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化发展展望:十年内基本完成向信息社会转型
来源:人民邮电报 更新时间:2014-07-16


· 未来十年中国信息化五大变化最显著

· 发展信息经济成转变发展方式抓手

· 解决网络安全问题根本还是要靠发展

· 建设网络强国的标志是五个国际领先

· 网络强国战略对信息基础设施提出新要求

记者:以中央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为标志,我国信息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您曾撰文指出,这一领导机构的成立释放的信号很明确,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未来中国信息化值得期待。如果把视野扩大到十年一个周期,那您对未来十年中国信息化的走向有何大的判断,与过去十年相比将有哪些重大变化或提升。

张新红:中央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以后,社会各界对我国信息化未来将如何发展给予强烈关注。我在《中国信息化值得期待》一文中提出了十个方面的期待,如一举理顺信息化管理体制、新一轮信息化建设热潮兴起、新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制定实施、“十三五”信息化规划制定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加快推进、关键核心信息技术研发有望加强、政府信息开放共享程度大幅提高、信息经济加速发展、信息立法进程加快、网络治理更加规范等。这些期待可以看作是对近期中国信息化发展的愿景和趋势判断。

要对未来十年中国信息化发展走向做出预判,有一定难度和风险,但也不是无章可循。综合考虑全球信息革命走势、信息社会发展规律、中国梦的追求和现实行动影响等因素,我们也许可以得出一些判断。总体上看,未来十年中国所有领域的信息化水平都将上一个新的台阶,基本完成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全面转型。具体而言,可能的变化至少应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信息革命继续深化。围绕信息的捕捉、加工、传输、存储、计算、网络和通信等领域的信息技术都会有重大突破,如量子计算、智能网络、5G通信等。同时,信息化深入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将越来越多地呈现出来,会进一步改变全球竞争格局和社会治理方式。

二是信息社会发展理念基本确立。工业化任务基本完成之后,中国将全面走向以知识型经济、网络化社会、服务型政府和数字化生活为基本特征的信息社会。在发展理念上,将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包容性发展。

三是以融合、互联为特征的创新应用取得显著成效。如果说目前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机器人等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还是刚刚起步的话,那么未来十年这些应用将取得实质性巨大成效,而且还会不断涌现新的应用。

四是颠覆与创新成为常态。电子商务、新媒体、互联网金融、打车软件等新业态对传统产业的冲击已是历历在目,未来所有的产业都将互联网化。3D打印、众投、众筹、分享经济等新经济模式的出现,可能会对产业变革带来重大影响,在很多领域将会出现边缘企业的崛起。

五是数字化生活形态逐渐形成。主要信息技术产品加速扩散,宽带网络更加快速、普及、好用,终端日益多元化,公共服务基本实现网络化,移动应用无处不在,网民数量有望达到10亿人以上,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当然,变化将是全方位的,不限于以上几个方面。同时,还应注意到这个发展过程不会一帆风顺,各种矛盾冲突也会表现得十分突出。

记者:今年是中国互联网发展20年。作为全球第一网民大国,中国在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尤其是信息技术革命时做出的重大决策格外引人关注。近来,中央领导高度关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纵论新一轮科技革命,并强调:“信息技术成为率先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先导技术,将促进以物质生产、物质服务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向以信息生产、信息服务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发展时期。”这一突破性的理论表述,首次以信息经济为关键词重新定义了发展模式转变的内涵,您对此有何认识,下一步将对信息化、信息经济、信息通信业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张新红:将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定义为“以物质生产、物质服务为主”向“以信息生产、信息服务为主”转变,可以看作是对转变发展方式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可以说是找到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抓手。新经济一般指的就是信息经济,而信息经济是信息社会的主要形态。相对于以大规模生产物质产品、大规模消耗物质资源为特征的物质经济而言,信息经济强调采用信息技术和智能工具,增加产品和服务中的知识含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

信息产业是信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是信息经济的全部。随着信息技术的渗透和扩散,产业的边界会越来越模糊。实体世界与虚拟世界将逐步走向融合,人们对美国物理学教授惠勒的名言“万物源于比特”的理解也会更加真切。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逐步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也许将来所有的产业都是信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央领导强调,发展信息经济不仅是因为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走到了尽头,也是因为信息革命为加速实现发展方式转型提供了机遇,信息技术的重大突破不仅造就了强大的信息产业,而且改变了整个经济业态。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拥有利用信息革命实现跨越发展的条件和优势,如市场潜力、技术、人才、产业基础等。当然,大力发展信息经济必须要突破一些瓶颈,比如基础设施不足、高端人才短缺、竞争机制不完善、相关法律和政策不适应形势变化要求等。调整旧有生产关系和利益格局,使之适应信息生产力发展要求,将是未来一个时期的重要努力方向。

记者:随着斯诺登事件的持续发酵,我国已在网络安全领域开展了一系列旗帜鲜明的应对举措,并将推出网络安全审查制度。您如何评价我国信息网络安全总体形势,在基础设施、核心技术、终端与应用等层面哪些安全问题尤为急迫?有哪些环节的工作亟待强化完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在网络安全重要度急剧上升的时期,信息化发展的顶层设计是否会因此作出一些调整?这将给民族信息产业带来怎样的机会?

张新红:安全与发展是信息化与生俱来的一对矛盾,也一直是个争论不休、不易处理好的焦点问题。网络越发展,应用越深入,安全问题就越显得重要。从目前情况看,我国网络安全总体形势不容乐观,用严峻一词来形容并不过分。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一网民大国,拥有最大的信息经济市场空间,目前正处在大国崛起、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同时又必须走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面临的网络空间威胁压力自然也十分巨大。这种情况下,对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如何强调都不为过。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国网络安全最大的风险所在,在计算、存储、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等领域,高端技术与设备主要靠进口,所以也有人称中国网络空间基本处于不设防的状态,应对极端情况下大规模高强度网络攻击的能力明显不足。捍卫国家网络安全,除在核心技术设备方面逐步实现安全可控外,还应在强化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管理、完善安全制度等方面多下功夫,同时还应积极参与国际网络空间治理。

从长期看,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根本还是要靠发展,不发展才是最大的不安全。所以习近平主席在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的同时,也强调了“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信息革命为中国提供了一百多年来最大的发展机遇,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动力和支撑,抓不住、用不好这个机遇才是最大的风险所在。人类已经进入信息社会,信息化不再仅仅是工具,也是人类必须面对的全新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更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在实践中,既要防止只讲发展而忽视安全的倾向,也要防止以安全为理由阻碍信息化发展的倾向—信息安全不应成为阻碍信息化发展的挡箭牌,科技创新更不该沦为信息安全的牺牲品。

网络安全问题是在网络发展中产生的,也将在发展中平衡解决。从全球看,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寻求国际网络空间治理的新思路新方案。前不久,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鲁炜在出席ICANN大会时就呼吁国际网络空间治理形成七点共识和四项原则,相信中国在应对网络安全问题方面的国际影响力会不断增强。从国内看,我国已拥有在部分核心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的良好基础,以差别优势获取安全对抗均势是完全有可能的。强大的信息经济基础终将为网络强国目标的实现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对此我们应该有坚定的信心。从近期看,一方面要更加注重网络安全,另一方面还要积极推进创新应用。这两个方面都会为信息产业、信息经济的大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记者:据悉,新一轮的国家信息化战略基本敲定。今后一个时期信息化发展建设的战略目标,即建设网络强国。在您心目中,网络强国最主要标志应该是什么?与已经出台的国家“宽带中国”战略相比,未来的网络强国战略在信息基础设施方面将有哪些提升,具有怎样的意义?

张新红:在中央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信息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即建设网络强国。对于下一步重点工作也做了重要部署,比如:提升技术与产业支撑能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发展信息经济、建设信息化人才队伍、加强信息法制建设、确保网络安全、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等。这些都为研究制定新时期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供了指引。


习近平讲话中提出网络强国的目标是“网络基础设施基本普及、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经济全面发展、网络安全保障有力。”这些要求也可以看作是网络强国的重要标志。如果要进一步细化,就个人理解,作为一个网络强国在以下几个方面应该是国际上领先的:一是技术领先,在关键核心技术上足以与最强力量抗衡,从而使得网络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二是信息基础设施领先,做到快速、泛在、好用,能够为信息社会全面发展提供支撑;三是企业领先,在不同领域都有国际顶级的科技企业,这既是信息经济大发展的标志,也是可持续创新能力的重要源泉;四是人才优势明显,国民信息素质和信息能力强,拥有强有力的专业化人才队伍,信息科技领域各方面都有一批拥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端人才;五是网络文化影响力强大,在全球网络治理中拥有较强的国际话语权。

与已经出台并正在实施的“宽带中国”战略相比,网络强国是一个更长期的战略目标,涉及的内容和范围更为广泛一些,不仅涵盖信息化建设方方面面,也会涵盖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现代化建设。更加快速、更加安全、更加普及、更加好用应该是网络强国对网络基础设施的基本要求。这次成立了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挂帅的中央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层次高、决心大、方向明、任务清,相信会有更有成效的战略安排。还是那句话:中国信息化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