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突发事件的时候,身边很多人会在微博上查询相关信息,尤其是政务微博,在这个时候是很派用场的。那么当下的政务微博怎么样?新浪网近日对全国10万个新浪政务微博作了盘点。有的政务微博“热闹非凡”,第一时间与网民沟通,人气很高。有的政务微博则陷入“不作为”漩涡。在评出“惠民公职人员微博”、“最快速应对政务微博”的同时,也评出4个“不作为政务微博”。
“政务微博”派啥用?调查显示,受访者关注政务微博的最主要目的是“举报违法行为”(41.2%)。其他还包括:“获知政策动向”、“了解党政机关工作动态”、“查询办事流程”、“获得生活服务帮助”、“求证网络传言”等。但是,96.5%的受访者认为当下一些政务微博没能直面问题,排在首位的是“官腔严重,不接地气”(34.6%)。其他问题还有:“内容缺乏实用性”、“对留言反馈不及时”、“自娱自乐,互动少”、“更新缓慢”、“良莠不齐”、“表现形式单一”等。目前大部分政务微博比较依赖媒体和网站获取新闻,原创内容绝大部分是领导视察、会议纪要等,欠缺亲民色彩。
近两年政务微博客数量在不断迅猛增长,逐渐成为政府机构信息公开的“标准配置”。但是,政务微博的产生和发展,从总体上说还处于幼年阶段,量的积累还没有达到质的飞跃。政务微博要持续健康发展,获得百姓的认可,不仅要做好信息传播,更重要的是要做好服务。在各种移动客户端广泛应用的背景下,把政务信息公开与电子化的方式有机结合,可以增加官民互动的便捷性。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形成“政府网站、电子政务系统和移动新应用”三结合的模式,兴许会更好地提升政府为民服务的能力。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布的《联合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在对193个联合国成员国政府门户网站使用社交网络的情况进行评估后发现,目前已有40%的国家通过社交网络提供公共服务。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利用微博、微信等互动式社交媒体平台,多渠道提供政府服务将是电子政务发展的一个方向。政府信息的扩散更多地还要通过与网民的互动,不能只局限于小圈子内。没有网民的参与,政务微博的健康发展就失去了根基。
政务微博的生命力在于贴近民生需求、回应群众关切。“织博为民”、“写信为民”是很多地方和部门不约而同的选择,但“僵尸微博”,也反映出政务“微力量”离真正的发展成熟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群众对政务“微力量”抱有很高的期望,要让这种期望转变成促进时代发展的正能量,政务微博还有更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