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2014移动互联发展大会暨第五届中国手机应用开发者大会移动大数据论坛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中国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互联网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高新民出席论坛并做了题目为“大数据变革的机遇和挑战”的主旨演讲。
高新民谈到,任何资源要真正变为有价值的资源有两个条件,一个条件是有技术手段能够把资源挖掘出来,另外它本身要有明确的需求,能够产生价值。过去大数据实际上也都存在,但没有技术手段或者说不能汇集起来。互联网出现之后大数据就出来了,因为有技术能够处理它、能够分析它,并且大数据的价值也得到了认可,这两个方面成为了数据变成资源的强力条件。目前在技术手段方面、在需求寻找价值方面,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使我们具备了这样的条件,所以大数据成为了大家特别关注的话题。
大数据变成资源必须要有一个渠道,大数据不仅仅是数据规模大,还有4V特征,从观念、技术、价值、资源这四个方面来全面地认识大数据。资源角度来讲除了具有4V特征外,还需要看到现在大数据技术在趋于或者有一部分已经具有应用价值的价值,但是还在发展当中。大数据实际上是会使我们改变认知事物的方法。大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展现、可视化这方面已经有很多解决方案和技术出现。再有就是价值,一方面是各行各业的应用,另一方面大数据本身会产生完整的产业链,从技术到服务。我认为要从这四个方面完整地认识它才完整。 大数据的机遇。大数据给我们带来的意义,建立了促进全社会树立信息是资源、是财富、是生产要素的观念。
这个问题会引起这样的回忆,在1997年的时候,当时制定推进国家信息化六要素的时候曾经讲过一句话“信息资源的开发是信息化的核心要素”,我们做了那么多年的信息化实践,这个问题在认识和实践上仍然是薄弱环节。在2003年,我们给中央起草了34号文,34号文是《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若干意见》,2004年正式发布。这个文件的第一句话,就是类似习总书记的那句话“信息资源是重要的生产要素、是社会财富,和能源、物资资源一样重要。”很多同志对这句话都不太理解。甚至于讨论文件的某一位领导当时还问,这个文件发了之后到底解决什么问题。而且那个文件发布到现在已经十年,我们回头来看,十年间这个观念始终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但是大数据浪潮全社会都重视起来,大数据是财富、是生产要素的观念已经建立起来了。 现在在网络精准营销上,大数据都做了很多工作。而且工作正在往非物联网企业,传统的企业,特别是政府领域扩散,大家利用自己掌握的数据,包括大数据,有些不严格意义上是大数据,但是也重视它的挖掘、利用、开发。互联网企业正在携大数据跨界融合的趋势,在影响传统的行业加速到数据应用,全面的提升全社会自动化水平。
传统的制造业都在考虑怎么样用大数据了解市场,了解我的需求,了解我的用户的变化,我觉得例子有很多,就不详细展开说。另外,有几个挑战,真正符合大数据的数量和真正有利用价值的质量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我引用了IDC的一个数据,2001年美国的数据存量590亿,中国是239亿,尽管这个数字我也不知道怎么样统计出来的,但是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相当一部分数据是分割的,大数据的开放共享、交易机制没有形成起来。大数据这个产业链需要一个很重要的一个环境,就是要形成一个共享和交易的平台,什么叫共享交易或者开放共享?就是数据政府公共领域要开放,从商业领域这块要建立标准。大数据技术创新发展,通过解决三个问题,规模、种类的变化,特别是大数据的实时的处理,可穿戴设备发展起来以后,有很多实时要求的大数据处理技术还需要我们做更多的工作。
最后一点,涉及到机密性的数据的保护所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 政府应该在大数据方面加快研究做一点事儿。第一是加快技术创新与扩散,做更好的平台,我们现在有很好的创新,我们专家委做了一个题目,信息产业技术的形成,我国在自主创新方面能够完成整个产业链的自主创新竞争力的形成,这是非常值得总结的。这里最重要的政产学研民这五个方面的体系打通了,这个产业链才能真正搞成。另外政府本身在电子政务中要用到大数据,开放数据也特别重要,特定数据保护特别是个人隐私的保护访问这方面还要进一步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