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国防”搭建信息化作战体系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更新时间:2014-08-07

  信息技术已成为世界信息化条件下体系作战的强大驱动力量。“智慧国防”作为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智慧力”,在国防领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战场感知、信息传输和指挥控制等综合网络系统。未来战争表现为体系与体系之间的对抗,发展“智慧国防”系统可以有效地把国防建设诸要素链接为一个整体,以更好发挥体系作战的整体效能。建设“智慧国防”,实质就是在信息化条件下作战体系的对抗中,要求己方拥有比对手更强的数据获取、处理和传输能力以及拥有从数据库中调用和准确获取信息的支撑能力。

  实现数字国防与国防系统的整合

  “智慧国防”的核心理念是在国防建设的各个领域中形成物联网,并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实现物联网的一体化,从而实现数字国防与国防系统的整合。对于这种理念所需求的传感器技术、网络技术、智能信息处理等技术,我国均已具备一定研发基础和产业化能力。以传感器技术为例,我国已经建立了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纳米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研究开发基地,初步建立了敏感元件与传感器产业,这标志着传感器技术已经成为一种新型战略产业,未来我们将要建立的空天一体化智能传感器网络是一种全覆盖、多层次、宽领域的空间立体化传感网。

  现代战争的最大变化是:无网不成军,无战不经网。同样,在网络技术方面,为发展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在技术研发、网络建设方面也进行了全面部署。目前,我国自主构建的下一代互联网已经有了近百万用户,并且能够生产相当一部分的互联网关键设备,这就为“智慧国防”系统的建立打下了技术基础。然而不能否认,在信息技术领域,我国的对外依存度依然很高,许多产业的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外国公司手中。未来我们必须加强关键技术领域的自主研发,以突破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最优化作战资源的配置

  “智慧国防”系统是信息化作战体系资源优化的指挥部。体系的功能是由体系的结构决定的,只有将体系中的各分系统进行优化组合,体系结构才能达到最佳状态,才能够最大限度地释放体系效能。“智慧国防”系统能够依据作战需求,将作战体系各要素科学编组、有序组合,使作战资源的配置实现最优化。

  “智慧国防”系统是信息化作战力量连接融合的纽带。“智慧国防”系统的形成,能够按照“部署分散、效能聚合”的原则,实现诸军兵种间的信息实时共享,作战力量的融合无需再强调形式上的重组和空间上的集中。可以预见,随着全球信息栅格、全球指挥控制系统等综合信息网络的建成,“智慧国防”系统将会加速作战向体系对抗方向发展,并将进一步提升体系对抗的强度。

  “智慧国防”系统是信息化作战体系发挥效能的倍增器。有人认为,信息化条件下作战体系之间的抗争,关键在于研发具有精确打击能力的大规模武器系统。其实,这还只是机械化的建设思路。事实上,“智慧国防”系统能够依靠网络的“无疆界、零距离、即时性”特性,通过数据的融合和信息的流动,把各类作战要素实时有效地汇聚起来,形成具有倍增效应的整体作战能力。

  警惕信息优势的负面影响

  “智慧国防”在军事上能够为国家打造一个成熟的智慧基础设施平台,提升基于“智慧国防”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在经济上短期内也能够有力地刺激经济、促进就业。然而,正当科学技术让战场变得“智慧”的同时,国内一些研究机构和专家开始对“智慧国防”给国家安全和信息安全带来的负面影响有所警觉。

  当然,信息优势就其本质属性来说,也存在相对的局限性。首先,信息优势作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任何一个信息功能的破坏都可能影响到信息优势的总体效能。其次,信息优势有非对称性,获取局部的信息优势不需要具备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只需打断敌方信息流程上的一个环节就能使敌全部优势丧失。如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一个旅的指挥所被伊军一发迫击炮弹命中,造成该旅指挥中断了一昼夜,该旅称之为“黑暗的24小时”。再次,信息系统本身具有不稳定性。信息系统以高精尖技术为基础,如果信息系统的稳定性不高,“软肋”就会暴露出来,进而丧失信息优势。我们只有认清这些局限性,才能全面地看待信息优势,从而为获取现代战场的信息优势、夺取制信息权打下基础。

  (作者单位:南京政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