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扫描
来源:汕头日报 更新时间:2014-06-17

《紫光阁》报道汕头加快行政体制改革
     
  
今日再领潮头

——汕头市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扫描

编者按:今年5月份,由中共中央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主管,面向全国发行的时政类党刊《紫光阁》,专门派出记者莅汕,就我市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打造服务型政府的做法和成效进行专访,并撰文《今日再领潮头——汕头市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扫描》,在该刊2014年第6期登载。现将该文予以刊发。

提到汕头,经济特区、侨乡、潮汕美食、沿海港口城市、百年商埠等词汇便自然地浮现在脑海。位于广东省东部的汕头市是在1860年代兴起的港口城市,在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史上有着一定的历史地位,改革开放后曾被列为第一批经济特区城市。因各种原因,汕头的发展落在深圳等新兴城市的后面。

这里的人民以勤劳勇敢著称于中外,深圳等大城市的发展汕头人立有功劳。这里是著名的侨乡,三百多万华侨华人驰骋海外,在全球创造了不少的巨富和佳话。但这里还人口众多,平均每人只有一分耕地。

汕头发展是三百多万华侨华人和在国内各地打拼的汕头人心底的期盼。汕头发展,让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特别是市委书记陈茂辉、市长郑人豪殚精竭虑,昼思夜想。从行政体制改革破题,成为诸多行动的首选。

汕头人勇争潮头的性格,也充分地展现出来……

有效激发市场活力

在省委、省政府支持下,汕头市濠江区搞大部门制改革试点,换来投资大增的实效,让人眼前一亮。为简化办事环节,提高工作效率,从2011年3月份开始,濠江区率先开展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以简政放权和大部门体制为重点,以创新运行机制为突破口的行政体制综合改革。将原来22个政府部门大幅整合为15个,形成“大规划”、“大经济”、“大建设”、“大执法”、“大监管”等综合性大部门。这号称“五大合并”的大部门改革,一改旧日俗套,不以部门管辖为限,而是以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为目的。比如大规划,包揽了城市规划、土地规划和产业规划等。比如大执法,把分散在12个部门的执法权合并于一体,成立执法安全局统一管理,解决了扰民和重复执法等问题。

历时3年多的改革,汕头市还将483项事权下放到濠江区,并获得相当于地级市的经济社会管理和行政执法权限。在简化审批程序,压减审批权限方面,濠江第一批取消260项,转移8项,取消和转移事项约占全区总数的50%。第二批又把行政审批事项减压为43.04%。

按照“实体大厅”和“虚拟大厅”相结合的模式,濠江区率先启用区级网上办事服务大厅,进驻审批事项涉及20个部门,实现省、市、区联网。2013年网上办事服务大厅工程建设项目办结率为100%,保持零投诉的纪录。

濠江区的改革试点历时三年多的时间,体制机制优势已成为该区招商引资和推进项目建设的重要名片,换来的是投资和财税收入的大幅增长。

实践证明,先后启动的一系列改革,政府部门行政效能大幅提高,经济发展软环境有效改善,激发了市场活力,国内外企业闻讯而来,汕头迎来新一轮大投资、大建设热潮。去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565.9亿元,增长10%,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也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特别让人兴奋的是投资持续升温,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4.5%,2012年增长39.7%,2013年增长28.2%,连续三年在全省名列前茅,今年延续高增长态势,一季度增长44.4%。中信、中核、中交、中国航天科技、中国五矿、华润等大中型企业纷纷进军汕头,海内外的潮商也组建集团,抱团反哺家乡建设。

电子政务的革命性变化

手机随时可办公,让人领略了汕头市各级政府超乎寻常的效率。听介绍,汕头政府在线建设推出了全新的电子政务“外网”,变8小时办公为全天候办公。看着记者不解的神态,汕头市政府一位办公室副主任随手掏出自己的手机,一阵点击,手机屏幕上列出一排文件的题目。再一点击,文件内容便清晰地展现在手机屏幕上。文件的办理回复,可用汉语拼音,也可用手写,都会准确地记录在整个系统之中。文件要随时翻看签批,如果谁错过了办理时间,后台会有记录,还要追究相应责任。一个手机密钥,确保了外网办公的安全。谁也别想再用学习、外出就可拖延办公的理由,耽误了公务的正常进行。据有关人员介绍,中国移动在这方面有非常成熟的技术,能够确保安全和快捷。大范围的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后,政府的管理和服务向何处去?汕头市政府的这一创新具有示范意义。

汕头市创造的电子政务外网,革命性地再造了崭新的公共服务模式和行政审批方式。全市97个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约4500名公务员的“网上办公、并联审批、电子监察、政民互动、公共服务”等业务,汇集于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市行政服务中心物理窗口与网上办事分厅窗口的高度融合,电子政务统领了办公自动化系统、行政审批系统、行政电子监察系统。这套国内最新的电子政务系统,曾受到有关部门的嘉奖。

凌厉有效的行动,胜过多少空洞的说教和口号。一个网络平台就实质性地大步迈进了阳光法治服务型政府的门槛。政府的服务从“实体大厅”向“网上大厅”延伸,极大地提高办公效率,有效规范了权力运行。市政府出台《汕头市规范和优化企业服务管理办法》,探索构建一个各部门联动的服务机制,变“一家企业对多个部门”为“多个部门为一家企业服务”。市属各部门也积极行动千方百计地让企业满意。市住建局积极开展行政审批改革,实现工程审批“整建制”进驻市行政服务中心,将窗口和科室从“前店后厂”变成了“店厂合一”。

记者还了解到,汕头市已全面启动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工作,建立公共资源统一交易平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步伐越跨越大……

法治为改革发展护航

以特区立法为引领,强化法治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制度保障。汕头市充分利用经济特区有立法权的独特优势,不断用立法权巩固保障各项改革顺利推进。

敢于为行政机关“设规立矩”,勇于进行“自我约束”。2011年出台实施的《汕头市行政程序规定》,开创了全国地级市行政程序统一立法的先河,构建了统一公正的行政程序规则。该程序对行政权力进行系统性规范,特别是对重大行政决策、行政执法、非行政许可类审批、行政听证、行政公开等程序进行规范。通过再造行政流程,提升行政效率,创新行政管理,优化公共服务,有效监督控制自由裁量权的行使。从源头上遏制凭人情办事和违纪违法审批。

去年8月1日实施的《汕头经济特区预防腐败条例》,敢于亮剑,敢动真格的品格随处可见。将预防腐败工作从机关延伸到国有企事业单位、非公经济组织及其他社会领域,做到公权部门、企业和社会全覆盖。规定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把住房、投资、配偶子女从业等情况列入报告内容,对拒报虚报行为要予以惩罚。对公务人员的血亲姻亲关系回避、兼职限制和离职退休后从业作出限制。对市、区(县)财政部门、市政府工作部门、直属机构公布三公经费的时间和方式作出规定。对“裸官”,即配偶和子女均移居国(境)外的公务人员担任职务进行必要的限制。对建设工程项目承发包、土地使用权出让、房地产开发、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市场经济活动作出限制性规定……

从有关资料了解到,当初把汕头列为经济特区,其重要原因是这里的海外华侨华人多。在今天,凝聚海外华侨华人的资本和力量,共同推动汕头市的发展,打造中国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又成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这样的视野看汕头经济特区率先开展行政体制改革,可谓是顺应了天时地利。历史,再一次赐予汕头人引领潮头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