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整合下的政府数据中心建设研究与实现
来源:中国信息界杂志 更新时间:2014-07-27
 整合将分散但拥有内在联系的内容,整理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或结果。整合的最终结果是整体效益、效率大于单个事物单独发挥的效益、效率[1]。信息资源的整合就是将分散的但有关联的信息资源进行整理、加工与集成,从而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数据中心(Data Center),顾名思义就是存放数据的中心,网上对其定义为“以外包方式让许多网上公司存放它们设备或数据的地方”。由此可推及政府数据中心的概念,政府数据中心就是“可以让许多政府部门存放其设备或数据的地方”。从政府数据中心的概念来看,其建立就是体现了一个对政府部门信息资源进行整合的思想。
  1 资源整合的总体目标
  1.1 发展趋势
  从二十世纪末开始,我国电子政务工程建设启动,从早期的政府上网、无纸化办公到建设政府门户网站、办公自动化,再到如今电子政务内容的不断丰富、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和应用的不断深化、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的不断加强,电子政务发展实现由局部重点突破向整体联动推进转变,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1]。然而,由于缺乏顶层设计思想和统一标准,加之政府各部门和行业电子政务水平不一,导致启动较早的政府各部门独自为政,信息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地整合和共享。如何加强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业务的整体协同已经成为各地电子政务部门重点思考的问题。
  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低成本、集约化、见实效成为当前电子政务建设必须遵循的原则,政务公开、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已经成为电子政务发展的一个趋势,这就要求电子政务建设主要做好三方面工作:①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要规范统一,减少重复建设;②政务信息资源建设要实现交换共享,消除“信息孤岛”;③电子政务应用平台建设体现业务协同,避免各自为政。建设政府数据中心可以很好地实现上述目标。
  1.2 需求分析
  扬州市作为国家首批信息化试点城市,近十年来,先后承担了一批国家和江苏省的电子政务试点工程,不少工程打造成了具有示范意义的“扬州模式”。然而重复投资、信息资源共享利用率不高、信息服务和安全保障水平不均衡等问题仍然存在。为更好地推进政府资源整合,2010年底,扬州市财政部门会同电子政务建设部门对全市150余家行政事业单位机房和信息系统建设情况进行调查,根据回收问卷的不完全统计,60%以上的部门建设有自己的机房,建筑面积超过6000平方米,机房面积超过20平方米的单位占有机房单位的69%,而具备标准机房环境的单位只占有机房单位的20%不到。有的单位投入大量资金装修机房、建设专网、配置高档服务器,但只有一两个简单的应用系统在运行,服务器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不能充分得到应用。此外,多数单位都还同时接入2到3家ISP线路。这些都极大地导致了政府重复投资。
  为此,亟需建设一个统一的政府数据中心,来取消这些小却“五脏俱全”的机房,一方面为这些部门已建和新建系统提供运行支撑环境,另一方面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把设备和资源物理上聚合在一起,而是要进行整合,使政府数据中心不仅是一个统一的基础设施管理中心,还是一个统一的数据交换共享中心、信息安全保障中心和数据存储备份中心。
  1.3 总体目标
  建设政府数据中心的目的就是为了资源整合和共享,规划必须根据实际现状来,不需要拥有成千上万平方米的机房面积,没必要建有成千上万台服务器的规模。可在技术上充分采用当前先进的虚拟化和云计算技术,建成的规模、设备数量和投资要远远少于整合前的总和,本着务实推进的原则,可极大地降低了建设和运行成本。建设的总体目标为“1531”:
  “1”是建成一套信息基础设施,即包括统一机房环境、统一硬件资源(计算、存储等)、统一系统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统一网络平台(政务内网、政务外网)、统一标准规范、统一安全保障和统一运维管理。
  “5”是整合共享五大基础数据库,即完善人口、法人、地理信息、金融税收和信用等基础数据库;推进综合数据库、部门业务数据库建设,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汇聚和共享。
  “3”是打造三大应用支撑平台,即以门户网站群为基础,打造公众服务平台;以协同办公为目标,建成综合办公平台;以数据深度挖掘分析为手段,建设决策支持平台。
  在上述“1”“5”“3”实现的基础上,实现对一批跨部门重点智慧应用服务的支撑。
  2 资源整合技术架构和内容
  2.1 总体框架
  根据总体目标结合信息资源的情况和应用特点,可从三个层次来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即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和应用平台层。在政府数据中心建设中,遵循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首先考虑基础设施整合,逐步上升到数据资源整合,最终实现应用平台整合[2]。90fba69c455112bc7e4a01.jpg (323×282)
图1 扬州市政务信息资源整合框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