材料的原件也省了,挺方便的。”吴明的精心准备,变成了多余。

  南头小学办公室副主任陈明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报名都是网络化处理,原来计生证明、房产证等都是非常重要的证件,不少家长仅为了办计生证明就要跑很多趟,造成计生服务窗口集中爆满。

  刘石明告诉记者,计生证明原来都需要复印件和原件的,为了有效推行“E事通”,南山区副区长纪震还专门联合多单位开会,商量资源融合举措。为此,计生部门更改工作流程,将计生需求材料纳入到“E事通”的数据比对中,从此不再需要纸质计生证明,只需要在网上填写证件编码或者代码即可。部分计生证明的有效期,也从原来的3个月时间,延长为1年。

  “织网工程”

  搭建基础数据平台

  铺垫打破部门信息资源垄断

  根据教育局的统计,今年报名的学生有1.5万人,开通“E事通”实现了无纸化行政服务,在新生入学申请过程,家长们至少省去3万人次原件的携带和12万份复印件的产生。

  教育部门试水成效显著,这是“E事通”服务平台投入使用的第一次检验,用了两三个月的时间,在政府各方部门的配合下,才顺利推行。

  “E事通”在刘石明眼中是一个系统,也是一种行政服务模式或者服务平台,更代表着一种服务新思维。对于无纸化办公,在政府部门中推行多年,已经不算新鲜事物。“E事通”的与众不同是基于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技术的成熟。5年前,南山区科技局就实现了网上申请、网上办理事项,比如各种扶持资金的申请均在网上进行。不过这种服务多是在系统内部进行,跨部门之间的合作一直难以推进。

  政府部门间各自为政的封闭系统,成为居民抱怨的对象,政府部门之间也颇有意见。目前,不少事项的办理需要各部门协同配合,一个流程走下来,少则涉及到一两个部门,多则十几个,甚至几十个部门。为此,实现行政资源融合成为政府推动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其突破点,就在于深圳市推行的“织网工程”。早在2011年,深圳市就开始在社区层面试点信息化建设,构建社区家园网、社区工作网。2012年,出台《深圳市社会建设“织网工程”综合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方案》,提出发挥信息技术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基础性、关键性作用,促进全市跨区域、跨部门的社会基础信息互联、互通、融合、共享。力争到2013年基本实现基础信息一网采集录入、社会事件一网分流督办考核、公共资源一网整合共享、关联数据一网查询比对、社会服务一网延伸跟进。

  南山区作为深圳市“织网工程”的应用试点区,开通“E事通”成为深圳“织网工程”建设成果的一次检验。

  南山能够选作为全市的试点,在于南山的科技资源优势。从技术上来看,政府资源整合不是难题,难就难在资源的共享。

  “政府打造的信息化服务平台,整合的系统不仅是辖区内各部门之间的资源,还涉及到市区两级,甚至涉及到省级、国家层面。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各个部门配合的情况均不相同,造成平台建设推进较难。不少环节又相互影响,个别部门因涉及保密等不愿意共享更加阻碍推进的速度。”刘石明坦言。

  南山推出

  “E事通”服务平台

  试点践行群众路线

  如果不是群众路线活动的推动,南山信息化平台建设的进程或许还会延后。今年初区政府把“E事通”作为10大改革项目之一,成为政府重点推进的工作。在此背景下,入学申请“E事通”在短短两三个月内快速突破实现。这次入学申请,调动了市区两级政府多部门的合力推进。公安、国土、卫计等部门与区社工委、区教育局、区科创局等相关职能共同协作,调整优化流程,破解相关技术难题,为实现从申请、后台对比、审核全过程无纸化操作奠定基础。

  “‘E事通’的开通,是对政府服务模式的再造,推动着政府各部门之间流程的再造。”根据刘石明介绍,各个相关部门有效配合只是前提,以新生入学为例,教育局根据相关法规和工作实际,梳理出各类行政审批和行政服务事项,优化服务流程,拟定行政服务改革方案并提交区政府审核审定,形成法制化工作流程,发布相关规章制度,并且各行政职能的单位按照新的规章制度,在技术部门的协助下形成“E事通”实施方案并自主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与“E事通”共享交换服务平台对接。

  “根据各部门的需求分析和整体规划,论证形成可行的方案,技术部门提供基础平台、硬件环境、应用软件支撑以及基础数据资源支持等公共信息技术保障”。

  “整个平台的实施,对于行政主管部门来说,打破了以往的工作惯例,形成了新的工作机制。通过流程再造,政府办事由‘自我保护’为主向‘便民利民’转变。借助于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信息资源跨层级、跨部门的互联互通、融合共享。”刘石明笑着告诉记者,政府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把麻烦留给了自己,将方便让给了百姓,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南山区教育局局长刘根平说,往年他们要收集一大堆学生报名的各种复印件,再去相关部门一个一个地比对是否合格,由于资料太多,而且又非常重要,教育局要派专人进行看守,并耗费大量人力进行核验,非常麻烦。今年,大部分比对工作都在网上完成,既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并且,后台比对的真实性更高,使得弄虚作假难以实现,对不诚信申报的行为形成有效约束。

  “目前,整个系统,还处在摸索的阶段,由于没有现成的经验,每项服务都具有个性化,需要整合全方位的资源,全面推行的难度可想而知。”刘根平说。

  推广实现行政服务信息化

  有待服务部门

  主动作为

  目前,政府构建的网络服务窗口比较多,几乎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网站,建有自己的网上办事服务平台。在南山区层面,不仅有南山区政府网站,还有广东省网上办事大厅南山分厅。目前,区级政府也在推动着更多的政府部门融合进去,而“E事通”就是南山打造的网上办事大厅服务内容的一部分,或者说是过度阶段的摸索举措。

  根据南山区信息化主管部门的设想,南山区的网上办事大厅最终只需要有一个综合门户,即“南山政府在线”,通过升级改造,实现支持统一的网上申请、咨询、办事结果查询、统一表格下载和统一事项管理的综合门户。居民只需记住“南山政府在线”一个站点就能实现所有的办事需求。

  而这个网上办事大厅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整合。目前南山正在打造公共信息资源库、居民证照信息电子库,并根据现有的南山区网上办事大厅电子政务建设成果,推动电子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和跨部门业务协同。

  根据南山区信息化主管部门的规划,电子政务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实现居民办事从需要反复不断提供各种证件向只需提供身份证明原件(或者提供一次其他证件),以电子数据共享的方式转变;由实地办理、多部门办理向网上办理、一次性办理和就近办理转变。借助于电子政务,提升政府的服务效率,促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这是一个理想过程,等于把政府的各种服务融合在一张网上,网背后依托的是各部门共享的数据资源”。不过这一理想过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仅政务联网,政府就推动了5年以上,目前的结果就是各部门系统内的整合。而“E事通”也仅仅是个过渡,探索跨部门、跨阶层融合。

  “如果把网上办事大厅看成一个平台,新生入学‘E’事通就是其中的一个模块,或者一个客户端,现在需要根据各部门不同的需求,开发出更多的模块来,比如教育系统,还有中学申请、教师补助资金发放等等,卫生领域涉及到看病、就医等。”

  根据信息化部门的推进方式,采取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策略。从百姓需求最热切的方面入手,比如接下来还将在入户、民政等领域探索推行“E事通”。

  “看到教育部门取得成效后,民政局也在主动沟通联系,探索在老人办证、助残等领域的合作,‘E事通’需要各个部门主动作为,改变自有的工作方式,探索新的服务模式。”

  每一个模块的推行都是跨部门合作的结果。信息化主管部门也呼吁政府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E事通”工作中遇到的重大及跨部门问题,形成部门联动沟通协调的长效机制。同时应该避免网络平台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采写手记

  重视用户体验

  转变服务思维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信息化生活离居民越来越近。目前不少互联网公司都在强调“用户体验”,就是在信息化时代争夺客户,赢得客户的认同。而政府的服务要想跟上时代的需求,就必须注重“客户体验”,真正站在群众需求的角度提供服务。这样才能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也是践行群众路线活动的本意所在。

  政府掌握着居民的大量信息资源,在大数据时代下,是个人、企业信息最大的持有者。比如公安的户籍信息、教育部门的学生信息、民政的婚姻信息、计生的生育信息、出租屋的流动人口信息、国土部门的住房信息等。这些信息划归为不同的部门,形成了部门间的信息垄断。尽管在系统内不少部门也采取了网上办事的各种举措,但都是为了自家方便。其他部门的信息仍旧需要提供复印件,通过验证来寻求“自我保护”。

  由于政府部门之间信息的不共享,造成申请人或者申办人不得不跑断腿开具各种证明材料。不少申办事项,少则三五个材料,多则十多种甚至几十种。这也就造成了人人身上背负众多的“证件”,处处离不开证件。比如户籍、计生等证明,每个经历过的人都会有一番感慨。

  信息化时代,政府的服务与居民的需求有机会大大缩短距离,如果能够实现网上申请或者办理,居民在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随时随地地申办,对于群众来说,就是惠民,会形成干群之间的鱼水之情。

  “E事通”已经在教育领域跨出了一小步,但还需要更多的部门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作为一个模块,有了经验积累之后,也为后续其他“E事通”的开发提供了借鉴,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E事通”出现在政府的网上办事大厅内,无论就业、入学、入户,还是看病、购房等,人们的生活会日渐信息化、便捷化。借助于行政电子化、智能化,各种不良的贪腐、不诚信等问题也能有效破解,假证的生存空间将被压缩,服务更加透明,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也就更加可亲、可近。

  ■链接

  名词解释:“E事通”就是以便民利民为主线,推动政府公共服务流程再造,即依托公共信息资源库、居民证照信息电子库,建设“E事通”政务资源共享交换服务平台,构建横向到行政部门、纵向到街道和社区的既规范又统一的网上办事大厅,推动信息资源跨层级、跨部门融合共享,使居民办事由实地办理、多部门办理逐渐向网上办理、一次性办理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