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有助于解决大城市病
来源:人民网 更新时间:2014-06-12

北京6月12日电(记者杨虞波罗)今天上午,2014移动互联发展大会暨第五届中国手机应用开发者大会移动大数据论坛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北京信息化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彭凯出席论坛并做了题目为“多元化数据交互融合 助力城市智慧发展”的主题演讲。

  彭凯谈到,多元数据交互融合 助力城市智慧发展 大家在北京生活,感觉到北京城市发展很快,但是带来了很多城市病,大家都说交通拥堵,可能在北京生活感受很深,雾霾也是北京很大的问题,人口爆增,城市越摊越大,资源环境难以承载,北京是缺水城市,国家进行了南水北调来救急,这都是北京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很大问题,也是市政府着力解决的问题。

  大数据时代,北京市的这些大城市病究竟有没有解?在大数据时代,政府和企业的信息化对核心业务进行了全覆盖。覆盖了以后我们的数据质量究竟怎么样?这些数据能不能作为政府决策的依据,实际上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 大数据技术的演进,数据的采集、分类、聚类、挖掘、分析、应用这些方法不断地涌现,为解决城市问题提供了很多可用的方法。 应用意愿。有了好的方法是否应用是非常关键的。企业大数据的应用展现了美好的发展前景,比如阿里,也启发了领导者科学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觉悟,企业走在政府前面进行了一次思想发动。好的理念关键在于应用。现在政府部门很多领导者还没有应用大数据的理念解决他自己业务当中存在的问题。智慧城市的发展,比如烟囱式、信息孤岛,大数据时代能不能实现总体架构矩阵式的思维,过去考虑问题往往站在局部,不能站在整体、全局上考虑,大数据时代有待于跨领域多元数据的融合,让人们成体系、立体、多维的、矩阵式的思维来谋划非常重要。大数据时代应该是有解的,现阶段大数据应用刚刚起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很多难点,比如北京的城市拥堵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勇于实践,实践积小胜为大胜逐步解决。 另外,在这里说说对大数据的理解,什么叫多元数据的交互融合?大数据最有意义的是进行数据的分析,寻找数据升值的价值链。大数据分析目前主要是基于某几个行业的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最典型的是有逻辑思维的一种方式。另外数据是个生态系统,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到实现智慧发展,各个领域相互作用、相互支撑,是一个良性发展的结果,因此智慧城市发展的大数据应用分析的也一定是各个领域多元数据交互融合的结果。我们现在从事工作往往是单一领域的,社会的发展一定要把多元数据进行矩阵式的交互融合。特别是用3S,就是我们说的RS、GIS、GPS的融合,这样的话传统的数据与大数据技术融合才有大局观和趋势感。

  领导决策需要形象思维,这是人类发展历史上的一个客观现实,我们经常说军事指挥员打仗需要军事地图,市场做城市规划、产业布局需要市情布局,企业家重大投资项目需要有商业计划书和各种图表,特别是包括地域方面的数据,也就是说我们在做城市管理特别是重大决策的时候,一定需要把我们的业务信息和空间地理信息进行融合才能进行科学的决策。在这里谈一谈如何利用空间地理信息和专业数据融合以后解决交通拥堵的一些问题,我尝试用多元数据融合大数据分析解决这个问题。另外是依据轨道交通线路,公共交通线路的状况和承载的能力,以城市功能区与房屋建筑物分布,设计人口分布数据的融合,进而分析交通拥堵的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对小客车数量及车主分布数据与路网状况匹配进行数据融合,分析小客车与环路和主干道拥堵状况的因果关系。基于交通委、公安交通管理局的交通流量监控数据分析,可以掌握出租车的状态,整合以后发布城市交通诱导数据,这也需要企业和政府共同来发布应用。

  基于不同人群、车辆、路网状态的与大数据的融合,包括人流、车流、LBS、IS分析提出改进城市功能区域设置的建议。其实不仅仅是路网的问题,关键是线路的优化。基于轨道交通,公共交通的承载力与交通拥堵的状况提出改善公交优先、线路优化,信号灯优化控制方案,都需要大数据方法分析。基于人口、车辆、路网、信号设置、建筑物、首都定位、经济社会业态分布、气象、地理信息多部门、多元数据融合的大数据综合分析,拟制改善北京交通拥堵综合治理亩的大框架大思路,从而改变交通拥堵以部门治理的格局。大数据时代要实现根本上解决北京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必须有大格局,需要多部门综合分析配套才能实现北京交通拥堵的根本转变。

  北京市政府部门核心业务已经基本实现信息化全覆盖,积累了大量政府数据资源,截至2012年北京市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达到96.34%,全市各个部门建设数据库311个,主题共享库60个,已经开始通过首都之窗政府网站向社会提供数据服务,北京在全国第一个把政府数据向社会公开,希望在座的企业界,如果想利用政府数据开展相关研究和服务都和北京经信委联系。

  北京做了四大基础数据库的建设,目前已经实现,建设了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宏观经济四大数据库。北京也在尝试四库的融合,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对北京市所有的经济主体,包括企业、个体工商户,在北京市的经营场所和经营活动都可以进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这也是利用了空间地理数据库和法人库数据的融合开展相关的执法工作。北京市构建了基于空间地理3S技术支撑的城市空间实体可视化管理与服务平台,探索多元数据交互融合,支撑辅助决策的大数据支撑系统。我们可以把委办局各行各业的数据和空间地理进行融合,这是一个渲染图,在这里提供了很多3S技术的方法实现业务数据和空间数据的融合。

  北京市构建了支撑智慧城市建设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为了支撑智慧北京的发展,建立了一套技术平台体系。前面几位专家也讲到大数据时代需要很多的技术支撑体系。北京为了支撑智慧城市的发展搭建了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城市空间实体可视化管理与服务平台、政务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移动电子政务管理平台,大会的主题和手机应用有直接关系,北京市为规范各个委办局基于移动的应用与三大电信运营商合作搭建了北京市移动电子政务管理平台,同时搭建了政务云计算服务平台,逐渐使我们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构建在云上。还搭建了视频图像传输与共享系统,把北京市政府的视频监控资源和社会的监控资源整合起来,还搭建了GPS北斗导航的共享服务系统,支持定位服务。前面说的这些,在大数据应用,北京市在技术上已经做好了应用的准备。但实际上现在关键的问题是各级政府领导、政府部门领导能不能运用大数据的理念分析解决本部门、本行业当中存在的重大社会管理和服务的问题,能不能利用这些理念解决这些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有再好的金刚钻,不去揽自己的瓷器活,仍然解决不了社会非常关注的紧迫的问题。应该说政府有很多工作要做,但现在仅仅是政府的信息化主管部门做了基础性的工作,但是实际的应用还远远没有开展起来。首尔还是走在前面,他们利用大数据解决公共交通的线路设置,这些是具体的应用,北京在这里只是做好了大数据应用的基础准备工作,做了大数据基础分析工作,实际的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还没有走。但是这些基础工作北京市已经具备。专家委随着这几年的应用也向市委领导提出这些方面的建议。要利用多元数据的交互融合,研究大数据条件下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问题。北京城市中心区的发展,基础设施很好,北京市往郊区走几十里和城市差距很大,京津冀一体化,往河北一看和北京市的发展进程差几十年,如何实现城市化的进程,如何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北京市在教育、医疗、养老、城市基础设施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利用大数据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可以知道北京市哪些区域城市的服务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哪些区域在第三世界国家的水平,这都可以利用大数据的方法进行定量化分析,同时可以解决财政投资的不均衡。我们用大数据的分析方法,拿出定量的数据支撑领导决策。政府同时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向社会公开财务预算,真正做到社会公平,这也是今后政府工作中不断推进的一项工作。

  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这也是北京市比较大的问题,除了北京市的问题外,和国家华北地区、内蒙都有直接关系,包括气象、林业的发展都有直接关系,需要对环保、住建、市政市容、交通、交管、卫生规划、发改、经信委、园林绿化、工委、水务局、气象局等政府部门的数据进行科学的梳理,理清北京空气和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加大环境数据监测力度,推动多元数据融合,利用大数据分析结果,指导治理污染的实践,取得法律、政策、金融、税收、信用、技术多方面综合治理的手段。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北京市的污染治理。过去要想实现多部门的数据融合和分析基本不可能实现,随着信息化的推进,政府部门,包括社会倒逼政府必须承担起改善空气质量的责任,委办局的信息共享、数据的融合,支撑政府的领导提出空气治理的综合决策。 最后说一个值得深思的大数据应用的动向。马云阿里巴巴为何收购高德地图。是不是基于移动互联网位置服务的电商B2C服务战略布局。还是基于导航位置服务,实现供应链、仓储及物流高校运转。增强电子商务交流、交易、交付的能力与水平。前高德CEO认为这一收购是建立一个大数据的生产融合服务体系,共建一个大数据的未来的基础数据库。我想说明一个观点,做大数据研究与分析的时候,不仅仅需要各行各业的业务数据的分析,这是逻辑分析的一种思维,同时还需要把各行各业的业务数据与空间地理信息进行综合融合,实现形象思维,能够实现决策分析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所以,希望随着大数据的发展、互联网的发展让我们共同见证大数据的融合给人们生活不断带来惊喜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