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利用互联网思维提升政府的政务网络形象,通过各种渠道,微博也好,微信也好,来获致政府的一些信息。”在新华网主办的2013年度“城市网络形象排行榜”发布会上,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新华网舆情中心首席科学家沈阳谈及网络对于城市形象的影响。
“当一个网民准备到我们的一些城市的时候,首先会在网上搜索这些城市怎么样。”沈阳说,政府相关部门要用互联网思维重塑城市形象。
中国青年报记者注意到,在2013年度“城市网络形象排行榜”的榜单上,深圳、苏州、合肥等50个城市分获“十佳城市奖”(省会和其他单列市、地级市)、“网络履职绩效全国十佳”等三大综合奖项,以及“政务网络形象奖”、“商务网络形象奖”、“旅游网络形象奖”和“年度创新进步奖”4个单项奖。
此次评选的第一参数就是城市基础网络形象,占了10%的权重,包括人均新闻数量、人均微博提及数量以及人均网页提及数量。注重宣传的城市、知名度比较高的城市在这个维度上得分比较高。第二个指标是城市政务网络形象,包括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微博热度、政府信息公开。其他还包括城市商务网络形象、城市社会生活网络形象等。
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秘书长石现升指出,随着网络通讯条件的提升及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网民的上网习惯、信息获取手段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公众对移动互联网的依赖程度日渐提高,由此催生了更为方便快捷的移动电子政务。在越来越多的用户接入移动互联网背景之下,城市管理者发展移动电子政务、提升网络履职能力也将成为必然趋势。
据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统计,今年1~3月,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净增4355.3万户,总数达到8.51亿户,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4.07亿G,同比增长53%,手机上网流量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当前,移动电子政务平台呈现出多样性特点,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已被广大公众所熟悉。而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不断深入,城市管理者也在积极探索,构建更具实用价值的政府服务型平台,由此出现了政务APP这一公共服务创新模式。2012年4月,由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创办的“北京城市”成功登陆苹果应用商店,成为中国首个、也是继纽约(房源)之后世界第二个在移动互联网平台上发布的综合性城市形象推广APP。
石现升认为,当下,政务APP的发展由于行业限制、专业性精准目标受众少、地域性局限等因素,用户量和发展规模仍然相对较小,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沈阳指出,互联网思维讲究实在,比如一些官员去私访,或上街帮老百姓做一些事情,但是民众对这类事会质疑,原因就是一些部门的工作做得可能不是那么实在。但如果他们长年累月地跟民众进行沟通,可能得到的评价就会有所提升。
新华网舆情中心主任段赛民指出,日前,对于国内各城市的政务微信现状,新华网从地域分布、部门分布还有命名特征进行了分析。目前发现国内政务微信还存在几个方面的不足:其一是很多城市的政府部门尽管开通了政务微信,但还没有很好地利用;其二是开通了政务微信的一些机构,目前微信大部分还处于一种休眠状态,只是一个空壳,没有及时更新;其三是政务微信只是停留在信息发布上,没有与市民、网民做互动沟通,没有充分发挥这种新媒介平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