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电子政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14-05-25
 摘要:在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的时代,电子政务已成为治国不可或缺的工具。信息化使许多政府原来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不仅可以做得更快、更好,还能帮助政府实现对国家的有效管理。如何更科学合理地开展和发展电子政务,正成为政府领导人、IT业界人士乃至社会公众日益关心的问题,迫切要求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积极探索、总结经验。
  关键词:电子政务电子政务的现状发展趋势
  信息化时代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极其需要良好的社会保障措施,时代呼唤着对社会和经济发展进行监督、管理和服务的电子化和信息化的政府。电子政务顺应了时代经济发展的潮流,经济信息化促进了政务电子化的产生。理解和认识电子政务的概念、特点,科学合理地开展和发展这项工作,正成为政府领导人、电子政务建设管理者、IT业界人士乃至社会公众日益关心的问题,它迫切要求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积极探索、总结经验。
  
  一、电子政务及其发展现状
  
  (一)电子政务的概述
  1.电子政务的概念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运用现代网络通讯与计算机技术,将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精简、优化、整合、重组后在互联网络上实现,以打破时间、空间以及条块分割的制约,从而加强对政府业务运作的有效监管,提高政府的运作效率,并为社会公众提供高效、优质、廉洁的一体化管理和服务。
  2.电子政务的特点
  (1)以改革政务流程为基础的人机结合的信息系统
  电子政务是一个在政府业务流程优化的基础上包含计算机网络软硬件、政府工作人员、社会公众和企业在内的一个完整的人机结合的应用系统和社会系统工程。
  (2)以安全支撑体系为保障
  安全是电子政务最为重要的基石,电子政务的安全支撑体系不仅包括通过技术手段保证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还包括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和对政府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和树立等内容。
  (3)以互联网络为基础运行环境
  互联网络的发展,使得广域的政府机构和众多的企业和社会公众能够通过方便、快捷、低成本的互联网络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同工作,并使得电子政务大大超越了作为一种政务运行平台所具有的价值,它不仅会改变政府本身的业务活动过程,促进政府业务流程的重组,而且对整个社会及其相关的运行模式都会产生积极有益的影响。
  (4)建设应用效果依赖于政府各部门业务信息化程度
  从发达国家的电子政务经验来看,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使得政府能够利用互联网将政府的信息系统在技术和功能上向政府外部延伸和广域的互联,初步形成电子政务的基本构架。
  (5)能够满足新经济条件下公众和企业对政府的新要求
  随着信息社会和新经济的发展,信息的价值越来越被广大的社会公众所认知,公众对信息特别是政府信息的公开和增加政府透明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互联网正好成为实现公众上述需求的平台。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初步成效
  我国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个人家庭的运用相对滞后,但目前的发展势头很猛,整体来看已取得了重要进展。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以“金”字头为代表的多项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金桥工程是直接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和决策服务,通过建设政府的专用基础通讯网,实现政府之间的相互连接,主要是为提高外贸及相关领域的现代化管理和服务水平而建立的信息网络系统。21世纪初,已实现了银行、外汇管理机构以及海关的计算机联网,在关税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政府上网工程初具规模。在“金”字系统工程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在全国普遍实行了政府上网工程,向社会发布信息,有的还开始提供在线服务。
  3.部分地区、部门在政府信息化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中央的大力倡导下,各地在推动政府信息化方面正在全面起步,如深圳市率先在全国建成了深圳信息网,构筑起全市政府部门统一的公共通讯网络平台。尽管我国的政府信息化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整体水平仍然较低,尚属于电子政务的初始阶段。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善对策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我国电子政务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制约着我国电子政务的进一步发展。
  1.政府对电子政务的系统性及其在信息化建设当中的地位认识不够,缺乏明确的发展策略
  我国在发展电子政务方面存在不少错误认识。有的把电子政务仅仅当做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有的认为是简单地把电子政务等同于政府上网,以上认识均没有把传统的政务工具同网络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对电子政务的系统性及其在信息化建设当中的地位缺乏认识。
  2. 信息公开力度不够、业务功能简单、建设缺乏统一规划
  各级政府在进行项目建设时各自为政, 步骤不协调, 难以形成共同建设的合力。部门和领域之间信息割据、网络不能互联互通、信息不能共享、低水平重复建设。
  3.信息安全问题
  政务活动关系到党政军各部门、国民经济各系统乃至整个国家的最高利益。安全是电子政务建设应该考虑的首要建设原则。政务内网可以实现物理隔离, 但政务外网经常要面对黑客、间谍的攻击。信息系统的安全需要从技术、管理等多个方面来解决, 一旦安全不能保证, 政府自然不敢把重要的信息发布、业务处理放到互联网上。
  4. 保障电子政务发展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
  我国在保护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方面的电子政务立法相对滞后。目前电子政务的法律法规很不健全,只是由行政机关对互联网管理出台了一些限制性的行政法规,政府信息化缺乏基本的法律和制度保障。
  5. 信息鸿沟
  在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中存在信息鸿沟。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在信息基础设施、公民信息素质、电子政务的建设和普及方面还有差异。而在信息时代, 如果电子政务在建设过程中不能保证人们在信息获取方面的平等, 将进一步拉大社会各阶层之间差距。
  (二)改善对策
  为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 解决面临的问题,学习和借鉴美国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发展现状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1.增强认识,以电子政务促体制改革
  各级领导要提高对电子政务重要性和建设目标的认识,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总要求, 紧密结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全面推进电子政务, 切实发挥电子政务实效, 提高行政效率,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通过电子政务应用, 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加快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2.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加强建设
  电子政务建设必须按照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 制订总体规划, 避免重复建设。相关技术、标准、协议和接口必须遵循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对已有的网络基础、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 加强整合, 促进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3.高度重视信息安全
  在国家安全战略、法规、政策和方针指导下, 积极防御, 综合防范, 坚持信息安全保障与信息化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逐步制定电子政务信息安全规划、安全策略和解决方案。
  4.加强立法, 建立规范
  根据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特点,不断及时增补和修改现有政策法规。按照“急用先行、成熟先上、科学先进、切实可行”的原则,继续完善电子政务标准规范,为互联互通、信息功能共享、业务协同提供支撑,并强化遵循应用标准的意识。
  5.加大落后地区的信息化建设和教育投入力度
  电子政务不但要考虑建设,还要考虑让更广泛的人民群众来参与使用。加大西部地区信息化建设和教育的投入力度,既有利于这些地区的电子政务建设,也有利于帮助人民群众掌握获取信息资源的基本技能。
 三、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
  
  (一)“以民为本”的理念将深入人心
  “以民为本”的服务理念既代表着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也是电子政务建设应遵循的基本指导思想。今后的发展趋势,一是关注门户网站的建设;二是关注外网建设;三是发展多终端接入,为老百姓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二)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将受到高度重视
  在我国,政府各部门掌握着全社会80%的信息资源。在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必须促进政府垄断的信息资源实现开放和共享,解决信息资源的部门垄断问题,进行专门规划,把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到真正的高度,让其最大限度地为公众服务,成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三)电子政务的安全问题将得到改善
  据统计,我国各级政府网站仅在2005年就被篡改网页2027次,比2004年多一倍,而且还未包括隐蔽的篡改行为。2006年网页篡改就发生13000多次,其中1/6攻击对象为政府网站。电子政务的安全问题涉及到国家主权、国家安全,已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必将得到进一步改善,应从三方面来考虑,即以法律为保障、以技术为援助、以标准为指导。
  (四)协同政务将成为电子政务发展方向, 将与政府改革相互促进
  所谓“协同政务”,就是以政府工作人员的协作为核心,强化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政府工作流程的优化及政府信息化系统应用的集成。电子政务通过信息通信技术使得政府能够根据公众的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化服务,其次,可以强化对政府的监督,增加政府的透明度。电子政务的发展使得信息迅速、有效、开放,使“黑箱”操作难度增大,促使公务员队伍趋向公正廉洁,达到依法行政。
  (五)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体系趋于完善
  近年来,我国的政府网站数量不断增多,成绩显著,但网站的利用率不高,这就引发了电子政务的效益问题。能否尽快建立完善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直接关系到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成效。所谓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电子政务建设的投入和产效(产出和效益)所做出的客观、公正和准确的评判。
  (六)城乡协调发展将成为建设重点
  新出台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提出,要“逐步在行政村和城镇社区设立免费或低价接入互联网的公共服务场所,提供电子政务、教育培训、医疗保健、养老救治等方面的信息服务”。由此可见,相对城市而言,乡村的电子政务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使每一个人都具有获得政府电子服务的权利,尤其是那些非常关键的服务,例如教育、社会保障、政治选举等,必将成为电子政务发展的努力方向。
  尽管电子政务代表了政务实施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但是建立和完善电子政务系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程,加上我国现有的条件所限,制约因素客观地存在并产生作用。因此,电子政务建设的道路不会是一条平坦的道路,任重而道远。需要正确分析、判断形势,科学合理地决策,并充分利用一切国内外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经过各界人员共同努力,一定会使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健康发展,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
  
  参考文献:
  [1] 姚国章.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回顾与展望[ J ]. 信息网络, 2004, (7) : 42-48
  [2] 蔡立辉. 当代中国电子政务:反思与走向[ J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3) : 72-75
  [3] 汪玉凯. 中国电子政务的体制障碍及2005年趋势分析[ J ]. 信息化建设, 2005, (11) : 16-18
  [4] 田景熙,洪琢.电子政务系统规划与设计[ M ].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发布时间:2011-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