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核心不在设施而在"化"
来源:中国教育报 更新时间:2014-06-16

  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厅长笔谈

  编者按:为进一步宣传教育信息化的重大部署和成就,聚焦各地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先进理念、推进思路、成功经验和创新模式,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和中国教育报联合推出“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厅长笔谈”,刊登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关于教育信息化的署名文章,敬请关注。

信息化的核心不在设施而在“化”

王柯敏  湖南省教育厅厅长

  教育信息化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途径,是湖南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的战略选择。国家要求在2015年底前基本完成“三通两平台”建设,我省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必须牢牢把握关键环节,解决主要矛盾,带动全面发展。

  突出应用驱动

  信息化的核心不是信息技术设施建设,而在于“化”,即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广泛应用,应用程度越深,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就越高,对教育现代化的带动作用就越明显。

  一是以应用驱动硬件设施投入。改变“先建后用”的传统模式,确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够用就好”的硬件设施投入原则,以不断深化应用程度来驱动硬件设施逐步更新换代,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与水平。二是以应用驱动教学模式创新。通过将信息技术深入应用于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中,倒逼教师和学生改变传统的“教与学”模式,逐步实现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环境虚拟化。目前,我省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已经催生出开放课堂、翻转课堂、虚拟课堂、3G实景课堂等教学新模式和泛在式、自主探究式、互动讨论式、案例研习式等学习新方法。三是以应用驱动人才培养模式变革。通过深度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构建形成学习内容更加多元、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学习目标更加多样的新型学习环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适应能力。

  突出机制创新

  在全省复制和推广企业参与的“华容模式”,这种模式对中西部地区应该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一是以企业参与带动建设机制创新。湖南教育信息化基础条件建设任务艰巨,但传统的“自己投入、自己建设、自己管理、自己使用”的建设机制已经被证明是投入巨大却收效甚微,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2013年,我省在岳阳市华容县进行了“企业参与县域内整体推进三通建设”试点,仅用3个月时间就全面完成“校校通”建设任务,并通过“班班通”和“人人通”基本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我省已经在全省复制和推广企业参与的“华容模式”,这种模式对中西部地区应该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二是以试点引路带动推进模式创新。2013年,我省安排专项经费支持了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教育信息化试点县、试点学校和专项试点项目,推动各试点单位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发展实际和需求的教育信息化推进新模式,并对全省产生了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是以综合改革带动管理体制创新。切实抓住当前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推进的有利时机,在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机制和管理体制、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和利益分配机制、教师资源合理配置机制、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等方面开展综合改革和协同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突出强化统筹

  教育信息化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各级各类教育的各个方面,亟需强有力的统筹。

  一是强化职能统筹。湖南省教育厅将信推办作为独立的实体性处室,明确统筹指导全省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职能,较好地解决了过去各类教育信息化分散管理、政出多门的问题。

  二是强化资源统筹。教育信息化不仅是教育部门的职责,其他政府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都有支持教育信息化的工作、项目、资金,应该通过有效的手段将这些资源统筹起来,形成合力。三是强化项目统筹。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将教育信息化项目纳入各类信息化项目统筹考虑,为教育信息化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2013年起,我省将“校校通”与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村村通”工程相结合,每年由通信运营商免费为2000所左右乡镇以下村小或教学点接入宽带;将“数字校园”纳入“数字湖南引导资金”中统筹考虑,每年依托工信部门建设完成50所左右的数字校园。通过统筹这些项目,使教育信息化获得全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