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政务依托的信息技术手段发生重大变革。电子政务平台正从“面”渗透到“点”,数据中心平台正从中大型应用转向基层中小型应用。电子政务正朝着合理、有序、规范、健康方向迈进。截止到2013年底,国务院部门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80%。我国海关、税务、公安、审计、国土、金融监管等重点领域业务信息化覆盖率近90%;部分部委,如公安部、科技部、人民银行、审计署等已达到100%;国家统计局核心业务电子政务覆盖率已经达到80%以上。目前,省级政务部门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较高,普遍在75%以上;地市级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已经达到60%;区县一级达到40%。但是,电子政务管理体制统筹能力亟待加强。
光明网北京5月29日电(记者李瑞英)电子政务理事会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5月29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2013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会暨2013电子政务最高荣誉奖”颁奖仪式。电子政务理事会理事长陆首群致辞。会上,发布了由电子政务理事会组织、87个理事单位的150多位专家参与编写的《中国电子政务年鉴(2013)》,同时揭晓了2013年度电子政务最高荣誉奖、年度人物奖和优秀供应商奖的获奖名单。
“2013年度电子政务最高荣誉奖”共8人,他们是:任守信、汪玉凯、宁家骏、王智玉、姚琴、阎冠和、慈明安、郭子龙。“2013年度电子政务年度人物奖”有30人。“2013年度电子政务优秀供应商”6家。
《中国电子政务年鉴(2013)》指出,2013年我国电子政务有六大转变。从转变电子政务发展方式来看,电子政务的发展朝着合理、有序、规范、健康的方向迈进。在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方面,由重基础设施,轻应用向深化应用、注重成效转变;由重表层应用,缺乏对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考量向重视可持续发展转变;由过度重视政府自身应用,相对忽视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向电子政务的发展紧紧围绕政府履职转变。在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体制方面,由各自为政,分散建设向重视统筹规划与顶层设计转变;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条块冲突严重,目前逐渐重视统筹协调。在电子政务的参与方面,由政府独家包办的方式向引入社会力量进行共建、对运维服务进行外包转变。在管理与绩效评估方面,由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方法和问责制向逐步确立评估方式与手段,管理制度逐渐规范转变。在对技术的态度方面,原先的发展缺乏对技术的充分认知和合理的选择,未充分考虑实际需求,片面求新求全,现在的发展更重视把结合中国实际和与国际接轨结合起来。在电子政务建设内容方面,过度以政府网站、信息设备框定对电子政务的理解,转变为重视政务系统的应用;由信息资源开发的片面性,转变为重视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存储、管理、利用等多个环节;电子政务原先的发展以办公室内为主,以信息终端设备为依托,目前电子政务的发展逐步重视移动互联、移动政务。在电子政务人才队伍的建设方面,改变了之前电子政务人才主要由IT行业从事计算机与网络通讯等工作的技术人才组成的现状,电子政务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政务与技术的融合,多种学科背景的人才逐渐进入这个领域;在以往的电子政务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缺乏电子政务人才培养机制,从事电子政务的官员缺乏相应的专业训练,当前电子政务的发展,重视建设高素质、职业化的电子政务管理和服务队伍,专业的培训体系已具雏形。在电子政务的理论研究方面,改变了基础理论研究相对薄弱,理论研究支撑和引导作用相对不足的局面,各级政务部门逐渐注重理论指导,对电子政务的发展进行科学规划。
年鉴指出,各类电子政务应用全面深入展开。截止到2013年底,国务院部门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80%。我国海关、税务、公安、审计、国土、金融监管等重点领域业务信息化覆盖率近90%;部分部委,如公安部、科技部、人民银行、审计署等已达到100%;国家统计局核心业务电子政务覆盖率已经达到80%以上。目前,省级政务部门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较高,普遍在75%以上,地市级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已经达到60%,区县一级达到40%。
专家说,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深化应用和突出成效的关键转型期。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对电子政务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电子政务依托的信息技术手段发生重大变革。要充分发挥既有资源作用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潜能,开展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和实施服务,继续深化电子政务应用,全面提升电子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实现电子政务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电子政务科学发展。2013年完成了包括《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术语和定义(征求意见稿)》、《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系统架构(征求意见稿)》、《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服务实施规范(征求意见稿)》、《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功能和性能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服务测试规范(征求意见稿)》和《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安全规范(征求意见稿)》等第一批六个国家标准。随着政府信息化的逐步深入,基层(包括县乡以及政府各部门)的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开始演绎主角。电子政务平台正从“面”渗透到“点”,数据中心平台正从中大型应用转向基层中小型应用,电子政务云平台的发展推动了政务信息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强化了信息资源的整合,规范了采集和发布,加强了社会综合开发利用。未来一段时间内,应以省级平台为主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带动市(区、县)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建设,让政府部门在体验“云”的便捷的同时,也能更好地管控自身内部的数据安全。
专家认为,电子政务管理体制统筹能力亟待加强。专家说,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缺乏统一的建设管理机构,跨部门、跨地区、中央和地方间缺乏稳定的协调机制。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虽然基本形成了由信息化领导小组、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信息中心构成政府信息化管理“三位一体”的决策、协调和执行机制。但是,这种模式在不同部门和地区的运行有所不同,取得的实际效果差异较大。而且,由于没有形成上下统一的信息官制度,容易形成职权分散,缺乏权威。大部制改革后,大部分地方政府成立了工业和信息化部门,但是名称有所不同,有的叫工业和信息化厅(委员会),有的叫经济和信息化厅(委员会),在地方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处室设置中,信息化相对处于弱势。随着电子政务进入资源整合和深化应用的全面快速发展阶段,中央部门与地方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电子政务管理各相关职能部门间协同不足,各自为政的局面将导致资源难以共享。因此,急需建立有效的条块结合机制,只有实现集约发展,方能发挥网络基础的综合效能。
专家强调,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ICT技术的发展,ICT技术比以前更加普遍,政府也面临着不同的环境和诉求。在移动宽带时代,人人享有快速便捷的移动政务服务成为可能,移动政务也势在必行。移动办公、移动执法、面向公众的服务成为移动政务的主要应用场景,使政府、企业和公众三方受益,可提升政府的工作效率,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更好地整合政府职能部门的业务流程,并实现与企业、公众的双向有效沟通,支持向智慧政府、服务型政府转型。对于移动政务的建设,政务信息的安全是其部署时面临的最大挑战,大量多样化的移动设备的运维和管理是否方便有效,部署难度和成本等也需要重点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