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 一年一度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注定要成为热点中的热点。2月25日上午,市长徐止平在市四届人大六次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产生了热烈的反响,成为市人大代表审议和市政协委员讨论的中心,也成为全市人民关注的热点。 本报就《报告》中读者最为关心、事关2004年全市工作重点的几个方面采访了相关人士。 《报告》第三部分“大力提升产业竞争力”中,用了很大的篇幅来阐述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内容,十分具体地说明了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该做哪些工作。 《报告》提出:抓紧编制生产力布局规划,认真组织实施《金华市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集聚,加快形成“一城两中心五大产业区”的发展格局。 《报告》认为:认真做好向省报批开发区工作,理顺园区管理体制,加快园区道路和配套设施建设,努力构筑有效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平台,着力整合提升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发展水平,提高园区土地集约经营水平和土地利用率。切实加强项目用地管理,制定和完善入园标准,按照项目投资密度、经济密度、技术密度等指标,确定供地规模和政策,降低园区招商成本。 《报告》明确要求:引导和推动企业加大技改投入,进一步提高工业装备水平,企业技改投资力争突破100亿元。积极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中科院金华科技园建设,引进一批高新技术项目,认定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40家。加大对大企业、大集团的扶持力度,年内力争实现年销售收入超20亿元企业两家,超10亿元企业4家,超亿元企业170家以上。 市经济贸易委员会主任张伟亚说,金华产业发展的总目标是使金华成为上海经济区南翼的重要工业基地,在前不久省政府制订的《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中,金华的汽车、摩托车产业基地已被列入拟培育的全国重要产业基地之一。 张伟亚说,日前刚下发的《金华市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产业群发展重点是打造“一城两中心五大产业区”。一城指浙中汽车城。汽车制造业是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之一,当前金华汽车产业群正在崛起,按照“整合资源、发挥优势、错位竞争、跨越发展”的思路,建设浙中汽车城,充分利用国际品牌、先进技术和管理优势,加强与德国MAN集团等国内外汽车制造公司的合作,以专用汽车制造为重点,建设汽车、摩托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一段时间内要对现有的汽车、摩托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进行整合,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形成具有特色优势的产业群。重点发展尼奥普兰为龙头的豪华大客车、豪华大吨位货车和轻型轿卡、农用运输车及摩托车等系列产品。引导市区及永康的机械行业为汽车制造业配套,完善产业链和供应链;以金兰、永武产业带为主体,实施工贸联动,培育汽车交易市场,做大浙中汽车产业。 两中心指中国小商品制造中心和中国五金制造中心。前者以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为主要依托,在打造国际商贸名城的同时,打造国际小商品制造中心。充分利用“华夏第一市”的市场功能,发挥市场大、资金足、机制活、信息灵的优势,做专、做精、做特小商品,以义东浦产业带为主体。后者以永康“中国科技五金城”和五金产业群为依托,做大做强“中国出口工具生产基地”,着力增强研发能力,提高工艺装备水平,增加产品技术含量,走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之路,以永武、金兰产业带为主体。 五大产业区指医药化工产业区、食品制造产业区、电子材料产业区、建材产业区和新兴产业区。医药化工产业区以金兰产业带和横店工业区为主体,建设浙中医药制造业基地;食品制造产业区以金兰产业带及武义、磐安等地的食品基地为主体,建成中国南方乳制品生产基地和重要的出口罐头生产基地;电子材料产业区着重巩固横店的“世界磁都”地位;建材产业区重点做强兰溪、婺城的水泥生产基地;新兴产业区以市区高新科技园为主要平台,争取形成制造业发展的后续产业和战略产业。 张伟亚表示,要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必须加大企业的技改力度,出台并落实相关政策,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报告》第四部分统筹推进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中,强调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以促进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报告》提出:以高速公路为重点,构建浙中城市群交通网络主框架。继续把中心镇、中心村建设作为城乡一体化的着力点来抓,全面完成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加快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努力提高整治实效。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和“千里清水河道整治”工程。抓好九峰水库等骨干水利工程和乡镇供水工程建设,继续实施“百库保安”和“百万农民饮用水”工程,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加快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引导和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推动边远山区贫困村的劳务输出和下山移民,落实结对帮扶措施,改善欠发达地区发展环境。 市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城乡一体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少非说,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新时期解决农村问题的重大新思路,目的是通过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城乡之间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增强城市的带动和辐射功能,缩小城乡差别;通过统筹国民收入的分配,增加对“三农”的扶持,为“三农”创造平等发展的机会,缩小工农差别,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在中央提出“五统筹”后,如今各地都开始重视城乡一体化问题。我市在这个方面认识较早,从去年上半年开始就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得到了老百姓的竭诚拥护,一年下来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 保持外向型经济发展势头 《政府工作报告》第五部分内容关于加快推进改革开放中提出,必须努力保持对外贸易良好势头,力争利用外资再创新高。 去年,我市外经贸工作克服了非典疫情和高温缺电带来的负面影响,全市外向型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市的外向型经济已经形成了较明显的发展特色,外贸增长的稳定性和协调性明显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对国际市场生产要素的吸纳能力明显提高,产业配套能力明显提高。 但同时也应看到,我市的外向型经济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少,如自营进口偏少,贸易结构不平衡,加工贸易偏少,贸易方式不平衡,外资投入占固定资产投入比重偏少等。从今年起,国家对出口退税政策作重大调整,宏观环境的变化不利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引进外资竞争异常激烈。 市外经贸局在确定今年主要工作思路时提出,把大力拓展国际市场,加大外贸出口的力度,保证金华的工业产品有市场作为外贸工作的基本立足点,排出了今年外贸工作的几项重点工作: 做大做强外贸经营主体。对现有的1100家自营出口的生产企业实行分档考核、分档奖励。同时,鼓励更多的生产企业申报外贸经营权,全年再增加300家以上。全面实施外贸进出口经营权登记备案制,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扩大出口;调整外贸出口扶持政策,鼓励外贸流通公司多收购地产品出口,发展外贸代理制;进一步重视进口工作,鼓励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进口急需的原材料等物品;鼓励企业大力发展来料(进料)加工,充分发挥公共型保税仓库的作用,做大加工贸易,提高加工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 关于今年的招商引资工作,市外经贸局局长应炳兴认为,重点要在引资质量和产业层次的提高上做文章。构建引进大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的平台,通过几年的努力,使开发区和园区利用外资的比例达到总量的70%以上。招商的重点要瞄准世界500强及跨国公司投资的1000万美元以上的工业制造业项目,瞄准制造业较为发达的城市,如日本的东京、大阪,美国的加州、硅谷、底特律,韩国的汉城,德国的慕尼黑,马来西亚的吉隆坡,意大利的米兰等。同时,组织力量赴上海、厦门、东莞等地挖掘引资商机。此外,今年的招商引资工作还要拓展新的领域,注重第三产业,如在文化、教育、物流、医药方面,尤其是国际物流业、大学以及大型超市等。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报告》第六部分提出:坚持执政为民,不断改善群众生活,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增加农民收入上,《报告》要求各级政府真正把解决“三农”问题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把中央各项政策落到实处。继续做好农村税费改革和涉农收费项目清理工作,对粮油种植农户免征农业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建立工业反哺农业的机制,确保财政对农业支出的有效增长,加大对种粮大户的扶持力度,对生产订单粮食的农户进行价外补贴,促进农民收入的有效增加。加快实施“百万农民素质提高工程”, 免费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大力提高农民的增收能力。鼓励经纪人吸纳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从事来料加工业务,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快向非农产业转移,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面向市场发展效益农业、开展多种经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市农业局局长傅利常说,18年前中央连续发了5个一号文件,开创了我国农村改革的新局面,创造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记录。18年后,中央再次为农民增收发了一号文件,这背后隐含了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危机。从他掌握的情况看,我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1990年城乡居民的收入是1.8比1,到2003年拉大到2.8比1,更为严峻的是,这个差距还有继续拉大的趋势。 正是有这个大背景,省里和我市也相继为促进农民增收下发了一号文件,并对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许多具体的要求,出台了不少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推出了不少新举措。 傅利常说,从我市农民收入构成看,去年农民人均收入有近80%来源于二、三产业,所以增加农民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最有效的途径。我们应十分重视增加农民的就业问题,为农民就业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包括加快工业园区、工业小区的开发,就近为农民增加就业岗位;制订政策,引导企业多用本地劳动力;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分层次、有目的地进行培训,让农村剩余劳动力有一技之长,有能力转移出去,今年市政府要求全市有8万农民转移到二、三产业,这个力度很大,对全市农民增收是个利好消息,当然关键是要落实到位。 其次要继续在调整农业结构上下功夫。傅利常说,要挖掘农业内部潜力,提高农业效益,虽然农业占生产总值的比例在不断下降,但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不充分的情况下,对纯农业收入家庭来说,农业仍然是主要来源。对主要以纯农业收入为主的家庭来说,提高农业效益、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对增加收入显得尤其重要,也是现实的做法。这需要我们抓好三件事:一是要扶持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二是围绕农业的优势产业,积极调整结构,发展效益农业;三是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尽量减少抛荒,能调整的坚决调整,不能调的就种粮食。今年开始,种粮的耕地免征农业税,粮食收购部门将继续实行价外价补贴制度,省里对20亩以上水稻、油菜大户安排一定的补贴,这些对农民增收都会产生直接的作用。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加快我市发展,实现今年各项目标,一个重要的、基本的前提就是必须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在《政府工作报告》第七部分内容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中,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2月中旬召开的全市政法工作会议对维护稳定工作作出了具体要求。 要及时妥善处置各种群体性事件;建立健全打防并举、专群结合的治安防控机制。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加强重点人群管理工作,加强基层安全创建工作,年内“平安乡镇(街道)”的达标率要达到50%,“安全小区”、“治安安全单位”分别达到80%以上,“无毒社区”达到40%以上。 针对当前严重暴力犯罪特别是杀人、抢劫犯罪多发的实际,增强快速反应能力和攻坚克难的能力。针对盗抢犯罪猖獗的现状,组织开展“网上反盗抢”专项斗争,有力打击“街面犯罪”。针对毒品犯罪大幅度上升势头,进一步加强禁毒斗争。积极参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重点打击走私贩私、非法集资、金融诈骗、偷税骗税、制假贩假、侵犯知识产权、洗钱等犯罪,严防经济犯罪分子携款外逃和向境外转移资金。加大追逃追赃力度,坚决依法查办职务犯罪,集中力量查办大要案,严肃查处行政执法和司法人员职务犯罪,严厉查处借国有企业改制之机侵吞、私分、挪用国有资产的犯罪案件。 全面建设效能政府 《政府工作报告》第八部分着重提出,要完成今年政府各项工作任务,就必须要按照为民、务实、廉洁的要求,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全面建设好“四个政府”,其中之一就是效能政府的建设。 必须看到,我市的机关效能建设虽然抓了多年,有所改观,但离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从全市党风廉政建设问卷调查情况看,群众认为政府机关办事“非常方便”和“比较方便”的仅占34.5%。 转变政府职能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效能建设的内在要求。当前要着力树好“有限政府”、“透明政府”和“诚信政府”的形象。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凡是不涉及党和政府机密的信息,原则上都要公开。进一步强化行政服务中心职能,凡是政府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及相关收费原则上都要纳入中心办理。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凡是可以通过电子信息网络申报、申请、注册的事项,原则上都要实行数字化管理,以方便群众办事。 建设效能政府,制度建设是根本。当前一是要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二是建立健全各项便民制度。三是进一步完善行政事业性收费制度。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实行目录管理,未列入目录的基础上一律视为乱收费。规范中介机构和社会团体的收费。认真解决多种变相收费、搭车收费、垄断性收费,严禁只收费不服务,多收费少服务。严格贯彻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防止部门坐支罚没收入和行政性收费。 提高效率是加强效能建设的目的所在。在实际工作中,要大力提倡“四通”精神,即凡部门职责内该办的事,要速办快通;当工作运转需要协调时,要及时沟通;在基层和群众面临困难和矛盾时,要积极疏通;对有利于金华经济社会发展的事,只要是上级没有明文禁止的,都要大胆去办,即便上级有规定,也要从实际出发大胆变通。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电子政务:是指各级政府部门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建设政务业务处理的网络环境,以实现政府办公、政府采购、信息交换、行政管理等日常政务运行的信息化,增强政务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提高政务运行效率。推行电子政务,有利于政府部门接受监督、依法行政,为社会各界提供更方便、快捷、公平、公正的政务服务。 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是指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相关国际标准和主要贸易国标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功能等参数的检验要求,对农、林、畜、渔产品及其投入品、农业生态环境等主要项目进行检验检测,构成以重点农产品专业检验机构为骨干,一般农产品综合检验机构和区域特色农产品检验机构为基础,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农产品检验检测网络体系。 “三率”:进入开发区、工业园区企业的开工率、竣工率和投产率。 会展业:是一种新兴的第三产业,主要是指提供会议和展览等综合服务的产业,包括接待会议及展览的场所和举办会议及展览的单位。 公共卫生:就是组织和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改善环境卫生条件,预防控制传染病和其他疾病流行,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达到预防疾病,促进人民身体健康的目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团体和民众的广泛参与。 公共财政:是国家以社会和经济管理者的身份参与社会分配,并将收入用于政府的公共活动支出,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充分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公共财政的核心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包括国家安全事项和政权建设、公共事业发展、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等。 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就是使经济活动按照生态学的规律运作,让能源和物质在经济活动中循环流动。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使资源得到最充分和持久的利用,并将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循环经济的主要技术途径是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 清洁生产: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这是国家即将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所规定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是指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依照一定程序由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许可职能。相对集中行政许可实施机关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以自己的名义实施相对集中后的行政许可,并独立承担因实施行政许可而产生的法律后果。其主要作用在于改变目前行政管理中许可事项繁多、行政许可权限交叉、多层或多头许可等状况,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审批效率,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