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十一五”农业信息化规划
来源:echinagov 更新时间:2012-04-15
   解决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贸易信息不畅的问题,建设各级政府部门分析与发布农业信息的平台,为广大农民、中介组织和龙头企业提供市场信息,同时使各级农业部门信息平台成为宣传党的农村政策的重要窗口,这既是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内容,也是政府部门转变职能,服务“三农”所必需的工作条件。因此,再用五年时间(2006-2010年),集中力量建设我省农业信息工程是很有必要的。

    一、“十五”农业信息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过去的五年我省农村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工作从“抓规划,抓培训,抓延伸”入手,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全省农村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1、信息网络延伸保持快速发展势头。 截止2004年年底,我省11个设区市农业局全部建成局域网,其中有8个市局建成网站,另外还有17个县级农业局建起了网站,全省91个有农业局的县中有79个建成了信息服务平台,通过网上认定认证的县乡级信息服务点共1536个,其中乡镇信息服务站1252个,占全省乡镇86.4%,在网上注册农村信息员2419名。创造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信息网络延伸的成功典范。

    2、农村信息员队伍不断壮大。   大力开展农村信息员培训,拓宽信息渠道,扩大信息采集和发布面,建设一支较高素质的农村信息员队伍是做好当前农业信息服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过去五年我省创新工作思路,积极组织和督促各地开展了多形式、多层次的农村信息员培训。一是依据农业部信息中心,为我省省市两级农业信息员骨干专题培训了农产品网上展厅相关技术,有效地开辟了我省农产品网上展示平台。二是结合“阳光工程”的全面实施,大力开展了农民计算机及信息网络知识培训。三是立足各级农业部门信息网络平台,全面提高现有信息员队伍素质及信息利用率。据统计,到目前为此,全省各地共培训农村信息员6528名,为我省进一步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3、农村市场信息服务成效显著。  搞好信息服务,发展现代农业,是农业部门新时期面临的新任务。过去五年,全省各地通过多渠道发布和采集农业信息,从全方位开展了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工作,出现了可喜的三个转变:首先是服务方式上的转变,一改过去只利用乡村广播、农村广告栏及信件邮递等旧三件传播农村信息,代之以网络、电视、电话等新三件。如吉安市财政切块专项资金帮助市农业局和13个县级农业局按照统一标准建设起了“农民热线118”信息服务中心,储备了一大批农业战线上的专家学者,24小时为农民群众释疑解答,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得到各级领导充分肯定,农业部领导多次视察工作后,称赞“农民热线118”是吉安农业史上的一个“品牌”。二是信息服务内容的转变。过去各地农业信息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政务方面,如今,农产品供求、市场分析预测、劳动力转移、农民权益维护等信息铺天盖地,耀人眼目。2004年,我省主抓了供求热线“一站通”的信息采集和发布工作,由于“一站通”宣传和培训工作到位,我省在“一站通”上注册的会员数增至3066名,其中信息站会员1685个,截止2004年年底,我省农民共在“一站通”上发布供求信息2万余条,网上达成交易金额2亿元,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农民也从“一站通”中得到了真正实惠,如赣州市各地信息服务站充分利用“一站通”这一平台,发布了图文并茂的“赣南脐橙”供应信息,全国各地客商纷至沓来,如今,赣南脐橙通过该途径已成功打入了沃尔玛等大型超市,并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一站通”被我省农民喻为“不打佯的市场”,同时“一站通”也成为我省农业信息服务工作上的主抓手和亮点工程。三是信息服务对象的转变。现在的农业信息除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外,已重点向基层农技人员、涉农企业、农业协会和广大农民群众服务转变。如新余市渝水区率先在全省建起了第一个信息化村,全村60%的农户有能上网的计算机,农民随时可以通过网络查问到更新、更全的农业信息,真正体会到网络服务带来的便捷和效益。

    工作中的不足:

    1、农村信息网络延伸工作有待于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过去五年,由于农业部和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我省农村信息网络延伸工作进展顺利,11个设区市都已建成局域网,有近80%的县级农业部门建成了信息服务平台,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信息服务工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乡镇及村一级网络延伸工作进展十分缓慢,全省乡镇能配上专用电脑,建成局域网的不到两成,普通农民家里能用上电脑更是微乎其微,这大大影响了我省农业信息化进程,事实说明,网络延伸“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不解决,我省农民就无法彻底从信息闭塞中解脱出来,农民依靠信息致富奔小康就难以实现。

    2、信息服务手段有待改进。   经过五年的信息服务探索,我们取得了些成绩,但信息落地入户还未真正实现,许多有价值,含金量高的信息,普通农民根本无法得到。寻求一套更为行之有效的信息服务方式方法是摆在信息服务工作人员面前的头等大事了。

    二、“十一五”农业信息化规划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

    1、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及信息服务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以农业部实施“金农工程”和“信息入户”试点为契机,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我省农业上十个基地、二十个品牌、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农村民间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种养加销大户等为建设重点,以提供信息服务为目的,再用五年时间进一步建设好江西农业信息工程。

    2、建设目标

    以建设和运作好“江西农业信息网”网站,作为全省农业信息工程建设的总抓手,以我省农业上十个基地、二十个品牌、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农村民间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种养加销大户等作为信息工程建设的重点,在全省建设100个全国知名农业和农产品网站;以农业部实施“金农工程”和“信息入户”试点为契机,扎实推进市、县、乡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实现我省省、市、县、乡四级信息网络大联通。继续扩大农产品供求热线“一站通”的影响,积极推行“信息+市场+农民”的现代信息农业发展模式,使我省“一站通”注册会员数和在“一站通”上发布信息量及实现交易额逐年攀升。认真开展农村信息员培训工作,在全省建立一支以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批发市场、农民经纪人、农产品种养加销大户为主体的农村信息员队伍。

    三、“十一五”农业信息化规划建设内容

    (一)农业网站建设内容。

    1、“江西农业信息网站”建设。   要求按内外网(内网即信息交换网,外网即因特网)设计建设。交换网和因特网需采用不同的域名和地址空间,并且采用防火墙隔离。所需最低配置:

    (1)服务器。交换网:网络服务器1台,主要用以实现域名解析(DNS)、动态地址分配(DHCP)等;应用服务器1台,主要用作Web服务以及运行农业部和省统一开发的应用软件;数据库服务器1台。因特网:网络服务器1台,用以实现域名解析、认证功能等;应用服务器1台,主要用作Web 服务以及农业部和省统一开发的应用软件。防火墙:防火墙服务器1台。

    (2)软件。服务器操作系统:Windows2000 Server;数据库系统:SQL Server2000;客户端操作系统:WindowsXP,Professional , 防火墙系统。

    (3)其他。邮件服务器、文件服务器等。邮件服务器、文件服务器的配置信息可参照应用服务器,建设初期可合并使用一台服务器或安装在网络服务器上。邮件系统软件可采用Exchange 2000。

    (4)与因特网联接方式。有光纤、DDN、帧中继、数字电路、ISDN、ADSL、拨号等多种,其中光纤是现有单位上网的主要解决方式。省厅网站接入速率不应低于10兆。

    2、100个全国知名农业和农产品网站。  这部分网站按内外网设计,建设可分两步走,第一步建设内部网,第二步建设有独立域名的网站。交换网和因特网采用不同的域名和地址空间,并且采用防火墙或代理方式隔离。所需配置:

    (1)服务器。网络服务器1台;因特网:网络服务器1台、应用服务器(兼数据库服务器)1台;防火墙(代理)服务器1台。

    (2)软件。服务器操作系统:Windows 2000 Server ;数据库系统:SQL Server 2000 ;客户端操作系统: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 Windows NT 4.0 Workstation , Windows me/98/95;防火墙(代理)系统:采用Windows环境下的防火墙(代理)软件,可参照省厅网站的防火墙配置。

    (3)其他。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省厅网站的配置。

    (4)与因特网连接方式。按内外网方式建设的因特网接入方式可参照省级方式,接入速率不低于1兆(建议2兆)。如果只是用于发布信息服务,可以不要配置交换网服务器和防火墙(代理)服务器;如果省厅网站网络功能较强并且可以提供虚拟主页服务的,可以在省厅网站建立虚拟主页。

    3、网站技术力量配备。  省厅网站至少要配备4名技术人员,其中2名具备计算机网络知识并且能够胜任网络管理职责。全国知名农业和农产品网站要求配备1-2名计算机技术人员。

    (二)“信息入户”工程。   为进一步推进信息服务网络向乡村基层延伸,切实解决我省农业信息落地入户所遇到的“瓶颈”问题,我省将按照农业部相关要求在全省推行农业“信息入户”试点工程,要求有关市县要建立农业110综合信息服务中心,采取电视、电话、电脑“三电合一”的信息服务模式,推进“信息入户”。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电话语音、电脑网络、电视节目制作三个系统和农业信息资源综合数据库。

    1、电话语音系统。综合运用电话语音技术、文本语音合成技求和计算机技术,建立电话语音系统,使农民通过电话接受农业信息服务。需购置安装系统所需设备和软件、人工坐席计算机、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语音控制软件、语音合成软件、语音系统终端等。

    2、电脑网络系统。建立满足电话语音系统和采集信息的电脑网络系统。主要是建立内部的局域网并接入互联网络,需建立能够容纳5-10个终端的局域网,配备相应的电脑和软件系统,主要有交换机、电脑、互联网接入设备、信息采编软件等。

    3、电视节目制作系统。试点单位需找准协作单位来完成这一系统的建设工作,其中吉安市应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集采、摄、录、编节目制作于一体的制作中心,将农民急需的科技、价格、供求等信息制成电视节目,依托电视网络,定时播放,其它六县市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主要需购置必要的摄像设备。

    4、农业信息资源综合数据库。建设包括农业生产、市场、科技和政策等信息在内的农业信息资源综合数据库,各试点单位都需建立个性化、区域性的农业信息数据库系统。

    (三)全省农业信息员队伍建设。  农业信息工程既有网站建设任务,也要组建一支能够收集、整理、发布信息的信息员队伍。信息员队伍的主体是农业基层科技人员、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种养加销大户等。对农业信息员要建立登记、培训、考核、认证制度,经过认证的信息员由省农业厅颁发资格证书。全省用五年左右时间,组建一支10000名左右的农业信息员队伍。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农业信息工程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工作内容新、难度大、要求高,必须摆到优先发展的位置。全省各级农业部门的领导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按照省厅的统一规划,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精心组织编制本地区农业信息工程建设规划,并努力创造条件,有组织、有步骤地推进这项工作。工程一旦批准实施,各级政府就要成立“推进农业信息化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为工程顺利实施提供领导和组织保证。

    (二)建立机构,发展队伍。  全面推进农业信息工程建设,机构是前提,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全省各级农业部门要根据形势和任务的需要,理清工作思路,抓住工作重点。要落实好农业信息工程建设各项任务,当务之急是要建立机构、组建队伍、引进人才。在农业网站工作的技术人员最好是既具备计算机网络知识,又熟悉农业经济的复合型人才。

    (三)多方筹资,加大投入。   为农村、农业、农民提供信息服务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政府是这项事业的投入主体。各级农业部门要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争取财政、计划部门的支持,多方筹集资金投入农业信息工程建设。同时,还要引导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种养大户等向农业信息工程加大投入。

    (四)健全制度,规范运行。  为了建设好、运行好农业信息工程,就必须建立各项规章制度,例如,项目专家认证制度、资金使用管理制度、项目检查验收制度、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和发布制度、网络安全运行制度、信息保密制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