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新趋势:融合架构改造传统数据中心
来源:PConline 更新时间:2014-04-29

 目前,gmail为用户提供的免费空间已经增长到了15G,而在14年前,新浪却因为难以承受的成本压力将免费邮箱的空间压缩到了5M。相比传统信息化模式,云计算展示出惊人的低成本优势,这种优势不仅来源于应用架构的重大改变,也源于数据中心建设、使用和运维模式的变革。

云计算将信息服务变成像电一样的公共基础服务,而真正让云计算普及,除了需要便利的网络接入外,更需要有充足廉价的计算资源、可快速扩容和按需调拨的数据中心,而现行的数据中心建设、使用和运维模式显然不能满足需求。

处于快车道的数据中心

云计算、大数据带动了中国数据中心行业的快速成长。截止2013年,中国数据总量达到8-10EB,并且每年还将以50%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2013年中国IDC市场规模达到321.5亿元,增长53%,增速远超全球平均,成为最大潜力市场。目前,真正存储并处理的数据仅有50%,要完全存储处理还需要新增250万台服务器。

数据中心行业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有望成为数据中心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是人口总数最大的国家,网民数量超过了整个欧洲人口,成为信息消费第一大国仅是时间问题,这是中国数据中心市场超越其他国家的基础。2013年1月,ICTresearch发布研究报告,目前中国各种类型数据中心的保有量目前为60万~70万,国内三年来每年新增数据中心面积在800万平方米左右,新增的信息中心机房约有3万个。同时,根据工信部《云计算白皮书》统计,截至2012年3月,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规划了约30个左右的10 万台服务器以上规模的大型数据中心建设项目,总投资2700 多亿,如果按规划建成,可容纳服务器将超过1000 万台,相当于目前全国IDC总规模的5倍。

Web1.0时代的数据中心难以支撑中国云计算发展

国内数据中心虽然发展潜力广阔,但是现状并不容乐观。虽然数量多,但是规模小,可以直接为用户提供服务器托管等服务的IDC机房数量仅有500多座。更为严重的是,中国数据中心建设、使用、维护模式都带有明显的电信数据中心痕迹,“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已经难以适应云计算的发展需求。

大部分数据中心按照原有的通信机房的规格规划和建设,数据中心从选址、规划到设计实施、部署,建设周期一般都长达12-18个月,而且前期投资大,流程复杂,据某互联网公司的透露,其大型数据中心的土建成本就高达2-2.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