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学术期刊的创新和发展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更新时间:2014-06-02

   办刊者应具有时代意识,在更大的视野、更高的境界,对数字化时代的期刊现状、未来趋势作透彻的分析,使传统纸质期刊在变革与转型中获得新的发展。

  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臻成熟及其在学术生产、传播过程中的广泛运用,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学术生产、传播方式,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方式和获取信息方式,培育了与网络技术相匹配的新的数字化阅读与信息获取方式,而且改变了学术期刊过去单一的存在与运作模式,数字化作为期刊新的存在方式应运而生,学术期刊迅速进入数字化时代。

  纸质期刊面临数字化冲击

  伴随着各种数据库、期刊网的出现,数字化的学术期刊异军突起、方兴未艾;传统纸质期刊备受冲击,生存空间日渐萎缩。而学术评价标准过度量化取向则对这一趋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数字化时代纸质学术期刊面临的挑战和出路问题成为期刊界乃至学术界关注度甚高的热点问题。许多人认为数字期刊取代纸质期刊是大势所趋,纸质期刊的消亡只是时间问题。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纸质学术期刊何去何从,是固步自封、坐以待毙,还是审时度势、走出困境,便成为学术期刊办刊人无法回避的问题。

  毋庸讳言,快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技术的确在很短的时间内打破了纸质学术期刊一统天下的局面,并使以其为载体的数字期刊凭借网络信息等新技术的优势而迅速占据传播高地,凸显了传统纸质期刊在传播技术手段上的局限。但是,据此断言纸质学术期刊必然走向消亡,则为时过早。

  纸质与数字的优劣对比

  从学术生产的角度来看,传统纸质期刊处于学术产品生产过程的最后环节,客观上发挥着学术评价的功能。任何研究成果只有公开发表(出版)才能由储存于作者个人电脑中的文稿变成学术产品,提供给读者,同时进入学术评价体系。传统纸质期刊(文摘类的二次文献期刊除外)将作者原创性文稿变成学术产品,其内容的原创性、品质的权威性,使其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而这一优势取决于其专业化的编辑队伍和相对完整的编审制度,且有现行的学术评价体系的支撑和学术期刊体制机制的保证。数字期刊并不直接参与学术生产活动,它是由期刊网或数据库从传统纸质期刊主办者购买其刊物所载文章的转载权,分类后集合而成。其优势在于,信息量大、覆盖面广、获取便捷,而这一优势的背后是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但数字期刊也有自身的局限,其目前的运行方式决定了期刊的内容并不掌握在数字期刊主办者手中,而是掌握在纸质期刊办刊者的手中,其发展受制于纸质期刊的合作与否。由此导致现行运行模式下数字期刊的重大缺陷。

  从读者的角度来看,情况正相反。纸质期刊虽然拥有自身独特优势,但是由于其信息量有限,且传播手段落后,传播速度缓慢,获取途径不便,而数字期刊因信息海量、获取渠道快捷等特点后来居上,很快成为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的首选。许多读者为了方便往往宁愿放弃纸质期刊而选择数字期刊。加上现行的学术评价标准过度量化倾向的导向,相当多作者常常抱有“以量取胜”的心态,更加乐意选择便于复制、易于裁剪的数字期刊,这也是近些年学术生产中低水平重复的作品泛滥的原因之一。人们渐渐发现,数字期刊不仅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读者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改变了其阅读观念、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换言之,数字化检索的便捷使读者逐渐由碎片化阅读和快餐式阅读取代了深度阅读和探究式阅读。因此,对于读者而言,数字化阅读显然具有双重性: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容易流于浅表。

  从学术产品的价值链来看,数字期刊因强大的技术优势,其信息量、覆盖面、传播速度、共享程度等均远高于传统纸质期刊。凭借这一优势,在与纸质期刊的合作中,掌握数字期刊的网络显然处于强势地位,并因此而获得高额利润;而与其合作的纸质学术期刊则明显处于弱势地位。为了扩大影响,纸质期刊不得不接受苛刻的合作条件,将自己的产品低价出售,实质上沦为期刊网(数据库)的“打工者”。于是,并不直接参与学术生产的期刊网因强大的技术支撑而处于学术产品价值链的高端,而实际参与学术生产活动的纸质期刊却因技术手段落后处于学术产品价值链的低端。

  此外,期刊网还使其文章的来源——纸质期刊及其特色消失在数字化中,读者面对的是一篇篇文章,并不清楚这些文章的来源期刊。对于期刊网来说,这并不重要。然而对于纸质期刊的办刊者与读者来说,期刊的特色彰显其办刊者的办刊宗旨、理念及学术判断力,期刊口碑的好坏不仅折射出办刊者办刊水平的高下,且有助于读者迅速判断其文章的学术水平。当数字化将这一切差异遮蔽后,读者只能在海量文章中一篇一篇打开、阅读、选择。无差别的平面化呈现方式,也暴露出数字期刊的另一不足。

  纸质期刊反思后再出发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纸质期刊开始反思自身境况,探寻新的生存之路与发展方向。不少办刊者已经清醒认识到传统纸质期刊生存空间的被挤压,除了技术上的原因,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办刊者自身理念陈旧、办刊方式落后、对数字化时代特征不敏感;看到数字化对学术期刊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数字期刊的不完善之处;更有一些办刊者正在通过整合数字期刊和纸质期刊各自优势资源,进而对综合数据深度开发,例如建构学术评价体系、资源互通共享等,改变自己“打工者”角色,掌握自身发展的主动权。

  可以预见,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及其对学术发展的深刻影响,学术期刊的存在方式还将发生新的变化。办刊者应具有时代意识,在更大的视野、更高的境界,对数字化时代的期刊现状、未来趋势作透彻的分析,熟悉数字期刊的运作机制、运行规律,使传统纸质期刊在变革与转型中获得新的发展。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哲社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