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内部管理中的物联网应用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14-08-01

  世界正在步入物联网科技时代。除了追求时间和效率的企业在迅速借力物联网优势,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就连一向稳扎稳打的政府管理,也开始青睐物联网科技,用以提升机关工作的效率了。

  有消息称,近日,沈阳市东陵区法院公车全部安装了GPS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这标志着沈阳首家机关单位完成了对公车的自动化管理。目前这套系统已经进入试运行阶段。安装了GPS系统后,能够24小时不间断地对公车实施监控,同时防止公车私用、警车滥用。

  GPS的威力,显而易见:公车安装GPS系统后,后方只需要通过统一的监控平台,就能对所有公车实现全方位监控,监控的内容包括车辆所处位置、车牌号、行驶速度、累计行驶公里数和停开时间等。只要工作人员打开电脑的大屏幕,就可以在电子地图上找到安装了GPS系统的公车,点击某辆车的车牌号后,屏幕便能立刻显示出其所在位置,这为后方掌握公车的具体去向,提供了第一手资料;GPS数据保存期限甚至长达四五年时间;由于GPS系统能够随时提供公车的行驶和停放信息,一旦有人违规将公车停放在学校、酒店或娱乐场所,都可以在系统中显示出来,这为防止公车私用、警车滥用,提供了便利。

  GPS系统全天候“天眼”的实力,让其在政府对公车管理的诸多手段选择中,脱颖而出。一轮新的针对公车私用和警车滥用的GPS行动,正在全国展开。比如在广州,今年春节后首先给市管干部的公车装载GPS系统,便于监督管理。而后,广州还将谋求逐步扩大实施范围,他们的依据是,去年广州已在三个单位进行了类似试点,试运行期间平均节省费用达到24%。

  除了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全国范围内为治疗公车私用顽疾而推出的各种举措,也在竞相模仿和展开中。近日发布的《辽宁省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政府令就规定,辽宁省公车在节假日期间要留在单位封存停驶,同时实行公车定点加油、定点维修制度。辽宁省一些省直单位还对公车的油耗、维护费用、公里数等进行了公示,这在客观上也起到了遏制公车私用的作用。

  而在广州,还传出妥协方案,公务员周末使用公车即非公务用车将收取费用。具体内容是“经批准非公务用车将采取有偿使用措施,试点单位估算,拟按照每公里1.5-1.7元收费”。

  政府对上述措施推行后的效果,很乐观。然而,我们却认为,GPS可以清晰地记录公车私用、警车滥用的行为,却无法根除这些现象。这是因为:第一,谁来监控GPS系统?那么多公车,天天在路上跑,谁能够一条一条地核实公车私用?核实后,就已经是事后处罚,在政府一团和气的氛围中,事后处罚的力度,如何保证?

  第二,监控到了,谁来执行处罚?公车私用,早就是公开的事实,地球人都知道。过去,这是“人”都处理不了的事,现在交给机器了,真的就可以处理了?真处理了,能否做到官民平等和公平、公正、公开?事实上,包括定点加油、定点维修制度,公车的油耗、维护费用、公里数等要公示,过去一直都有相关的制度安排,却为何一路失效?现在,定点加油变成了定点私车加油,定点维修变成了定点维修私车。这种流变,又说明了什么?

  第三,公车私用和警车滥用现象,并非孤立存在,不过是整个社会公权私用、特权滥用的冰山一角而已。即便部分消除了公车私用和警车滥用的现象,还会有公开的、体制外的公权私用,如贪污受贿、卖官鬻爵;隐秘的、体制内的公权私用,如通过行政法规、部门章程将部门利益制度化、私人化等现象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GPS管不住公权私用,只要权力机关在监督自我的过程中,展示“选择性失聪”的伎俩,那么遏制公权私用和特权滥用无疾而终的历史,就将不断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