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搜狐网 更新时间:2014-08-04
(一)服务机构虚拟化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信息化在互联网时代的广泛运用,营造出一个全新的不同于实体经济的虚拟经济,而未来的金融机构将会呈现出显著的虚拟化趋势。在互联网时代,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建立在物理网点、人员数量上的竞争优势远没有在传统金融中那样重要。网络信息技术在金融业中的应用可以实现在互联网上设立网络银行等网络金融机构,从事虚拟化的金融服务,或者传统金融机构以现有专用网络与Internet联网,提供服务或设立网站。虚拟化的金融机构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增设虚拟分支机构或营业网点,金融机构的物理结构和建筑的重要性大大降低。
金融服务机构的虚拟化目前在国内的发展已初见成效,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线上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加上线下的ATM等设施进行日常金融业务。对于金融机构本身来说,服务机构虚拟化的发展,也是在人力成本不断上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的明智选择。对于一般的金融机构来说,虚拟化能够在简化工作场所,优化日常任务的同时,使金融机构能够将更多的时间用于满足客户的需求,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对于中小金融机构来说,可以通过虚拟化来进行业务扩张。由于虚拟化建设的标准化程度更高,其成本远低于建立实体网点,中小金融机构在无力广泛建设实体网点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建设虚拟化机构来实现扩张。从风险控制角度来讲,内部操作人员的操作失误是金融机构的风险来源之一,虚拟化的建设使得很多需要人工操作的业务改为由精度更高的计算机系统执行,其犯错概览也会相对减小,从而减少操作风险。
(二)服务对象平民化
一直以来,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往往是高门槛的象征,一般理财产品的起步价往往在数万元以上,收入水平一般的普通民众往往被银行理财产品的高门槛拒之门外,此类用户最主要的投资方式就是通过银行存款来获取利息收入。 在信息化建设不够发达的时代,线下理财服务的成本使得金融机构往往难以顾及小额理财需求。对于银行业来说,其资产主要来源于优质而低成本的储蓄存款,各大商业银行基本处于行业垄断地位,其开发新金融产品吸引小额资产的欲望并不强烈。这些因素使得金融机构的服务显得相对高端,普通民众的投资等金融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随着我国金融业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金融业所面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互联网时代新兴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进入,更使传统金融机构感受到威胁。同时,互联网时代金融机构的信息化建设,使得金融机构推出小额理财产品的成本大幅下降,使小额理财成为可能。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无论收入水平如何,普通居民的投资理财意识将更为强烈,银行存款的低利率已经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寻求收益更高的投资方式也成为他们迫切的需求。可以说现实的激烈竞争和居民的金融需求要求金融机构服务对象平民化,而互联网技术又使得这一趋势成为现实,未来的信息化金融机构的服务将会向着更加平民化的趋势发展。
(三)金融机构平台化
我国商界流行这么一句话,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最近几年的商业经验表明,最顶尖的企业是做平台,平台经济实质是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三大趋势的集大成者。未来是平台制胜时代,对于金融机构而言,谁建立了平台,谁就能在竞争中居于有利位置,从而具有聚集各种资源的能力,在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从风险控制角度来看,通过平台占有的社会资源越多,抗风险的能力就越强。平台通过不断增加参与者规模并且逐渐改进、完善平台商业模式来为参与者带来更多价值,最终完成平台自身的增值。
具体而言,对于信息化金融机构来说,首先,金融平台化能够扩展销售渠道。以银行业为例,相对于传统商业银行服务模式,平台金融利用互联网化服务渠道降低银行的地域限制,依附于实体经济产业链并跟随产业链的蔓延不断向外扩展。强大的平台服务功能与价值链整合能力使平台金融能够吸引大量的合作伙伴、第三方开发者、核心企业以及供应链条上的众多中小企业聚集于平台之中,并以其高度黏性与高退出成本培养客户群体,批量开发平台客户,拓展销售渠道。其次,平台金融降低交易成本。商业银行利用网络电子商务在金融业的延伸,通过网络金融在双边市场中对核心企业以及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规模化和专业化金融产品和服务降低交易成本。同时金融服务商与平台经济体相对接搭建双向选择平台,商业银行以专门的信息生产与代理改善信息不对称,降低了双方的搜寻匹配成本以及商业银行的产品营销成本。最后,平台金融分担转移风险。不同于民间借贷与互联网结合的P2P模式中存在闲置资金和投资需求的投标者,平台金融具有严格的客户身份认证与信息保密措施、科学的风险等级划分制度以及完善的贷后管理体系,商业银行作为资金的供给方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相互配合实时核查监控借贷资金流向与使用情况,消除资金被挪用、侵占、隐匿等风险隐患。
面对一个金融需求强烈、客户群体庞大但渠道稀缺的市场,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机构扩张是必然性战略选择。而同新设机构背后承担的巨大建设成本与人员管理压力相比,构建虚拟化的平台中介,整合渠道与资源,低成本拓宽销售渠道更是转型发展的新方向。
(四)金融服务个性化
互联网通过开放、分享、个性化和分布式协作改造着传统金融,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化金融机构的运营模式使得金融服务的成本更低,操作更便捷,同时服务的透明度更高,个性化更强,用户体验更好。对于信息化金融机构而言,未来的竞争更多体现在服务质量的比拼上,是否有能力针对客户的不同需求推出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是每个金融机构必须面对的考验。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居民的收入水平会持续提升,金融需求会更加强烈,个性化的需求也更加突出。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必须注重用户在整个服务过程中的用户体验,并通过金融创新针对性的开发出个性化金融产品。金融服务的个性化主要体现在渠道多元化以及丰富的客户体验上。对于金融机构来说,需要通过对客户细分及针对不同市场、不同时期的数据分析,差异化地满足不同的客户需求:一方面多元化的渠道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多个性化的服务;另一方面,在每一个互动的过程中,数据支持可加深对客户的了解,从而提升不同客户群体的服务体验。手机银行的推出,是金融服务个性化的一个典型例子。手机银行提供给用户自主选择的服务种类多样,不仅包括生活缴费等服务,还可以设定每日转账额度,选择保存转账账户,提供各种投资理财方式等,都体现出十足的个性化服务,极大的丰富了用户的服务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