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引领 转型发展 探索智慧城市建设的“浦东模式”
来源:千家网 更新时间:2014-05-28
 [导读]上海市浦东新区作为国内智慧城市发展战略的先行区域,在国家住建部和上海市相关部门关心和指导下,充分发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政策优势,瞄准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新问题和新挑战,以智慧引领模式变革为主线,突出以民为本,在政府平台化创新、城市立体化管理、民生精细化服务、产业融合化发展等方面先行先试,快速推进智慧政务服务从以政府为中心向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转变、推进智慧城市管理从平面化向立体化的管理模式转变、推进智慧民生服务从单向推送向多方互动的服务模式转变、推进以产用联动和融合创新为核心的产业创新发展模式。通过在智慧城市领域的创新实践和先行先试,浦东新区在顶层设计、信息协同共享、政社合作共建、惠民示范引领、产用联动等方面逐步探索和凝练出具有浦东特色的智慧城市发展路径和推进模式。
  智慧城市作为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信息消费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受到了国家和各地政府高度重视。上海市浦东新区作为国内智慧城市发展战略的先行区域,在国家住建部和上海市相关部门关心和指导下,充分发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政策优势,以智慧引领模式变革为主线,突出以民为本,在政府平台化创新、城市立体化管理、民生精细化服务、产业融合化发展等方面先行先试。2010和2011年,浦东新区连续荣获“中国城市信息化卓越成就奖”,并在2013年中国社科院牵头的全国智慧城市发展第三方评估中位列第二名,标志着浦东新区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效,初步形成了具有示范引领效应的智慧城市建设“浦东模式”。
  一、总体情况
  浦东新区位于上海市东部,面积12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00多万,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5929.91亿元。近年来,浦东新区实现了经济社会高起点、跨越式的发展,正在全力打造“四个中心”核心功能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区、国家改革示范区。2013年浦东又迎来发展新机遇,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浦东新区正在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创新发展上显示出更加重要的先行先试和示范引领效应,在政府职能、服务业、总部经济和新型贸易业态、金融业等领域继续为我国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探索新思路和新途径,更好地为全国服务。
  
  图为浦东
  1、发展目标
  浦东新区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目标是:以国家战略为己任,聚焦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加快政府转职能效能和城乡二元结构这“三个着力点”,以智慧城市建设为重要抓手,建成“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互动化、融合化、开放化”合一的城市运行体系,基本实现智能、协同、高效、安全的城市运行管理体系,基本建成普及、便捷、城乡一体化的市民生活环境,努力培育信息化与工业化高度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企业发展环境健康和谐的产业支撑氛围,达到“基础设施高度覆盖、产业发展高度生态、应用体系高度发达、民众生活高度和谐”的智慧城市发展新阶段,成为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的先导区域和示范区域。
  2、发展现状
  2009年,浦东新区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初步构想,2011年,在上海市率先推出《智慧浦东建设纲要(iPudong2015)》、《推进智慧浦东建设2011-2013年行动计划》,提出了智慧浦东建设核心任务——“3935战役”和118个重点项目,聚焦推进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惠民利民的应用体系建设、智慧产业化和产业智慧化,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取得了积极成效。
  (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较为领先
  近年来,浦东新区通过着力推进城市光网升级、无线城市完善和配合市推进三网融合等三大计划,逐步形成了以“光网+无线”为主的城市网络体系,逐步形成“无处不在的网络”,智慧的信息基础设施架构基本形成。光网覆盖水平已达到185万户,实际固定带宽已达13M,基本建成覆盖全区的3G网络,基站总数6339个,建成公共区域WiFi场所2508个,并推动在浦东68个公共区域(医院、公园、图书馆、文化中心等)向公众开放“iShanghai”免费WiFi。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用户数97万户,NGB用户数97万户,IPTV为34万户,移动用户数为441万。
  (2)智慧应用体系建设初具特色
  通过在电子政务、智慧城管、智能交通等方面实施的一批信息化项目,逐步构建起较为完善的智慧应用体系,探索形成了以高效、惠民为特征的管理和服务模式。电子政务体系进一步丰满,平台化政府建设初显雏形;城市管理更加精准高效,城市自我管理运行能力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更加贴近百姓诉求,行政管理和为民服务效率进一步提升。智慧浦东建设成效已经被最广泛、最基层的市民所感知、体验和应用。
  (3)智慧产业助推产业发展转型升级
  以智慧产业化、产业智慧化为目标,推动智慧产业和其他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目前,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已成为新区新的支柱产业和上海市举足轻重的重要产业基地。2013年实现营收约1950亿元;电子信息制造业继续成为支柱产业,2013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产值约2500亿元;电子商务、云计算、物联网等一批新兴融合创新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正成为支撑和引领产业未来发展重要领域。
  (4)保障体系日臻完善
  成立了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引导和撬动了大量社会资本投入。成立了上海浦东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和智慧城市建设专家委员会,在国内率先发布了《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率先启动智慧社区试点,在10家街镇开展社区服务、城市管理、居家养老等领域的应用试点。从组织领导、共享协同、投入模式、研究咨询、宣传推广等方面基本形成有效的智慧城市环境保障体系。
  3、存在问题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以智慧城市建设促进城市转型升级和创新可持续发展面临了新的挑战。
  (1)信息孤岛成为阻碍政府服务效率提升的关键因素。浦东新区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基础扎实,但以“跨部门、跨领域、跨行业共享和协同难”为代表的政府协同共享问题突出,一些部门认识还存在误区,尤其是对信息化的“纯部门论”、“纯工具论”、“纯基础设施论”还很有市场,使得信息孤岛现象难以消除。
  (2)粗放式的城市建设模式已落后于城市创新可持续发展需求。公共交通难、能源消耗大等成为限制浦东新区城市功能进一步优化提升的重要掣肘。如何在城市建设和运营中有机融入更加智慧化、精细化、高效化的管理理念,是浦东智慧城市建设需要首要考虑的内容。
  (3)传统的民生服务模式成为制约市民幸福感提升的重要因素。浦东新区处在上海这个拥有全国一流医疗资源的城市,看病难问题更为突出。农村医疗存在服务单一、医疗水平不高、医疗资源欠缺等问题,农村居民和地区的基本医疗需求和医疗资源都有待满足和提高。让市民有幸福和归属感,很多民生服务,如医疗、养老等还需要更创新的服务理念和模式。
  (4)产业后续发展乏力考验浦东产业融合创新水平。信息产业是浦东新区支柱产业之一,一直具有比较优势,但近年来信息产业,尤其是软件信息服务业增长已现颓势,占上海市比重由2010年的54.5% 降至 2012年的48.3%,产业后续发展乏力迫使浦东必须尽快寻找到促进信息产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核心发力点。
二、创新特色
  浦东新区积极开展智慧城市创新实践。经过几年的努力,信息基础设施处于全市领先水平,城市光网、3G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围绕电子政务、城市管理、惠民服务、智慧产业等智慧城市核心建设领域,推进了近200个信息系统建设,每年推出政务服务、城市管理、新技术的应用三类各十大示范应用项目。特别是成为国家智慧城市首批试点单位以来,浦东新区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项目导向,在智慧政府服务、智慧城市管理、智慧民生服务、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形成了创新特色,取得了突出成效。
  1、智慧政务服务:从以政府为中心向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转变
  浦东新区长期致力于构建具有“透明化,互动化、协同化、参与化、个性化”特征的平台化政府,着力推动以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的信息服务整合,以业务为重点的办事协同,以公众为中心的多渠道服务,以互联网思维积极探索推动以政府为中心的管理型政府向以公众为中心的平台化政府转变,加快推动新区以政府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向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转变。
  (1)基于中台构架的协同化电子政府——平台化政府的大脑
  当前浦东新区电子政府具体为前台(对外服务)、中台(数据交换)和后台(业务支持)三大版块,形成了前台受理、中台交换、后台协同办理的“前、中、后台”政务协同机制,目前已实现202个部门应用单点登录整合,34个应用系统数据集中交换,为25个部门部署了办公自动化系统,并提供了统一邮件、统一短信服务、统一用户目录服务等基础应用。
  浦东新区电子政府的特色在于:平台化政府的大脑——“中台”。其主要功能为“衔接、交互、承载”,实现各系统之间的各种类型的数据和信息的交换,缩短企业及市民的审批时间,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大大提升市民和企业对政务服务的满意度。
  (2)政务信息资源共享调度中心——平台化政府的神经中枢
  浦东新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调度中心通过集约化建设、共享化应用,形成了目前新区政务信息资源的核心中枢。目前,浦东新区公共基础数据库已建成完善的人口、法人和地理信息基础数据库。三大数据库涵盖530多万人信息,覆盖率户籍人口99%以上,常住人口90%左右;涵盖20余万法人信息, 覆盖率98%以上;涵盖120多个新区地理信息。目前三大数据库正在全区推广应用。
  浦东新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特色在于:不仅通过相关制度保障等软性约束手段推动各单位、各应用系统数据共享,还通过政务信息资源共享调度中心建设构建政务信息资源“自由流动、快速共享”的硬性通道,最大限度上突破了信息孤岛现象,为新区政府的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提供了基础保障。目前,基本实现了数据全覆盖、跨部门协同共享,正在逐步探索社会化的开放利用。
  (3)行政审批一体化电子平台——平台化政府的实践
  行政审批一体化电子平台是基于平台化政府的创新实践,基本建成以“前台一口受理、中台集中交换、后台协同办理、多种渠道反馈、全程透明可控”为特征的、条块协同的新一代电子政府行政审批平台,为企业提供一口受理、高效便捷的审批服务,为审批人员提供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审批环境,为监察部门提供程序透明、全程可控的审批监管,实现了行政审批“办事最高效、程序最透明、服务最便捷”总目标。2014年1月,浦东新区人民政府成立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承担原工商行政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职责,政府利用目前的资源,在行政资源不扩大的情况下,进一步有效地转变政府职能,提升社会治理和服务的水平。
  行政审批改革是平台化政府的重要实践和体现,其特色在于:通过政府内部的信息协同,尽量让企业“少跑一次路、少填一张表、少进一道门”,变“让企业跑”为“让数据跑”。如企业登记“三联动”实现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及税务登记证的“一口受理,一表登记,一次审查,一网流转,一次发证”,审批流程从原来的23天缩短至最快只需要4-5天,“企业登记三联动系统”入选《中国综合配套改革案例集》(第一卷)。
2、智慧城市管理:从平面化向立体化的管理模式转变
  浦东新区以构建更为高效有序的城市管理模式为目标,依托物联网、云计算等应用理念及技术成果,在交通管理、环境保护、信息数据库等方面突出创新特色,基本支撑起浦东新区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互动化的城市管理新模式,推动城市管理实现从“平面管理”向“立体管理”转变。
  (1) 智慧化的公交调度、服务新模式优化城市交通
  浦东新区瞄准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城市交通难问题,在智慧城市建设框架下,将智慧公交作为重要内容,以打造更加环保、便捷、安全、高效、可视、可干预和可预测的交通服务体系为目标,着重关注公交精细化管理、车辆通行效率、交通流畅度、交通流量的优化和市民出行体验,在综合交通信息系统平台的基础上,通过建设包含公交地理信息系统和公交智能调度管理系统的智慧公交项目,逐步构建起立体互动公共交通管理系统。目前,浦东新区已实现将所有区属3000多辆公交车纳入到集群调度系统,建成300多个太阳能智能公交站杆,市民可以在公交车站查看公交车辆实时位置信息。同时发布了掌上公交APP,为广大市民提供贴心的公交信息服务。
  浦东新区智慧公交的核心特色可归纳为:“数据采集+综合调度(管理)+市民感知”的立体、互动的公共交通管理体系。通过GPS、RFID、GPRS等对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传输,实现以信息化平台为核心的公交车辆远程调度,实现公交实时运营数据的多渠道、多平台服务,为百姓出行提供便利精准的信息化服务,为公共交通运营体系的改善和指挥决策提供了可视化依据,也对及时处置突发事件、增强社会治安防控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2) 能耗在线监测助力城市节能减排
  城市发展中的环保问题是当前面临的又一重要挑战。浦东新区结合住建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中对楼宇节能的相关要求,从2012年底启动区级能耗监测平台建设工作。浦东新区能耗在线监测和管理平台主要定位于:采集存储浦东新区范围内机关办公建筑与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为浦东新区楼宇能耗统计、审计等提供准确数据。目前浦东已有数十幢楼宇数据接入该平台中,未来几年将涵盖500幢楼宇。平台可对楼宇能耗(用电)进行实时监测,并对其进行分析处理,如数据对比、能耗组成分析、传输状态查询、建筑分部、能耗排名等,使用户可以直观地从不同角度查看本区建筑的用能水平、特点及变化趋势。
  浦东新区楼宇能耗监测的核心特色为:有效整合了信息技术和节能减排设施,实现楼宇节能信息获取的实时性、准确性、全面性,将城市运行的能源消耗实现实时监测。同时,通过对实时信息的分析挖掘,为后续楼宇节能监管和改造提供依据,在保证人们生活、工作的必要性和环境舒适性的前提下,有效降低城市能源消耗,以智慧化的手段助力打造更加绿色低碳的城市生活。
  3、智慧民生服务:从单向推送向多方互动的服务模式转变
  浦东新区以注重亲民和便民为出发点,重点加强卫生、养老领域信息化建设,探索形成了以便民为民为核心的精细化民生信息化公共服务应用体系,民生服务模式正逐步由单向推送向多方互动转变。
  (1) 智慧医疗
  在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医疗方面,着重推进了以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应用、实时医疗影像等信息整合和共享为核心的数字健康工程。2013年,浦东新区在前期建成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等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容升级,全区63家公立医疗机构实现了信息互联互通及与市卫生信息平台的对接,开通了智能提示、健康档案调阅等功能,通过医生工作站可进行居民健康档案的调阅以及重复用药、重复检验检查的智能提醒。同时,居民也可通过登录浦东卫生外网,查阅自己的卫生服务记录和健康信息。智慧医疗的推出,有效缓解了就医难、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
  浦东新区智慧医疗体系的特色在于充分考虑到了一线城市医院系统人满为患、就医难的问题,以提升就医效率和实现信息共享互动为两个着力点,使得医患之间的信息更为通畅和透明,运用信息化手段逐步减轻信息不通畅所致的各种医疗系统的疾患,为浦东新区城乡一体化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城乡间共享。通过市民的就医负担的缓解,逐步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提升居民福祉。
  (2)智慧养老
  “科技助老、智慧养老”被列为提高养老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手段。浦东新区启动了区级科技助老信息平台建设,针对以居家养老的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并向全区所有老年人口覆盖,建立了多层次专业服务团队和加盟商服务团队,将新区各街道、社区和社会组织以及其他社会资源纳入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紧急类救援服务及日常生活服务等,致力于打造的“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据统计,目前浦东新区“安康通”、“阳光”两类紧急呼叫装置已达2万台。同时浦东新区积极推进智慧养老的市场化合作机制,依托科技助老新产品的免费推广项目,加快推进“智慧养老”工程、老年居民远程应急救助系统、智能化为老服务管理平台和智慧养老体验馆等项目。
  浦东新区智慧养老体系的特色在于多渠道、多方式开展智慧化养老服务,在壮大社区志愿者服务功能的同时,更加强调发挥社会化力量的积极性,多方参与共同推动老龄事业健康稳步发展。城市老龄化的背景下,考虑到在公共养老设施供给总体不足、护理资源有限,开发探索居家养老和智慧养老的潜力,提升国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3)智慧社区
  以社区为核心的居民生活智慧化是智慧城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民感知智慧城市的重要体现。浦东新区率先在上海市推出了智慧社区试点,编制发布《浦东新区智慧社区建设指导意见》。经过2年多的探索,涌现出一批可供推广的成功应用案例并正在全区推广。例如,智慧社区卡,通过制定标准统一的智慧城市卡,将支付功能与社区应用功能融合,实现各种“卡”功能合一,方便居民使用,助力社区整体信息化消费网络的架构及建设;停车管理APP,在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发布了停车诱导APP,可实时报送区域内停车场信息,可实时提供停车场的位置、收费、实时状态等信息查询互动,从而达到指引停车和缓解交通的目的;智能自助式快递箱,利用创新的物品暂存、凭密取件模式,方便居民不出社区即可体验到人性化的自助服务,也保护了居民的个人隐私。这些智慧化应用,根据区域实际需求,目的在于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民生,促进智慧社区服务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提高智慧城市建设体验度。
  浦东新区智慧社区建设的特色在于,从居住环境到基础设施、从生活服务到文化娱乐、从治安秩序到人际关系等方面,以更加智慧化的手段,全方位改善社区管理与服务水平,尤其是侧重以感知化、智能化、平台化的手段提升社区管理模式,并通过主动服务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基层社区管理服务从粗放管理型向精细互动型转变,达到推动社区和谐幸福的目标。
  4、产业融合发展:以产用联动、融合创新为核心的发展模式
  在面临国内外区域竞争加剧和浦东信息产业优势弱化的形势下,浦东新区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把握互联网经济和融合发展的新经济浪潮,以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为核心,推进智慧化应用和产业良性联动,实现信息产业和传统产业实现融合发展。
  (1)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为促进信息产业和传统产业融合发展,为传统优势产业(如航运、金融、贸易、先进制造等)注入新的发展基因,并催生更多新业态和新模式,浦东新区逐步扩大了对产业融合发展的政府性资金投入力度,仅支持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的引导性资金就达到每年2000万元,近年来已引导企业增加企业信息化投入数亿元,有效的支撑了企业以信息化为核心的生产和经营模式变革。同时,2014年初还推出了促进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业发展的专项政策,鼓励和支持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向“高端又高效”发展。
  (2)以载体拓展为依托,打造新的增长空间
  在浦东原有的陆家嘴软件园、浦东软件园空间基本饱和基础上,进一步打造以智慧产业(主要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态)为核心的临港软件园、川沙软件园,形成浦东新区推进智慧产业发展的新的空间载体。
  浦东新区推动智慧产业发展的主要特色在于,以智慧城市试点建设为契机,以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核心,围绕先进制造、航运、金融、贸易等浦东新区的重点产业领域,提升信息化融合发展程度,逐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产用联动发展和融合发展模式,为浦东新区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二次腾飞”形成重要助力。
三、主要体会
  1、注重形成顶层设计和多方共识
  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必须依靠强有力的领导保障、协同推进和智力支撑。为此,浦东新区成立了区委书记及区长领衔的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各委办局主要领导为成员,定期召开会议,统筹协调智慧城市建设中碰到的各类问题,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制定智慧城市发展规划和行动计划。同时,依托浦东新区智慧城市建设专家委员会和上海浦东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开展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研究和讨论,为智慧浦东建设提供参考。此外,还通过编辑《浦东新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简报》的形式,及时跟踪调研试点建设进展,凝聚各方共识。
  2、注重创新信息资源共享统筹机制
  促进信息共享协同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浦东新区以基于政务资源共享调度中心的“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为核心抓手,结合浦东新区实际情况,构建起“1+N”的两层城市公共信息协同的平台,既突出“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对智慧城市运营的核心支撑功能,也尽量考虑到不同领域信息平台(如交通、教育、电子政务等)存在现状和发展需求,避免“推倒性”建设的不利影响,以此迅速实现整个区域信息资源、应用体系的全面协同。
  3、注重打造政社合作PPP模式
  在逐步加大政府财政资金投入的同时,更注重政府和社会合作共建的PPP模式,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级的智慧投融资体系,打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据《推进智慧浦东建设2011-2013年行动计划》,浦东新区以不到20亿元的政府引导性投入撬动了近300亿元的社会资本投入。同时,梳理智慧浦东建设的优秀案例,遴选政府、民生、社会应用优秀示范项目,鼓励和发动企事业单位、优秀领军人才积极投身智慧浦东建设,进一步形成多方参与、共同建设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
  4、注重紧扣惠民示范引领
  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离不了以人为本的惠民应用,只有真正实现惠民便民,智慧城市建设才有可持续性。因此,浦东新区以试点创建为契机,突出“GOV2.0”理念,积极推动以智慧社区为核心的智慧城区样板工程建设,重点在陆家嘴、塘桥、周浦等街镇推动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智能交通、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等各类公共服务应用示范工程,形成一批最贴近民众生活感知的智慧城市单元载体,激发市民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积极性。
  5、注重推进产用联动、协同发展
  以“智慧产业化、产业智慧化”为目标,实现智慧化应用和产业转型升级间的联动发展,将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引导成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机遇,不仅吸引更多和智慧城市建设相关的项目和企业关注浦东,更以智慧化的理念促进浦东新区相关企业实现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