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岳阳县电子政务和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规划(2013-2015年)》的通知
岳县政办发〔2013〕11号
各镇、乡人民政府,县直及驻县各单位:
《岳阳县电子政务和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规划(2013-2015年》已经2013年9月29日县人民政府第4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岳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年11月18日
岳阳县电子政务和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规划(2013-2015年
岳阳县人民政府电子政务管理办公室
2013年11月
目 录
1 概 述………………………………………………………5
1.1 编制背景………………………………………………5
1.2 编制目的………………………………………………5
1.3 编制内容………………………………………………5
1.4 编制依据………………………………………………6
2 展现状 ………………………………………………… 6
2.1 信息化建设管理机制初步理顺………………………6
2.2 信息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7
2.3 信息化建设应用全面展开……………………………7
2.4 存在的问题……………………………………………8
3 发展背景………………………………………………10
3.1 信息化是提升城市品质的战略选择………………10
3.2 信息化是改善公共服务的现实需求………………11
3.3 信息化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12
4 近三年总体思路…………………………………………12
4.1 指导思想……………………………………………12
4.2 基本原则……………………………………………13
4.3 总体目标……………………………………………14
4.4 建设内容……………………………………………15
4.4.1 建设岳阳县电子政务云计算中心………16
4.4.2 建设统一业务承载平台……………………………17
4.4.3 建设两大信息网络工程……………………………19
4.4.4 建设若干配套业务应用系统………………………22
4.5 阶段实施规划………………………………………37
5 保障措施…………………………………………………38
5.1 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38
5.2 完善政策法规,建立标准规范……………………39
5.3 创新投资模式,促进共同发展……………………40
5.4 加强规划约束,强化项目管理……………………41
5.5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建设智力保障…………42
5.6 建设安全体系,保障信息安全……………………43
5.7 加强宣传推广和示范应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43
1 概 述
1.1 编制背景
建设电子政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挖掘和利用政务信息资源,强化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实现跨部门、跨系统政务协同,提升政府管理社会和服务社会能力,推动信息化和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深度融合,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
城市是人类信息化发展的首要目标,城市信息化建设发展的程度,日益影响着城市和区域的发展速度和路径,影响着城市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水平。确立一个城市信息化发展战略,离不开城市发展特征及与之相适应的信息化的适宜度。合理选择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征相适应的城市信息化发展战略和路径,是城市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建设电子政务,深入实现城市管理信息化,促进政务流程再造,提升政府运作效率,简化政务流程运作,大力推动惠民利民信息服务进步,提高政府服务品质,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
1.2 编制目的
通过科学规划,明确我县2013~2015年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以此推进政务和社会管理信息化进程,全面提升政府的综合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1.3 编制内容
(1)总结电子政务与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
(2)分析电子政务与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需求;
(3)确立近期电子政务与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4)明确近期电子政务与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系统结构;
(5)提出近期电子政务与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平台规划和业务应用系统规划。
1.4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湖南省“十二五”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湖南省政府服务规定》、《湖南省政府网站管理办法》。
2 发展现状
2.1 信息化建设管理机制初步理顺
电子政务和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作为我县信息化的核心,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新建了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大楼,成立了电子政务管理办公室(与县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合署办公)。实现了对电子政务和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任务的统筹管理,规范了电子政务和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招投标、建设、监理、验收、运行维护等流程,从源头上杜绝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现象。目前,共建共享、业务协同的初步认识已经逐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共管建设电子政务和城市管理信息化的全新局面已初步建立。全县各级各部门也充实和调整了信息化部门,完善了部门信息工作机制,更加明晰了适应信息化建设需要的政务管理流程。
2.2 信息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我县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和内网平台已初具规模,并已投入使用,视频专网架构已清晰,“三网并行”的局面已经形成,为电子政务与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承载开通了渠道。依托电信运营商的信息基础资源已覆盖全县。相关职能部门利用“十三金”工程建设契机建成了与上级垂直系统对接的部门专线网。前期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电子政务和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确保网络通信系统安全,各部门单位都已建立局域网,大部分都有独立的机房,有较为集中的接入点,内外网采用了隔离、数据备份、防火墙、病毒扫描等技术措施,提高了应用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性,大大降低了统一电子政务和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复杂性。
2.3 信息化建设应用全面展开
以电子政务基础设施为依托,我县电子政务建设应用全面发展。政府门户网站群的改造升级,重组了部分传统的政务管理与服务模式,极大的推动了政府信息公开,方便了企业和居民网上办事,减少了事务处理人为和中间环节,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透明度和政府服务社会的效率;12345公众服务热线平台已初具规模,在受理、审查、办理等老百姓的服务需求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平安城市、数字城管等一系列城市管理系统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这些系统的建成和投入使用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和效率,方便了广大市民,开拓了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视野、渠道,改善了城市形象,提升了城市品质;“十三金”工程全面推进,强化了政府管理和服务的能力;“科技强警”系列工程有效改善了我县的治安状况;“金税”、“金财”等工程提高了行政部门服务社会的能力,加强了税源征管和社会管理。
2.4 存在的问题
(1)资源整合有待进一步深化。早期由于多方面的限制,电子政务的建设普遍存在各自为政的局面,各单位、各行业结合其自身实际建设了大量的电子政务应用工程,但是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和系统性,导致大量信息孤岛和信息孤条的出现,基本不能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全县范围内存在大量的各部门独立使用的非规范机房,这些机房的房屋结构、供电、防雷接地、机房设施等存在大量安全隐患。部分单位建成的独立应用系统多达数十个,以至于在部门内难以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业务的协同。一些部门还在建设使用单机版的应用系统,这已经严重背离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发展趋势和规律,重复性的硬件设施和基础软件采购浪费巨大,造成了一系列资源浪费、重复投资等现象。近年来新建的部分信息化系统基本实现了资源整合,但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还没有完全实现。
(2)信息系统应用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从我县实际看,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巨大,但应用少,更新慢,真正发挥作用的应用更少,一些单位迫切需要的应用系统受限于资源整合的限制难以开展建设,一些日常使用频繁的系统由于没有及时更新已经不能满足日常工作需要,信息化系统的应用效能还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
(3)电子政务与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针对性有待进一步加强。虽然近年来我县的电子政务与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针对性明显提高,但受限于多方面限制,一些涉及到城市管理与电子政务非常重要的环节还缺乏足够的信息化建设支持。如我县的交通管理系统、面向市民的信息服务、城市社会信息化服务等已经不能适应我县快速发展的需要。在当前信息化建设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加大电子政务和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同时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投入的针对性,重点解决一些涉及到今后我县全面发展的关键问题。
(4)人才队伍建设长效机制亟待建立。人才队伍是我县电子政务和城市管理信息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信息化的建设既需要信息化项目管理、信息化项目质量管理、信息化项目技术管理、信息化项目风险控制等方面的管理人才,也需要软件技术、硬件技术、通信技术、安全技术、系统管理技术等方面的技术人才。我县现有的人才队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等还不尽合理,为了确保电子政务与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要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电子政务和城市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艰巨过程,适应我县电子政务和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应该结合实际建立电子政务人才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同时完成县级电子政务人才专家库的建设。
(5)电子政务建设体制机制还需巩固深化。虽然我县电子政务管理办公室的成立,基本实现了建设项目的归口管理,但是与发达地区的“建用分离”、“政策法规先行”、“严格电子政务绩效考核”等先进做法对照,我县的体制机制建设还需进一步深化巩固。
3 发展背景
我县电子政务和城市信息化建设当前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全力开展电子政务和城市信息化建设对促进我县全面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3.1 信息化是提升城市品质的战略选择
信息化是当前全球发展热点。信息化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信息化成为增强国家竞争力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制高点。当前国内各地信息化建设主要围绕“数字城市”开展,“数字城市”是未来推动城市发展模式变革、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管理和民生服务水平的战略举措。国内一些信息化建设步伐领先的城市正在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目前国内已有超过200个城市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发展目标,并在城市管理、产业发展、民生服务、电子政务等领域广泛开展试点建设。无论是“数字城市”建设还是“智慧城市”建设,当前的建设焦点主要围绕电子政务和城市的信息化建设管理展开。
加快建设我县电子政务和城市管理信息化,紧紧抓住电子政务建设这一核心,充分发挥我县产业优势与区位条件,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深度开发信息资源,促进我县更好地开拓进取,推进信息化协调发展,提升政府管理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促进全县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提升城市品质。
3.2 信息化是改善公共服务的现实需求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社会成员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已成为公共管理的基本原则、方法和重要功能。 强调社会成员参与公共管理,意味着社会成员不仅是公共管理的对象,同时也是公共管理的积极行动者。因此,不应把社会成员当作公共管理被动的接受者,而应向他们提供参与公共管理的各种机会;不应只让社会成员仅仅了解公共管理的结果,而应让他们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监督的全过程。因此,利用当前移动互联网、物联网、融合通讯、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统一的智慧政府云服务平台就是倡导 “参与”、“分享”社会发展的基本精神。也就是说,通过“智慧政府云”公共管理构成公共参与机制的建设,形成一种公众自主、积极参与的精神,是公共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总趋势。
加快建设我县电子政务和城市信息化管理,树立更加先进的发展理念,促成各种服务、管理和应用系统的有机整合,有效促进城市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交流,使社会资源实现最优化配置,极大提高政府的运作效率;通过信息技术在公共教育、医疗卫生、政府管理、社区服务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必将带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模式的创新,极大地促进社会公共服务改善,更好地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3.3 信息化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当前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技术创新和商业推广应用正在引发新一轮产业革命。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成熟并推动应用不断发展,数字产业正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新一代信息技术引发信息化建设模式的巨大变革,融合、集成、互联、共享等理念普遍深入人心。信息技术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发展方式的转换器、产业升级的助推器的作用日趋强劲。
加快我县电子政务和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深化信息技术在经济各领域各环节的应用、渗透、融合和创新,简化政府管理服务流程,提高交通系统运作效率,保护城市环境资源,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能够为经济转型升级找到新的路径,有效促进两化融合,通过促进存量优化和增量调整,加快产业链向高端、高质、高效方向延伸,优化全县经济结构,为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创造机会。
4 总体思路
4.1 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数字湖南规划》精神,以建设“数字巴陵”为目标,以电子政务建设为龙头,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加强我县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高效开发和充分利用,提高政府管理、处理事务能力,促进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4.2 基本原则
(1)需求牵引原则。以我县社会发展实际需求为牵引,
以电子政务和城市管理现实需要和长远发展为基础,推动全县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使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更好地服务于政务管理,服务于政府决策,服务于社会公众。
(2)规划先行原则。根据“立足现实、着眼发展、理性推进”的原则,以我县电子政务建设的整体规划为指导,综合运用各种机制和措施,避免盲目投入和重复建设,明确规划期间的建设目标和主要任务,促进我县城市管理方面信息化建设的协调发展。
(3)突出重点原则。根据国家、省、市统一规划要求首先实现和把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管理水平、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和数字化管理城市作为重点目标,对我县城市管理方面需求迫切、效益明显、方便群众的应用系统进行重点建设,全面提高政府服务社会、群众的能力。
(4)分步实施原则。在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各
部门单位要根据全县统一规划,服从县委、政府的统一领导,结合本部门单位实际情况,分步实施信息化建设任务。
4.3 总体目标
力争到2015年,建成并不断完善适应全县机关电子政务应用需要的共享技术支撑体系,总体目标将围绕着“统一、共享、创新、普及”四个层面规划。
统一:加强统筹整合,基本解决各部门零散信息化系统建设问题。在政府管理端,引入云计算领先技术架构理念,完善我县统一的信息化顶层设计,强化电子政务建设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不断扩大机房、主机、存储、网络、安全、基础软件、基础数据、应用组件等各层次的集中共享,形成复合集约化发展模式,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共享:推进跨部门信息交换共享,基本建成政府监管和服务所需基础信息共享数据中心;由信息分散独享向信息集中共享转变。打破信息资源部门旧有观念,通过制度、技术、服务等各种手段,改变“信息孤岛”状态,推动信息资源集中共享,提高整体开发利用水平。
创新:推进跨部门业务协同创新,加快网络环境下一体化政府建设进程;以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服务最优为目标,发挥电子政务流程互通、信息共享的优势,推行跨部门、跨层级联合服务,推动网络环境下一体化政府建设。根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需求推进电子政务发展,将技术创新融入政务创新,用政务创新引领技术创新。
普及:大力拓展和普及电子政务应用,推动政务模式创新,进一步畅通民意渠道、深化政务公开、强化行政监督、规范行政行为、优化政务流程、提升政府服务。在公众服务层面,关注信息均等化,注重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结合融合通讯和物联网技术,建设覆盖全县的多元信息网络和服务网点,使政府的服务不再局限于在电脑面前,而是可通过手机、平板等移动手持设备和智能云终端等新载体,更深、更广的向社会公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
4.4 建设内容
在2013-2015年三年规划期内,将建成岳阳县电子政务云计算中心、一个统一业务承载平台、两大信息服务网络,以及若干基于云中心和统一平台的系列业务软件。
岳阳县电子政务总体目标示意图
4.4.1 建设岳阳县电子政务云计算中心
建成电子政务云计算中心,作为全县政务信息化的基础支撑,对各部门所需的软硬件资源进行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和动态调配,解决信息化发展与IT资源利用率之间的矛盾,同时维护系统的稳定性。云计算中心主要包括新一代绿色数据中心、网络中心和安全中心。
(1)新一代绿色数据中心
完善核心技术体系,推进技术资源整合共享。统一全县的数据中心建设,整合现有政务信息化资源,支撑政务信息资源导航、共享、交换,为各类政务信息化应用提供网络基础、硬件支撑和安全保障。依托现有基础设施,合理规划各部门服务器托管,虚拟化软硬件基础设施,引入物联网识别技术,实施智能化机房资产监控管理,建设安全稳定、节能环保的新一代绿色数据中心,不断适应政务信息化应用复杂多样和发展变化,及其对高性能、高稳定性、高安全性和高扩展性的要求。
(2)高速信息网络中心
不断加强我县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完善网络基础平台,整合现有电子政务网络及其他专网(视频专网、通讯网、广电网等),构建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管理中心。明确政务内网与政务外网业务应用范围和边界划分,完善全县统一的高可靠性电子政务高速信息网络平台,实现全县电子政务网络统建统管和监测监控。加强无线宽带网络应用,满足机关和社区内部办公、公共服务、社会管理需要。
(3)统一信息安全中心
建立全县统一的云安全机制管理,严格界定各类应用边界,健全管理权限体制,科学划分安全域和安全等级,落实云计算和数据隐私分级保护制度,全面推进内、外网安全加固工作。进一步加强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安全加固、防病毒及安全、认证服务体系的建设,构筑网络安全防御体系。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建设和完善电子政务内、外网信息安全监测系统,提高对各级别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和响应恢复能力。合理规划和建设政务数据的备份、容灾系统等基础设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做到“进不来、拿不走、打不开、赖不掉、不怕丢”,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隐患,确保整个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运行。
4.4.2 建设统一业务承载平台
统一业务承载平台,旨在统筹全县的信息化需求,某一个机构或者部门不需再建立独立的数据中心,而把大量的应用和服务放在云端,充分利用云服务,以增强电子政务的安全保障、服务快速响应、应用快速部署、云端集中运维。统一业务承载平台包括统一资源管理调度、统一业务部署运维和统一信息共享协同。
(1)统一资源管理调度
满足县一级信息统一管理要求,实现对全县硬件资源的统一规划,建设智能的资源调动和持续的资源保障,为政务机关和部门提供公共资源共享服务,实现共性资源、优势资源的共享和高效利用,减少过分供应来解决业务峰值,降低电子政务系统的总体成本,并保证IT资源高效合理运用,为各单位业务上线提供及时的资源支持。
(2)统一业务部署运维
业务系统的统一管理,基于云计算的SaaS软件服务模式,由县一级统一为下属部门搭建信息化所需要的所有网络基础设施及软件运作平台。全县各个部门通用的业务系统,都由县级电子政务主管部门集中统一进行开发部署,并负责所有后期的维护等一系列服务;各部门自己的专业应用,可基于统一云计算中心的大平台,比如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相关系统就基于统一大平台来做。后续各政府部门无需购买软硬件、建设机房,只需通过网络使用信息系统。统一业务承载模式,可满足政务信息化应用复杂多样和发展变化,实现跨基于平台的不同应用系统的数据交换、共享与集成,利用统一的开发、测试和运维,提供灵活定制业务服务,支持电子政务“一站式”服务。
(3)统一信息共享协同
在统一业务承载层,规划建设基础信息数据库,推进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制定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建立健全重要政务信息资源采集、加工、管理、交换、共享、利用等相关制度和规范标准,建成四大基础信息数据库,促进部门间信息交换和共享服务标准化,为决策提供准确、规范、综合的数据和业务服务,为政务管理和服务提供完整、准确、及时的基础信息支撑。
①统计信息数据库。完善统计信息系统,整合部门统计数据,建设完整、准确、及时的统计信息数据库和统计信息查询、分析、展现服务平台。
②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依托国土测绘数据,建设统一的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图层数据加载、调用等方式,统一为各部门基于空间地理信息的业务应用系统提供服务,形成全县统一的空间地理信息共享数据库。
③档案信息数据库。依托电子政务共享平台,继续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加快历史档案数字化进程,完善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形成完善的档案信息数据库。
④决策支持和办公信息数据库。根据党委、政府决策需要,整合各类基础信息和管理信息,建立政务主题数据库。同时,推动各部门普遍建立内部信息共享网站和数据库,提高全县机关信息管理和开发利用整体水平。
4.4.3 建设两大信息网络工程
以现有电子政务内网、外网为基础,构建全县机关共享使用的高速骨干网络平台,整合各部门延伸到乡镇、村的纵向网络,实现全县电子政务网络的统建统管。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网络建设和应用网络建设两个部分。
(1)基础网络规划与建设管理工程
继续扩充和完善地下管线数据库,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公平竞争”的原则,加强对全县集约化信息通信管道的建设与管理。合理利用市政道路、桥梁、隧道、人防等地下、地上空间资源和宽带管道资源,充分利用通信管线存量资源,共建共用增量资源。在新建或待建等大型公用项目的管线建设中充分考虑各运营商的建设需求,营造平等进入的环境和条件,避免建设和经营方面的垄断。各单位、小区、公共场所新建、扩建、改建的基础通信管线按“同沟、同管、同井”方法实行统一建设,以大幅度减少道路开挖和减少路面井盖,为通信管线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奠定基础。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线运行维护和经营模式,使信息通信管线成为开放的共享的网络基础资源,为各通信运营商提供公平竞争的基础条件和管道条件。到2015年,完成全县信息通信管道规划,逐步实现全县集约化信息管线的共建共用。大力发展宽带接入网建设,实现宽带接入普遍服务的目标。加快传统通信网络的宽带改造,积极发展计算机局域网接入、电话网宽带接入、有线电视网双向接入、光纤接入、无线接入等多种方式的宽带接入网,推动语音、视频和数据三种业务在接入层面的融合。
(2)应用网络规划与建设管理工程
①岳阳县电子政务内网平台
统一规划建设岳阳县电子政务内网,即党政机关办公专用信息网络,在县政府机房、县政务服务中心机房、县委机房建立三个节点(根据实际需要另行调整)的网络交换主干环,到2015年底实现县政府各部门内部办公网络、县委、人大、政协、纪委、检察院、法院内网的互联互通,建成一个符合保密要求、安全、可靠、高速的内部信息传输网络平台。在这一平台上,建立集防火墙、入侵检测与防御、防病毒、加密解密、电子印章等技术于一体的网络安全防御和信息安全体系,并严格按照信息系统分级保护要求,落实安全保密措施,完善身份鉴别、访问控制、责任认定体系,确保内网及其应用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②岳阳县电子政务外网平台
政务外网平台是我县服务社会大众的基础性信息化平台。依托城域基础信息通信网络,到2014年底,初步构建起一个覆盖全县各部门、乡镇、村的政务平台,全面完成与国家电子政务平台的安全对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促进和保障各业务部门之间高速、安全、可靠的数据交换与共享。统一互联网出口,优化提质互联网数据出口带宽承载能力。重点建设任务包括:
a.建设多元网络渠道,扩大服务范围和服务对象
把握三网融合的趋势,通过对广播电视网、电信网、互联网等各种网络通信能力的融合,建设具备融合通讯能力的新型服务网络,使政府的服务不再局限于在电脑面前,而是可通过手机、平板等移动手持设备和智能云终端等新载体,让更多的群众可以更方便地获取政府服务,了解最新政务资讯,随时、随地、随身与政府进行沟通互动。
b.建设公众信息网络,推进信息服务均等化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公众参与意识不断增强,网上论坛、微博等互联网应用形式,形成了信息发布和传播大众化渠道,改变了舆论形成机制,激发了公众参与意识,强化了社会监督机制。电子政务作为网络时代政府转型的产物,必须不断适应公众参与需求和互联网应用新形势,自觉拓展公众网上参与渠道,及时回应公众关注,努力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全面覆盖的公众信息网络的建设,可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信息应用能力的差距,创造机会均等、协调发展的社会环境建设。其一,建设覆盖全县的信息亭网点,为市民提供日常生活所需要的信息查询服务。其二,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紧紧围绕信息化服务“三农”工作主线,以信息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为目标,以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为载体,整合各类涉农资源,为农村居民提供信息查询、远程教育、文化娱乐、村务管理和电子政务等服务,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4.4.4 建设若干配套业务应用系统
深化业务应用系统,推进管理服务整合协作;规划期内,依托电子政务云计算中心及统一业务平台承载,在政府管理、经济、科技、教育、卫生、金融及社会生活等主要领域,以政府业务系统云服务的模式,建设系列经济调控、社会发展、城市管理、公众服务所急需的重大信息应用系统。
本期规划建设方向主要包括:智慧政务云,数字城市云,智慧交通云三个业务云,统一提供政府政务公开、数字城管、城市应急指挥、智能交通管理、城市治安电子防控、远程视频会议、GIS警用地理信息等软件系统的在线云服务。
一、智慧政务云
(一)政务公开建设项目
(1)政府门户网站群建设项目
一是基于已升级改版的政府门户网站、各部门网站建设门户网站站群管理系统,集成单点登录、内容管理、网上办事、个性化服务、全文搜索等功能模块,突出政务特色和公共服务实效,打造“以公众为中心,以服务为导向”的服务性政府网站群体系。二是制定政府部门网站建设指南和运作规范,实现政府部门网站建设和运作管理的规范化。以此为标准搭建“中国●岳阳县政府”门户网站一站式服务平台,使企业和市民可以随时通过岳阳县政府门户网站得到政府的各种网上信息和服务。三是开展政府部门网站绩效评估,推动各部门利用网站实现政务公开。2014年底,完成门户网站群体系建设。乡镇网站建设率达到100%,部门网站达到80%。
(2)“数字巴陵”信息亭项目
“数字巴陵”信息亭,是在政府指导下建设,以高科技为支撑的集政务信息、地名信息、公用事业信息查询于一体的多功能便民服务平台。依托岳阳县云计算中心和统一业务承载平台,以智能化、数字化云计算终端作为公共服务设施,可将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灵活的延伸到街道、社区和乡镇。信息亭所采用的云终端设备集中静动态画面、音视频同步、户外数字电视、触摸查询、信息输入输出等功能,可以实现政务公开、投诉举报、视频信访、视频问政等政务功能。
该项目广泛应用于小区、公交、的士亭、城市广场、乡镇活动中心等公共场所,是数字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项信息化产品。
(3)移动电子政务项目
随着移动通讯和移动计算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移动用户规模的扩大,建立在移动通信网络平台之上、不受线路束缚的移动政务开始崭露头角,并在全国诸多省区市投入应用,成为建设“效能政府、透明政府”的助推器,掀起了政务信息化的新浪潮。移动电子政务(Mobile Government,MG),是基于无线网络技术的新型电子政务模式,主要是指无线通讯及移动计算技术在政府工作中的应用,通过诸如手机、PDA、Wi-Fi终端、蓝牙、无线网络等技术为公众提供服务。移动技术的发展和逐步成熟,使政府办公不再仅仅局限于办公室,使政府工作人员可以随时随地的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公众也可以随时随地的享受政府的高效服务,为政府部门进一步改善对公民的服务和提高政府管理水平提供了新的条件。
移动工作模式基于岳阳县电子政务云计算中心和统一的业务承载平台来建设,通过逻辑上统一的移动入口,对不同应用都可以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可以支持电子政务、移动应急等多个应用,只要能接入平台的所有单位都可以把自己的应用接入,并生成移动应用。平台实现了兼容和开放,并且实现了对信息交互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有效提高系统的扩展性、可靠性、易用性等。
同时,业务统一承载模式可以实现在不同终端平台上实现统一应用展示,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可以实现使用多元的云终端、移动终端设备,广泛的体验政府的服务。
(二)办事服务建设项目
(1)自助办事服务系统
可以提供24小时自助服务,包括便捷的在线办事、办事预约、自助打印、办事流程查询、办事流程下载、人工咨询等服务,公众可在任何时间方便接入。自助办事系统是政府对外服务的另一个窗口,是政府便民服务的又一重要渠道,在推动政府虚拟办事服务的发展、打造智慧型政府,减轻办事窗口的工作压力、缓解人们办事排队等待的焦虑,提高政府办事效率等方面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系统构成:政府管理系统和群众体验端。
(2)12345公众服务热线办理系统。
我县12345服务热线目前借助市级前台受理,电子政务网络派单到县里处理。但县里派单到部门和乡镇办理,仍然还是通过电话、即时通讯等工具进行沟通。对办理流程、办理时限以及办理质量很难做到有效督促,也很难形成统一有效数据用于考核。还有一点就是处理的结果需要手工录入到市里的12345热线办理系统,增加额外工作量,降低了效率。因此,我县亟需建立12345公众热线办理系统,为提高事件办理率,做到及时满意回复群众作出新的贡献。
系统构成:12345派单系统、12345统计系统
(三)投诉举报建设项目
(1)投诉举报系统
针对市民的各类投诉举报,提供统一的上报处理系统,增强公众的民主监督和参与。
投诉举报系统主要实现信息的受理、分流、转办、督办、回复、反馈、查询、汇总、统计、交互等多项工作,实现对投诉举报信息的全面采集、实时传输、统计分析和数据共享。公众既可以采用实名方式投诉,也可以采用匿名的方式进行举报,同时各级政府部门通过投诉举报系统,及时获取广大人民群众的诉求。系统具备投诉转发功能,各分管部门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到投诉的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做出及时的回应。系统将最终的处理解决意见反馈给人民群众,从而促进政府效能建设,提高办事效率。
系统构成:政府管理系统和群众体验端。
(2)信访工作系统
信访工作系统是利用融合通信技术并依托已有电子政务平台建成的远程信访通道,是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现代信息技术在信访工作中的应用。提供了管理员控制的模式,支持单对单、多对单、多对多的接访形式,便于对群众反映的疑难信访事项做出正确诊断。系统把各级分管信访工作领导、各级信访部门与乡镇连结成一个统一的工作网络,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
系统支持县、乡镇、村(街道)联网信访工作系统,为上访群众提供了反映诉求和解决问题的“直通快车”,使群众可以不必跑远路就可以面对面向上级领导和信息部门反映问题,加强了政府和公众的联系,增强了公众对政府工作的信任感。
系统构成:政府管理系统和群众体验端。
二、数字城市云
(一)城市空间地理信息系统
以“数字巴陵”地理空间框架为依托,高标准建设岳阳县城市空间地理信息系统,形成支撑各类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平台。该系统包括全县统一的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体系建设、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城市三维与市政数据采集与建库建设、系统软硬件平台建设、应用软件建设。
(二)城市治安电子防控系统
以案发事件为触发源,以布控机制为核心,以人员、物品、场所机构、地点轨迹为依托,建立全县范围内的公安快速反应与协同作战体系,并构筑公安机关的信息化立体作战模式。依托建设以城市治安电子防控系统与公安110、122、119“三台合一”指挥系统(社会安全应急指挥中心)为基础,集报警中心、通信调度中心、数据中心、业务应用中心和业务信息枢纽为一体,构建现代先进的社会治安防控与指挥体系。并以此为载体,建成整合汇集公安业务情报信息以及来自社会相关部门的各类社会信息,具备情报信息的综合分析研判、深度挖掘、智能辅助决策功能的情报信息研判平台和辅助决策指挥系统。
(1)三台合一接处警子系统
功能描述:将接处警中产生的初步证据采集、录入存储到该系统,为规范110出警工作、固定第一手证据具有重要意义。“三台合一”系统与重大事件联动指挥系统的互连互通,实现平时与战时的平滑过渡。
系统构成:数码相机、录音笔等数码终端、接出警录入存储管理平台。
(2)报警电话(涉案手机)定位系统
功能描述:快速定位报警人所处的位置,或者定位被盗抢手机的位置,为处理紧急案件赢得宝贵时间。
系统构成:手机基站位置信息、地理图层基础信息、定位报警提示程序。
(3)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系统
功能描述:在发生群体性、突发性公共事件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处置工作机制,做好前期规定动作,最大限度防止事态恶化。
系统构成:预案调度程序,合理的人员配备结构。
(三)数字城管平台
通过信息化手段和移动通信技术手段处理、分析和管理整个城市的所有城管部件和城管事件信息,促进城市管理的现代化的信息化措施。平台采用基于SOA架构的webservice和移动VPN技术相结合的第三代移动访问技术, 系统同时融合了无线通讯、数字对讲、GPS/BDS定位、CA认证等多种移动通讯、信息处理和计算机网络的最新的前沿技术,以已有政务平台和无线通讯技术为依托,为一线值勤城管执法人员提供一种跨业务数据库、跨地理阻隔的现代化移动办公机制。
(1)实施范围。数字化城管项目以主城区为主,范围为:东起武广高铁,西至9634生产区西端,南抵新汽车站南端,北至荣湾湖南岸线的县城建成区。
(2)管理对象。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对象,以六大类部件(包括公用设施类、道路交通类、市容环境类、园林绿化类、房屋土地类、其他设施和扩展部件类)和五大类事件(包括市容环境类、宣传广告类、施工管理类、突发事件类、街面秩序和扩展事件类)为主,同时结合我县实际适当增加新的部件和事件。
(3)主要建设内容。
①基础数据普查。包括基础地理数据、网络数据以及部件普查数据。其中,基础地理数据、大比例尺地形图,比例尺不低于1:500,高分辨率正射影像图地面分辨率应不小于0.2米。部件数据、网格数据的普查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标准执行。
②办公场地建设。办公场地拟设在县城五路交叉口东侧建两层仿古建筑,二层用于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建设,面积不小于600平方米。
(4)系统建设。
①大屏幕显示系统建设。屏幕面积不小于10平方米。
②视频探头监控。在主城区排查视频监控盲区,需要补充安装探头的部位,要及时进行安装,实现县监督指挥中心对大城区的全方位实时监控。
③数字化城管网络建设。铺设县监督指挥中心与主城区相关部门、乡镇之间的数字化城管专网,以已有电子政务平台为载体,连通县级平台与市级监督指挥中心,并为今后发展预留接口。
④网络平台。县(市)级数字化城市管理分系统的整个网络环境主要由电子政务网络和中国移动的无线网络构成。
(5)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按照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基本要求,组建县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和监督员队伍。
(四)城市应急指挥系统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县级应急指挥系统的构建必须符合总体预案的要求,并有一套完善的保障机制,在系统构建中,应考虑到与各部门各应急救助机制的联动和共享。
如图所示,县级应急平台处于应急指挥系统平台的底端。县级应急指挥系统平台在功能上,应能够满足值守应急、信息汇总、综合协调等应急管理业务的需要,以及同时处置多起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需要。具有风险隐患监测、综合预测预警、信息接报与发布、综合研判、辅助决策、指挥调度、应急保障、应急评估、模拟演练和综合业务管理等功能。
根据系统平台设计要求,县级应急指挥系统在满足本县应急管理需要的基础上,应实现与市应急平台、市直部门应急平台、省应急平台以及本县有关部门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重点实现综合协调、监测监控、信息报告、综合研判、调度指挥、异地会商和现场图像采集等主要功能,并能够及时向省应急平台提供数据、图像、资料等。
当发送重大紧急事件后,事发地应急指挥中心在接到报警后,将根据事先制订好的应急预案,判断事件的预警级别,将事件现场的相关信息(包括报警情况,现场声音和视频图像等内容按照专用的规范流程)第一时间应上报县应急指挥中心,县应急指挥中心按照预案,启动相应的应急程序,相关领导通过视频监控、电视电话会议、协同办公系统等现代化手段了解情况,和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商议处置意见。由县应急指挥中心牵头当地政府、公安、军队、卫生等系统组成联合应急力量,处置重大突发事件,并在事件处置的过程中全程监控处置过程和效果,并及时以多种方式向领导汇报,并按照要求上报省、市应急指挥中心。
(五)远程视频会议(视频指挥调度)系统
功能描述:以岳阳县公安局指挥中心为中心,交警122、消防119、派出所值班室(指挥室)等指挥处警中心配置一套桌面终端软件组成的视频指挥调度系统,实现110指挥中心实时的可视指挥调度。系统具有如下功能:一是实现主会场和各分会场的视频会议。可召开全网、分组、自助、级联等各种会议,具有同时召开多个多点会议、召开由任意一个会场发起的点对点或多点会议、传送全运动的图像和高保真的声音效果、会议录像以及流媒体功能,会议实况或录像的网上点播、直播,可与岳阳县公安局三级网视频会议系统实现完全的数字级联,能够参加市局召开的全市公安系统的三四级网的会议,接受市局中心点的调度和管理。二是实现案件分析、远程教育、多媒体点播。系统具有双视频流功能,本系统除了用于召开视频会议外,还具有召开多点研讨、案件分析、研判、技术培训、远程教育等功能。三是实时视频指挥调度功能。
系统构成:数字录像及视频点播软件、视频终端显示器,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调制解调器、硬盘录像机、多点控制单元(MCU)。
三、智慧交通云
(一)智能交通管理平台
县城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交通空间叠加状况越发明显,道路交通需求极大。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架构应采用环形线圈、微波、视频、超声波等多种形式的信息获取方式和交通控制方式,及时科学合理实行对车辆的诱导,防止交通拥堵及交通事故带来的道路封闭,最终为规范县城交通的有效运行、人民群众的出现带来便利。我县城市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的架构应遵循集中资源、统一平台、联动共享、分级部署机制,如图:
根据实际情况,我县智能交通指挥系统初期将实现平台建设及如下子系统建设。
(1)道路智能举证报警系统
功能描述:在关键的道路节点、交通要道位置,设置高清晰的摄像头,实时抓拍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加大交通违法举证设备在路面执法中的应用,提升交通民警一线执法能力和管理水平,为非现场执法提供法律证据。推广和应用集摄像、录音、抓拍、查询等功能为一体的举证系统。
系统构成:高清晰摄像头、硬盘录象机,报警程序、违法举证系统。
(2)车辆侦控自动比对系统
功能描述:通过OCR技术自动识别车牌号码,与嫌疑车牌库自动比对报警。
系统构成:可疑车牌库、比对报警程序、光学识别设备。
(3)现代化交通控制系统
通过完善交通控制指挥中心的控制功能。进一步加快我县智能化交通管理建设步伐,建立以信息采集、信号控制、情报诱导等技术为手段,集成、共享各类信息资源,具备信息采集、处理、控制、诱导、指挥于一体的现代化交通控制系统。强化交通意外事件的检测报警和快速反应能力,提高交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功能描述:①信息采集与处理。充分利用主要道路的电视监视系统、违法自动监测系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辅以微波、线圈、视频等道路断面流量检测技术,对城区主要道路和路口实施全天候交通信息监测,获取县城主要道路和路口的交通信息。为交通疏导、交通组织和城市路网规划提供第一手数据。②指挥调度。以县公安局指挥中心为龙头,交警大队交通控制中心应通过有线、无线通讯、计算机网络和卫星定位系统联网运行,以规范的警务管理机制为保障,构成现代化指挥调度体系,实现集中调度、统一管理。③交通信号控制及信息发布。交通控制与管理主要包括交通信号控制、交通诱导等系统建设。通过交通诱导系统,包括电台、电视台、寻呼台,每天向社会发布动态交通信息,有效诱导交通流,均衡交通流量,为交通参与者出行提供方便。城市中心区域和其它集镇中心区域主次干道全部实现交通信号线控,在一定范围内要实行交通信号区域控制。合理设置可变信息板、停车诱导板,并与电台、电视台、报社、声讯台等建立实时交通信息发布平台,将警情资源转化为社情资源,以均衡交通流量,为交通参与者提供方便。④交通信息集成系统。统一交通信息交换的控制顺序,统一使用GIS基础数据平台,交通状态信息、交通事件信息、交通管制信息等动态信息和交通设施、道路设施等静态信息均统一在该平台上表示。覆盖全县的高性能的视频监控50个。
(4)交警互联网服务窗口
在互联网上建设岳阳县交警互联网网站,扩大交通管理信息资源社会化服务功能,实现机动车和驾驶人的交通违法、交通事故信息,以及被盗抢车、报废车、机动车检验等信息即时在互联网上发布,供群众查询,并逐步开展手机短信、声讯电话等查询服务,方便群众查询。建设对外宣传及树立良好形象的交警互联网服务窗口,是民警与广大交通参与者和社会各界之间平等、互动的信息沟通平台,是向广大的交通参与者宣传道路交通法规、提供道路交通信息、介绍道路交通安全常识等的一个重要平台。
(二)GIS警用地理信息系统
(1)公安移动警务管理系统
功能描述:一是民警考勤管理功能。通过系统后台程序,直观反映民警周期排班状况,并根据中国移动MPS定位功能利用民警携带的手机自动生成民警上班、下班和考勤记录。二是民警越界报警功能。巡逻值勤民警一旦离开指定工作范围,系统即在GIS地图上出现红色图标闪烁,同时自动发送短信提醒民警更正;离开一定时限后,系统会自动发送短信通知其单位领导并生成记录。三是久坐不动报警功能。通过MPS和卫星定位平台,系统对连续不移动的巡逻民警能自动识别,并通过发送短信提醒民警;超过一定时限后,系统自动发送短信提醒其单位领导并生成记录。四是巡逻路径管理功能。系统可随时对巡逻值勤民警移动轨迹进行回放,以核实民警的巡查路线和巡逻密度,并自动生成工作报表。五是紧急求助功能。在紧急情况下,民警只要在随身携带的“警务通”手机上长按某数字键,便可实现一键报警,系统即在GIS地图上闪烁信号灯提示,同时自动发送短信通知该民警周围设定范围内的其他民警驰援。六是移动警务查询功能。民警在路面巡逻时,可根据实战需要随时通过“警务通”手机终端查询相关人车信息,并可以进行照片比对。七是辅助指挥功能。路面有大量警力造成通讯频道拥挤时,指挥中心可以直接在GIS地图上点击指挥;通过单发、组发、群发短信发布警情;可以直观看到路面民警,通过移动电话向该民警直接发布命令。七大功能的实现,使管理层可以同时观察到几百个路面执勤民警的勤务状况,可以随时对每一个执勤民警的勤务行为进行全程跟踪或适时监控,即使足不出户,也可以对民警出现的违规行为进行即时纠正,指挥调度更快捷、勤务监督更到位、资源管理更有效。通过共享城市空间地理信息系统的资源,将大大减少该系统的构建成本。
系统构成:无线手持终端、数据加密传输通道、数据库查询接入程序,采用卫星定位/MPS定位技术,结合警用GIS平台、短信平台和卫星定位数据专线。
4.5 阶段实施规划
规划期内,逐步完成岳阳县政务云整体布局,全县信息化基础设施进一步拓展和完善,具体目标为:
至2013年底,初步建成本县电子政务云计算中心及统一承载平台,并以电子政务云计算中心和统一承载平台为核心,逐步完成电子政务IT资源和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管理服务的整合协作,实现电子政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运维的云服务模式;电子政务基础条件基本完善。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宽带互联网和3G无线网覆盖全县,县级机关局域网建成率达到100%,基础应用网络通达县、乡镇、村(社区),形成统一网络共享的基础。
至2014年底,完善云计算中心和业务承载平台,60%以上的部门单位基础通用政务应用系统所需的IT资源实现统一建设和共享。同时,以云计算和业务平台的承载为基础,统一上线急需的若干应用系统,实现业务系统的统一部署和管理。
到2015年,完成岳阳县整体电子政务云基础软硬件建设。积极推进云服务应用发展,实现全县所有部门基础通用政务应用系统基于平台建设和管理。各部门的专业应用,统一基于云计算中心的大平台实现,比如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相关系统就基于统一云计算中心来建设。通过统一业务承载模式,建成岳阳县特色的电子政务云、数字城市云、智慧交通云等云服务应用,实现可复制的应用模式。完成“数字巴陵”项目建设,实现县、乡(镇)、村(社区)活动中心的全面信息亭覆盖,同时电子政务服务渠道完全覆盖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等各个渠道,使本县电子政务服务基本覆盖全县范围内部办公、社会管理、智慧城市和公共服务等领域,全面带动岳阳县整体信息化服务水平。
5 保障措施
电子政务与城市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为了确保建设任务的顺利实施,要从多方面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构建有力的保障体系。
5.1 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强化电子政务与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领导,设立相应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划分,颁布有关政策措施,理顺建设机制。
(1)县政府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任副组长的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决策和部署推动电子政务与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和重大项目实施,协调解决电子政务与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县电子政务管理办公室),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协调、监督电子政务与城市信息化重大项目建设,对电子政务与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及重大项目进行考核评估。领导小组同时下设专家组,负责把握电子政务与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方向,为领导小组重大决策提供咨询意见,专家组的日常联络工作由电子政务与城市管理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
(2)建立健全电子政务与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考核制度。对项目建设、项目运行、项目效能等进行全方位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党政管理绩效评估体系。建立健全电子政务与城市管理信息化发展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对电子政务与城市管理信息化各项目标、任务及工程项目内容开展多层次的绩效评估考核,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5.2 完善政策法规,建立标准规范
建设适应电子政务与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实际的有关政策体系,支持数据共建共享和业务协同,明确考核奖惩规范,形成电子政务与城市信息化持续有效发展的新模式。
(1)制订数据共建共享与业务协同政策法规。通过有关政策法规的制定,明确规定所有的数据资源都是政府资产,指定特定数据的生产者和使用者,规定数据的更新职责和使用范围,强化数据的生产使用考核。通过有关政策法规的制定,明确规定政府部门、企业和市民之间办理事项的有关电子流程,强化流程协同的绩效考核。
(2)制订电子政务与城市管理信息化框架下的元数据和数据标准规范。元数据是指导建设数据库的基本规范,在建设数据库之前,必须要先制定元数据标准和规范。数据标准规范的制订对电子政务与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实施至关重要,通过数据标准规范的制订,规范数据生产与使用单位之间的数据语义、语法和使用规则,杜绝一数多源和一数多表的出现。
(3)建设电子政务与城市管理信息化框架下的数据访问接口标准规范。数据访问接口标准给出了一个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增加、删除、修改以及提取的服务集合。尤其是在运用云计算技术建设电子政务与城市信息化的具体条件下,要合理设计各种数据访问接口,确保这些接口的正确和完备。数据访问接口标准必须具备完备、严格、安全、高效透明的特点,访问接口能满足已知的功能需要,接口功能的实现细节不能对其它业务系统产生任何影响。数据访问接口通过项目招标制定,由电子政务与城市管理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会议通过并颁布执行。
(4)制订电子政务与城市管理信息化框架下的数据交换规程。数据交换规程规定了跨单位、跨部门数据交换的标准,只有遵循统一的数据交换规程,不同业务应用系统之间才能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调,避免出现各自为政、信息孤岛等现象。
5.3 创新投资模式,促进共同发展
电子政务与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投资巨大的系统工程,要优化利用政府投资,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形成共同推进电子政务与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全新局面。
(1)加大财政资金投入。随着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逐步加大投入,重点支持信息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和重点试点示范项目建设。
(2)积极争取国家、省重大或试点示范项目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从2013年起,力争每年有一批项目获得上级资助扶持,县财政给予相应的资金配套支持。
(3)鼓励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等运营商单位,在共建共享、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加大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积极参与电子政务与城市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4)大胆创新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模式。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要求,制定项目建设运营方案,引入BT、BOT等建设模式,采取市场倾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进大企业投资信息化建设,力争做到建设一个项目、培育一家企业、带动一片产业。
5.4 加强规划约束,强化项目管理
电子政务与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划制订的步骤开展项目实施,稳步推进,确保项目的建设质量。
(1)按照系统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县电子政务办要会同县财政局制定电子政务与城市管理信息化年度实施计划。今后,凡未列入电子政务与城市管理信息化规划的项目,原则上不予立项。
(2)推进硬件设施以及基本系统软件的集中管理和资源共享。今后,政府部门原则上不再新建机房,逐步淘汰不达标机房;政府部门原则上不再新购硬件与基础系统软件,逐步淘汰陈旧的硬件设施和非主流的基础系统软件;按照政务云模式逐步整合各类网络资源,统一提供高性能的网络运营服务;按照政务云模式逐步整合各类基础计算与存储、基础软件平台资源,统一提供高性能的信息化基础支撑环境。
(3)按照先规划后立项、先评估后建设的原则,建立完善电子政务与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规划、立项、招投标、工程监理、验收、评估、审计等工作机制,并严格按程序履行有关审批、审核手续。建立项目数据库和专家数据库,重点做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跟踪检查,项目完成后的组织验收和项目档案管理。
5.5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建设智力保障
电子政务与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队伍,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是确保电子政务与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顺利实施的基础保障。
(1)拓宽信息化高端人才引进渠道,完善人才引进激励机制。大专院校是人才引进的一个重要渠道,各部门要为新进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培训机会、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
(2)人才培养要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人才培养要结合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动态进行,培养的形式要多样化。通过人才培养努力建设一支技术精湛、善于管理并能够在电子政务与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技术与管理队伍。
(3)把信息化和电子信息产业知识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培训的重要内容,纳入党员干部学习考核范围。充分利用省内高校和市、县委党校等教学资源,采取网络教育、报告会、论坛等多种方式,大规模开展党政干部信息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
5.6 建设安全体系,保障信息安全
电子政务与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要时刻紧密关注信息安全,建立安全体系是确保电子政务与城市管理信息化系统安全和信息安全的重要保障。安全体系建设要系统,要综合运用技术和管理等手段建设信息安全体系。
技术安全体系建设要兼顾物理平台层安全、网络平台层安全、系统平台层安全以及应用平台层安全,防止出现技术安全漏洞,杜绝安全隐患。
要狠抓信息安全队伍和制度建设。要强化与信息安全有关的人员队伍的管理,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检查实施。对信息安全管理员、系统管理员、办公自动化操作人员、软硬件维修人员等与信息安全相关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对有关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5.7 加强宣传推广和示范应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电子政务与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牵涉面广,投入大,周期长,为了确保系统的顺利建设和使用,要加强宣传,要示范带动,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1)加强电子政务与城市管理信息化的宣传推广。要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各种媒体,通过开设电子政务与城市管理信息化专栏、专版等方式,广泛宣传电子政务与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和理念、电子政务与城市管理信息化技术和产品等,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信息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2)加强示范带动。对在电子政务与城市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应用、维护、信息安全等环节中表现优秀的单位和个人要及时表彰,好的做法要及时总结推广,强化示范带动作用,形成我县电子政务与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全新局面。
附件:岳阳县2013-2015年信息化建设主要项目一览表